现场|12位非具象艺术家 在现代都市建筑中营造“移步换景”
2022-08-06 12:07:29 刘倩
文|刘倩
开幕现场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开幕式现场嘉宾致辞
当一切充满变动和未知,人们的生活,只能关注身边那些具体又现实的故事。或许是眼前充斥着过多形而下的事物,所以近来形而上的艺术被越来越多关注。
今天我们关注的主题是非具象艺术,这样一个艺术家群体的作品,看似远离现实与叙事,在形而上的理念和个人化的语言层面展开工作,但现实的强度无疑为他们的创作注入了持续性的能量。
2022年8月5日,“渡——非具象研究展”在金杜艺术中心开幕,展出十二位当下非具象艺术领域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方振宁、冯良鸿、顾黎明、金日龙、李迪、刘可、马轲、马可鲁、马树青、孟禄丁、谭平、袁佐,他们也都是中央美术学院非具象研究中心导师团成员,他们的艺术共同展出,呈现非具象艺术在当下的探索和总体面貌。
展览现场
在展览现场,纯白的展厅被分隔为多个空间,不同风格的作品营造出了不同的空间氛围,冷静或热烈,理性或感性,温情或直接……观众在展厅里来回穿梭中感受非具象艺术的多种可能性,每一个转角都有不同视觉感受,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种“移步易景”。
谭平《折叠的诺亚方舟》布面丙烯 160x220cm 2022年
冯良鸿《红22-8》 布面油画 60x60cm 2022
袁佐《又忆江南XVIII》 亚麻布油画 70x60cm 2018
在这个热烈的夏日,数位参展艺术家不约而同带来了色彩绚烂的画作,谭平的《折叠的诺亚方舟》画面色彩热烈,袁佐的《俪日相行》等则笔触自由,冯良鸿的色彩系列则显得宁静沉稳,他们的作品情绪不同,却构成了和这季节特别契合的靓丽风景。
方振宁《相对性》 布面丝网印 45x45cm 1993年
金日龙 《恒4》 布面丙烯 160x160cm 2021年
马树青《凹凸组合2022-1.2.3》 布面丙烯 35x45cm x3 2022
充满理性逻辑的艺术则能让观者安静,方振宁通过数字、符号和几何构成的作品;金日龙的《恒》系列依然是黑与白、线与面温柔的融合;马树青的蓝色抽象绘画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在平面上呈现出视觉错觉。
孟禄丁《石青》布面黄麻矿物质颜色 100x100cm 2022
顾黎明《山水赋》系列 卡纸上色粉、墨、树脂胶等 107x77cm 2018年
马轲《西游记-渡》 布面油画 100x73cm 2022年
非具象艺术也是链接过去与未来,赋予艺术家找寻文化精神的方式。孟禄丁的《朱砂》系列,赋予艺术、现实和未知的探索;顾黎明的《山水赋》系列是以个人的艺术语言对历史文化重新解读与转换;马轲的“西游记系列”也是将东方人熟悉的文本赋予新解读和试探。
马可鲁《啊打-银黑No.2》 布面油画 146x146cm 2016-2017
李迪《纵横》系列 布面丙烯 2016年
刘可 作品 布面综合材料
艺术家在作品中的痕迹和情绪流露同样能被观众捕捉到。马可鲁的《啊打》系列让观者明显感受到抽象艺术中那些个人情绪的彻底流露;李迪的《纵横》系列,留下了他对画面的塑造痕迹,以他特有的方式呈现世界图景。刘可的作品笔触更加明确,用线留下他的情绪,视觉上充满感性和对抗。
即使是全然不同的非具象艺术,12位艺术家的组合和相聚,让整个现场充满着一种特殊的夏日气氛,在一座现代都市建筑中营造了一场学术展,也全然不像一场严肃晦涩的学术展,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观展体验。
或许也是因为即使是非具象表达,但他们的艺术依然都来自于现实,在这样的时运和困境下,艺术能做些什么?或许是这个艺术家群体共同在思考的问题。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