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断演进变化中的版画生态|中国文艺这十年

2022-10-12 00:00:00 应天齐 

不断演进变化中的版画生态

--我看中国版画十年

应天齐

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安徽省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从来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历史进程休戚相关的,艺术从来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历史的进程之外自言自语、踽踽独行。

  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一代版画艺术家特别经受考验的时代,他们既经受了外部世界的变迁,又激发出内心的文化动力,努力使自己的艺术探索与时代发展的内部结构具有相应的比照关系。

  并不是每一种艺术形态或每一个创作个体都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只有始终坚持探索、坚持自我挑战的群体或个体,才会很好地选择这个时代、回应这个时代。

  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便以社会革命、救亡图存为己任,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版画所特有的基因,始终贯穿于90余年新兴版画史的发展线索之中。近10年来版画的发展,让我们更为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

观念更新  多元并存

  近10年来,经历了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版画家和版画学人,已成为中国版画界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教学科研、创作实践、艺术传承等多种身份所赋予的多重责任,与新一代青年版画家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版画艺术在现当代文化背景下发展的种种可能。他们不断关注这个时代,同时也关注自己心灵的成长,把艺术作为思想的载体、心灵的体验与时代结合在一起。

  版画创作的非凡进步体现在多个方面。近10年来,版画的尺幅从原来的方寸之间变得愈见其大。这样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兴美术馆的现代展陈空间,体现艺术家表达现当代文化观念的诉求,如此变化打破了某些既定陈规,比如,全国美展曾经规定的送展作品不能超过1米的限制被不断刷新,如今规定已扩展到1.8米的尺度。这样的进步给中国版画带来无限生机,使得版画家们在创作中能更好地放开手脚、突破自我。

  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历史画项目中,版画家袁庆禄创作的套色木刻《长城》《广州起义》等作品,在尺寸上均突破5米。作品运用细腻的写实手法,结实的素描光影,富于力度的刀法组合,宽阔延伸的画卷,去演绎革命历史事件、演绎2000多年前的人类壮举,生动恢弘的历史现场在刻刀下真切呈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代大权创作的木刻版画《歌尽桃花》,其画幅尺寸达4.4米,画家以中国传统扇形图式构成,线描人物造型,刀法上结合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特色,人物个性鲜明,潇洒豪放,歌尽千年中华文明唐宋八大家的遗韵风流。

  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参与巨幅版画创作的版画家众多,他们延续传统,勇于创新,颇多佳作。如张敏杰、曹琼德、戴政生、陈超、黄启明、陈海燕、班苓、张国琳等创作的历史画或主题性作品,在艺术上各具特色、各有突破,这些巨幅版画作品,在中国“新兴版画”的发展史上,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近10年版画创作的进步,同时还体现在不断介入现当代艺术探索的前沿。

  陈琦的水印版画作品《2012》,是一幅长14米的水印版画巨作。笔者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中观看了此画。作品表现的是一片浩瀚晃动的水域,刻意放大的浪头令人心旌摇曳,甚至在动荡的波纹中,感动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巨大生命能量。此幅作品之后更名为《2012生成与弥散》,代表中国国家馆的《Re-睿》项目,于2019年参加了“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笔者的水印版画《碎裂的黑色》,也曾于2012年参加了“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以上种种,开创了中国水印版画跻身于世界重要当代艺术展事的先河。

  最早以巨幅版画《天书》《鬼打墙》名世、享誉国际的艺术家徐冰,于2021年首次介入太空艺术项目。一枚名为“徐冰天书号”的艺术火箭,在中国酒泉点火发射,这枚火箭的箭体上印满了曾作为版画意义的《天书》文字,火箭发射之后因发射故障从天空坠落,但这一跨界而为的艺术事件却引发多种争议,亦如35年前,版画《天书》作品问世之际引发的争议一样,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意见完全对立。徐冰本人对此却颇为淡定,他说:“过去在地球上做艺术,觉得自己挺有想象力的,但突然把触角伸向如此庞大的空间,让我感到想象力的局限。艺术其实较不过科技的劲,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创造远比所谓当代艺术更强。”徐冰的表述,拓宽了当下艺术界对艺术的认知范畴。

  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来看,艺术表述方法观念性的改变,总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改变,艺术创作进入外太空,是科技裹挟着艺术前行,目前只是一种尝试,失败与成功应该如何界定尚无定论。但徐冰以艺术之名,搅动太空艺术的漩涡却是不争的事实。

继承传统  突破围栏

  近10年来,版画家在继承传统版画精神的同时,普遍介入社会现实,思考文化问题的维度愈显宽泛。

  云南版画家贺焜,花费15年的时间,建造了自己的类装置意义的美术馆。他说:“我要在建房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创造性思想的落地。”笔者未能亲眼目睹这一建筑,但艺术家创造性的思维观念凸显,令他的画风陡变,疫情防控期间,他的绝版木刻《三分之一》系列、水墨《飘荡的灵魂》等作品刷新了自己原有的艺术程式,进入了新的境界。

  素有“中国当代木刻一把好刀”之誉的四川美院版画家康宁,近10年来,他除了在探索黑白木刻的语言上颇有成就,同时在教学创新上亦有独特的思考。康宁认为:“就艺术本身而言是无法传授的,导师只是一个引领者,只是将自身的经历、绘画理念、技巧方式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以整体个案的方式呈现。”他以自身创作的全过程来引领教学实践,学生在工作室里能亲身经历、亲眼目睹那些尺幅巨大、刀法精湛的版画是如何从现实生活转换为艺术思考,如何提炼变形,从草图一步一步地成为木刻作品,中国传统绘画的课徒法和现代木刻艺术教学的有机结合,为黑白木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多种的可能。

  作为中国版画发展重镇的江苏南京,近10年来,在版画展览、学术讨论、学科研究方面发展迅猛。

  版画家刘春杰创立的“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经过15年的打磨已颇具品牌效应,呈现出不断深化研究,以实践生成文献,以实践延续文脉的强劲势头。此外,版画家陈超于2018年创立的“桃花盛开,青春飞扬”版画项目,依托于江苏文投集团和江苏大剧院,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直接参与下办得生机勃勃。该项目包含两个内容:“桃花盛开”系列展以开创中国新兴版画老一代版画家作品及其辉煌的业绩为主题,融入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版画家的作品;“青春飞扬”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则放开手脚,链接当下,走向未来。这一承前启后的大型展事,规模空前,反响强烈。

  江苏省美术馆组建的“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实验室”,以学科建设为主导,在水印颜料、制版拓印、装裱展示、版材选料、水印用纸等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将水印版画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偏重于关注作品,提升扩展至对水印学科的系统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王华祥在2016年筹备建立了“国际学院版画联盟”,搭建起国际版画艺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中国版画人首次与世界各国版画人一起,共同担当国际版画艺术在现当代文化语境下,研究、推进、传播、发展的使命。2017年2月,“首届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展”在北京太庙艺术馆开幕,盛况空前,展出了28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的700多件版画及版画概念性的装置作品,把世界版画的最新面貌展现在大众的面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第三届版画双年展暨学术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来自全球的30余位文化学者和各国艺术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术研讨和艺术交流。疫情之下,以这样一种特别的形式,观看线上展览,讨论版画问题,与全球各国人民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其意义已远远超出艺术自身所界定的范畴。

科技发展  艺术日新

  版画艺术无论如何发展,都属于视觉文化研究的范畴。当下所触及到的图像,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电影、电视、短视频等,通过手机等现代化传播渠道,将人类社会生活庞杂的现场,不容商量地送到了你的面前,我们无法逃避和抗拒几乎是强加给我们的图像接受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图像的逼真再现已不是问题,元宇宙在疫情时代给人类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新的空间和些许的慰藉。在不可逆转的科技进步时代,版画的复数性是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还是被赋予新的意义,是版画艺术本身应该充分思考的。

  近10年来,在手机上的传播让版画拥有了新的天地。一幅版画,经过手机的复制变成千万幅、上亿幅,版画复数性的传播意义被现代科技所刷新。深藏于高等美院塔中的版画专业因此有了很大的改变,各高等美术院校充分利用公众号、传播平台,向社会宣传版画、宣传版画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师生作品、探讨专业理论、普及版画技术、拓展学术前沿。社会民众对版画的关注和认知度与日俱增。自主建立公众号,自发建立多种有关版画艺术在线传播平台已成为时尚。运用点击、复制、粘贴、链接等手机编辑功能,可以在指尖上迅速完成复杂图像和文字的传播工作。每一位个体,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成为当下文化信息传播的全能使者。

  微信公众号“版画星空”“独山版画艺术”“画家群落”“中国版画”“今日版画”等,以探讨版画理论,梳理版画历史,推出画派、画家与作品,宣传青年版画学子的最新创作成果为己任。诸多讨论通过微信平台的传播,扩大了受众面,活跃了学术气氛。

  又如“画家群落”以梳理“新徽派版画”的作品为主旨,搜集整理了大量即将消逝的珍贵文献资料,“画家群落”主编陈祥明认为,“画家群落”不是简单的画家个体群聚,不是气味相投的小圈子文化,不是失去底线的文化交易--开宗明义,满满的正能量。

  微信公众号“版咖”把版画收藏家、版画爱好者、版画从业人员与颇负盛名的版画艺术家联系到一起,500人在线共同在手机上讨论与版画相关的各种问题,普及版画知识,构建收藏渠道,打通了艺术创造者与欣赏者之间在艺术系统中“可传递性”通道,使得艺术创作与受众的关系变得更为直接。

  微信短视频“老马版画故事”,以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演说,介绍中国新兴版画史上的经典版画作品,以及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内容详实,叙述生动,开启了版画艺术审美普及的新形式,填补了当下版画理论学术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田野考察的不足。

结  语

  10年版画发展,日新月异,并非本文数千余字能完全囊括,版画发展突飞猛进的多元态势,和以往固化单一的发展模式已拉开了很大的距离,版画艺术在不经意间已成为人们多为关注的焦点。

  笔者应《中国艺术报》之约,对近10年版画的推进作概括性的描述,试图多层次、多纬度、较为客观地呈现不断演进变化中的版画生态。作为一孔之见,难免偏颇或多有遗漏,期待引起讨论并推动版画艺术更进一步发展。

  对于尚处在发展进步中的版画,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完满或不健全,或许会因为观察立场和角度的不同,产生并非完全统一的认知,但我们应当看到,这一切可能预示着一个光辉的创造性的未来。只有不完满才需要健全,只有不健全才需要创建。版画的未来仍需突破专业壁垒,跨越体制限定,摒弃门户之见,聚焦到艺术本体上来。我们面临的时代挑战,只要我们点燃信仰之火,重申创造之力,版画艺术必定会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正如威廉·弗莱明、玛丽·玛里安在《艺术与观念》一书中所言:“只要存在挑战,就存在艺术家、科学家或者哲学家永恒的探索,展望那些不可预见的,理解那些不可理喻的,和解释那些人类智慧尚未进入的领域。”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为探索与发现而永恒存在的。

文章转自: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