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赵文量与杨雨澍1970年代作品亮相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2-09-15 15:59:18 未知

位于北京西北五环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错落相间的现代建筑掩映在绿树成荫又安静的校园里,是一座理想里美丽校园的样子,这里的凹凸空间已陆续推出六场艺术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bad7082468c4645dc6691585554df2c1.jpeg

2022年9月9日,“藏画的信封:神来与之笔——赵文量与杨雨澍1970年代作品展”在凹凸空间开幕,展览展出无名画会赵文量、杨雨澍两位艺术家1970年代的作品近60幅。展览由青年策展人冯兮策展,以“藏画的信封”作为切入点,按照作品创作的时间、地点、作品名称等线索,也呈现了两位艺术家对作品特殊的归纳方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8d06917ffb8619a5000a6810dec3bb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a3c5e3b609a5a03fbe7ef576ee5c03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fa0db0df82cbcb3072c0485e2bc6377.jpg

据策展人冯兮介绍:2022年春,艺术家苗妙在中间美术馆的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策划了以“月之边缘,日出的两种速度”为主题的研究型展览。在寻找展览线索的过程中,苗妙发现了由艺术家整理过的纸本作品,储藏在不同年代的报纸的包装内。这些作品的材料,多是油彩涂画于各类生活中被遗弃的纸板之上。当包装被打开的瞬间,报纸上显示的文字描述时代的信息与画作所尝试的多样性,同时跃然眼中。两种不同媒介所指向的思想与观念的区别,映射出强大与渺小、集体与个人、禁锢与向往等多种类别冲突的体验。这样的经验,给予本次展览寻找线索的提示,以及展览语言上下文关联的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bb330800f8650995b4ae2f1651407fba.jpeg

苗妙的这种观看经验给冯兮带来了新的策展思路,在凹凸空间的这次展览上,60件作品分为多个组,每一组作品前都展出一件与此组作品相关的文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7f13bab5d087578742b62bbcc3efd4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299b566d4d259f658e4fc6be4560f219.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17e0fd00e41c86cb7bd09c35b0d2bec.jpg

比如一个信封上写着:“75年五月第一次去北戴河”,挑选出赵文量在北戴河的写生,作品中呈现出赵文量画笔下日出到日落的海面。杨雨澍70年所作“故宫刚开放不久庭院荒芜”,画面画的是70年代故宫对大众开放时的情景,也与当时社会背景发生关联。

赵文量和杨雨澍,分别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两位艺术家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是60年代“玉渊潭画派”和70年代“无名画会”的核心人物,他们见证了中国社会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和美术潮流的演进,他们热爱艺术却都喜欢独善其身,远离主流艺术圈层,绘画成为他们思考并记录当下的方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9e4a1eb8b7a2255a21539e794e48897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f52d4d5926e53c85be58ae65286d1cc.jpg

赵文量《落日》 纸本油画 18.5x16.5cm 八十年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b929dc0998821467fa4f60747d9b54d.jpg

杨雨澍《公园》 纸本油画 21.2x17.8cm 七十年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167dc254599dd794ab77a9425f9795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90fe1984693f49d8f470f2be313bfe0f.jpg

杨雨澍《桃花》 纸本油画 21.8x15.8cm 197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1bbbc5dd4f9dcbc3ee0fcb386399c4d.jpg

杨雨澍《北海公园普安殿》 纸本油画 16.8x19cm 197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718f1d4debf879c26cd444fd75cf6ee.jpg

杨雨澍《北海公园》 纸本油画 26.5x16.8cm 197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272db811a3e66f546c4d64f79d8616d.jpg

杨雨澍《长廊尽头》 纸本油画 26.1x18.6cm 197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1166a9827ed591f984cf7a85ede7af1.jpg

赵文量《遥想钱塘江》 纸本油画 26.3x19.8cm 197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5519c50a53050adfe797f9b0c0a9fd8.jpg

赵文量《北戴河》纸本油画 27.5x22cm 197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9962b361d3004908acc883b57479f389.jpg

杨雨澍《北戴河》 纸本油画 37x25.5cm 九十年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c7a6848fe24a43d25be5dfb2e5a0b70.jpg

赵文量《海上升明月》纸本油画 37x25.5cm 年代不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e1c6bb1fbe42cb9655f2a1dc9bc42e1c.jpg

杨雨澍《室内景》 纸本油画 37x25.5cm 八十年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b397027f6d64a284e92483c7e2fbcee.jpg

赵文量《雪天》 纸本油画 19.4x16.3cm 年代不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ad0d88a9d088634648eda658b3e548e.jpg

赵文量《十七孔桥》 纸本油画 25.8x18.7cm 年代不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dfb8a0043abea479014ee3de74fdd6e7.jpg

赵文量《颐和园》 纸本油画  26.4*19cm 年代不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d6ba262663f6deefa8e7a0b9af141bfa.jpg

杨雨澍《北海长廊》 纸本油画 21.8x14.3cm 七十年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fb533cab6d468e65e5e23559ad861e3.jpg

赵文量《月牙山路上印象》 纸本油画 33.3x19.5cm 1975年

上世纪70年代,两位艺术家的艺术人生中重要的时代,他们和同时代的青年艺术家一起去京郊,写生、绘画,他们的团体逐渐壮大并被称作“玉渊潭画派”,他们还在1979年在北海公园画舫斋组织了“无名画会”第一次画展,“无名画会”也成为中国最早的自发举办展览的民间绘画团体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09/90b63f9949b084d03eda52b754295477.jpeg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活动及校友事务部副主任谈磊致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活动及校友事务部副主任谈磊老师,在致辞中引用了此次艺术展的展名“神来与之笔”,来介绍中欧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初衷。她说,“据说‘神来’代表着思想和信仰的变化,‘之笔’则讲述了在变化中个人的诚实和坚持。我们不仅想传递作品的美,也同样想传递作品背后的这种人文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9cb576c656f73200304f5dba0b6870e.jpg

龙源海外创始人、中欧EMBA校友国胜军致辞

国胜军校友在致辞中表示:“希望这次画展,能够给每个人,一是带来美的享受,二是带来自由思考的精神。我也希望每个校友,特别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把这一份美好传递给整个社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9814d70c214e7d782a412dfa9b6f6e1.jpg

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艺术史家卢迎华女士致辞

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艺术史家卢迎华介绍了此次展览之于中国艺术史的重要意义:赵文量、杨雨澍先生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式和原则,也将一生的工作完好地保存下来。他们的作品成为考察新中国之后,中国艺术史流变的重要样本。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二位先生创作于1970年代的作品和许多珍贵文献,都是首次呈现给观众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9612896be716a36f074c29b03cdb145.jpg

杨雨澍先生致辞

更为珍贵的是,艺术家杨雨澍也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式。杨先生动情地回忆起和他亦师亦友的赵文量先生:“从我和他学画,到我们艺术合作,差不多五十多年,直到他去世。”他称赞赵先生,“他能画出人内心最深处的善良,他是一个画家中的诗人。”他也呼吁,文化艺术人都应该关注“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be326a01d46b194f437ff948e908c37.jpg

策展人冯兮导览展览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北京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北京中间美术馆、北京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杨雨澍艺术研究专项基金协办,龙源海外冠名支持。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0月30日,面向公众开放,预约需提前两天完成。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