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 | 雅昌智库第四届高峰论坛:说“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2022-10-17 13:28:13 陈耀杰
2022年10月11日,“雅昌智库系列活动之第四届高峰论坛”在北京雅昌艺术中心举行,第四届雅昌藏家高峰论坛以“说‘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为主题,探讨玉如何从“材料”属性向“精神与艺术”的不断跃迁,以及《钰》系列作品传递的社会价值。
现场合影
《钰》,承载着隋建国(隋建国艺术百科 隋建国艺术指数 隋建国艺术号)多年的艺术领悟,彰显着自然与人类的共性;运用了世界顶尖的工艺与技术,以“极致”来实现东西文化的融合;汇聚了千万年的文明,以肉身经验抵达了全人类的共通。以此来开辟当代玉文化的新篇章。
雅昌智库签约
本届论坛活动非常荣幸邀请到著名雕塑家隋建国先生、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郭颖先生、著名企业家/学者/收藏家肖克先生做客论坛,与雅昌艺术网总编陈奕名一起说《钰》。
论坛现场:雅昌艺术网总编陈奕名、著名雕塑家隋建国先生、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郭颖先生、著名企业家/学者/收藏家肖克先生(从左至右)
《钰》系列作品
陈奕名:隋老师好,《钰》系列作品的创作,会联想到您当年地罣系列作品 , 也是石头和金属的结合, 在形状和构成上有相似性,《钰》系列作品思想缘起和观念您能谈谈吗?
隋建国:《钰》系列作品的创作确实在形式上和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做的作品《地罣》有相关性。当时,我用现代雕塑的手法,将金属和岩石结合起来,让它们形成一种结构关系。
金属与岩石如何结合?我动了很多的脑筋,也做了很多的实验,最终发现了中国传统玉石工艺金镶玉。我创作的是现代雕塑,如何将金镶玉这种形式普遍化?我当时想的是,玉其实就是石头的一种,金是金属一类。我找到普通的石头,在其中刻槽、打眼,将金属镶嵌进去,就用这样的方法,创作出《地罣》,就是用现代雕塑的形式将金镶玉转换出来。这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做的一种雕塑实验,也算被社会接受了。当时,地罣系列作品还被《北京青年报》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九件作品之一,我觉得挺自豪的。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面对玉石和金,如何再用一种新的形式,将岩石和金属的关系再次转换出来?转换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形象或者形式的直接转换,《钰》系列就是如此,原来的钢筋就是现在的金丝,石头换成了玉石,这种转换给今天的玉石雕刻或者玉石艺术带来一种现代形式。
陈奕名:您之前做过“盲人摸象”,是一种很柔软的感觉,从石头到泥再到玉石,工艺和观念上有什么呼应吗?
隋建国:七年前,我认识了一位朋友金山,他很懂玉,同时他来找我也带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玉文化能够进入当代文化中来。
在我看来玉虽然是是中国的文明源泉之一,但如何让玉进入现代生活?不只是带个玉镯子,玉戒指或者挂件、玉牌,这些形式自古以来都有。在我看来其中一种方式就是与现代雕塑结合,所以我就将之前做的一些作品进行了形象或者形式的直接转换。但转换完成了一些作品之后,发现远远不够,应该还有更高级的方法上或者理念上的转换。
我在创作《地罣》时,遇到什么样的石头就直接拿来用,那是造物主已经赋予这块石头的形状。玉石中的籽料也是如此,但是籽玉的造型又需要什么规则来把握?这里刚好用到了2008年以来我创作《盲人肖像》到《云中花园》等系列作品过程中,捏握泥巴、石膏时找到的方法。
我认为,人类的手本身就是一个先天空间与形状的活的容器,在把握形状时,它比眼睛更细腻也更敏锐。所以我确定的规则是:一块玉石在手里握着舒服是最重要的。《钰》的造型不管是天然的籽料,还是工匠打磨出来的,它在我眼里的标准就是握在手里不别扭。
陈奕名:隋老师以手取形,找到自然舒服的感觉,很值得我们借鉴,我想问郭院长,金镶玉的历史传统您怎么看?
郭颖:从民间故事传说来讲,历史非常的悠久,比如汉末王莽篡位,他抢传国玉玺,太后很生气,就拿玉玺砸他,王莽一闪身,玉玺掉在地上缺了一角,由于玉玺的意义非常重要,他就用金子将缺失的那一角给补上,就形成了金镶玉。金镶玉除了现在的表现形式以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它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金玉的结合。
在古代,金为五色之长,百炼不侵,象征男性,玉阴柔婉约,象征女性,金玉结合,就叫做金玉良缘,如果深挖,金象征阳。玉象征阴,金玉良缘其实是阴阳和谐的问题。所以金镶玉这个题材,特别好,再加上隋老师的表现形式,极好的工艺,赋予了玉玉文化新的表现形式,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内涵。
《钰》系列作品的创作,运用到了清朝皇宫造办处的技术,追溯金镶玉技术传承历史,金镶玉的手法最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由外国进贡的玉器中,一些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就有金镶玉。这些玉石只有皇宫才能看到,普通老百姓接触不到。
“痕都斯坦”玉器有很多特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用金银等贵金属丝嵌到玉石表面,并且摸起来特别平,这种工艺特别难。比如隋老师讲到的口小腹大,为什么要用金银这样的贵金属,因为它们和玉的粘性最好,嵌进区之后表面才可以平;其次,为什么口小腹大,这样压进去以后它不会往外跑,对工艺要求很高;第三,在当下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些作品是有棱角的,几何形的作品,有钝角,甚至锐角,金丝在走线的过程中,它的处理会很麻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断掉,而且棱角还不能狠压,否则棱会破损掉,所以原料一定要用和田玉,其他玉石的韧性不够。
并且还要用很好的和田玉,所以想要创作这样的作品,不仅仅对原材料有要求,工艺要求,并且还在之前传统的基础之上,有现代的发展,应该说非常难得。
陈奕名:郭老师讲述了金镶玉的历史传承,谈到中西交流的问题,肖克老师是国际专家,以国际化的视角您如何看待玉石文化的传播以及玉石文化走入日常生活之中?
肖克: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玉离不开文明的生态,与中国不同,比如在古埃及,古巴比伦,人们比较喜欢亮一点的玉,当然也会有黑耀玉,有意思的是古埃及有,墨西哥也有,有专家研究这些玉石来源于土耳其南部,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道路流通,所以玉在经济生活中也扮演有很重要的角色。
陈奕名:郭老师能否再给我们谈谈,玉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它背后的文化属性和使用功能上有哪些变化?
郭颖:玉在中国分几个阶段,比如巫玉阶段、王玉阶段、民玉阶段,巫玉阶段玉象征权利和地位,玉在古代不是财富的象征,它的文化根脉非常深,比如白玉为皇,还有国字,是一个城池将玉保护在里面,在中国古代,玉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它一定象征最高大上的东西,比方说皇权和国家的权利。
象征着皇权神授,比如秦始皇,他说天子用全,只有天子可以用全色之玉,王公大臣只能用杂色的玉,所以玉在中国一定是好东西。后来随着历史演变,玉的数量越来越多,民间的一些人也可以拿到玉石原材料,开始出现一些民间的雕刻家,古代叫琢玉,雕刻琢磨四个字分别对应四个不同的原材料,象牙、玉、鼓、石,到了宋代,手工业发展以后,民间有玉料,有玉工,就开始出现玉作也就玉器,以前老百姓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的东西。玉在中国的传承,从皇家专属变成了老百姓能够接触的东西,经历了很长的过程。
陈奕名:肖老师,郭老师讲到中国玉石历史非常的久远,内涵也非常的丰富,您怎么看待中国的玉石呢?
肖克:生活中,中国人将玉放置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国外已经没有这么高的位置了,因为很多文明古国已经不存在了,中国可能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还在延续的文明古国,可以将历史追溯的非常久远。
但是像其他文明古国,可能现在的人种和以前已经不同,还有语言也不一样,比如我的孩子,他能够看懂中国一千多年前甚至是两千多年前的文字,这是非常罕见的。
陈奕名:郭老师,中国有很多的文化高峰,在不同的高峰中有很多不同的器物作为代表,您如何看待玉和中国文化起伏之间的关系?
郭颖:中华文明五千年,也有说七千年的,为人类贡献了很多东西。我认为中国文明有四大高峰,其中一个就是玉石文明。人类都是从石器时代慢慢进化而来,只有中国形成了玉文化,除此之外还有青铜文化以及陶瓷和山水画。这四种文化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东西。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出不了国门,收藏上也是,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话,很难理解玉的文化。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化,经济也在起飞,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也在增长,那么玉有没有可能进入现代世界或者全球化,这是特别有意思的问题。
陈奕名:《钰》系列作品的创作,隋老师您用了七年的时间,好像也才只有四十多件,在进行现代语言转过时,似乎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在尝试过程中,您如何看待玉这种材料的当代转化?
隋建国:玉石文化作为“文明之锚”,在漫长的传统文化延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它如何进入现代文化、生活?需各方努力,才能真正让玉石文化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这里首先要把玉石雕刻作为一种现代形式加以转换,同时还要从品质评定和量化方面做很多工作。
陈奕名:郭老师您能谈谈,在当代生活中,玉还有哪些新的文化属性?
郭颖:先说文化属性,玉的文化内涵非常深刻,从管仲论玉九德,到孔子论玉十一德,玉和仁义礼智信、德、道、天等都能联系在一起,所以它的内涵很重。后来有了简化版,比如汉代许慎的玉之五德,我觉着挺好的,更有利于玉文化的传播。
玉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传承创新,今天我们谈论的主题同样如此,金镶玉的做法,也吸收了西方宝石和现代首饰的制造方法,比如上面还镶嵌有钻石,所以从文化内涵上来说,玉石材料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形式上讲,又借鉴了西方宝石文化,两者合二为一,既有传承又有融合。
其次,谈玉与钱的关系,话题也很多,一个行业要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经济利益的驱动可以让其走得更好更远,甚至更长久。
珠宝行业分珠宝、玉石、黄金、首饰四大类,《钰》系列作品也在跨界,比如首饰。当然,它既可以是首饰,同时也是工艺品,七年时间才做了几十件,这里面还包含了大国工匠精神,所以不能不能简单地用场商业标价来衡量。
首先,它很美,有审美价值;其次,它有市场价值,是可以交换流通的;第三,可以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物,它的持久性很好,可能过了两百年,它依然存在,可以作为家庭资产配置和传承,不仅仅是财富的传承,还有家族故事的传统,家风的传承。所以我们不要用传统的商业价值来衡量,人们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
陈奕名:材料、历史记忆、艺术观念、工艺等等,需要用综合价值来评判,肖老师您是做国际贸易的,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玉雕的国际市场情况是怎样的?
肖克:先说国内的收藏情况,还是属于小众的,门槛比较高,以明清古玉为主,市场保有量差不多50万到200万件。
国外的情况,玉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前几年拍卖,有作品拍到了3000多万,价格还是很高的,市场也相对稳定,空间非常大。具体到雕塑,市场比较热,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拍到了七八千万美金,并且趋势是上升的。
此次我们讨论的作品《钰》,结合了玉石原料、工匠加工和大师观念,属于非常罕见的作品,国外的人能够看懂理解。我在做国际贸易的时候,要送一些礼物给人,经常会费脑筋,比如茶,一张茶饼市场值七八十万人民币,可是送给国外的朋友,他们不能理解,而《钰》系列作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管是送礼还是收藏,都是很好的选择。
陈奕名:肖老师讲到,玉新的形式更能让国外的有人理解和接受,隋老师和郭老师也都谈到玉与雕塑、宝石的结合,想请郭老师谈谈,在全球宝石体系中,玉与宝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在全球宝石谱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郭颖:其实在全球宝石谱系中,玉石占的比重不大,但作为特殊的代表,已经进入到其中,比如国际彩色宝石委员会ICA,前几年推出了17种生辰石,其中就加入了玉,也就是说在宝石学体系中,玉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沟通交流不断加强,玉也在走出去,比如东南亚是主要的市场,但进入西方市场还需要时间,此次创作的作品加入了钻石,钻石是西方世界最认可的宝石,目前美国是第一消费大国,中国排第二,有数据统计国内每年的零售额大概在五六百亿人民币,所以,将钻石与玉石结合在一起,西方人是能够接受的,将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
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很多时候民族的东西走不出国门,人家不了解我们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走出去,采用他们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东西,就解决了交流的障碍,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交流,《钰》系列作品是非常好的案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走向世界。
陈奕名:郭老师谈到钻石镶嵌,请隋老师谈谈您在创作时是如何思考的,将钻石镶嵌在作品之上?
隋建国:我做出这个决定是有一个思考和理解过程的的。上面郭老师谈到在中国的说法是“黄金有价玉无价”。我们很难量化玉的价值,但钻石不一样,它是已经精准量化的,它的硬度、亮度、色泽、透明度等等,都形成了可以量化的不同规格,并与价值挂钩。
在创作《钰》系列作品的时候,在确认了金丝镶嵌形式之后,我就和金山商量,何不将钻石镶嵌在玉石之中?因为每颗钻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档案可以在全球的宝石系统里面查找到,等于给作品上了一个保险,随时可以查找到它的档案。
我下这个决心的理由缘于回忆我的从艺历程。我最早学习的是山水画。在拜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是从临摹入手的。最先临摹了展子虔的“游春图”;一路下来一直到关山月、钱松岩等新山水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新中国之后的山水画中,经常会出现水库大坝、高压线杆、汽车、火车桥梁等新事物新形象,这在古代山水画里是没有这些东西的。
到我结业的时候,要独立完成一件山水画创作。我就去了青岛周边的崂山写生,实地看了之后确实有水坝、高压线等等。我就将这些元素画了进去,如果按照古代山水画的标准,这种创作一定是异类,是现代人硬生生放入进去的。但在我眼里它却是社会的现实。
回到玉石工艺系统,既然今天讲传统与现代的传承融合,我下决心将钻石镶嵌放进玉石雕刻工艺中来,就像在新山水画中画水电站大坝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我的做法能不能被市场和社会接受,还要经过检验。
陈奕名:除了钻石的镶嵌,作品的造型和传统玉石也有很大的区别?
隋建国:我认为玉要贴身。举个例子,我夫人喜欢贴身佩戴银器,她配带过之后银器会变得很亮。有内行人对她讲,这说明身体气息好,她听了就很开心。我认为玉也是一样,它有天地灵气,要和佩戴者的肉身在一起,才最有意思。
这实际上是我对玉的期望,既是我对每一块具体的玉石的感受,也是我对玉石文化的深度理解。于是,就有了现在手把件的形式。每一件金镶玉加钻的《钰》,通过我的手确定形状,又通过玉石加工匠师的手完成镶嵌,最后进入持有者的手,才能完成并绵延它的文化艺术生命。
陈奕名:玉在古代有很多的形制,郭老师能否谈谈不同形制背后有哪些差别?
郭颖:玉的形制确实有很多,比如兵器,皇帝以玉为兵与蚩尤打仗,在这里并不是真正的兵器,而是一种生杀大权的象征。之后又衍生出祭祀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右衍生出很多不同的用途,比如汉代,玉石原材料质量变好,开始用作货币,再之后还被用作瑞器,当然还有佩戴器,中间还穿插了一些有实用功能的,比如炉、熏陈设用器。到了现在,还出现了纯粹的艺术品,它已经不属于某种器,严格讲,陈设也行,但是更加艺术化。
陈奕名:隋老师,玉石作为一种媒介、材料,我们如何看待它在雕塑创作或者教育中的使用,作为雕塑语言有哪些发展方向?
隋建国:金山为八大美院雕塑系教学也都提供了不少原料和工具,为学生们接触玉石文化提供便利。这六七年间,我在一些学生的毕业作品中,会看到玉石雕刻的运用。他们在运用中很自如,有些用波普的形式,将玉雕刻成螺丝帽或者其他机械形象;也有抽象化,比如水滴的形状,或者其他有机形状。他们在这些玉雕创作中,将现代文化、情感渗透其中。也有的是与新技术结合,比如3D雕刻。这些年下来,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形成了相当的成果。
从做《地罣》开始至今已经三十多年,后来我又有了以手捏泥的经验。在这些基础上,我综合自己的想法,做出了《钰》系列作品,它是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的结合,将钻石嵌入其中,又赋予其国际标准。
在中国玉石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中国宝石或者高档首饰设计系统的青年才俊们一定有很多努力,我的做法只是其中之一。经过了七年的磨合,现在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让大家了解,还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也希望能够对年轻的学生们有所带动和启发。
陈奕名:《钰》系列作品包含的意义太多,隋老师也是在做一件具有开创性的事情,比如几位老师都谈到,金镶玉技艺的传承和突破,玉石的材料属性,还挖掘了玉的文化意涵,从巫玉到王玉再到当代转化,这种材料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语言,您还加入了钻石元素,从而形成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您还强调身体的感知,并且在形式上采用抽象化的造型,其实是现代语言的展示,打开了玉石进入现代雕塑体系的可能,在材料、记忆、语言、文化意涵和整个艺术观念等众多层面上,都具有开创性,并且还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您的这种开创价值非常值得肯定。
最后,想请肖老师,谈谈玉作为一种新的国际雕塑或者珠宝,在未来的国际化上面您有哪些期待?
肖克:期待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将钻石镶嵌其中,会让人联想到很多开心的事情。在《钰》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包容,在我眼中,它真的可以作为文化走出去的代言人,可以作为延续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一个样本,成为东西文明交流的一颗明珠。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