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专稿 | 2022香港秋拍现当代艺术14.06亿港元,收藏需求悄然改变
2022-10-13 08:39:09 李保兴
经过十天的鏖战,香港2022秋拍终于暂告一段落,作为主力板块的“现当代艺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香港、保利香港三家拍卖行的“现当代艺术板块”总共7个专场,汇集500余件拍品,总成交14.06亿港元,表现稳健;总成交率达85%;诞生1件超亿港元、25件超千万港元成交拍品;草间弥生、艾米莉·梅·史密斯、路易丝·伯内特、张英楠、荆智勇、霍刚、塔尼亚·马尔莫列霍、盐田千春、金田凉子等艺术家刷新多项拍卖纪录。
纵观本季香港“现当代艺术”秋拍,三家拍行的总成交额较前两季总成交(2022春拍20.05亿港元、2021秋拍20.2亿港元)下降29%,受疫情反复的拖累,对拍品的征集、招商等活动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市场收缩调整之下,藏家出手相对谨慎,且拍品两极分化明显:低价位作品逾估价数倍成交,多件高估价拍品,以低估价甚至低于低估价落槌成交;有鉴于香港放宽入境防疫政策,现场买家数量激增,新藏家(尤其是千禧藏家、Z世代藏家)的参与度持续高企,以及藏家愈加国际化、多元化的审美特征,倒逼市场开启艺术家名单转换,去挖掘新的、首现拍的新艺术品。
香港2022秋拍艺术家最高总成交TOP 10
里希特领衔现当代艺术
现当代艺术板块中,稳健成交的赵无极、常玉、朱德群、毕加索、里希特、米罗、苏拉吉、草间弥生、奈良美智等东西方知名现当代艺术家依然是瞩目的焦点。胡安・米罗、布丽奇・莱利、琳恩・德雷克斯勒以及彼得・多伊格多位艺术家刷新艺术家的亚洲拍卖纪录。
其中,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领衔当代艺术板块。里希特是目前在世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在亚洲广获赞誉。今次上拍的《抽象画》创作于1990年,来自里希特最著名的、仅有五幅作品的博物馆典藏级作品——“725”系列。该作以低于最低估价的1.72亿港元落槌,含佣金以200,443,000港元成交,仅次于2020年以2.146 亿港元成交的《抽象画649-2》(由日本箱根Pola美术馆投得),为艺术家于亚洲第二高价成交拍品。
现代艺术部分,则由赵无极以总成交1.18亿港元领衔(三家拍行中,共有10件赵无极作品上拍,总成交118,631,400港元,成交率为80%)。其中,赵无极《15.02.65》以最低估价6500万港元落槌,含佣金以7750万港元成交,表现稳健。然而,较上一次上拍(201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1.02亿港元的成交价下降24.2%;赵无极赴法初期的作品《橄榄树》遗憾流拍。也验证了赵无极市场的持续火热,让其作品得到了充分流通,市场的高饱和度与越见专业,让藏家对拍场上赵无极作品的精品与普品,以及在曝光的次数及面貌上的多元性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另外,常玉、毕加索、彼得・多伊格、胡安·米罗等艺术家多件首现拍场的高估价“重磅拍品”亦成为本季的亮点。这些“重磅拍品”对买家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可以说这些拍品是稳定市场最有力的保证。其中,经藏家递藏一甲子,首现拍场的常玉油画作品《红底瓶枝》以及毕加索《冠冕女子与国王饼》分别以8669.2万港元、7635.1万港元成交。
首登亚洲拍场的彼得・多伊格作品《乡村摇滚(后视镜)》与胡安·米罗油画作品《星空漫步》纷纷写下艺术家的亚洲拍卖新纪录,分别以7520.2万港元、1489.5万港元成交。
嘉德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中,首现拍场的王怀庆《一根红线(双联作)》以2121万港元成交。该作完成于2008年,与王怀庆经典的“明式家具”系列有很大的不同。艺术家企图更进一步地带给观者不单是视觉,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与深探。
法国艺术家皮耶・苏拉吉作品《画作195 x 130 厘米,1956年12月3日》尺幅近两米,曾参展1959年的卡塞尔文献展,可谓是博物馆级别的战后抽象大师巨作,最终以4514.5万港元成交,成为艺术家第二高亚洲拍卖纪录。
年轻艺术家开启名单轮换,新面孔强势入场
本季秋拍的一大特点就是年轻艺术新贵开始名单轮换:前两季活跃在拍场中的尼古拉斯•帕蒂、阿莫阿科•博福、贾黛・法多朱蒂米、辛格•萨姆森、艾弗瑞·辛格、贾蔼力等熟面孔在本季亚洲拍场集体缺席;王俊杰2017年作品,估价750万-950万港元的《烟》也于拍前撤拍;黄宇兴、莎拉•休斯、六角彩子、安娜·韦扬特等近两季刷新纪录的艺术家,在本季秋拍鲜有重磅拍品现身。
这些艺术家无不在过去的几季拍卖中飞速增长,轻松突破千万元大关。热度之高,甚至新近完成的作品也会出现在拍卖场上。经过连番的增长之后,各艺术家及其代理画廊开始护盘、惜售,以稳固市场。
当然,在本季的香港拍场上还是能见到一些熟悉面孔。其中,艾米莉・梅・史密斯(Emily Mae Smith, B.1979)创作于2017年的《谜语》经过40余口竞价,以1000万港元落槌,含佣金以1247.5万港元成交,刷新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为低估价的6.9倍。
艾米莉・梅・史密斯《谜语》
估价:1,800,000 - 2,500,000 HKD
成交价:12,475,000 HKD(新纪录)
由高古轩画廊代理的路易丝・伯内特(Louise Bonnet , B.1970)同样为香港拍场的常客,尤其是今年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以及5月在高古轩香港空间举办亚洲首场个展之后,让更多藏家了解其创作面貌。本季上拍的2020年作品《莲蓬头》以低估价9.6倍的579.6万港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最高拍卖纪录。
另外,由艺术门画廊全球代理的英国涂鸦艺术家Mr Doodle,备受海内外藏家青睐,本季香港秋拍,三家拍行共带来11件Mr Doodle作品,全部成交,总成交8,478,000港元。其中,Mr Doodle《呐喊》由网络买家竞得,以低估价2.8倍的504万港元成交,成为艺术家个人拍卖第二高价。
中国80后艺术家张英楠由索卡画廊代理。多年来,索卡画廊持续对张英楠的艺术市场进行推动,并取得佳绩。创作于2020年的《晚风》沿袭自2016年便不断在创作中运用相互对应的建筑结构“两道大门”,凝缩了当代现实与精神的未竟之地。在嘉德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中,《晚风》以114万港元成交,为低估价的5.8倍,创下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另一件张英楠作品《放映厅》在保利香港“现当代艺术”专场中,以低估价5.2倍的42万港元成交。
另外,一些新面孔强势入场,取得斐然战绩,并再次证明亚洲是新晋艺术家进入市场的最佳平台之一。尤其是在新藏家纷纷发力,美国及英国藏家的踊跃参与之下,可见藏家对新晋艺术家的殷切需求。
其中,露西·布尔(Lucy Bull, B.1990)是今年5月刚刚进入拍场的年轻新秀,其作品虽然给人混沌莫名的感觉,但那些色彩鲜艳的漩涡却意外地在视觉上有疗愈的效果。布尔曾于David Kordansky画廊、洛杉矶Human Resources和Smart Objects 画廊、法国亚尔和巴黎的High Art等多间画廊举办个展,并获得了不同地区藏家的青睐。今年6月份首次现身亚洲拍卖市场,便再创新高,其作品《8:50》以低估价11.3倍的1138.2万港元创纪录成交,引起藏家的广泛关注。今次上拍的《Time Beads》是露西·布尔2019年巴黎High Art画廊个展上的焦点作品,以756万港元成交夺得艺术家个人第二高价,可见其潜力。
塔尼亚·马尔莫列霍(Tania Marmolejo, B.1975)也是去年开始现身拍场的艺坛新星,并在亚洲屡次刷新拍卖纪录。保利香港“现当代艺术”专场中《让飓风进来》以108万港元成交,为低估价的7.2倍,刷新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
首度登上亚洲拍场劳伦・奎恩(Lauren Quin, B. 1992)作品《热映射》以327.6万港元成交,由美国买家竞得,为低估价的5.5倍,这一价格也成为了劳伦・奎恩个人拍卖的第三高价;日本新锐艺术家金田凉子作品《锅浴》则首次于拍场亮相,以港币 33.6 万元成交,创下艺术家纪录。
女性艺术家再掀风云,成绩斐然
本季秋拍,当代艺术板块的一大亮点就是聚焦女性艺术家的经典佳作。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为呈献女性艺术家作品最多的一次晚拍,并100%成交;嘉德香港十周年庆典拍卖中“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的带来“她的时代”专题,成交率93%;成交额7,569万港元。另外,草间弥生、路易丝・伯内特、艾米莉・梅・史密斯、塔尼亚·马尔莫列霍、盐田千春、金田凉子等刷新艺术家拍卖纪录;布丽奇・莱利、琳恩・德雷克斯勒刷新艺术家的亚洲拍卖纪录,让艺术市场重新认识到女性艺术家的巨大天赋。
女性艺术家中,由草间弥生领衔。三家拍行共带来22件作品草间弥生作品,总成交125,553,600 港元。其中,草间弥生《无限金网》竞投气氛火爆,11位现场及电话买家激烈竞逐,历时10余分钟,34口叫价,最终由现场买家以超越估价4倍的4863万港元成功易手,创草间弥生金网世界拍卖纪录,为草间画布作品世界拍卖高价Top 10。此《无限金网》为过去30年来拍场最大尺幅之珍稀“黑底金网”之作,亦为嘉德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历年成交价最高拍品。另外,草间弥生《夜的灵魂》创下草间小蝌蚪元素绘画世界第二高价;草间弥生《花》创草间同尺寸画作世界拍卖纪录。
作为日本殿堂级艺术家,现年93岁高龄的草间弥生备受艺术市场青睐,也拥有诸多拥趸。今年 11 月,香港 M+ 也将举办《草间弥生:1945 年至今》,这是该艺术家在亚洲地区日本以外最大规模的回顾展,也为草间的艺术市场提供了不少助力。
布丽奇・莱利(Bridget Riley, B.1931)《德洛斯》是其“埃及调色盘”用色风格(该系列多被国际知名机构纳入收藏)的佳作,堪称艺术家在亚洲拍场上最重要的作品,垂直色带从根本上建构并巩固了画面,各种颜色毗邻相接,互为影响,引起一阵视觉幻象,使整个画面在观者眼中荧荧搏动,灼然闪烁。最终,该作经过12口竞价,含佣金以2094.5万港元成交。
另外,女性艺术家艾米莉・梅・史密斯、路易丝・伯内特、塔尼亚·马尔莫列霍作品分别以超低估价数倍成交,纷纷刷新个人最高拍卖纪录;盐田千春红色丝线画布作品《肌肤》以港币 168 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之平面作品纪录;另外,首现亚洲拍场的琳恩・德雷克斯勒(Lynne Drexler,1928-1999)早期作品《演奏会》以低估价3.4倍的819万港元成交,为艺术家个人拍卖第三高价。
香港拍场,中国当代艺术势微
中国当代艺术家部分,三家拍卖行带来张晓刚、张恩利、邵帆、毛焰、黄宇兴、陈可、张英楠、高瑀、秦琦、欧阳春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120余件杰构佳作,总成交逾5800万港元,占三家拍行现当代艺术总成交额的4.1%;张英楠《晚风》及荆智勇《未知旅途》刷新艺术家个人最高拍卖纪录;陈可《珍珠》以240万港元成交,为低估价的2.7倍,夺得艺术家个人拍卖第三高价。
在以西方当代艺术品为主流的香港拍场中,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继续收缩。香港苏富比带来单一藏家专场“艺术新潮乌托邦:重要欧洲私人珍藏中国当代艺术”,收获2388.96万港元总成交,其中1/3买家为新藏家,在“当代艺术夜场”中,有且仅有一件黄宇兴作品《黑桥的过去》上拍。其中,余友涵以总成交932.4万港元领衔中国当代艺术家,其作品《圆系列1986-8》以756万港元成为本季最高成交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然而,高估价重磅拍品的缺失,尤其是曾梵志、刘野、周春芽、张晓刚等第一阵营艺术家重磅拍品的缺失,让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而且,新藏家数量的持续增加,尤其是千禧藏家、Z世代藏家的参与度高企,以及愈加国际化、多元化的审美特征和亚洲藏家对西方艺术品需求的与日俱增,会让这一状态持续一段时间。
然而,严峻挑战的背后,也为会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带来崭新机会,倒逼市场去发现更多中国当代艺术新面孔和首现拍场的拍品,以适应藏家的转型。或许正如苏富比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席Alex Branczik白思齐所说:“在目前市场主流更倾向于关注西方艺术家的背景下,购入这一代真正独具历史价值的中国艺术家作品,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