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彭德专栏 | 终南肆考 第三届“终南论坛”发言

2022-08-23 20:56:29 未知

      终南肆考

彭 德 第三届 “终南论坛”发言

终南论坛旨在建立终南学。终南学面对的是终南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一方面要面对历史,一方面不能为历史唱无原则的赞歌。这是文化学者应当终身保持的操守。终南学作为开放的研究系统,必须有一个起点,即对终南的界定。这需要从自然地理到历史地理、文化地理到跨文化地理范畴进行考察,进而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学术概念。

《终南肆考》的肆,表示自由。肆考指考辨的态度不受制于常识,视野没有禁区。它涉及五个议题:一、终南山与秦岭异同考;二、华山为周秦汉中岳考;三、丰水一带为天下之中考;四、夏后氏崇山即终南山考;五、周秦汉隋唐依终南山建都考。今天讲讲前面四个议题。

一、终南山与秦岭异同考

终南山和秦岭,分别是终南山脉和秦岭山脉的省称,都有广狭之分。本议题旨在确立终南而弃用秦岭。

终南山脉和秦岭山脉有重叠之处,或被混为一谈,甚至用后者涵盖前者。终南山脉简称南山,又名周南山、中南山、秦山、楚山、荆山、太一山、太乙山、太壹山、太山、地肺山。秦岭山脉隶属秦国,可是秦国不称秦岭。秦人沿袭西周旧名,称终南山为南山。比如司马迁写道:

《史记·秦本纪》:“秦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终南山脉和秦岭山脉谁大谁小,古文献有三种记载:一是终南小于秦岭,一是终南等于秦岭,一是终南大于秦岭。这些记载彼此冲突,没有定论,致使古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当今中国地形图标示混乱。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标识有误的原因,是没有厘清终南和秦岭都有广狭之分。广义终南山脉大于广义秦岭山脉。狭义终南山小于秦岭,则是因为前者指山峰,后者指山脉。《五经要义》写道:

 “太一,一名终南山。盖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

终南山脉的主峰或标志山峰,随着朝代的更迭和随着君主祭祀而迁徙。周人准备灭商之前,终南山脉的标志山峰是海拔3767米高的太白山,正对周国的根据地周原。后来周文王在丰水西岸建丰京,周武王在丰水东岸建镐京,终南山的标志山东迁至海拔1528米的圭峰。圭峰呈金字塔形,形同圭尖。北距丰京约15公里,在平原边缘拔地而起。从丰京南望,圭峰的山色发蓝,形同青圭。周王建国,五行属火,王色是赤,相色是青。一说周朝天命五行属,木色青,青色为周朝王色。秦始皇定都咸阳,划定京畿范围,以函谷关为东大门,以宝鸡附近的汧水陇首为西大门,又建阁道跨越渭河,穿过阿房宫直达南山之颠,在山颠建阙,显示国家的存在。汉武帝时,京畿范围比秦朝更大。东端在函谷关,西端在陇西。祭祀天地的宫殿迁徙到都城长安的南郊,地点在平原边缘拔地而起的太乙峰下。据考太乙峰即南五台,海拔1688米。由于南北朝看重门第的显赫,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将家谱同老子李耳连宗,自称是老子的后裔,道教由此升格为国教。唐高宗进而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终南山的标志山峰在唐代变成了太微峰,又名紫微峰。当年老子隐居终南山下,地点在周至县的楼观台。楼观台分西楼观和东楼观,相距数里。唐朝将周至县分为东西两块,东边设置终南县,治所在今终南镇。终南镇正对的一个山口即东楼观。山口南望,远山在朝阳或夕阳的映衬之下,形同九支火苗上窜。其山名叫九焰山,又名九炎山。我推定为唐代的紫微峰。到了现当代,自然地理学家在正对汉唐长安城的山脊,找了一处海拔2604米的无名山峰,在行政区划地图上标注为终南山,从而取消了历史和文化。

终南山是终结平原或河谷南端的山脉,故名终南。与之相比,秦岭则泛指春秋战国秦国地盘之南的山脉。《战国策·秦策一》写道:“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皆秦地。”按照这则记载,秦岭东起函谷关,西至陇西之西的秦国早期都城西犬丘之西,靠近秦长城西端的鸟鼠同穴山,渭河的源头。据此,终南山脉小于当时的秦岭山脉。

终南山脉等于秦岭山脉的记载,有前后两则文献可以比照。

东汉辛氏《三秦记》辑本:“秦岭东起商雒,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

南宋程大昌《雍录·》:“终南山西起秦陇,东彻蓝田,相去八百里。”

汧陇即秦陇,即陇山南端,直抵渭河。商雒即商洛,地处蓝田之东,商州洛河源头一带,在华山之南。东彻的彻,不是抵达而是穿越。只有穿越蓝田,到达华山至山南的商洛地区,终南山才有八百里的长度。

终南山大于秦岭山脉的记载,可参阅《三秦记》的另一版本:“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绵亘千里,不能断绝,盖南山之脊。”意思是说秦岭只是终南山脉顶端山脊的部位。终南山在众多古文献中简称终南或南山,有关记录如下:

《诗经·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毛苌《传》:“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

《诗经·斯干》“幽幽南山”南宋严粲《诗缉》卷十九:镐京之阳终南之山也。

《诗经·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集传》:“南山,终南山也。”

《史记·》唐张守节《正义》:“终南山一名太一山。”

《汉书·地理志》:“太壹山,古文以为终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为中南山,亦曰太白山。”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渭水南侧支流,其发源地均称南山,直到渭水在华山之北的华阴县注入黄河为止。现罗列出下:

“渭水又东,新兴川水出西南鸟鼠山。”“渭水又东,万年川水出南山。”“渭水至黑水峡,次东有黑水并出南山。”“渭水又东,次东有黄土川水俱出南山。”“渭水又东,埿渠水出南山。一水二川俱出南山。”“渭水又东南与竹岭水合,出南山竹岭。”“次东得山谷水,皆导源南山。”“渭水东南流,众川泻浪,并出南山。”“渭水又东南,右合南山五溪水。”“渭水之右,水出南山兹谷。”“渭水又东,就水注之,水出南山就谷。”“渭水又东合田溪水,水出南山田谷。”“渭水又东,东有漏水,水出南山赤谷。”“渭水又东北,耿谷水出之,水发南山耿谷。”“渭水又东合甘水,水出南山甘谷。”“甘水又东得涝水口,水出南山涝谷。”“渭水又东北,始皇作前殿阿房。周驰为阁道,自殿直抵南山。”“渭水又东,霸水又北,长水注之,二水合而东北流,水出南山之石门谷。”“渭水又东,沙渠水注之,水出南山,北流入长城,城自华山,北达于河。”“渭水又东,泥泉水注之,水出南山灵谷。”清杨守敬疏:“《华阴县志》,今灵谷水谷之间,有浊泉而赤,或以为即此水也。”

查唐代名家涉及南山(终南山)的诗篇,摘要如下:

陈子昂: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

高适诗: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

王维诗: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

张说诗:北阙连天顶,南山对掌中。

贾岛诗: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孟郊诗: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白居易: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杜审言: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李益诗: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

杜牧诗: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祖咏诗: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崔琼诗:南山为圣寿,长对未央宫。

薛据诗:旧居在南山,夙驾自城南。

宋代诗人描写终南山的诗词,摘要如下:

寇准诗:极目望南山,圭峰露微碧。

梅尧臣: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司马光:南山三辅剧,百里古诸侯。

文同诗:积霭晚尽散,南山明夕阳。

苏轼诗: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

苏辙诗:秦川不为广,南山不为高。

黄庭坚:袖手南山雨,辋川桑柘秋。

陆游词: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关于终南山大于秦岭的记载,早期文献出处在汉代。汉武帝开疆拓土,版图延伸到新疆之西的西海。汉唐时期的西海,或以为是今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该湖是咸水湖,中国西域和中亚的界湖,长逾600公里,最宽处74公里。也有人称西海是里海、波斯湾或地中海。按《山海经·西山经》的记录,从终南东端钱来山算起,到最后一山崦嵫山,总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用周里换算,约为9700公里。从华山山脉东端蜿蜒西行,到西山的终点,近一万公里的距离会穿越波斯高原,到达里海西岸一带。里海西南的阿勒山为中东第一高峰,有人以为是《山海经》中的昆仑山,或以为是诺亚方舟的停泊处。阿勒山西南三百公里处,即托罗斯山脉和底格里斯河交接处,据考是伊甸园所在地。这些地方,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今人常常严重低估远古文化圈之间的交往。在商代到春秋时期,从山东半岛到乌克兰,这片广袤的区域,流行同样的葬俗,统称木椁文化,便是古代文化交流并趋同的考古学证据。由于汉帝国版图空前辽阔,终南山的范围于是延伸到新疆和田。

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西域南北有大山,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相属。盖发迹于阗终于关中,故曰终南。”

这一段点黑文字,对于了解古人对终南山的认知,非常重要。文中所说的金城郡,其治所位于祁连山东端,东距秦长城西端鸟鼠山的直线距离约100公里。鸟鼠山即秦岭西端的极点,而终南山继续向西延伸,一直到新疆的和田。不仅如此,终南山得名,出自于商代末年年到春秋中期,按文献记载,明显早于秦岭。

秦岭命名,不外乎同秦国、秦朝、三秦、秦川有关。将上述国名、朝代名、地名按时代先后加以排列,其得名明显晚于终南山:

秦庄公都西犬丘,地点在甘肃天水市礼县,管辖地盘在天水一带,时间是前822年。

秦德公建都关中凤翔,时间是前677年。此时秦人尚未完全控制关中全境。

秦孝公建都秦都咸阳,前349年。此时秦人已经控制关中平原。

秦始皇定都咸阳,时在公元前221-前206年。

三秦,楚霸王项羽三分关中,时间在公元前206年。

秦川,关中平原别名,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先秦典籍找不到秦岭一词。秦岭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的《西都赋》和《东都赋》。

班固写两都赋,用意是扬东都洛阳而抑西都长安。《西都赋》先提终南山,再提秦岭。以终南为主,以秦岭为次,属于诗赋修辞格中的错综,是回避词汇重复使用的措词技巧,其意暗含不敬。用秦岭同终南对仗非专属地名的北阜,意味着秦岭不必是特指而是泛指,即秦地的山岭。《西都赋》写道:“汉之西都,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于是晞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据龙首。”注:“秦岭,南山也。”《东都赋》则以质问的口吻描述西都长安逊于东都洛阳:“秦岭九嵕,泾渭之川,曷若四渎五岳,带河溯洛,图书之渊?”参差起伏的终南山,被班固平庸化为秦地的山岭。岭,指平缓无奇的山脊。班固两都赋作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即公元58年-75年之间。班固生于公元32年,公元62年,三十岁时因私改国史被捕,两都赋大抵作于这一年。据此,终南山命名比秦岭早了约六百年到一千年。

《全唐诗》描写终南山、南山,使用率远远大于秦岭一词。如前所录,诗人们提及终南山,境界多豪迈;反之提及秦岭,情调多愁苦无助。

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试登秦岭望秦川,忆青门春可怜。

杜甫《阆中奉送》: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司空曙《登秦岭》:南登秦岭头,回望始堪愁。

薛涛《别李郎中》: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立终南、弃秦岭有三个理由:一是终南山脉不仅大于秦岭山脉,而且是中国古代去辖域化的典范,不受自然地理的制约。二是秦国和秦人不称秦岭而称南山。己所不欲,岂施于后人?三是秦岭容易联想到秦朝的负面遗产。比如古文献秦字组词留下的不良记忆:秦始皇、暴秦、秦谶、秦冤、秦牢、秦灰、饭秦、逃秦、遁秦等等。这也是历代文人在消沉之际采用秦岭一词的原因。总之,古代文献固然不能更改,但可以悬置。秦岭这个概念失之于平庸、消极、狭隘,作为诸侯国概念或地方行政概念,出现的时间又远远晚于终南山。相比之下,终南山是跨地区、跨文化概念,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首要结点,世界七大宗教诸如儒教、佛教、道教、摩尼教、祅教等都在终南山周边留下了遗迹。终南山具有解释弹性,是一个开放概念。采用这个跨文化概念,相关研究才不会流于偏狭。这对于确立终南学的内涵和外延,十分重要。

(注文省略,正文未完待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