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纤维”提问2022:存在何“缓”?
2022-10-19 11:00:37 邹萍
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现场 特别项目《生长的房子——构筑进行式”》
撰写 | 邹萍
2019-2022,这三年,很多东西都“缓”了。
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等,好似都暂停了。
这个“缓”字,似乎已不仅可用于“形容”,更成为某种“动作”或“对象”,适于呈现当下的一种世界境遇。
2022年,“缓存在”也来了。
10月18日,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浙江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来自全球十数个国家60余名艺术家/团体的近百件作品覆盖了美术馆1-2楼的6个展厅及部分户外公共空间。特别项目“净因 | Pure Reason”计划先行亮相杭州博物馆,同展至12月4日。
借由纤维的包容与多元,此处关乎“美”的空间第四次在西子湖畔开启了与“纤维艺术”的因缘际会。
第四届的现场,震撼依旧,感动依然。
进入美术馆二楼正门,穿梭于左绿右白的“通道”间,既可观中国的四方大地,又能感漫长的时间煮雨:云南傣族,村落门前构树的树皮被煮烂进而化为纸张;藏族聚居区,黑色牦牛毛被编织为挡风保暖的帐篷;浙江湖州,桑叶化为蚕丝再被织成丝绸锦缎;广东雷州,蒲草被捶压,编就草席、箩筐……我们就是这样不断地与周遭世界“纤维式”交往,而这种基于限制条件展开的创造性开发,正是“纤三田野”之“万物· 纤维因缘”的重点。
《万物· 纤维因缘》田野调查、影片、文献装置(局部)
阿萨杜尔·马克洛夫为本届三年展特别创作的艺术装置《一边,一线,一空间》在室外熠熠生辉。这些用灯光勾勒的“人”不仅行走在美术馆的地面上,也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与文化线索中。
阿萨杜尔·马克洛夫《一边,一线,一空间》
Raqs媒体小组的《贝塔尔/不规则韵律》将增强现实编织进了真实材料,银白色“塔身”矗立在美术馆高耸入云的天光大厅内,某种精神性的崇高油然而生,然屏幕世界里的“再编织”却让虚空顿生。
Raqs媒体小组《贝塔尔/不规则韵律》
爱丽丝·凯特特别项目《缝一棵树》
董文敏《放风》《拂过》《草坪》《植物标本文献》《植物纹身文献》
爱丽丝·凯特邀请观众参与的用线缝制的诸多“一棵树”在现场与世界各地的其它“树木”团聚,织出了一片集体“森林”。“一吨续水池计划”“日常植造 Un&On”“生长的房子”等公共项目与活动都带来惊喜。
八仙过海小组特别项目《一吨续水池计划》
织觉丛小组特别项目《日常植造 Un&On》
《日常植造》项目,织觉丛小组联合特邀舞者丹艺 + 徐晓玲表演现场
特别项目《生长的房子——构筑进行式”》
穿过杨季涓的《我是一间小房子》,爱丽丝·凯特的《飞行路线》横亘我心,参考自然界鸟群“穿过”“盘旋”“迁移”等意态的力量,试图重新平衡人类和非人类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爱丽丝·凯特《飞行路线》
黄燕新作《俯仰之间》营造了一处独到的“诗意空间”。这种虚构的本体不受时间控制,视觉感知在寻不到视点的空间中游目,或将赋予我们超越现实世界及其时空限制的可能性,让思维在“俯仰之间”无限伸展。
黄燕《俯仰之间》
既现实又有诗意的安·汉密尔顿的《线型》初创于1994年。此次新版本中,两位表演者在一张长桌的两端相对而坐,拿起面前经过切割的纸张进行卷绕:一端是一本中文印刷物,另一端则放有一本英文书籍。纸张均以之字形切开,作为连续不断的线被卷起,好似从织布上扯出一条连续不断的线条。由此,二维的页面变为手工塑形的三维物件,徐徐堆积于空旷的桌面。连续不断的缠绕中,平面变为球体,矩形变为圆圈,正变为负,字词变为丝线,静谧美好却又暗潮涌动。
安·汉密尔顿《线型》
施慧《书非书》《一千年以后》诠释的是一种纤维的宇宙关系。“书法如何可织?”艺术家以结绳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结绳而治,促成“思”,促成“维”,达到“治”。结绳是“数”的表征,既是动词也是名词。结绳而“记”,结绳而“计”,结绳成网,结绳成维。千年,在这关系里穿越。这一视角的选择与当代社会的习惯形成对比:现代人沉湎于各种形而上的主义之中,但艺术家将我们从固有的地面思维拓展到了天空与宇宙,从而打通了地域与时空的通道。
施慧《书非书》《一千年以后》
《书非书》局部
《一千年以后》局部
印德尔·萨利姆《疫情期间来自我露台上的旗帜系列》展现了191面旗帜。源自疫情期间每天制作一面旗帜的灵感,艺术家想同时“飞翔”及“停留在地面上”,想在特殊年份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旗帜是由之前表演时散落在露台上剩下的残余废弃织物所做,十分便利。
印德尔·萨利姆《疫情期间来自我露台上的旗帜系列》
支勒维纳·康匹纳《流动》实是13年前的作品。两条独立的磁带环组漂浮在大型的基座箱上,由上方的一台电风扇吹动。风扇产生的气流牵动两条磁带环;空气从“基座”的表面反弹,又牵动磁带环上升,使它们悬浮于半空并与彼此互动。这始终流动、不定型的状态,充满着看似重复却微妙的差异,触发并接纳着无尽的凝视与遐想。
支勒维纳·康匹纳《流动》
毕蓉蓉《再编码—纹样》映射了艺术家近年来的一种工作方式。疫情到来前,她有机会到访不同城市,并以个人视角采集当地的纹样素材(如建筑物的表面、街头的海报、当地的织物,包括地毯、服饰等)。“对我来说,这些纹样就像是一个城市的皮肤,可以阅读,可以触摸。”疫情后,它们被转换为或绘画、或拼贴、或织物、或影像、或场域特定的装置等形式,重新建立起内部与外部的关联。
毕蓉蓉《再编码—纹样》
《再编码—纹样》(局部)
康斯坦萨·皮娅《奇谱:前西班牙时期电子纺织计算机》视觉感染力强。直径约6米的碟形天线由180根绳索组成,每根绳索均由铜线和羊驼毛手工混合纺制而成。绳索连接到一个电路板,能放大并声化安置地点的电磁变化。它是由五名妇女在试验性创作实验室完成的,名为“织物计算和频谱声化机”,目的是研究传统印加奇谱上的符号及绳结系统与当前二进制编码系统间的相似之处。
康斯坦萨·皮娅《奇谱:前西班牙时期电子纺织计算机》
周雯静的《生产/符号》最初是为合川市废弃的重棉四厂空间创作。艺术家的祖母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从辽宁移居到湖南株洲,之后在市毛巾厂工作。祖母去世后,她和父亲在她的衣柜中发现了遗留的大量毛巾,正好20公斤。这些被亲手缝制成3米宽25米长的长帆,挂于展厅内,气势撼人又暖人。
周雯静《生产/符号》
伊万·罗斯的《风景》是一段拍摄于世界各地海底光缆登陆点的大型多国风景系列视频。这些登陆点正是权力、所有权、历史和通信基础设施结构重叠的地方。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风景形式的认知以及时间、屏幕和数据的关系,昭示了可见风景之下不可见的网络世界的基础设施。
伊万·罗斯的《风景》
纤维艺术确适与空间相互激发,彼此间的奇妙反应在现场展露无遗。
那么,“纤维”的根本,究竟是什么?
是从一根线中演化出的关乎整个世界的冲动。
这个宇宙源本就因缘牵引、因果重重,所有事物都以特定方式编织、缠绕、堆积、链接、蔓生而成。“纤维”即编织,而编织牵系着的,不只是一种特殊的材料或手艺,也并不止于创作手法或表现形式。更深远意义而言,编织之于艺术,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和路径,既有工具性,又有认识论和本体性意义。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筑就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监禁,在地流放,万物互联,众生孤独;在这样的语境中,有着连接、温暖、柔软、繁茂诸多意蕴的纤维艺术,应该发出怎样的倡议?”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深谙纤维宇宙的密码,他以体察世界的眼光,编织着属于中国江南置地的“经纬天下”。
自1980年代起,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团队围绕纤维艺术的本体建构进行了三十余年的探索。如今,三年展已经成为亚洲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纤维艺术学术平台,成为国际纤维艺术创作、交流与教育的发动机。凭借全然不同的世界想象,三年展以杭州为枢纽、纤维艺术为媒介,连接起亚、非、欧、拉众多纺织业繁荣、工艺历史丰厚的国度,编织起一个有形有色的“纤维国际”。这幅独具特色的世界地图在数千年文明史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因缘,亦在建构起一种多元、多边的“国际”链接,形成一条面向未来不断延伸的文化地平线。
这种无穷无尽的力量,在漫长岁月中潜滋暗长却从未止歇,更在平凡日常中生生不息。
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展当日 导览现场
从“纤维,作为一种眼光”到“我织我在”“无界之归”,再至“缓存在”,经过三届洗礼与沉淀,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显然更为积极与包容。其以纤维为支点,既注重直面现实深处,又能够窥得宇宙洪荒,越过物性遭遇背后悟性,于具体材料与实际劳作的萦绕中渐趋生发出关乎人世间的普遍真相。
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展现场
置身千丝万缕、漫衍至今的宇宙体系中的纤维艺术,逐步吸纳着时代价值与在地深思。
从学者贾勤和艺者施慧践行的“纤维九讲”系列讲座开启的第一个记事绳结起,第四届纤三便开启了系统性生长过程:田野部分持续性践行;主题与策展作为一种编织持续推进;万物概念拓展无限可能;公教活动线上“缝”树;视觉海报聚焦结果背后的“潜在”内容;空间设计立意“缓存空间”,作品成为沉思场地;现场的“策展组装置”和画册的“读本”共同“编织”纤维因缘;开放、多元、专业、年轻的团队与跨媒介工作方式成功共建文本梳理+现场呈现+田野同行+教育现场的纤维宇宙;浙江美术馆四届同地的核心场域;亚运先声-沉寂现实中先行发出的团结之声;美术馆与博物馆时空联动;净因项目中特定时空的交织(北宋五代净因寺石塔基座遗迹与当代艺术的交响)…主题举重若轻,整体万缕千丝,文字背书因缘际会,艺术作品星光熠熠,打造了一段延续甚久的场地与时空的星际遨游。
阮悦来《缓存之林》
陈威《线之屋》
林岗《“云风”系列》
《“云风”系列》局部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劳德《被包裹的凯旋门 》《石室坟墓》
安奈特·梅莎热 《用我们的头发》《皮》
赵要《有其他的信号,有其他的信号》
覃大立《“路径”系列》
廖斐《单向雕塑》
陈汉《银河》
《银河》局部
陈哲《向远的圆是你(上如其星)》《迷宫离天最近 II》
宾雅《星光书写》
刘佳靖《佩涅洛佩的情书》
郭耀先《万象》
宋春阳《记忆的石头》
王雷 《文锦中华2018》
藉由独特的场域属性和时间能量,“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持续通过空间性折叠的标记和存储时间的线性流逝,努力抵达着更为无穷的大纤维世界。
注:文中图片源自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