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随笔:林凡的故乡情缘
2022-08-30 00:00:00 崔建平
林 凡 当代工笔画艺术大家。1931年生于湖南益阳,字翊宇。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创始人、名誉会长,中国诗词联学会名誉会长,***美术创作院副院长,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名誉院长。出版《林凡艺术》《林凡集林》等个人专著20余种,发表艺术论文近百篇,参加各种展览100余次(获奖多次),并在国内及美、澳、日、港、台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多次,为享受***特殊贡献津贴专家。
江南大地还笼罩在薄雾细雨中,我国著名书画家、诗人林凡不顾料峭春寒,霏霏冷雨,迢迢千里,悄然抵达故乡益阳。来不及拂去裤管上的尘土,洗去脸上的倦容,便登上了耸立在资水河畔的白鹿寺,察看刚刚落成的“林凡齐己诗书碑林”。
林凡少小离家,在外为艺术打拼,先后在广州、北京、山西等地从事艺术工作,无论他身处何地,遭遇怎样,炽烈的家乡情怀未曾一时半刻冷却过,几十年乡音未改,数十载思念家乡,尽管异常忙碌,但他还是眷恋着故土,倾情桑梓。
早些年,益阳数度举办竹文化艺术节,他躬身前往,为家乡的发展摇旗呐喊,以壮声威。他积极参与益阳竹文化节,挑灯夜战,苦熬晨昏,自撰自书五十余幅以益阳的风土民情为题材的咏竹咏物对联,在竹文化节上展出。拍卖获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他把拍卖所得的数十万元,悉数捐给家乡,发起成立了益阳第一个旨在奖掖寒门学子的教育基金。
林凡在治学研艺中,发现唐代诗僧齐己也是益阳人。齐己的诗歌数量在唐代诗人中位居第五位,其艺术价值却一直得不到彰扬和应有的肯定。于是他便与周艾若(周扬的大儿子)教授一起大力推介齐己,为益阳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牌。他们发起成立了齐己诗歌研讨会,并由整理齐己诗歌进而发展到全面研究僧诗文化和历史。他和艾若诸先生一起主编出版了《中国历代僧诗全集》,计2800万字,是我国目前最庞大的诗歌总集,堪称宏伟的民间文化艺术工程。这以后,乡情浓郁的林凡先生想为故乡做点名垂青史的事情,以此宣传益阳,弘扬湖湘文化。他决定在家乡建造齐己诗碑林。回到北京他便开始了秉夜苦战,将收集的齐己诗,创作了100多幅书法作品;聘请河南著名的石刻艺人精心雕刻成碑。齐己诗碑林,建在白鹿寺围廓内,八十多块石碑呈一字型排开,大小不一,横幅立轴错落有致,显得恢宏大气。林凡书齐己诗,感情真挚充沛,神彩焕然明亮,整体效果甚佳。观每幅诗碑,铁画银钩,跌宕多姿,都是佳构瑰作。每一块石碑布局谋篇,疏朗有致。林凡的书法文化气息浓郁,笔墨功底深厚,线条遒劲拙涩,结体奇诡朴茂,墨色浓淡相宜,枯润有度。他喜欢高位拿笔,大抵腕力多于指力,中锋使转,细线绕曲,柔细中生出厚重,恢弘处见着蕴秀。他转益多师,善于取法,成就一己之风神,以其风格之鮮亮誉满书坛。
林凡的家乡情怀,还体现在对益阳籍文化艺术人才的提携上。几十年在艺术之路的奋斗拼搏,林老领悟到一个人的成长如同一株树苗的长成,不但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孕,更需要有识之士的提携引导。未君是林凡十分赏识并广为举荐的一位年轻乡贤,他诗、书、画俱佳,年纪不大而擅长多项艺术,上过大学讲台,编过杂志,搞过艺术设计。他为人低调,谦虚好学,求知欲望强烈,尤为林老称道。现任益阳市书协主席石印文,出身农家寒门,林凡几次回访故园,相识相知后多次在各种场合,良言夸赞,说一个只念过初中的农家子弟,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热爱,研究钻习,并取得了诗词联赋和书法的骄人的成绩,实为罕见,人才难得。益阳籍的书画家盛景华、邓立辉、黄炯青、蒋少鹏、史一墨等,都曾得到过林老的教诲与指导。
林凡的家乡情怀,还表现在他对家乡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情有独锺。他喜欢益阳的花鼓戏,每每被逼上台让其唱歌,花鼓戏是必选曲目;家乡的腊鱼腊肉、腌菜豆角,也是他的最爱。有一次,他在北京的西郊吃到了一种湖南口味的酸辣粉,立马打电话给他几位居住北京的湖南籍学生,让他们赶紧来,学生们不知老师有何吩咐,纷纷打的士前往,原来是喊他们去唆一碗湖南米粉。林凡离开故乡近七十年,一口乡亲未改,有家乡去林老寓所探望,一口地道醇厚家乡俏皮话,说得宾主间乡情荡漾,欢声一片。林凡自诩是“赫山老倌”,刻有一枚闲章,写字画画都钤上这枚“赫山老倌”,借以表达永不忘却的家乡情怀。
此时,霏霏细雨,白发盈巅的林凡先生,指着一块块诗碑,向陪同观看的市政协、市宗教局**吟咏齐己诗作,诠释着自己对故土乡情的炽热情怀……
作者崔建平,中国铁路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
转自:林凡艺术
(责任编辑:宋立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