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探索——马玉如、高友林油画作品展”9月21日亮相全山石艺术中心
2022-09-14 20:37:23 未知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由全山石艺术基金会主办的“语言的探索——马玉如、高友林油画作品展”将于9月21日至10月23日在全山石艺术中心美术馆(1号馆)举行。
马玉如和高友林都是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数十年的老教授,马玉如还在中国美院附中担任过校长,他们桃李满天下。在繁忙的教学同时,两位教授孜孜不倦地坚持油画创作,对油画语言进行不断地探索,努力使西方油画成为具有东方民族意蕴和中国特色的油画。
马玉如 扶风法门寺 50X60cm 布面油画 2002年
马玉如 桃 40X50cm 纸板油画 1994年
马玉如 华光 50.2X60.2cm 布面油画 2002年
他们在艺术实践中所采取的手法和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一个以浓郁、强烈、厚堆的色彩,苍劲有力的笔触,使画面上呈现出浑厚、粗犷、壮丽的风格,具有西方表现主义色彩和东方象征意蕴精神;另一个则以淡雅抒情的色调、轻松洒脱的笔触,使画面蕴藏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诗情画意,传递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
高友林 桃子 46X55cm 布面油画 1995年
高友林 荷莲 布面油画 2014年
高友林 荷塘月色 18X28.5cm 纸板油画 2012年
虽然如此,两位画家的奋斗目标却十分一致——探索油画语言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精神、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审美理念,尤其重视油画本体语言,在创作中充分发挥油画材质的优越性及其特色等等。他们富有成果的油画语言的探索,很值得大家研究。
马玉如 藏族老汉 35X28cm 纸上水彩 1962年
马玉如 藏族姑娘 28.5X22cm 纸上水彩 1962年
马玉如和高友林还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为人谦逊低调、生活简朴 ,而且从不随波逐流,具有自己的主见和信念,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情怀和正直品格。他们很少参加各类展览,平时也很难见到他们的作品。为了使大家能够了解这两位画家在艺术上长期默默耕耘和苦行僧般创作经历,以及他们在艺术上的探索成果,全山石艺术基金会和艺术中心恳请他们将作品在艺术中心作一次展览并出版画集,幸运地得到他俩的支持和许可。希望通过两位教授油画探索经验及创作成果的展示,对油画界同仁们有所启示。
高友林 西泠印社 72X6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高友林 少女与桃 140X77cm 布面油画 1999年
中国油画需要多姿多态、百花齐放。我们既需要进行曲,也需要小夜曲和摇篮曲;既需要梅兰竹菊,也需要漫野山花。只有百花齐放才是春!这个展览对广大观众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赏识他们作品的机会,大家可以从中体验和赏识油画的多元之美。
雪藏数十年,一朝齐亮相。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马玉如
祖籍浙江上虞,1931年出生于杭州。
1948年7月-1949年8月在杭州西湖艺术研究所学习,启蒙于倪贻德先生。
1949年9月考入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绘画系,受教于苏天赐、胡善馀、关良等诸位先生。
1955年毕业留校。应美院附中副校长夏子颐先生之邀,去附中任教并担任专业教研组组长。
1978-1983年任教于油画系。
1984-1986年任附中的校长。
1985年获浙江省教育成果奖。
1988-1991年在油画系任教至退休。
1991年赴法国、阿尔及利亚进行艺术考察。
1992年获“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终生津贴。
专著《素描技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库尔贝》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在专业刊物发表《油画技法》、《谈素描》等论文。
油画创作曾参加全国油画展及日本、东南亚等地画展。
高友林
1940年,生于浙江海宁硖石镇。
195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师从马玉如先生,遂入正道。
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期间,幸得许多杰出导师教导,油画《红旗》、《温暖如家》(合作)入选1964年全国美展。
1965年,毕业始,在甘肃工作一年,历任玉门电影院美工、玉门建筑队泥工、甘肃省文艺工作室工作。
1978年,经海宁市文宣队二年工作后,调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直至2000年退休。
1989年,油画《桥》获阿尔及尔第二届国际造型艺术展最高奖——国际奖。
1996年,油画《桃子》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1988年-1990年,到北非和欧洲艺术考察。
1998年,油画《荷塘之色》参加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2000年,油画《明心见性——弘一法师》入选二十世纪中国油画作品展。
2003年,油画《高山仰止——画家黄宾虹》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2009年,创作油画《西泠五贤》。
2019年,油画《学者严摩罕》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美展银奖。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