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质文代变”二十一位80、90后艺术家的水墨表达
2022-08-20 03:10:23 裴刚
2022年8月19日,“质文代变:当代水墨的多元表达(第二回展)”在大千画廊启幕,策展人丛涛。二十一位80、90后艺术家参展。
展览现场
“质文代变”系列展览自2021年启动,主题“质文代变”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随着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变化”外在的形式语言也会随之变化。正如石涛所讲:“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
“但作为一个当代水墨的观察者,我其实更好奇年轻的80后当代水墨艺术家是如何借助水墨媒介展开创作的?他们的创作呈现出哪些新的倾向?”策展人丛涛带着水墨的问题意识出发。
展览现场
他认为,当代水墨,不仅是时间概念,也是视觉形式和观念上与传统水墨的差异,审美表现之外,质性思考变得重要。“质文代变”第一回展览系统性地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水墨的一些重要线索,包括新文人画、现代水墨、都市水墨、新工笔等等,这些艺术风格的出现是对于一系列问题的回应,比如:如何接续东方的精神传统?如何消化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如何展现当代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如何通过视觉的方式展开深层的文化思辨?当然,这些问题今天依然有效,所以那些曾经为当代水墨开辟道路的艺术家与风格仍然具有当代意义,更何况他们的风格也还处在变化的过程中。
艺术家康春慧的作品《须弥》(艺术百科)展览现场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艺术家康春慧的作品《须弥》。T字形的作品由五件“红花”单幅作品组合形成,康春慧在对作品的阐述中有解读:“《须弥》这个系列是关于“边缘”和“变形”的思考,边缘并不止是底线,如同“玻璃天花板”,向四周的张力和极限是探讨的问题。红花本身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是生命的本初形态。变形本身也是一种边界问题,关于界限以及程度。”
康春慧 须弥 42x42cmx5 纸本设色 2019
作品阐释:《须弥》这个系列是关于“边缘”和“变形”的思考,边缘并不止是底线,如同“玻璃天花板”,向四周的张力和极限是探讨的问题。红花本身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是生命的本初形态。变形本身也是一种边界问题,关于界限以及程度。
红花本身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是生命的本初形态,但对于每个人都有现实的应用:结婚,剪彩,庆祝……小时候得到小红花会高兴的举着跑回家。
而对于变形的思考本身也是一种边界问题,变形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变形到哪种程度会使得它本身不再是它。
康春慧(艺术百科),1982年生于乌鲁木齐,祖籍邯郸。自幼随父研学西域文明及绘画。曾于龟兹壁画研究所整理、临摹壁画。
2010年毕业于首尔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获硕士研究生学位。是中国当代艺术现场最为代表性艺术家之一。她的成长工作经历把西域,传统,壁画,影像这些多元的词汇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对传统和当代问题哲学性的反思,从视觉艺术高度表达了对人类精神和自然之美的信仰。作品的颜料是艺术家制作的有机和无机天然颜料,缠绕的表达一直是艺术家的重要视觉表达,像一个元素构建贯穿了画面。康春慧曾荣获《中国青年水墨年鉴》2017年度艺术家,第十二届中国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发现,2018年成为“第301届英国皇家艺术家协会年展”特邀参展的首位中国籍艺术家。
陈督兮(艺术百科) 鳌虾 70x50cm 绢本水墨 2021
在展厅内有一幅绢本通体红亮的龙虾,是艺术家陈督兮的作品。他寻常时候,亲近自然,时常行走于山林,也在书籍和图像的世界里观察自然造物的千种姿态,万般性情。在面对自然时,他通常会放下自我和知识的先见,带着谦卑的态度迎接源于自然造化的启示。此次的参展作品是《鳌虾》。“虾壳色泽鲜亮,红色的部分格外醒目。于是我拿起了第二只,开始了仔细的端详。虾尾、虾脚、 虾眼,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又是那么精巧,好似无限的延展与生长。看它是一个运化的过程,不在一霎那停顿,逐渐的我主观的联想占据了我脑,感同身受。我消化了它,它消化了浮游生物 ,它像一个符号一样陪伴在我们的时空,若干年后它本来可能成为一块化石,可是它进入了我的身体,变成了蛋白质,驱动我的肌肉为它创造了一张鲜活的绘画化石,就像我们的祖先在岩壁上所做的那样。”陈督兮如是说。
陈督兮(艺术百科),1983年生于四川成都。2006年毕业于川音成都美院,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在陈督兮对作品阐述中有讲道:我的作品系统里 生物性绘画是近期研究的主要方向,与博物志绘画不同。博物志绘画主要是客观记录个体生物形态的外貌特征,并不强调绘画性。它主要强调其个体物种类型的标本价值 ,而生物性绘画主要研究绘画语言与生物身体语言之间存在的共性。
它们都有着超越语言在信息传递功能上的局限性,这有助于我们认知更为原始的信号释放。
人类通过系统性划定物种类别的方式在本来看似无序的世界设置了一种归类法来作为认知途径,以便各学科分析及应用 。然而这只是其中一种方式,绝不是唯一的一种。艺术的多元性提醒我们虽然我们不知道其它的认知途径可以用来做什么,但是也许这种探索本身就是一种慰藉 。我们必须先要看到,才能走向下一步。
代瑞雪 紫色的忧伤 97cmX71cm 纸本设色 2020
“我的画经常以少女形象为主要角色,试图以繁冗复杂的自然物质元素呈现烂漫的青春萌动,同时又保持一种看待生命消亡的沉着镇定,也很想抓住所有短暂的美好,留在画里成为永恒。画面在虚置的少女形象之中,植入对超现实理想的种种言说,从不同空间、历史、现实、自然的多维度形象中获得更多表现的可能。以女性视角,融合工笔重彩与超现实意向的方式,体现内在的制衡与叛逆,描绘并构架我心中斑驳陆离的当下社会景观。”代瑞雪的作品《紫色的忧伤》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在与自然亲近的一瞬间。
代瑞雪,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
在2020年春天,公园里开了些不知名的紫色小花,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抵消了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也形成了她的新作《紫色的忧伤》。
岳小飞(艺术百科),1986年生。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
作品连续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叁届全国美展,并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曾在北京、韩国全州、美国芝加哥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她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驻地艺术家、美国康州ICAS驻地艺术家、英国伦敦斯莱德大学和Camden艺术中心联合驻地艺术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
岳小飞(艺术百科)危险游戏 60x64cm 纸本水墨 2019
作品阐释:作品《危险游戏》中的两个女孩在对抗与角力中几乎融为一体,遮掩住的眼睛与嘴巴,似是而非的表情,语焉不详的背景都在制造着一个晦涩难懂而又引人入胜的游戏情节。这静止的一刻是短暂的平衡,而内在的张力却暗流涌动,危险随时可能出现。纯粹有力的色调,形式感强烈的构成,艺术家用水墨特有的流动与撞击去表现女性的柔弱与力量,这是对自身痛感的直接表达,也是对当代女性的困境与突破的关照。
刘禹君(艺术百科),1996年出生。2015-2019,中国美术学院,本科,中国画人物,文学学士学位。2019-2022,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导师:徐默、盛天晔。现为江苏省书画院特聘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21年8月在北京市798街区大千画廊举办个展【浮游】。2021年9月获Art School Alliance奖学金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交换学习。
刘禹君(艺术百科) Kampf-(斗) 59x126cm 纸本水墨 2021
作品阐释:《der Kampf》山雨欲来风满楼,野火烧不尽,在“斗”的八角擂台上不存在善恶的二元对立,野生力量,厚积而爆发。
王濛莎(艺术百科),198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书画世家;毕业于中国西欧按美术学院设计系,研习动画。先后进修于澳洲格里菲斯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现工作及居住中国北京。
作品阐述:我的绘画注重写意,是以中国文化的造型观念,在诗性的表达中呈现一个本质的东方幻象。
王濛莎(艺术百科) 仙会 56x76cm 纸本设色 2022
这是一派春光烂漫的场面 仙女 春花 绿叶 清风 在生机勃勃的早春之际 他们汇聚在这个方寸之间。表现一种舒展 仙气飘飘 烂漫悠扬的意境。作品用写意的手法 书写的线条 让整张画面的气息一气嗬成 饱满细腻。
王宏州(艺术百科),1987年 生于辽宁省;2011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2020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
作品阐释:
水墨与自我表达
水墨人物画发展至今,既具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又在当代艺术的环境中不断融合、蜕变,逐步形成丰富自洽的艺术表现力。
水墨于我个人而言是不断重塑自我的一个过程,我在创作中关注个人感受,与自我的对视成为我与外界建立屏障的有效途径,创造也许就发生在这些被自我保护起来的秘境里。我试图将“自我”从外界环境中剥离出来,凝固在一个隐匿的非现实场景之中,人物神情游离散漫,沉浸在某种神秘混沌的境遇里,这是外部世界于我的内心投射,不断尝试以达到水墨与自我表达的契合。
王宏州(艺术百科) 浸 65x200cm 绢本水墨 2020
有距离的观看
现代生活充斥着大量的图像、信息,填满了生活的每个缝隙,既有压迫感又无法逃离,只能在过滤之后的空间里实现自我平衡。生活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是多义的,水墨是我观看世界的过滤器,我以自我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标准来过滤扑面而来的外部信息,通过关注自身来映衬庞杂的现实生活感受,生活日常被碎片式的记录下来。我将每件作品视作社会生活的局部,是一个个被不断堆叠、又不断剔除的图像印记。
在堆砌图像的时代,带有距离感的观看物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更加凸显了艺术中强调个人创造的必要性。我希望我的作品与观者也同样是有距离的,有误读、有歧义,而非直接进入一个情节或图示。
在水墨特性里发现创造
中国画传统精神是水墨的底色,对传统经典的回看是水墨创作的坐标,也是创作养分的来源,但作品更要体现出的是个人对于当代人和社会生活的鲜活感受,而非笼罩在传统背景之下的图示转换。当代艺术所表现出的多元特征,要求水墨创作者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在尊重个人表达的基础上去探索水墨的边界。水墨的方式不应预设在规定的框架之中,刻意与当代生活形成隔阂,从而对于创作本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创造应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维度去思考和展现。
水墨的材质特性具备天然的敏感度,对于个人性情的融入是有先天优势的,水墨既能显现出创作者的个人控制能力,又能通过画面不完全受控的部分带动创作者产生新的表达欲望,个人感受与水墨互相滋长,从而生发出新的创造。
陈子丰(艺术百科),1983年出生于河北邢台。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陈子丰(艺术百科) 大猫 70x141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1
作品阐述:我在创作中很在意边线的处理。我的画面中时常布满扩张、充盈的形体,它们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位置,“留白”被压缩到最小。就我而言,我绘画中的边线有着叁重的作用,以体现我绘画的个人趣味。其一,边线是我造型的塬点。我画的人物大多圆浑憨实,具有一定体量感,我试图通过对边线的整体化处理来强调我的造型感,消除不需要的转折,去掉细碎的客观变化,让整个图像边线呈现似圆似方的整齐效果。其二,边线的扩张是我对古代绘画空间关系的另一种叙述方式。我的画面中很少有大量留白的情况。我不在意所谓的意境是否会被填满的画面所破坏,我关心的依旧是被边线分割的空间关系,然而这个空间关系不再是直观的“计白当黑”。我用客观的形体描绘取代不确定的意象空间,最大程度的消解这些不确定、可变幻的“白”,使“可能”成为某种成为必然。在某种意义上,我在强化“人”本身的力量。其叁,边线决定着我的绘画趣味。我的绘画之“意”不再是虚空的幻境,而更多来源于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描绘,是客观的真实与自我意识揉杂的再现。我在造型中多以边线内部空间为画面主体,进行详细刻画。不论是面部表情、衣纹结构、配饰安排,还是情境、层次与质感的处理,都倚仗边线的统领,同时也就自然地促成了我特有的造型观与空间观。
高远,生于1989年。2013年获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21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创作理念
关注于当下语境如何有效的认识和发掘“山水'与个体的关联,通过实践反思隐匿于山水中的观看机制与惯常认知。
高远《桃花源》绘画装置
作品阐释
《桃花源》使用四角号码查字法将文本转化为数字,再运用水墨的媒介特性将“数据”表达为最终的视觉结构一因数字不同而对 应“积墨”叠压的次数。这种水墨特质将‘数字编码”自然而微妙地显现出来。试图探讨图像与文本的阅读关系一看似不可阅读的“ 视觉”与可读“文本”构建了视觉认知上的陷阱,只有观者参与图像的解码,阅读才能成为可能。而《桃花源》的图像和文本将理想悬置在一个孤立和隔绝状态一那些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似乎不可识别也无法实现。
王晴园(艺术百科),1995年生于江苏无锡。201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创作理念
近期作品以具有包裹性的自然物与人造物作为绘画对象,侧重于对线条、纹理、图式的思考,通过对这些外在之“壳”的描绘,向内探索。
王晴园 鳞羽 88x68cm(无框)绢本设色 2022
作品阐述
《鳞羽》是我对彼时物象在视觉、听觉与触觉上带来的感受的描述。半剥落的树皮在不同的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薄而脆,风拂过下垂的树皮,有声。
彭剑,1982 生于湖南岳阳。2009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杭州;2013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杭州。
创作理念:
“规间”可以解读成是一种在极其理性控制之下而偶然产生的空隙感,锋利、直接且不确定。“局”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现象,也包含了在智性下的伸张与被制约下的对抗。
彭剑 规间局#2 手工纸、胡桃木、金属 41.5x25.5cm 2022
彭剑 规间局#7 手工纸、胡桃木、金属 40.5x26cm 2022
具体的说《规间局》系列描绘的是一种残景,源自对完整图像下的部分切割,经过删减再次整合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图像。这里的图像不完全是抽象的,整合后的图像里主动性的隐藏了具体的部分。比如说:被分离的玻璃杯底,被切割后的零部件局部。这些本身有着完整身份特征的事物被刻意的分离出来后与事物周边不确定的“形形色色”在一个更加具有制约性的轮廓下围合了一个“城”的概念。
黄红涛,1983年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黑龙江省画院研究员、黑龙江省画院国画院副秘书长、黑龙江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天津美术学院讲师。
黄红涛 浮云惊梦 32x60 纸本设色 2022
作品阐释:《浮云惊梦》,人文属性的石头与轻柔曼妙的粉红纱幔,是情感与欲望的交织,绿色射出的箭,绕过浮云,惊醒了暧昧的梦境。
芮毅,1992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201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学位。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刘西洁教授。
芮毅 在星球之间 70cmx140cm 纸本水墨 2022
艺术家自述:隐隐墨色是任何绘画里没有的奇妙颜色,生发的感受是不可言喻的,一如在黑暗中聆听寂静,充满了无声的声音,夜行在这片没有小径的疆土,是我自己的桃花源。
作品阐述:钻进杂草丛生的园子,纷繁复杂的城市里也有无人踏足的角落,有花草也有鸟虫,也许还能发现一条隐藏的小径。然而,当我闭上眼睛,看到的事情再也不同以往,他们的质地形状变得更加轻盈和灵动,驻留在我的记忆中。和每个生命做朋友,与蜘蛛拥抱,也和碎了的茶杯道别,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世界。创造一个自己的时空,在这里,与野兔一起去想去的地方,探索内在世界的隐喻和奇迹,享受星球的美好。
周名德1986 生于湖南,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13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
参展作品自述:
周名德 明月松间•220722 81x113cm 绢本综合 2022
《明月松间》松树是文人画很喜欢的题材,和四君子一样经典。然而历来对于松的表现倾向于单方面突出它苍劲老健的特征,用以寄托高洁的志向,不屈的品格。我们现在对于物像有更多元自由的表达,我想把松从这种陈陈相因的套路中解放出来。文化自身有很顽强的标签和程式,我用贴金的方式突出松树花,转移了观赏的重心,从主流的一面引向活泼璀璨的另一面。写意性的线条切割空白,用苍翠的松针安排疏密,兼容东方之意象与西方之抽象。在保留传统审美元素的基础上拓展意趣的视角。
王依雅1989年出生于浙江。本硕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院视觉中国研究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家,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现生活工作于杭州。
王依雅 浴沂图 66.5x44.5cm 2022
创作理念:从古典中汲取具有永恒性的美感,滋养当代人流离失所的精神。
作品阐释:青绿山水作底本身具有跨越时空的经典性。这里以共浴的方式将古今女性的身份界限消融在柔和的碧潭之中。图中人物的服饰,发型有些具备明显的时代区别,有些则介于模糊地带。这是一场春天里的游戏,卸下所有标签,回到人本身。就像论语中曾皙的回答一样,在沂水中洗澡,唱着歌回家,那是最贴近自然的快乐。这幅画名浴沂图也是此天然回归之意。
张洁,生于北京,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8至2019年 哈佛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客座研究员。
创作理念:
一切有为法,而画之于我,最有魅惑的,大约是其具备疏离缘起的轻盈质感。透过形、色及材料,营造一种永恒的气息,是我所珍视的探索。若能涤除情绪、表达、事实等存在于瞬间的坚硬之物,在寻常中达到一份不寻常的诗意,作品便有了穿越时空的可能。
张洁 如梦令 115x72cm 绢本设色 2017
如果说,艺术家最珍贵的品质是真挚,那这份真挚落在画上,定是一场听不清但闻得到的生命故事。人无法被定义,画也不行。但生命状态和画面状态类似,其伟大不在绚烂繁华,而在精神时空的无限性。
《如梦令》梦是造物主对人类最伟大的馈赠,她是平行于当下的真实时空,也是塑造生命意志与历史场景的能量源。画中的场面,是我对梦的体验,而非经验。轻盈的个体生命与厚重的历史沉积,都在梦中融化。
任力翰,1993年生于陕西彬州,2022-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在读,2018-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2012-2016年 中央美术学院学士。
任力翰 游园惊梦 119x76.5cm 绢本设色 2022
三年前夜游苏州网师园偶得。
姚浩,1987年生于河北,2012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2015 研究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居北京。
姚浩 晨沐 76x94cm 纸本设色 2019
作品中的用色受到现代主义绘画的直接影响,亦汲取了中国壁画、重彩画的用色方式。画面中大面积的纯色背景烘托人物及画面的基调,强调了色彩的情感表达。通过肖像、群像以及场景式的画面勾勒出时间线中的时代印记,以及人的个体生命的情感表征。图像自然带有历史属性。
作品中的男孩形象像是少年的自己,以“自叙”的方式对集体中的个人情感表露,成年人对成⻓中⻘春刺痛的回望与抚慰。
张闻1988年生。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
张闻 勇士 125×35cm 绢本水墨 2022
《勇士》作品假借“战斗”之名,实则是与内心烦恼开战。我外化出骑马的勇士站在高地,手持长枪严阵以待,试图虚拟一个架空的历史场景,用以回看现实的世界和内心的世界。通过“保持距离”的时空,削减一些现实生活的重量,丈量出更贴近真实的状况,从而调整步调以迎接不断的挑战。
张小黎,1989 出生于中国贵州 2008 赴港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本科,并定居香港 2010 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交流 2014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艺术及生物双学位(一等荣誉) 2021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张小黎 致敬约瑟夫•康奈尔 42x34cm 绢本水墨设色 2022
张小黎的创作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与材料出发,从多种视角观察当下。在她的作品中,现代与传统、科学与哲学经常平行并置,引发观者对于不同认知体系的关注和思考,追求在当代语境下的一种“道”。如艺术家本人所说,“胸中丘壑是对山林自然,回归天真的向往,也是超脱于现实的自我世界构建的精神希求”。
质文代变:当代水墨的多元表达(第二回展)
艺术家: 陈督兮、陈子丰、代瑞雪、高远、黄红涛、康春慧、刘禹君、彭剑、任力翰、芮毅、王宏州、王濛莎、王晴园、王依雅、肖旭、姚浩、岳小飞、张洁、张闻、张小黎、周名德(按艺术家姓氏首字母排序)
出品人:高小棋
策展人:丛涛
策划:王娅琼
展期:2022.8.19(Fri.)-2022.10.7(Fri.)
地点:大千画廊 Daqian Gallery 北京798艺术区797中街1-22幢一层2号(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