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版画的当代语言转换
2022-08-26 09:07:21 陈履生
徐冰《天书》,1991年
拓印的方法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项特别的创造。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都有那种属于浅浮雕图案(画面)的具体应用,它们不管是用于大型的陵墓或神庙的装饰雕刻,还是用于像钱币那样的与社会和人息息相关的可以流通的渠道,其广泛的应用是以表现特定的图案,或者是特定的主题,起到装饰的作用,表现出文化传播上的意义,是一种特别的审美创造。因此,在铸造、雕刻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是,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发明了用拓印的方式来保存和传播文化。这一具体的方法将那些原来硬质材料上的浮雕图案转化为纸质的可以流传的纸本艺术品,它所具有的特别的意义,成为中国艺术和艺术传播中的一种特别的方法。
关于古代碑刻以及画像石的传拓大概在9世纪的中国就已经成熟。拓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版本,不仅与原件有着直接的关联,还是依附于原件的一种特别的创造,这样一种拓本为文人所好,欣赏、交换、馈赠以及互相题跋,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文人艺术。而这样一种属于中国的方式,属于文人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文人群体中广泛流传,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传统。到了明代,雕版印刷盛行,相关的插图既丰富了文字的表述,也扩大了审美的领域,同时还激发了中国画家在另一个领域中的创造精神。其依附于图书而得到广泛应用的艺术审美传统,形成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及至近代,在原有的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原来作为图书插图的中国雕版印刷系统,其不具有独立欣赏的属于插图的绘画,逐渐汇流到西方的版画新潮。当西方的版画传入到近代中国,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文化人极力推荐,并身体力行的推广,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在美术青年中就形成了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版画新潮,很快受到了美术青年的追捧,并为社会所接纳,呈现出了与明代雕版印刷以及和民间雕版年画的关联。
具有学科意义的版画在上个世纪的上半叶得到了普及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近代美术的新传统。这一传统经由物质条件匮乏的延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延安版画不仅在反映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革命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1949年以后,版画在学科化的发展中,形成了新的教育系统中的版画专业,先后培养了很多版画家。这批版画家秉承延安的传统,以先锋性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转型之中,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版画不仅成为全国美展中的一个画种,而且以独特的审美的力量,从早期的黑白到套色,从木版到多版种,都是依附于拓印而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直至无版的独幅版画。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了新一代的版画家,让人们看到了版画在走向当代艺术的再一次转型。这一批版画家在新时期的探索和实验,形成了以徐冰《天书》为代表的这样一种语言转化的标志,使传统的版画进入到当代的体系中,显示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有里程碑式的坐标意义,却依然是用拓印而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方式,表现出与版画的关联。
徐冰《天书》,1991年
本次展览所集中的5位当代艺术家,又是当代著名的版画家,他们在版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杰出的成就,是这个时代中版画家中的重要代表。他们既立足于传统,又拥抱当代,在传统和当代的不同层面上用版画的语言方式开创了当代艺术的新天地。他们的创作虽然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可是,就专业出身而言,他们在版画方面的成就以及相关的联系,都不由得让人们想起拓印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对于当代的意义。显然,举办这样的展览,只是阐释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多种可能性,以及他们的作品可能已经脱离了版画这样一个概念,进入到当代的区域。
无疑,传统的拓印系统依然可以存活在当代艺术的区域,并被一些艺术家充分的利用,去拓展新的领域。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所显现的新的当代的语言方式,在绘画的领域也显现出了它的特殊性。对于今天来说,具体某一个画种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画种的意义实际上已经隐匿在其身后,重要的是当代的观念。因此,就观念而言,这些艺术家在运用语言方式中所展现的当代的概念,还是离不开基本的语言方式,同样可以显示出拓印的意义。无疑,如果当代艺术忽视了基本的语言方式,那就很难在艺术的范围内立足。尽管,在5位艺术家的不同表现中,并非都是坚守在拓印的传统之中,有的甚至放弃了拓印,但是,人们不会忘记过河之后那身后遥远处的桥。
不管是现代还是当代,观念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撑,也很难在艺术的范畴内显现出观念的价值。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展览中的艺术家的作品,又是如何从语言方式中来感悟他们所呈现的当代的概念,以及用这样的语言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当代的概念,我想这是这个展览的特别之处。
艺术家简介及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徐冰,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他始终以极具突破力的艺术创作拓展着艺术的边界。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 V&A 博物馆、西班牙索菲亚女王国家美术馆、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国家美术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捷克国家美术馆及德国路维希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展出;并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展。
1999 年,由于他的“原创性、创造能力、个人方向和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天才奖”。2003 年,由于对“亚洲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第十四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04 年,获得首届“ArtesMundi 国际当代艺术奖”,评委会授奖理由:“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线,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2006 年由于“对文字、语言和书籍溶智的使用,对版画与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 间的对话和沟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获美国“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 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8 年,荣获中央美术学院颁发的“徐悲鸿艺术创作奖”。
《兰亭集序(局部)》99cm × 189cm × 9 宣纸、墨 2017
苏新平,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红之一》112cm × 168cm 铜版画 2017
《荒原9号》336cm × 168cm 纸本素描 2022
《宁静的小镇之七》52cm × 71cm 石版画 1992
谭平,艺术家、教育家,1960年出生于河北承德,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中心主任。创作领域包括绘画、版画、多媒体、空间装置、设计等。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形式化的抽象美感,创作系列强调肌理与质感的铜版画;1994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谭平的艺术经历了西方学院体系完整的抽象艺术训练,从写实和表现最终完全走向抽象。这些特殊经历,使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出身于西方学院体系的抽象艺术家。
《孕育》100cm × 120cm 铜版画 2009
《无题》83cm × 190cm 铜版画 2012
《无题》120cm × 80cm 套色木刻 2020
陈琦,1963年生于南京,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誓言》79cm × 119cm 水印版画 2014
《寓言》80cm × 120cm 水印版画 2016
《无题·No.1》61cm × 80cm 水印版画 2017
冯梦波,1966 生于北京,1991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5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现工作和生活在北京。
《春丽踢死马》56cm × 76cm 套色石版画 2020
《群殴》56cm × 76cm 套色石版画 2020
《人马情深》56cm × 76cm 套色石版画 2020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