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画院研修班公共课——莫晓松谈“工笔画的当代性从《春到红墙》到《寻迹缪斯》”

2022-10-02 08:42:36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55bcbc4f191fdc44a9b4f6417856e89d.jpg

​2022年9月22日,北京画院研修班开展了本学年第一节公共课:北京画院副院长莫晓松老师谈“工笔画的当代性从《春到红墙》到《寻迹缪斯》”,本次讲座由符合防疫要求的部分在京学员参与听课,由北京画院宣教部副主任佟欣鑫主持。

莫晓松老师根据其近期个展“寻迹思远——莫晓松中国画作品展”以及近几十年来的艺术创作实践展开讲述,内容围绕展览作品深入解读他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理解和研究,从绘画的造型,包括构图、线条、墨色、色彩等全面地剖析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与法则。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3085f7f31da4fa16359f7c9e814ace32.jpg

莫晓松老师讲座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02f0de7bd98b0e1966ba1b40a0b15204.jpg

讲座现场

莫晓松老师从《春到红墙》的创作起源谈起,讲到自己的个人经历,回溯进修学艺历程,用代表作《春到红墙》解析自己风格形成的因由,以此鼓励学员们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又谈到由《春到红墙》到《寻迹缪斯》的艺术思维上的发展变化,这也是由古及今,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讲座中,他谈到了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学习古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向前人学习等问题。他认为,学习绘画要用综合的眼光,画山水也可以多读、多临摹花鸟画,学花鸟的也应该知道山水画的创作方法。莫晓松老师多次强调,中国绘画中最重要的几点是:造型、线和意向性。造型就是要从自然中吸取、提炼,甚至反复推敲、加工,才能成为能够具有艺术性的、脱离客观物象的形象;而“线”,则是中国绘画的灵魂,莫老师认为李公麟、顾恺之的线条堪称为神品,应用他们的“线”来高度要求自己;意向性,就是要敢想,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物象性格,打破自然生长规律,用构成、组合的方式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其次,莫晓松老师还讲到作画应具备目识心记的原则,要随时随地写生记录下引人入胜的美好瞬间。

除此之外,莫晓松老师也讲到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再次强调绘画要用书法的“线”条,寻找“线”的力度和造型以及“线”的写意性等,学书法要比较各家之长,反复琢磨其内在精神与力度,以为己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0776e37b5791cddcc0487a0bc2b5e704.jpg

学员们认真听课

在讲座的最后,莫老师根据自己“寻迹缪斯”系列作品,谈及用中国画思维创作西方建筑物象的理念。他笔下的欧陆写生,跨越了地域和时空。他将墨与色相融,大胆自由的表达内心想法,用中国传统笔墨表现西方人文物象景致,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共通之处,将两种文化相融合。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