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评论 名家眼中的林凡(二)

2022-09-17 00:00:00 崔建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c47603ac3c307f6f1a2224cf06acf9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d7c5109781a1662a9121532610c3549.jpg

  林凡以“工中见写”的工笔重彩蜚声中外。先生有一闲章曰:“妙在渺小”。他恪守自定的“小格局,低角度,窄视野”的创作信条,喜绘小花,小草,顽石,山藤,善从被人遗忘的一角一隅里去挖掘独特的美感,去开凿幽邃的诗意,林先生的工笔画,笔,墨,线,色活灵纯妙,画境清峻通脱。这种小中见博大,低中见高峻,窄中见宽旷的艺术追求,被画坛誉为“林一角”,是真正的嘎嘎独造,自出机杼。秉性柔弱的山花,小草,藤萝,经画家的诠释,生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读不尽的人生况味,甚至令人摇魂荡魄。(李存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4a2ac0c638ff79ce920cb207f13464dd.jpg

  作为中国画家,林凡的作品极为重视线造型的艺术表现力,他的作品精于用线,不张扬,表现人物动势的刻画神情极为精练,敢于使用线造型与墨色块巧妙结合,构成丰富性和重量感,用整体色调拉开画面黑白灰的层次,用色稳重协调,用以衬托主要刻画的人物造型。(吴长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b8a136a2b17f110e959ac053cb570fd.jpg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灵魂。中国的古典诗词,绘画,书法,音乐,舞蹈以至于园林,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意境,论者历来也常以意境的有无或深浅,评骘作品的优劣或高低。林凡极其重视作品的格调立意,他认为:“调高,格高,都由于意高,调低,格低,往往都是意低。”他的绘画格调高雅脱俗,与他对意境的自觉追求密切相关。(王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e4b450cb1fb2b702e1ddae0e8de5e9c.jpg

  林凡的中国书画方面的传统基本功,可以说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但是他就是用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北京的皇史宬完成了一次让画界同仁们和社会各方面都十分惊异的举动。在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完全是传统的,而在展览现场却大胆采用完全是反传统的展示方式。在具有前卫意识的画家眼里,林凡不啻是做了一次行为艺术。这次“行动”果然“不同凡响”,在我主编的《美术家通讯》中进行报道之后,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因此我想到,他的这种做法尽管在同人中评价不尽相同,但作为一个以传统艺术为本分的画家,走出这样的一步也是需要勇气的。(杨悦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93b739f5a768b56f27bdde9b102b51a.jpg

  林凡的工笔风景画虽以山石,树木,溪流为表现主体,但从创作观念到表现手法却与传统山水画不同。画中透视似把传统的“三远”同焦点透视加以调和,或有所倚重。对于物象的描绘更是具象与抽象的结合。画中山石,树木,云水只是借以表现核心内容的介体,而作者真正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是空间,是某种意境。表现手法以传统方式为主,对于西方绘画多有借鉴,如对于体量感,空间感的表现,色调,黑白灰关系,平面构成等,当用则用,且用得适当适度。林凡工笔风景画把传统中国画同西方绘画做了有机的成功的结合。以而形成作者特有的绘画语言。(邓福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d482713b69d97a1150d334cb5b80652.jpg

  林凡先生很平凡:身材并不高大孔武,声音并不激昂洪亮,并非出自名牌院校,职称不过初级,他就是一位邻家老者,我们都叫他“林老爷子”。林凡先生并不凡,他以超凡远见创意成立了当代工笔画学会,又为中国工笔画学会的成功注册殚精竭虑,驰驱奔波,厥功至伟,当时,他以近九旬高龄创作出《村头月》《过溪龙》《源头印象》《萍风》《浮春》等巨幅工笔细作,打破了“人过五十不事工”的业界常规。他用诗,书,画的全面修养,塑造出一位当代文人画家的鲜明形象与精神气质,他用寻常的草,藤,溪,涧,营构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心象风景与山水境界。林凡,凡而不凡,林凡先生“妙在渺小”的创作观念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凡而不凡”的辨证关系,渺小乃凡,妙则非凡。(牛克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93bedcf8592b11aba1a99fc42971eea5.jpg

  林凡的山水风景画从西画入手,其画大体可归入禽鸟点景的载景风景画。风景画不论艺术家发挥了多大的主观创造性,最终还是表现为取景框中的真实景象,中国山水画则表现出强得多的意象性和程式性。如果用中国山水画中的意象性,程式性去要求林凡的画,显然有悖于林凡的追求,同时也意味着取消了林凡绘画的初步形成的艺术个性。(刘骁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b1176c3ab077982473673a8dc379110.jpg

  林凡善于用特有的低角度,窄视野,小格局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界的柔弱渺小的生态美,意境美,把人们浮光掠影最易忽视的自然界的鲜活细胞,细微构成,以显微镜的特写镜天纤毫毕现地展示出来,那茵茵细草的柔波碧浪,漾去人们心头的尘垢烦忧。那盘旋纠缪的韧性藤蔓,缠进人们难绝的千千情结。那紧散无定的青青浮萍,可寄托了林凡的漂泊之慨?那伸长脖颈的寂寂白鹭,可凝缩了林凡的孤独之思?(翟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463f7ef538b3b233ec5f521b5dd60ae.jpg

  在中国画界的地位,依赖于亦画亦书亦理论。我以为走向21世纪的中国书画创作美学,要紧的是遵循“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的古训,而非要穿着祖宗衣,吃着古典饭,舞着传统墨,保守旧制。但传统与旧制的突破,首先需要仰仗理论思维快步小跑地抵达艺术前沿。林凡发表于《中国书画》《中国画》等杂志上的百余篇学术论文,如《北派山水画研究》《并非寂寞之道》《非“艳科”说》《意工》等,便属于文理并茂,发端新见的前沿之作。他的《春来花鸟莫深愁--中国花鸟画创作谈》,便颇为本刊(《***艺术学院学报》)增辉。林文大胆剖解当今画坛一些新的繁苛法理,比之古代法理还要沉重无益之弊端,乃发“迟之今日,也还应当鼓励解衣磅礴,纵马驱驰,一往无前,探求不倦”之呐喊。及至三审,***艺术学院院长兼《学报》主编,学者范廷宇先生竞也为林凡纵马书画,驱驰新境的姿态所感佩,吟咏以“情到深时无赘语,诗成大道有如音”之句,嘱我转赠。(刘恒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919c1555b3a9ee69dd8860910b086753.jpg

  林凡先生画固得之于传统,就谢赫“六法”观之,其骨法用笔,在在可见,气韵生动,触处可扪。至如传移模写,经营位置,应物象形,随类敷彩,尤为当行。如此则其画略与顾吴一前关之徒等耶?曰非也。林凡之画,冶中国画与西洋画理于一炉,兼图式语言与笔墨语言而并美,谓之中西合璧可也。(西中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9/2119b8f505ac2622e307b7408703f0f6.png

  转自: 林凡艺术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宋立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