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以自然为师 绘胸中万象--记著名画家沉浮
2022-09-19 09:53:42 未知
有风吹过林间,有鸟婉转枝上。
不经意间,屋旁的树从寒冬的荒寂到盛夏的枝繁叶茂,一个硕大的鸟窝安于其上。生命的神奇让平凡的乡间有了色彩。
在圩美磨滩,画家沉浮以此为原型,创作了作品《家》。在 “沉浮磨滩”工作室,他沉浸乡野之中,以自然之色,勾勒生态之美:莲叶何田田、芦苇戏烟水,夏意盎然中让人心旷神怡。
沉浮原名陈夫,出生于庄子故里--安徽蒙城。他常以“跨界艺术家”自称。他的创作有三界--“花鸟、山水、汉字画”,他的行为有三界--“绘画、影视、旅游”,他的身份跨三界--画家、艺术策展人、文旅设计师。
离开家乡30多年后,沉浮再次在安徽这片厚土上种植自己的梦想。
用笔墨记录时代
沉浮说“我们来自于土地,也终将回归土地,对土地的眷恋是人的本性,对生命的敬畏是人的本能!用画笔记录时代,表现生命,讴歌劳动者是我的己任!”
沉浮的艺术梦缘起安徽蒙城,成就于北京,发展于海外。
36年前,21岁的沉浮离开家乡亳州蒙城,去寻找和感知中国书画艺术的时代。沉浮在大学期间主攻花鸟画,后去北京师从于吴冠中大弟子杨延文老师、李可染大弟子李宝林老师,学习中国山水画。1990年9月,25岁的沉浮就在北京香山饭店办了个人展览,当时的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亲自推荐给亚运会组委会并亲自题写《沉浮书艺展》。1999年从北京画院首届高研班毕业后,他主修山水,为中国第四代中西结合的画家代表之一。
笔墨当随时代。有责任感的画家,一定立足于表现当下。表现祖国,正是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最应该追求的。“如果把中国城市与乡村面貌以笔墨记录,绘于纸间,这一定是一项规模庞大的艺术创作,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2004年9月,沉浮发起跨时三十年的主题写生创作“中国画·画中国”全国系列艺术活动,任总策划、秘书长。当时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精选出来的30余位全国知名画家齐聚南京。自那以后,中国画、画中国,写生、创作、出版、展览,一时间风靡中国。这项活动使艺术家进一步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本源,极大地调动了创作激情和灵感,一批批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此项被时任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称为“时间跨度最长,画家阵容最大,活动规格最高”的写生创作工程,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8年,成为一个全国性美术活动的知名品牌。通过这样的活动,为祖国山河立新传,表现中国山、中国水、中国人、中国情、中国精神,不仅记录了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更展现中国人前进中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思想。
在“中国画·画中国”的历程中,沉浮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土地,用画笔记录着祖国的山水。“中国画·画中国”作为他多年以来的坚持,逐渐成为展现城乡面貌的一面镜子,不断记录时下正在变化着的中国。
用创新引领艺术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是沉浮最喜欢的一句话,这也成为他不断否定自己、不断丰富绘画创作内涵的动力。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他发掘了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凭借独特的绘画禀赋、创新能力和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先锋意识,沉浮在中国画的艺术天地里不断地开疆拓土:上世纪90年代初,沉浮以字作画,创‘形意书’风,探索汉字画,成为中国汉字画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他提炼了汉字六法中的象形和会意,创造出一种视觉化的艺术情景,打破了世界认知汉字的壁垒。之后旅居东欧做访问学习期间,广纳博采、开阔眼界。随后,他的创作以梅花为主,所创皆以山水之笔法入花鸟画,创浩然大气之象。
从最早的形意书画,到中期的回归传统,又到走进自然注重写生……,一次次的转型,一次次的调整,都是不重复别人,努力不重复自己。
将瞬间记录成永恒,以一瞬间的灵感,独特的视觉画出生活的底蕴。沉浮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画了大批速写和山水画作品。正是因为走遍大江南北,汲取众家之长,他的画从生活中来,使人感觉清新悦目。
“眼里一片真山水”。沉浮的山水画开辟了独特的境界,既有西洋传统油画的功底,也得中国画写意精髓,有时也会有毕加索似的立体主义的影子和莫奈色彩梦幻世界。在艺术形式上,把笔、墨、水、色综合起来,强化了其写意性。他的“形意画”创作,从“意”出发来驾驭“形”,追求理念和意境之美,强调了从物态到心态的挖掘和表现。
画中国,画乡村,都是他想做的事,也倾注了他全部心血。他把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摆得很正,对社会的关照和自身的感悟以及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稳健。自2002年开始,他在香港、上海、合肥等地举办了为了孩子慈善书画义展,累计捐款近千万。在全国老少边贫地区,他用互联网+美术+旅游的形式相继在浙江泰州、安徽滁州、河南林州打造了三个以美术为主要元素的旅游景点,造福乡里,同时在这三个景区内开创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美术院,一个永不下课的美术大课堂--“中国美术大课堂”。
用艺术点靓乡村
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结缘,都是一种机缘。每次回安徽老家,经宁洛高速,沉浮都会被安徽滁州明光三界的风光所吸引。在沉浮的眼中,雨后的三界,苍茫与秀气并存,诠释了天与地的微妙关系,让他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点。眼之所见,这些小山村和小山沟成为沉浮记录乡愁的载体。2011年开始,他带着画具,带着一颗疲惫的心,从北京去了三界镇,寻找心中的三界外。
一切的理由是因为喜欢,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所以用情极深。在三界,他开启了绘画的新世界大门。在创作过程中,他把自己降低,趴在大地上,地、树、村的位置高,以这种方式去观察自然,绘画才富有层次。三界的“奇景”成就了独具特色的三界外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富有温情,富有生活气息,能够感受到对家乡的情感和情愫,更能体现艺术家贴近生活、扎根人民,树立人民为导向的艺术之本。
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三界外”系列作品入选香港全球水墨画500强进行展览展示,让三界这个小村庄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此外,他还通过在日本东京、法国尼斯、美国纽约、安徽合肥、江苏南京相继举办《三界外》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去观光。在多位美术爱好者的努力下,三界成为富有艺术气息的景区,蹚出了一条文艺扶贫的新路子。
沉浮的艺术成就和艺术扶贫感动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以他为原型中央新影集团投资拍摄的艺术扶贫微电影《三界外》,被业界人士评价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表现画家扶贫并本色出演的微电影”。
总有人问:绘画是为了什么?
从7岁开始习画,拿起画笔50年,沉浮笔耕不辍,国内外举办数十场个人画展,出版数十本个人画集。沉浮用艺术实践给出了答案:为时代而画,为人民而画,让每位画家走出自我,进入大我;走出画室,走进自然。他希望艺术家能扎根于人民,扎根于生活,用艺术点靓乡村,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诸多城市和乡村的土地留下印迹后,沉浮的怀乡情结再次萌发。如今的他,作为合肥市包河区圩美磨滩项目的艺术总监,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作品赏析:
文章转载自:文旅中国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