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R130开幕首展 张海佩:时尚在时间的流动中生成

2022-10-14 19:59:19 未知

20世纪80年代,六位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开着一辆租来的旧卡车,拉着租借的简陋声光设备,在伦敦时装周秀场之外,做了一场令时尚评论者耳目一新的前卫时装发布会。六位鲁莽的年轻人,用超大廓形的外套、极长的袖子,皱巴巴的织物制成的晚礼服等新奇、前卫的设计,震惊了当时低迷保守的时装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c04609eb55303dc1b3b1c3d2f5b0469d.jpg

展览一楼的思维导图

这六位后来被称为“安特卫普六君子”的年轻人,使安特卫普登上了前卫时尚版图的中心,也一举奠定了比利时设计师在全球时装界不可动摇的先锋地位。他们赋予作品鲜明的个人特征,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签名”方式,这一举动也使得“作者意识”冲入世界时尚界。

循着“签名”这一线索,以及安特卫普的先锋精神,R130全新概念项目空间在开店首展推出了“签名时尚:安特卫普新生力量”展。本次展览针对何为“创造力”这一行业关键概念展开讨论,由来自当代时尚研究中心(CoFI)的喇泽南与张海佩共同策展,探讨“签名”这一本是明确作品归属权的行为,在时装创作者进行设计语言上的改变、增生与叠加之后,如何加强设计师作为创作者的身份,呈现安特卫普独特教学理念的同时,最终成为新生代设计师们将自我意识与艺术追求注入作品的方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017e641aebbfc03ca6eadc48ea426149.jpg

展览一楼的思维导图

展览围绕着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时装部门近三年的优秀毕业生和他们的作品,将安特卫普的新生代设计师的全新面貌与设计理念进行一次完整的梳理与呈现。展览通过四个不同主题的展区——“身体、服装”,“实验精神”,“交会之点”与“事关自由”——呈现七位年轻设计师Jasmin Bandomer,李森森 Sensen Lii,杜迪 Di Du,王维克 Victor Wang,Marc Pengel与Igor Dieryck,Glorgia Galfre的作品;在独具特色的视觉与穿着体验之外,不仅有新材料技术的融入、跨学科知识的结合,也有对于自身文化背景的思考以及时下政治议题的批判。

身体·服装

作为人的第二层皮肤,服装建构着人们的自我身份。因此,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教学,将理解身体作为设计的前提。从入学的第一年起,服装设计的学生会和其他纯艺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中临摹身体。通过绘画,学生们建立对身体的敏锐捕捉,这是其通过专业化创作的基础。

因此,展览的第一单元便围绕“身体 服装”的主题展开,呈现了杰明·班德默(Jasmin Bandomer)的两件作品——《女指挥家·球形夹克》和《巴赫肖像拼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db0334b7c4f127f78d2624a7b1b1247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4150de34c0fe969431bd7d65093493f0.jpg

杰明·班德默 德国 《球形夹克》 2021年MA作品 棉与金属

《球形夹克》是班德默对女指挥家形象的想象。班德默认为,在音乐殿堂中,19世纪男性古典音乐指挥家拥有着国王般的权威,表征着权力、威严和不容侵犯。但在男指挥家的服饰中,卷曲的假发、丝滑的面料、流畅的身体线条,又使得这份威严之中透露出一丝柔美。班德默没有简单复制这种雄伟与柔美兼备的服装,而是以男性古典音乐大师肖像画中的穿着为灵感,结合欧洲宫廷女性衣着中的轮廓,通过将视觉重心从夸张臀型挪移到上半身,黑色外套搭以深绿内衬,显示出兼具雄伟力量及流畅明亮的特质。值得注意的是,班德默并未选择凸显女性玲珑而富有线条感的身体,而是反向彰显一种强大的力量。这一方面可被视为男权话语体系对女性压制的一种反抗,另一方面也是对女性柔韧之外,强硬的身体语言的的拓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daf9f8319dfa8fdfd54f6b17906c4c2f.jpg

杰明·班德默 德国 《女指挥家》 2021年MA作品 聚酯纤维 丝绸 聚氨酯热塑性材料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树脂

但班德默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设计师,她专注的从来都是身体。这一点我们在《巴赫肖像拼贴》中可以窥见。在这一系列中,班德默以中世纪宗教油画为灵感来源,用服装表达宗教题材“怀孕的圣母玛利亚”。由于涵纳着孕育、延续生命,怀孕的女性在文艺表现中总是带有一种神性光辉。班德默抓住了这一内核,同时也做了一些突破。她用高明度的橙色,传达轻快的情绪,颂扬女性孕育新生的身体形态。帽饰部分的灵感也来自于宗教画像中圣灵头上的光环,混合了中世纪后期法式风帽的形象,加剧着明快的观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a18999f54ef250ce61e4af38c9d7776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4e8cfa47cdb10248d8664e372916b068.jpg

第一单元现场的中世纪肖像绘画和黑胶唱片

此次展出的两件作品灵感都来自于疫情居家期间聆听古典音乐引发的感知,因此,为了显现设计师本身和她的生活,策展人张海佩在这一单元呈现了一幅中世纪宗教肖像绘画,以及一部黑胶唱片机,唱片机旁摆放了一张唱片,封面为一个身体轮廓。

实验精神

在拥有对身体的直觉感知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人表达,以概念化和创造力作为设计的本质,突破惯常定义和既定范式。因此,拾级而上,便来到了展览的第二单元“实验精神”。

这一单元展出了中国设计师李森森的两件作品。正如作品名称《无题》所显示出的一样,李森森的创作无法被定义,亦无法被规训入某一体系。他延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高级服装的视觉语言,并在其中融入当下高街运动的风格,怪诞、乖张、重工繁复带来的戏剧感和夸张感,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冲破扁平的奇异效果。这一奇异使得李森森的设计无法被定性,也不依附于穿着者而存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53636c97b64161d6c8679881e7bbc238.jpg

李森森 中国 《无题》 2019年BA作品 尼龙与金属

正如策展人在导览手册中提到的那样:“这是一场有关‘反常’的实验,更是关于社会群体意识的实验。大胆地挑衅传统守旧的审美是李森森的实验目的。这种面向未来的敞开,既是灵感上的天马行空,也是制作工艺的不断精进与全情投入。”

交会之点

对设计师而言,设计之旅之中充满着交会——不同学科和文化、感性与理性、个人经验与社会感知的交错纵横。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强调自省行为作为创作的重要构成,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凸显自己的特殊背景和内心世界。因此,在第三单元“交会之点”我们看到,杜迪作品中那柔韧与坚硬,飘忽与重力的交会,也可以看到王维克理性与感性交织的丰满的情绪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6120bfcae4d450ec0de7dfc73a10df19.jpg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7aa477e5bdbe07ddfa056bac08bff20f.jpg

杜迪 中国 《啜饮我的海洋》 2019年MA作品 漆皮 鸵鸟毛 PVC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1386205c1f397d51063b593d00c51943.jpg

杜迪 中国 《龙形高跟鞋》 2019年MA作品 亚克力塑料

杜迪认为,在女性的身体内孕育着一个前卫又先锋的时装宇宙。“女性的肌体上有一些类机械的部分,是功能性的,也包含肉体本身的吸引力,成为了我作品里未来主义的外观。比如我喜欢用材质的软硬、轻重的区别与对比,将身体与机械带入一种冰冷的未来主义。”因此,杜迪的作品尽管总是充满机械意味,但身体本身的肉感又为这种机械的冰冷注入了一丝生命性,而肉感的灵性又被机械主义式的冰冷牵动着,引领着。两者相互制衡,表现出微妙的律动。这是杜迪心中的世界,也是她对超越性别、平等与包容的命题的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81aaf3c9a4fd559d004385626f2bba22.jpg

王维克创作过程的材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为设计师的王维克在大学时主修的数学。2014年在获得英国帝国理工数学系的学士学位后,他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而是将激情投入到时装设计之中。“时装是围绕几何、数学和绘图这些核心工作的延续与变换”,抱着这样的理念,王维克将极具数学感的图形样式纳入服装设计。这也是为什么,在此次展出的《纳西索斯如此自我》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数学式的裁剪和切割。但在严谨与规整之中,王维克加入了一些诸如粉色、蝴蝶结、花纹等十分感性的元素,在理性与感性的跳动中,诉说自我关于“自恋”的私人絮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f32b02b2f3d634c36b710a92e5ca4e52.jpg

左:马克·彭赫尔 库拉索 《Mahuma》 2021年MA作品 可持续羊毛与丝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1c487974d5e58867019de4f619c19491.jpg

马克·彭赫尔 库拉索 《Choloma》 2021年MA作品 可持续羊毛

相较于杜迪和王维克的相对平和,马克·彭赫尔(Marc pengel)的表达要激烈得多。有感于未来主义对女性和有色人种的忽视,彭赫尔试图撰写一则关于未来的预言,女性、有机、自然是这一预言的关键词。在设计中,他借鉴了家乡——卡拉索岛上带有传统加勒比地区民族风格的服装样式,通过鲜艳亮丽的色彩和夸张大胆的廓形将视线带回服装本身。事实上,彭赫尔在帽子的设计上借鉴了非洲女性“头顶盆”的视觉符号,也是对白人中心主义对有色人种文化的凝视与误解的无声的抗争。

事关自由

无论是对即有范式的挑战,还是对设计师内心世界的观照,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教育最终指向的都是自由。这种自由一方面体现为设计语言、理念的自由,另一方面也体现为穿着者和观赏者思想的自由——时尚不仅仅是一件华美的衣物,更是对身体和气质场域的另一种打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e630cf4817361ac08f8261f2489dba9b.png

伊戈尔·迪瑞克 比利时 《使命召唤》2021BA作品 尼龙 羊毛

任何议题,都可以成为时装设计的主题。与其他极为参展设计师不同,伊戈尔·迪瑞克(Igor Dieryck)是唯一一位仍就读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三年级的学生。他的“使命召唤”是当下年轻人,对比利时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问题的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7af3fe9c5bc2c9f83846b76abe39d9ba.jpg

格洛丽亚·格弗瑞 意大利 《为什么靴子不能被称为意大利?》 2021年MA作品 棉 丝绸和皮

而格洛丽亚·格弗瑞(Glorgia Galfre)的毕设作品“为什么靴子不能被称为意大利?”则是以一个意大利人的身份自居,批判意大利在过去70年来更换来65次内阁后,民族文化的缺失以及造成的排外、物化女性、过度的男子气概等问题。在表达手法上,格弗瑞运用刻板印象中意大利文化的代表色——极为明亮的颜色,通过对这一刻板印象的固化,对文化形态发出控诉。她的作品常常充斥着诙谐和戏谑,诸如以果茄、橘子等果蔬指代女性与男性的器官,或者将男性想象中的女性器官和成熟的水果联想起来等等。

对话张海佩:灯塔与暗礁

李:这四个单元依据怎样的逻辑展开?又如何挑选作品?

张海佩:单元之间是按着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治学理念和教学逻辑展开的。大一的时候,学校会着重培养学生对“身体”的感知,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大二的时候,学校会安排做更多的面料、版型、结构的实验等等;大三的时候会安排学生们进行民族志研究,深入文化去做一些更概念性的作品;大四则会给到更开放的场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我标志性的符号。

在设计师的挑选方面,我一直都对安特卫普六君子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六君子后,安特卫普没有值得关注的设计师了,这是一种误解。即便是在学校的官网或者社交媒体账号上随便浏览,都会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新一代设计师有许多富有活力、思考,甚至非常激烈的表达,新生力量不容忽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0effcc5f761e60cdad5e9c1e5abe4412.jpg

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张海佩(左一)在现场导览

李:在时尚这么大的范围内,为什么是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而非其他群体?

张海佩:我认为以学院为中心是更加纯粹,更加有理念性的。一个学院会有自己延续多年的教学传统和理念,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始终保持着不被定义的精神,始终关注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设计师去塑成自己。它不太会受商业环境影响,也不会被消费环境反噬。

而且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和学生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学院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建议和理念,学生反过来也会迫使学院教学根据时代和学生需求做出调整。就像安特卫普六君子为学院打开了知名度,六君子后的许多设计师也在不断丰富着学院一样。至今比利时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仍然在不断塑造着学院前沿、先锋的气质。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象征着一种创作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dd747fd1d9438d82b713fec0aa9d6ca4.jpg

杰明·班德默《女指挥家·球形夹克》的灵感来源

李:你怎么理解“时尚”这个词?

张海佩:时尚和人,和集体相关。一个人无法成为时尚,一定是一个集体/社群,通过言行举止表露出气质风貌的变迁,在时间的流动中,我们不断向未来投射目光,才会在今天形成时尚的观念。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去理解时尚,被时尚影响,反过来我们也影响着未来的时尚。所以,如果简单把时尚链接到消费、商业的话,会有一些太悲观了。

李:R130有其特殊的位置和空间布局,位于市中心临街,是一个形似灯塔的垂直形态空间。尽管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外部空间“借景”,但每层狭小的空间也势必会为策展人带来一些限制。这样的场域给策展带来了哪些挑战?在这一空间中,您意欲呈现怎样的观感?又如何利用空间?

张海佩:在我看来,现在许多海外大型公立美术馆的时尚展览叙事都过于磅礴、宏大了。它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也会在其中夹杂着权力和意识形态。中国时尚研究可以说才刚刚起步,是一个充满着潜力和未知的新版本,它并不仅仅是商业消费,而需要更多地传递东方人的精神和气质。中国美学是很细腻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并不需要非常恢宏的展览,而R130每层较为狭小的空间,反而会更容易形成一种包裹性。

李:会考虑到空间外部十分日常的调性吗?

张海佩:在空间内部和外部街景的关系上,我们做了一些小小的衔接。在一层展厅,我们并没有放置作品,而是用了形式较为活泼的思维导图,通过叙事结构说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历史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降低观众从街上进入展览场域时产生的割裂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33055f8e9a6f05b81bc7f42b6595314c.jpg

李森森作品

李:你认为外部空间和安特卫普的联系是什么?

张海佩:巨鹿路一直是上海非常有人文特色的街道,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社区氛围里,进入到安特卫普这个展览场域时,是进入一个不被定义的安特卫普的概念中。两者之间的内核会有相同之处,那就是独特性。

李:那你认为这场展览的独特性在哪里?既然已经有了那么多围绕安特卫普展开的深入研究。

张海佩:我想尽力让大家去思考当下发生的事情。从身体到当代社会,其实都是非常当代的议题。它并不是被封印在历史书中,当你翻阅它只会感觉到一种过往的情怀。它是正在发生的,非常日常的存在。服装是一个表达的媒介,我们把自我思考和日常经验投射进去,而服装又反过来影响着这种思考和经验。

李:所以这场展览的指向,一个是呈现设计师作为个体的鲜活,另一个是观者。

张海佩:对,我希望设计师和观者的联结能建立在服装这一媒介之中,实现沟通。

李:你希望这场展览带给观众什么?

张海佩:我希望每个人在自己的背景下都有自己的体验。比如设计师可以反思时装设计中,是否很好地表达了自己,而非仅为商业服务;服装消费者可以思考在塑造个人气质时,风云变换的时尚体系中,自己是谁;创作者可以思考自己是否建立了简单的买卖关系之外的沟通等等,这些都很有意思。

李:在你的这些表述中,其实服装设计也可以承担一部分当代艺术的功能。

张海佩:时尚并不是简单的衣服,它也可以成为理念的承载者,也可以传达思想。有时候它比当代艺术更有效,更直接,因为它天然的和人们,以及身体的关系更紧密。它和人们之间没有隔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be0ef44d9bce5acd396d1d641a022816.jpg

“事关自由”中 格洛丽亚·格弗瑞手作的陶瓷与服装之间产生一种张力

喇泽南:我补充一点,这场展览比较有趣的是,我们迫使观众进入观看时尚展览的新的思维方式。在第一个展览,我们所呈现的文字并不是历史性年表,而是一个更为开放的非线性事件。我们希望观众是在一种阅读和思考的状态中,逐步理解时尚历史或时尚形态。这是我们很想在策展方面拓展的尝试,每一个展厅都是文字先行。

李:这也是为什么展览会给我一种暗礁的感觉。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就像一根根的尖刺,不断成长,而后不断刺向时尚界的陈词滥调。策展叙事也是这种,给人一种不安定的观感。我很好奇,这样的态度在时尚历史是共识吗?

喇泽南:时尚展览是有历史的,我们并不是在创造,而只是在延续和发展。我们想要找到中国的方向,首先从小切面做起,向更纵深的方向出发,我们有坚定的立场,我认为立场很重要。

李:你们的立场是什么?

张海佩:所有的策展都建立在对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理解之上,希望大家意识到时尚是可以作为媒介的,可以去传递信息,而不仅仅是一种设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b7972ea608c014f9fe3cd6d45eb8bd82.jpg

R130一楼的概念店

李:R130是一家买手店,这样的功能定位使得在该空间的展览必然要考虑与观众之间的特殊联结,正如R130强调的那样——让观众得以理解、欣赏时尚设计的无限魅力,不仅丰富了买手店的空间体验,也将买手店与顾客之间的消费往来升格为双向选择、彼此欣赏的全新关系。这样的关系,如何通过展览塑造出来?

张海佩:我们很注重观众的体验,首先,更加突出设计师作为个体的体验,拉近跟观者的心理距离;其次,在展览叙事上,我们也十分贴近日常,通过服装这一日常元素,营造一种互动参与的感受;最后,我们也会把时间线放在更为在地的环境之中,强调当下发生,而是保持开放,也是在为观众留下更多回味的思考的空间。

李:谢谢!

(责任编辑:李家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