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祁小春:版刻书法是尚未开发的书迹资料宝库

2022-08-25 00:00:00 祁小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9896f8f4774e7d418f34f2a18e7f4ffa.jpg

  古籍版刻书迹理应与古籍版画具有同样的学术价值和地位。学者范景中论及宋拓本《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时,认为其具有两种功能,既可以当成法帖,也可以当成书籍:“这来自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宋代金石学研究,既是研究也是鉴赏,如果是鉴赏它就是法帖,如果是研究它就是书籍。这意思就是说,书籍既是文献又是艺术,既是研究又是鉴赏的物件,既可以用学术的眼光,又可以用艺术的眼光看它。”

  我以为,对待古籍中的版刻书迹亦当如是观,也可以把它当成法帖鉴赏。因为古籍版刻书迹本身就是书法艺术品。然而至今为止,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古籍当作书籍文献来看待,最多也只不过是当成赏心悦目的古董来欣赏,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14ae7be13843cfe4ba4fb110087b9cb.jpg

《汉官仪卷》 国家图书馆藏

  古籍版刻书迹,是指在宋、元、明、清各时代刊行的古籍版刻中的书迹资料,它经过手写上版、雕版、印刷而成,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手写体,多为书中前后的序跋、题赞、诗词、歌赋,一般皆由当时的名人所撰,或撰文者自书,或委托当时有名书家代笔,然后上版雕刻;二是刻书体,多为楷书,主要用于正文部分。在宋、元本中刻书体的书写性很强,且风格多姿多样,如有些宋元版古籍的刻字直接取自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赵孟頫等唐宋元名家字体,有些还是这些名家亲自手书上版者。古籍版刻书迹资料数量庞大,然而从书法史角度看,实际上它是一个尚未开发的书迹资料宝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c0f33c3df9e4b0097cda13ea6dfd37c.jpg

​《永乐大典》 国家图书馆藏

  如果说书法史研究,实际上是以历代“书人”“书迹”和“书论”三个领域作为讨论对象而展开的话,那么对历代书迹资料的收集整理,应是书法史领域中最为基础的研究之一,而考察版刻书迹,则正属于这一基础研究范围。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美术报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