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马东利 1000盏手电“光源”照射的力量

2022-08-29 03:57:53 裴刚 

文|裴刚

  1986年马东利出生的那年,他家乡陕西的一个小乡村才通了电,夜晚才明亮了起来。

  在马东利和姐姐起早贪黑的上学路上,总是要用到手电筒照明乡间的小道。几位姐姐共用一把大号的手电,作为家里最小也是唯一的男孩子,他有一把心爱的小手电。

  手电于他是并不太遥远的记忆,在之后黑桥艺术区的画室内,也常常备一把手电。因为黑桥常常停电,手电逐渐也成了他心中的情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c829a02d6204b1c051237b939ec15bea.jpg

“光源”马东利个展(艺术百科) 展览现场

  “光,具有历史的力量,也具有现实的含义;光,既是具体的物质存在,也是文学化的诗意对象,更是无限想象的隐喻。所谓世界有了光,便有了一切,即是这样的一种表述。”中央美术学院王春辰教授在马东利个展的前言中这样讲道。

  2022年8月28日下午,“光源”马东利个展在798艺术区成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策展人王春辰,协同策展助理霍新天共同为大家呈现一个光之本源的艺术表现方式,与大家一起深入探索表象与本真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b7fcb59c8695a0064f78d916eb87ecfb.jpg

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中作品的主要媒介就是——手电筒。在整体暗下来的展览空间中,每组装置的手电都在黑暗中闪着冷冷的金属光泽。

  “我之前有一些创作是与工业化有关的。我希望作品能够对今天的现实带来一些反思。”马东利觉得自己不太像80后,在他儿时的农村,是典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的生活。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美术专业让他从农村来到城市,这是一个有农业社会一下进入到工商社会的巨大变化。毕业后在黑桥的职业艺术家生活,让他每天面对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冰冷的现实,他辗转在不同的空间现实。他开始以作品反映真实的体验,也用作品反思“理性”与“欲望”,及“唯科学主义”的批判。

  对“唯科学主义”的质疑

  纯粹的光明就是纯粹的黑暗。——黑格尔

  2012年之前,马东利在黑桥艺术区画画。

  2012年在黑桥艺术区的时候,因为经常停电。马东利也习惯了备着一把小手电。水电筒晃来晃去看画,而特别亮的中心点是看不到形象的。

  “纯粹的光明就是纯粹的黑暗。”都是不可见的,如果遮挡一下,是不是就能可以看到一些?

  马东利在大学专业是舞美,动手能力强,习惯于尝试用各种材料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836d15032c44ece7ffcde90adc812134.jpg

《他者之下》 (局部)马东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2dae003edbfd2958354192fdb5329dae.jpg

《他者之下》 马东利 230cmx 432cmx2 机械灯光装置 2022年

  “我特别喜欢读哲学,这些思想对我影响很大。我其实不太认为自己是艺术家,更像是一个思想者。”马东利的装置作品《他者之下》的创作源自于对柏拉图“洞喻”的回应。

  柏拉图的“洞喻”理念,以善为最高的理念。如果没有光照,人们就象洞穴囚徒,看不到光明,只能把洞穴当成真实的世界,把影子看作唯一的真实。黑格尔称呼柏拉图是“人类的导师”。以“庙”与“神”的关系比喻。对于洞穴里的囚徒,需要这样的“神”,洞穴就好比“庙”,而哲学就相当于“神”,如果没有哲学思想照进洞穴,洞学就只能是黑暗的洞穴,囚徒也没有什么变化。

  阿尔弗雷德·怀特海认为“所有的西方哲学都只是柏拉图的注脚。”

  而艺术家马东利希望往能够进一步对纯粹理性的“唯科学主义”提出质疑。

  尼采有句名言:“没有真相,只有阐释。”马东利从今天现实的问题困境发问,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人类却越发的不幸福?

  “所以我质疑冰冷机械的唯科学主义。”为了更准确的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他的思考,马东利放下绘画,他希望以互动装置的方式来回应这个复杂的问题。为此他还用了一段时间学习电工和编程,从怎么用电表开始学,反复实验。“如果要质疑它,就要学习它。” 显然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872f7f3f0ebb1551d6258c48e6fb4e75.jpg

《他者之下》互动装置 展览现场

发光的文字包含了这个时代最流行的网络用语,同时也隐藏着人类史上引领时代进步的哲言、公理等。我们所处的个人化时代,同时也是平民化的时代,“诸神之争”的喧嚣之声已经掩盖了往日的“卓越”,在没有伟大思想的时代,个人可能更加需要自身的反思与探索。

  这组《他者之下》的互动装置连接了1000个手电筒。通过感应器让这面手电筒组成的光墙通电和关闭。当1000束手电光照射在对面灯箱上时,灯箱显示的文字消失,变得一片光亮。当人走近这面墙,手电光被人体遮蔽,投影部分显示灯箱投射的文字。

  这面灯箱墙上透出的文字“给力、躺平、巨婴、喜大普奔……”大多是网络流行语。靠上的位置上有康德的“道德律”和希腊德尔菲神庙的三条箴言。“我也想看看是不是有人会好奇的看看上面还有哪些字。”他期待观展的人们不仅是体验到作品带来的视觉感受,更可以从文字中获得思考。

  是人造“黑洞”也是理解的盲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00d093187fbaeacc8a752417ba93f076.jpg

《不见他者》马东利 直径78cm 灯光装置 2017年

“光”的意义是“真理”,是照亮黑暗,给人指明方向。手电筒作为一个很普通的照明方式,用途是在黑暗的道路中让人看清路,不迷失。而这件作品《不见他者》中,两两相对的手电筒彼此抵消 掉向外照射的光,使得本来会照 亮外界的光消失在光源之中。若干组的“相互抵消”形成一个“封闭”的球体。手电筒在这里象征“求真”是在黑暗中探索未知的一种工具理性,而这件作品恰恰表现了工具在理性状态下对 “求真”的遮蔽。科学技术主导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在极度理性, 去除感性生活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这是一个中心区域被光集中照射的人造‘黑洞’,也是一个理解的盲区。”马东利把多组相对照射的手电形成的球体,称作吸收无限能量的不可见之地。而四周是黑暗的。

  由于手电光并不具备激光的单向性、单色性、相干性,而产生光线的折射、漫反射,形成墙上蜂窝状相互连接的投影。无法达到空间绝对的暗黑,而球体中心却是明亮的反差。

  “柏拉图的‘洞喻’理念中,从洞穴里走出的囚徒,看到太阳光的时候,就像见到真理一样,无法直视。”马东利希望《不见他者》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这也正像现实一样,是不可控的,并非绝对理性所能达到的。

  此次展览的装置作品,给他带来最大的挑战,就是不可控。这与绘画的经验完全不同。其中有更多的偶然性,如同人性中混沌不可言说的状态。

  融合多种复杂意味的实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1721eefe9627516290d75a6de471e1ff.jpg

《不惑》 马东利 57cmx 25cmx20cn 灯光装置 2021年

  在《不见他者》的实验阶段,马东利找了一个地下室,用两只手电相对应照射,便产生了这次展览中两盏手电相对照射的《不惑》 。手电在五个镜面包围的盒子里,形成反复映照,而无限延伸复制的影像,迷失在虚幻的空间中。

  “方向相反手电灯,也来自日常交流的经验。这几年强烈的感到,无论聊任何话题永远是无解的。”让他感觉就像一个双头怪,永远反向,无始无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9727bd0d7c3005b537c21bfc77f336db.jpg

《传统》马东利 47cmx 20cmx47cm 机械灯光装置 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f60e937153fb7477b1d9c8def9455254.jpg

《信仰》 马东利47cmx20cmx47cm 机械灯光装置 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8689099799e08ba442945560ce2df895.jpg

《不规则形体》马东利 47cmx 20cmx47cm 灯光装置 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f55165efb5b48df26c7b511d7a73dc55.jpg

《几种表述》 马东利 47cmx 20cmx47cm 灯光装置 2021年

  《传统》、《几种表述》、《信仰》、《不规则形体》都是在手电筒上镂空刻出不同的符号形状。就像被遮挡的光源而产生从缝隙中外泄。他尝试着用角磨机、电钻在手电筒上切割、钻眼,里边安装上灯柱,形成不同主题的符号、形状。

  “这里面中国传统图案,特别柔和的印象。”这些从自然中来,象形文字或者象征性的符号、纹样与冰冷金属的电筒重合,形成矛盾、冲突等等复杂的意味。

  反思技术伦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c6d97d40e19482caa943ffcd791d541d.jpg

《你在哪儿?》马东利 尺寸可变 机械灯光装置 2022年

  在展厅中,唯一一个展厅是无法进入的。站在作品《你在哪儿?》的展厅外,看到一条光柱摇曳照射在天花板和墙面上,令人惶惑不安。

  “小时候,晚上如果有手电光,在家里窑洞的窗户纸上晃动,还有人影走动的影子,就会非常害怕,就像私人生活突然被侵犯的恐惧。”马东利把日常的记忆,编出一组动作程序,让一个工业机器人手臂拿着手电模仿人的动作。而空间墙外的观众,所见到的灯光摇曳,并不知道是里面由一支机械手臂在循环往复挥动完成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8/2e2b9de54a4713c4685c3f70edf6e0c8.png

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科幻片《机械公敌》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科幻片《机械公敌》,是对技术伦理和人工智能科技的反思。但对人工智能的思考过于浪漫主义。”在马东利看来对未知的思考和想象可能都是远离真实的。

  复归人文思想

  展览主题“光源”,本身很多意而复杂的,在不同的光之下,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以及背后的意义。

  艺术家马东利以作品的形式,希望复归到古希腊传统哲学的思考上来。他深感这些年面对现实中人文主义的跌落,为什么会产生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方式的流行?是否因为对历史和人文关照的陷落?所以在装置作品《他者之下》中,设置的众多网络流行语中,也有“我思故我在”,康德的‘道德律’和希腊德尔菲神庙的三条箴言,即便依然淹没其中。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19日。

09ee1d4a8297203f45fa7ff5bfea53e4.jpg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策展人: 王春辰

策展助理:霍新天

展览时间:2022年8月28日——9月19日

开幕时间:2022年8月28日16:00

主办单位:成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北京798艺术区创意广场B01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