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你知道四月影会吗?三位摄影师从1970年代末的摄影与思想谈起

2022-09-14 08:58:31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e88f1cb9bcd88e468cacca6b131cd5d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d6b41f09bc62031f79118b0e8f23acf1.jpeg

论坛现场

2022年8月20日至12月25日,“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20世纪20—80年代摄影的人文实践”展览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展出,展览从摄影角度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进行研究与梳理,展出六十年来近150位摄影师的400多件摄影作品与近100件文献,该展由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女士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史学者周邓燕老师共同策划。

展览以五个分议题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摄影实践进行描述与展现,分别为“现实主义屋檐下的花与草”、“战时现实主义的多重镜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海市蜃楼”与“现实主义与现实中的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a67d8c8a35bcf8095f84958ade7d4343.jpeg

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女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fdbe9c50cc34a883d63f8ef3ae4e9c48.jpeg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史学者周邓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b94671f0351a951b7b7f38df7da520b9.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2987c5e76f2bfbd6403506629559f928.jpeg

论坛现场

在展览展出期间,中间美术馆策划系列学术活动与论坛。9月11日,中间美术馆邀请了三位摄影师:凌飞、王苗与闻丹青,他们都是1979年自发组织的民间青年摄影团体“四月影会”的成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0e4672a4552e69df7cc5a6fdb2c60b43.jpeg

摄影师闻丹青

“春消息”来自闻丹青先生作于2022年夏的文章《两个四月的春消息》。作为亲历者,他在其中讨论了在中国摄影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时刻——1970年代中后期的两个“四月”,即“四五运动”与“四月影会”。“四月影会”与当时在思想界、文学界和艺术界都正在兴起的思想启蒙运动同步。这一时期民间自发组织的艺术和摄影展览内容注重对普通人的刻画,尊重和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抒发。他们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语言的运用强调对于艺术性的追求,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在长时间只能看到政治命题创作的中国社会中激起了千层浪,是当时人道主义回归整个社会的文化表现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9d83d8ec80c1ce8dcebabc1b25abfbbc.jpeg

摄影师王苗

在论坛中,王苗从她参加“四月影会”首展的作品谈起,并聚焦于1980年代她拍摄的“小风景”系列。她以幻灯片播放的形式,结合北岛和顾城受王苗摄影启发创作的诗歌,再现1980年代她在北京各大高校巡回放映“野外拾回的小诗”的场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2ef6dada0b9296cf115293ecea16fb07.jpeg

摄影师凌飞

凌飞则从他在1970年代末创作的带有观念性的摄影作品谈及自己后来的创作探索,以及他为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协会成员授课时给他们引介的多种摄影实践。闻丹青先生也将重温“两个四月”的历史背景,以及他身处那个历史时刻的见闻、创作实践和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6c2b76633a022dc2b17899046f51b1a9.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1d9b0af9a2c6941990bae7e700e1913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af2b98f2ec36d01b9c1fd44376b1a9c4.jpeg

工作坊活动现场

工作坊:如何完善展签——提升观众沉浸感、减少损害的策略

现场还开设了英文工作坊,两个小时的工作坊聚焦博物馆展签。

活动首先,我们回顾了领先博物馆中有关标签的观众行为的卓越研究,了解不同的人口和心理特征如何影响到博物馆里观众们的需求。随后,邀请嘉宾现场讨论展签写作的最佳范例。并在现场实践一起编辑案例展览。工作坊的目标是帮助参与者促进艺术作品和不同的参观者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f2cbf6b625b683eb2546bd2a63826030.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81f3b8aa94e8e74c33d22fa271fc205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6efbcc24cf0635939de946be82995781.jpeg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史学者、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周邓燕在导览展览

嘉宾介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996560b634915c74b0792aaaa79bc184.jpeg

凌飞

凌飞,1953年出生于北京,是70年代末最早一批摄影“爱好者”,是自1979年以来北京“四月影会”的重要成员,是八十年代北京最早艺术群体“80平米艺术沙龙”的创始人。在中央民族大学执教后,九十年代赴法国大学攻读造型艺术,并受邀作为法国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驻会艺术家和法国里尔艺术中心邀请艺术家。在法国《世界报》做摄影记者7年期间,系列报道涉及欧亚文化、时尚和青年题材,亦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赞助二十世纪末日本青年现状一书的作者。与此同时,凌飞还从事纪录片编导拍摄和故事片编剧,《变形》描述中国三个变形人的纪录电影,于2004年获法国里昂国际电影节亚洲新电影奖,并于2006年中法交流年主导在北京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和法国外交部成功举办法国纪录片大展等。

凌飞摄影始于1979年,他个人主要的艺术情智,汇聚于寻找人们内心对客观现实感知的层次和捕捉不易被人们察觉的独特视觉语言,他不追随潮流而更跟随个人独立观察以对拍摄主题和瞬间做出自己的决定,他始终认为艺术创作中,“明志”对混乱和繁杂意义重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3abd282e8cfc708cca5b40cd302ff200.jpeg

王苗

王苗,1951年出生于北京,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农民。自学摄影,1972年走进专业摄影的大门。曾在文物出版社当过摄影师,在中国新闻社做过摄影记者。参与创办民间摄影团体“四月影会”、“现代摄影沙龙”。曾任“当代摄影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师协会”主席,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华夏人文地理》杂志主编。现为《世界华人摄影联盟》主席,台湾《旅读中国》杂志发行人。

曾于1986年在香港举办《我眼中的西藏》摄影展,1987年在美国加州举办《川藏行》摄影展,1988年在台北举办《中国摄影家系列展·王苗个人作品展》,2007年在北京举办《野外拾回的小诗》摄影展,2012年在台湾举办《悲欢中国》王苗摄影展,此外还参加过多个联展。

出版个人摄影集《敦煌飞天》《西藏神秘的高原》《野外拾回的小诗》《重走马可·波罗之路》《世间人》《世间人·穿越时空的影像人生》《悲欢中国·王苗的摄影路》,并于2021年出版《王苗和她的朋友们》一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52708ffb1f8f48dee933819f262ed898.jpeg

闻丹青

闻丹青,《中国摄影》杂志社原主编,《大众摄影》杂志原副主编,1986年就职于中国摄影家协会。

自幼喜好摄影,受1976年“四五摄影”活动影响开始摄影创作,1980年拍摄的《好年景》参加“四月影会”《自然·社会·人》第三回展,影响广泛。多次出任国内外大型摄影活动评委,撰写大量摄影评论文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67fd6774fc71c4f556434f0b0f4bd963.jpeg

吴瑚

吴瑚,艺术家、教育家和博物馆工作者。吴瑚出生于泰国,在哈佛大学学习视觉和环境研究以及艺术史。作为苏世民学者,她在清华大学获得了管理科学和全球事务的硕士学位。吴瑚曾在美国国家美术馆、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艺术博物馆、赫什霍恩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弗里克收藏馆担任释展人和教育员。除了艺术机构外,吴瑚近期的委托项目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观众研究战略的整改,为国立台湾美术馆2021年亚洲艺术双年展编辑目录,及为UCCA的“下城往事”展撰写展签。吴瑚关于博物馆实践和当代艺术的研究在MoMA Post, Southeast of Now,美国艺术学院协会,新南威尔士大学di'van报和Randi Korn and Associates等处发表。

吴瑚的作品曾在H&R Block艺术空间、夏洛特街基金会和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展出。通过与里克力·提拉瓦尼、塔尼亚·布鲁格拉和李明维等艺术家的合作,她开创并支持与社会行动相结合的艺术。吴瑚曾是Plug委员会的副主席,这是一个由艺术家经营的策展合作和展览空间,以支持堪萨斯城的新兴艺术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c3f5821bd8056e28aea5ba37a8c1362.jpg

卢迎华

卢迎华,艺术史家、策展人,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她于2020年获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她曾出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2015);意大利博尔扎诺Museion的客座策展人(2013)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研究员(2005-2007)。她曾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2)。她是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2017),获Yishu华人当代艺术评论奖(2016)和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2013)。2013年至今,她与艺术家刘鼎持续开展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的研究,对叙述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角和方法论进行重新评估。

卢迎华曾担任全球艺术界多个重要奖项的评委,包括Hyundai Blue Prize青年策展奖(2022、2021)、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2022、2021)、东京当代艺术奖评委(2019-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季发现奖(2020)、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与Rolex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2019)、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菲律宾国家馆评委(2018)、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的未来世代艺术奖(2012)与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1)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74931ffbba875685fe3b3b170727b056.jpeg

周邓燕

周邓燕,摄影史学者,获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艺术史系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她是《影像中国 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 石少华》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口述史料集(1972-1978)》的主编,近年文论发表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艺术学研究》《当代电影》《泛亚摄影评论》和《摄影》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曾获美国宾汉姆顿大学杰出博士毕业论文奖(2016)、啄木鸟杯第五届中国文艺评论优秀文章(2020)、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博士研究生项目奖学金(2009-2013)、美国休斯顿艺术博物馆亚历山大奖(2014-2015)等。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