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恨覃溪所未见

2022-10-21 18:07:28 未知

——记李葆恂藏宋拓《化度寺碑》

中国美术学院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博士 田振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28e8619428b27eb473d295c05c1d1a69.jpg

​  唐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俗谓化度寺碑,铭主化度寺邕禅师,为隋僧信行创立的三阶教第二代领袖,唐贞观五年圆寂,依林葬之俗,起灵塔约在贞观六年至八年左右。左庶子李百药撰文,率更令欧阳询书,灵塔在教主信行禅师舍利塔侧,位于长安县终南山楩梓谷之百塔寺。塔当毁于晚唐会昌灭佛时期。此碑是欧阳询楷书代表,与《九成宫醴泉铭》并称欧体双璧,而字径接近小楷,论者以为有右军遗风,翁方纲推重化度不独为欧书第一,也是唐人楷书第一,堪比汉隶《礼器》。

  此碑宋代已毁。据明人解缙《春雨集》转引宋人王柏笔记,北宋时范雍出使陕西,于南山佛寺发现塔铭已废为阶砌,叹为至宝,寺僧误以为石中有宝而裂之,范再至寻石未见,问僧方知,遂以数十缣换得,并将石运回洛阳,置于范氏里第赐书阁下。靖康之乱起,范氏族人将石匿于井中,乱后起出,拓数十本后,石即碎尽。

  自北宋始,即有关于化度寺碑之记载。李之仪 《姑溪题跋》已提及范雍得石之事,南宋石毁后拓本更是绝稀,刘克庄得友赠一本,阙三行,耗费十年方得补全,曾作诗叹其事。故宋时已开始翻刻,如同兰亭序和淳化阁帖,化度寺碑的版本成为了困扰后人的难题。同时宋拓善本顺理成章成为好事者竞逐的目标。

  清代乾嘉时期代表学者翁方纲幼学欧书,后通过扬州汪中获得宋拓化度寺碑一册,遂发心考证此碑,他通过同僚、友朋、门生等,多年留意,每闻有善本即设法借观,用并几同观及钩摹副本的方式进行比对校勘,题咏无数,当时海内较为知名的宋拓本多经翁氏品第题跋。他是首位尝试将所见各种化度寺碑拓本加以归类定代的学者,其意见深深影响了后人。其中有五种宋拓善本,包括他自己收藏的那件,被定为所谓范雍赐书楼本即原石本。另外,今人熟知的四欧堂本以及已经消失的李祺驸马本,被归入了宋初翻刻本。翁方纲的观点一出即被奉为圭臬,但随着清末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化度寺碑拓本残叶,以罗振玉为代表的学者将翁方纲观点彻底颠覆,成为了碑帖鉴定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公案。

  经翁方纲评定为原石的五种宋拓本,包括吴荣光藏顾氏玉泓馆本、陆恭松下清斋本、李宗瀚静娱室本、大兴翁氏本、吴门鲍氏本,无一不是名家递藏,题跋累累,鉴藏者的名单里包括明代顾从义、王世贞、陆深、胡瓒宗,清代翁方纲、陆恭、永瑆、吴荣光、何绍基、端方、罗振玉,近现代李启俨、张学良等一大批最重要的金石家、收藏家、书法家以及官场学界“大咖”。除李本民国出版后下落未明外,其余四本今天均已成为公私收藏的重宝——吴本在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翁本在日本大谷大学,陆本在香港近墨堂、鲍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笔者留意此碑版本有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在当时乃至今天,翁方纲均可算见到此碑善本最多者,但仍然有其遗漏或误鉴的重要拓本,如与上述五种宋拓同出一石的古拓,近年所见尚有三种:(1)潘正炜听帆楼本,与宋拓虞恭公碑合装,名家题跋甚夥,今藏私家;(2)朱筠本,翁氏曾见但误定为此石再翻,今在日本;(3)朱彝尊旧藏一本,清末归张曾畴,有端方观跋,今藏不详。端方跋语提到,当时在座有李猛厂,自言收藏一本与此本同,惜不能携与同校。

  李猛厂何人?即端方幕下的重要成员李葆恂 (1859-1915),字宝卿,号文石,更号叔默,戒庵、猛庵、红螺山人。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精鉴赏,端方所得重要碑帖书画均请李跋,实为端方收藏的掌眼人。工诗善书,身后刊有《义州李氏丛刻》,收遗著七种,有《红螺山馆诗钞》《三邕翠墨簃题跋》《归学庵笔记》等。

  今岁海王村征得京城老一辈藏家孟宪章先生妙鉴斋旧藏碑帖善本,不意当年李猛厂向端方说起的宋拓《化度寺碑》赫然在目,实乃关于此碑研究的又一重要发现。此册楠木板面镶红木边,经折装以黑纸阔边镶裱,裱工精洁。拓本部分六开,每页四行,行八字,共存320字。内有嘉庆间程恩泽篆书旧籤,王澍、秦鑅、李葆恂题跋。以籤跋及鉴藏印可知,此本曾经清代秦瑞熙、秦鑅、程芝云、李葆恂递藏。最早收藏者为康乾间锡山秦氏家族中的秦瑞熙春星草堂,王澍跋语即为秦氏题,王提到自己见过三本化度寺碑,真定梁清标本、吴门缪武子本、天津所见明内府藏翻刻本,继而认为此本为原石北宋已碎后拓。后此本散出,乾隆间在京师又被秦瑞熙之族侄孙秦鑅以重值购回。嘉道间则在休宁印人程芝云芸香阁。

  李葆恂在光绪二十二年从大梁(河南)得到,并于次年写下两段长跋,内容丰富,极为重要。在第一段题跋中,李氏对传世化度寺版本做了辨析,首先就先列翁方纲的鉴定意见,认为翁所著《化度寺碑考》最为精核。按,此书并未刊行,仅有稿抄本流传(笔者近日已据国家图书馆藏叶名沣抄本与京都大学藏李彦章抄本完成校注),所称范氏赐书楼原石,(翁)生平止见五本,而世间所传近千字本如最烜赫有名的卢松翁“赵松雪十三跋本”及吴门缪氏“鲜于伯机题籤本”均是宋翻宋拓。翁称王澍雅爱的津门所见千字本,实安氏《书画记》所载陈彦廉宋翻本,故认为王不知化度之訬。翁后又作《化度》胜《醴泉》论,提及陆恭曾告诉他,少时于吴下见贾人持一本,字数少于翁氏本,“后有王虚舟跋,墨色古香,至今在目。”接下来李葆恂通过明代墨池堂刻本(所用底本即为翁氏本)作参照,“凡四百七十字,刓剥模糊二十七字”,而自己新获这本“才三百余字,完者仅百余字”,认为即是陆恭少时所见吴下贾人本,由此确定为范氏赐书楼原石宋拓。此段辨析,足见李氏对文献的熟稔,再联繫到当时藏家锡山秦氏与吴门近在咫尺,陆恭幼时所见即是此本当无异议。李葆恂还提到了其他名本的下落,如玉泓馆本当时尚在萧素邨太守处,但不久之后就转为了端方的藏品,或即与李有密切关係。另外,晚清石印技术诞生,《化度寺碑》传本中有多本均是最早获得石印的碑帖,加之李氏有见到原拓的机会,因此他能进行校勘比对。以题下系衔撰人“李百药”名为例,“惟玉泓馆本最分明,翁本尚可辨……若文衡山本、缪武子本、鲍氏本并真石宋拓,均不见‘李百药’字,盖搨有前后,故完毁不同。今此本亦止存‘庶子’二字衔而已,不足病也。”  除李葆恂所举外,今验诸本,玉泓馆本存字独胜,鲍氏本时代较晚,李葆恂本与陆恭本、李宗瀚本、朱筠本 (即李葆恂后跋提到的雷溪马氏所藏初翻本,实为同石宋拓)、翁氏本皆伯仲间,足以证明李氏确为鉴定碑版的行家里手。

  此跋最后,李葆恂将这本《化度寺碑》与宋拓《郭有道碑》《开母阙铭》《云麾将军碑》并列为义州李氏法物。检《义州李氏丛刻》,由李葆恂子孙辑录李氏收藏碑帖书画而成的《三邕翠墨簃题跋》三卷中,其它几本宋拓均在其中,独不见《化度寺碑》。后于《归学庵笔记》中发现答案,其中有“记所见金石书画”一条,均是李葆恂过目的精善名品,其中部分标注自藏,宋拓化度寺碑条目下小字注“玉泓馆本王蒻林跋自藏今失”一行,所指二本,其一即端方藏的吴荣光顾氏玉泓馆本,其一有王澍跋自藏者,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一本,但在李葆恂生前已经转易他手,故未能列入《三邕翠墨簃题跋》之中。

  而在第二则题跋中,李葆恂考证了乾隆间秦鑅在京获此碑时翁方纲的行踪,由此感叹翁氏当时恰自粤东学使归京,居潘家河沿烂面胡同,日与朱、钱、桂、黄诸老考订金石文字,“乃竟不得见此本,惜哉!”

  历史总是充满着偶然,这本宋拓《化度寺碑》,从锡山秦家到吴门商贾手中,经王澍鉴赏,通过少年陆恭之眼,一度进入过翁方纲的视野。期间辗转来到北京,曾与翁氏近在咫尺,而翁最终缘悭一面,未能将之纳入学术研究的范围,获得和其他重要宋拓善本一样的地位,是此本命运之不幸,更是翁方纲的遗憾。然而历经数百年,它获得如李葆恂这样重要的金石家青睐,并被妙鑑斋孟老秘藏珍护如新,今日能毫髮无损的再次回到世人眼前,可叹吾辈眼福已超越前贤!

  壬寅夏撰于海上淳石斋镫下。

拍卖会日程

由中国书店·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什袭珍重——孟宪章先生珍藏碑帖专场拍卖会”将于2022年11月20日在北京古文化街琉璃厂中国书店拍卖大厅开槌。

预展时间

2022年11月17-19日

9:00-17:30

拍卖时间

2022年11月20日(星期日)9:30始

孟宪章先生珍藏碑帖专场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拍卖厅

温馨提示:如遇疫情防控要求拍卖会改期,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公告。

(责任编辑:张宏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