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客NO.21专访 | 申智惠×灵魂将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2022-11-08 10:04:30 曹棠
导言:
深秋清晨日照乌桕树影,树影在红墙上微动而安静,这是我在写这篇专访的前序时无意间瞥见的,从春夏至秋冬,一年转瞬即逝,脑海中闪过几帧曾经看过的风景,三清山的漫天繁星,庐山的粉色晚霞,西朝坞的松林,鄱阳湖的碧波荡漾,美术馆溪水边热烈的彼岸花,还有可爱的蹦跶的小虾米···关于人生这段漫长的未知的旅程,我们一直都有时间的缝隙,越过人间的烟火,瞧见大地的诗意。
2022年11月3日,三宝蓬美术馆迎来蓬客计划第21场,来自韩国的艺术家申智惠的展览,《灵魂诗意栖居》-当代陶艺展。在展前的这段时间内,我们一直保持间歇性的聊天,为此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这次展览应该是你人生中的第一个个展,你有什么期待?心态是什么样的呢?展览的意义对你而言,又是什么呢?
申智惠:通过这次个人展,我才能说“我是从事陶瓷艺术的艺术家!” 这一点对我个人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为了能够自己说出这句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到现在为止一直认为自己不足,所以想逃跑的心情也会涌上心头。但是,在准备这个展览的过程中,对自己今后也能继续创作的信心也变得更加坚定,对下一个阶段也充满了期待。这次展览帮我目前不会那么惧怕向前迈出的每一步。
——曹棠
2022.10.18
申智惠:灵魂诗意栖居大地
三宝蓬美术馆·中国景德镇
景德镇珠山区三宝路999号三宝蓬艺术聚落
2022年11月3日至2022年11月17日
作者:曹棠
三宝蓬美术馆( 以下简称“蓬”)
申智惠(以下简称“申”)
申智惠的家乡
“一位来自韩国的艺术追寻者”
Q1 蓬:和我们聊聊你的家乡、你小时候的经历?
申:我出生在首尔,并在首尔度过了幼年时期,小学时搬到蔚山这个有大海的城市,高中时进入釜山艺术高中,在釜山度过高中时期后,进入首尔弘益大学,直到来到中国以前,我一直生活在首尔。因此,从一方面讲,对我来说能称得上家乡的地方有两处以上,另一方面,我对任何一处都没有叫做家乡这种特别的归属感。但即便如此,我并不感到特别遗憾。因为我总会对那时我逗留的地方深有感情。
申智惠的绘画
Q2 蓬:平时不工作,不社交的时候,喜欢干什么?
申:我喜欢在iPad上画画,主要是画以小巧可爱的角色为主角的插图,描绘我创作的角色世界,就会有遇到另一个世界的感觉,所以很开心。但是我要投入到陶瓷创作中,在工作量大的时期,连笔都拿不起来,所以我会骑电动车寻找附近有山有水的风景来欣赏,这几乎是我唯一的兴趣。
Q3 蓬: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的呢?
申:我属于内向型。虽然不害怕陌生的地方,但是和陌生人交流总会让我十分紧张,我是那种比起在很多人之间通过交流获得活力,更应该在安静的空间里给自己充电的人。但是矛盾点在于想要突出、想要得到很多人关心的自我也存在于我的内心,所以有时我也会呈现这样的自我。就像那种不想备受关注,但又想得到关注的…这种矛盾的性格会在一起。
正因这样的性格,我在通过作品等媒介进行沟通时,会更加感到舒适和满足。感觉作品成为了稍微遮住我的面纱。多亏了这层薄薄的面纱,我才不会觉得因为受到关注而感到压力,而且还有勇气能更加坦诚地沟通。成为了我与世人沟通的媒介。
Q4 蓬:你的家族里面,有从事和艺术相关的人嘛?从事什么方向呢?
申:父亲攻读的是食品生命工学,目前在大学担任教授,母亲是排球选手。妹妹发挥行政学专业,正在政府机关工作。如果只这样介绍的话,除了我之外的家人似乎与艺术的关系都很遥远,但是每当大家一起去新的地方旅行时都不会忘记去附近的美术馆打卡,我觉得在我小的时候家人们一起写字画画等活动,这种氛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伪装Ⅰ》
尺寸25x22x12cm
Q5 蓬:小时候有想过要成为一名歌手、或者舞者嘛?
申:其实因为我唱歌唱得不算好,所以没有想过歌手,未来也没希望会成为舞蹈家,但是因为我喜欢跳舞,所以在大学时期,在学期中的各种活动上,我也很喜欢在舞台上跳舞。虽然很害羞,但是把准备好的舞蹈给很多朋友看并受到关注,好像还有另一种刺激感。我总是认为一切东西都是现在比过去好,但如果真要提偶尔怀念的过去的话,那就是大学时期“在舞台上跳舞的我”。
舞台上跳舞的我
Q6 蓬: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艺术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从事艺术事业的呢?
申:从我记忆中的幼年时期开始,我就喜欢画画和制作些东西,画画一直是我的兴趣和特长。小时候,我好奇心很强,喜欢所有新学习到的东西,所以对所有科目都很努力,但即使如此,我“最”喜欢的还是美术。尽管如此,在选择艺术领域为专业、职业之前,我还是有很多苦恼。这是因为老师们曾建议说,与其他领域相比,赚钱和成功都比较困难。但是多亏了当时的“建议”,我反而可以轻松地做出决定。中学3年级的班主任是这样说的。“你现在擅长的其他领域每天坚持4个小时就能成功,但美术一天要坚持8个小时以上才行!”。我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反而对前途的苦恼得到了明确的解决。那就是“8个小时?我这么做一整天!”的这种想法。另外,也多亏了当时支持我的父母,顺利升入艺术高中,决定了艺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2010年高中时期和同班同学 合影留念
Q7 蓬:你的绘画作品或诗意、或热烈、或平静、又或是天真,这些敏感而精准的情绪力,你有过困扰嘛?未来还会持续将这种情绪贯穿你的创作中嘛?
申:事实上,是不是应该为了一贯的创作系列,带着一定的感情线来创作作品呢?虽然我一直有这样的苦恼,但我现在正处于最大限度地多样地表现这所有的感情线的阶段。今后也会细心地理解很多情绪,继续创作,希望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能够通过蕴含着我独有的感觉的作品来表现出来。
《四季曼陀罗之春》
Q8 蓬:绘画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吗?觉得绘画这件事情给你带来了归属感或者幸福感嘛?
申:我认为画画已经是构成我人生的巨大轴心。它不仅给了我归属感或幸福感,还会给我带来痛苦和考验。有时候虽然很厌烦,但还是会义务性地画画,有时虽然没有人让我画画,但即使熬夜画画,我也会感到幸福。因此,虽然很难定义什么,但我觉得今生很难远离这个朋友。
“绘画性、泥土性,彼此影响相互融合”
Q9 蓬:选择修韩国弘益大学东洋画系、陶瓷玻璃系学士双学位,两个不同的艺术研究方向,对你的创作来说,影响是什么?
申:我进入弘益大学东洋画系后,在上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突然向陶艺琉璃系申请复专业,这是因为想扩大创作的表现范围。我们学校在美术系里共有11个系,我在其中选择陶艺琉璃系是因为当时觉得泥土具有的物性很有魅力,陶瓷创作的范围多种多样。在我现在的创作中,两个研究方向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延续创作的过程中感觉越来越融合了。
创作的各种作品的局部图
因为在我的创作中,陶瓷绘画不仅占据了很大的范围,而且在作品《白色森林》中,利用泥土制成的笔墨形成了一个绘画性的画面等,作品处处都渗透着绘画和陶瓷的创作要素。《白色森林》作品从表面的大自然形象出发,经过思考和反思的过程,试图展现在人类内心情感上起到稳定通道的作用的森林的形象,认为在大自然中可以看到无数的造型语言。其中“线的重叠”最能体现自然的生命力,因此将其设定为主要造型元素,作品是制作和在画布上涂上颜料时看到的笔触一样形态的瓷片后,用那个“陶瓷笔触”填满大画面来表现森林,这时“陶瓷笔触”用白土制成的黏土纸一个一个地制作出来,画面整体上呈白色。
该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由行为的重复构成,重复制作 “陶瓷笔触”,将烧制的“陶瓷笔触”一一重叠粘贴,形成大画面。这种表现方式受到东方单色画家们“将特定色彩层层重叠,强调物质性,通过劳动密集型工作达到无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将自然中的“线的重叠”表现为“陶瓷笔触”的重叠可以看作是从本研究者较长时间以来创作的平面绘画思考开始,自然连接在一起。
《白色森林》系列
虽然作品整体为白色,但由无釉烧制的白瓷色感和施釉透明釉后烧制的白瓷色感,共由两种色调的白色构成。以一种色感具有统一感,但内部却有细微的差异,在视觉上产生了变化,利用了即使是同样的泥土,根据釉的施釉与否和烧制温度、方法的不同,泥土的色感也会发生变化的性质。无釉烧制的白瓷的白色,像早晨的雾一样温暖清淡,像纸一样轻盈,相反施釉透明釉,烧制的白瓷的白色给人更加鲜明坚硬的感觉。将这两种白色混合起来,整体上把能消除内心不安的自然隐喻为白色,同时隐约地展现了里面的生命活力的流动。
白色是没有颜色的颜色,其本身也表现为“颜色的缺失”,因此是更加特殊的颜色。是所有颜色的综合的同时,无色的白色不仅以颜色存在,还唤起强烈的物质性,表现出空闲或空白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孕育出“缺失”等抽象概念。由于这种色彩的特征,作品整体上展现更加模糊的风景,让观众想象或梦想那些细节,甚至可以进行与自己的内心风景相对的冥想体验。
这次还制作了加入新变奏的《白色森林》系列。
新变奏的《白色森林》--流
Q10 蓬:《流》这件作品和《白色森林》有什么不一样吗?
申:《流》不是与《白色森林》系列完全分离的不同作品,而是《白色森林》系列中的另一个部分。如果说《白色森林》隐喻了一个巨大的森林空间,那么《流》则捕捉且表现出了风、水、草等个别要素的动向。
《流Ⅲ》
外框尺寸:39x79x4.5cm
《流Ⅲ》局部图
Q11 蓬:为什么选择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主修陶瓷装饰设计方向?
申:东洋画从上艺术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攻读专业了,但在陶瓷方向上仅积累了2年左右的短暂经历后,便不得不本科毕业,与毕业时我对陶瓷的热爱相比,我因为实力不足而感到遗憾,因此那时对陶瓷的学习热情很高,所以开始探索硕士课程。在此过程中,我了解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来到景德镇旅行后到处逛,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因此决定进入景德镇陶瓷大学。
Q12 蓬:和我们聊聊《空位》这件作品吧?
申:《空位》 通过“空着”让人更强烈地想起某一天曾坐过离开的存在,从这一点,成为了通过“不存在”证明“存在”的素材。另外,被落叶覆盖的椅子象征性地展现了长时间的不存在。我们都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大流行时期,丧失过以为是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在其中,我们不得不深刻感受到平凡的一天和日常生活是多么珍贵。这些经历让我对“仍未恢复的日常生活”进行了思考,这些想法和情绪通过“空椅子”和堆积在椅子上的“落叶”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但《空位》作品并不只是传达“不存在”。“空椅子”是有人坐过离开的位子,同时也是空着的,所以也是其他人可以来坐的位子,“落叶”是我创作世界中强烈象征“循环”的素材,从这一点来看,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希望和崭新的明天。同时,我抛开我的创作意图,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具有的诗意的风景,让观赏者们把各自的故事放在椅子上。
《空位》系列
《空位》现场展示
Q13 蓬:《生命的表象》这组作品小巧而灵动,就像自然中“显像的美”那样容易打动人心,你说你想分享“生的感悟”,可以和我们仔细聊聊吗?
申:韩国的金珖燮的诗《生命的感觉》的最后一句中写着“我独自站在了坍塌的堤坝上。/ 山麓上开满了草杜鹃/动摇了生命的感觉”,这充分说明了在田野上盛开的草杜鹃们给站在死亡边缘的作家带来了多大的生活意志。我也经常通过周围容易碰见的一棵草所具有的强烈生命闪耀,再次确认自己还活着,《生命的表象》作品是以我的方式不断记录了从周围植物中感受到的“生”的美丽和“生”的力量以及“生”的意志。因此,希望这些感觉和想法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观赏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解释说“想分享‘生的感悟’”。
《生命的表象》系列
Q14 蓬:你的陶瓷作品充满着植物生长时的野性杂乱和乖巧和谐两种气息,这种气息是你刻意追求的吗?又是如何完成这一系列的技术技巧呢?
申:我从田野里任意生长的植物身上感受到来自强大生命力的美感和其中微妙的和谐。我认为这种美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了创作中。另外,我为了表现我想象的画面,也进行了很多材料性实验,并且仍然在研究当中。这是因为想扩大自己通过泥土表现的范围,想实现多种质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陶瓷曼陀罗”中表现出的陶瓷表达方式,正在以多种方式运用。我以后也会不断为了成为能够丰富多彩地运用泥土的创作者而继续进行材料实验。
创作技巧
“在重复中,安放自我”
Q15 蓬:《四季曼荼罗》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哪儿?希望表达什么呢?
申:《落叶曼陀罗》系列是在去年秋天创作的,但是这种色彩缤纷的《四季曼陀罗》系列以今年春天为起点开始创作,是为了展现四季多彩的能量而积极利用色彩的作品。如果说《落叶曼陀罗》包含了很多落叶所具有的循环意义和秋天的情绪,那么这个新的《四季曼陀罗》系列则通过在每个画面中抽象地描绘淡绿色的嫩芽、蓝色的天空、红色的花和果实、雪花等,展现了生动的能量和四季的情绪。
《四季曼荼罗Ⅰ》
外框尺寸:直径40高11cm
《四季曼荼罗Ⅰ》局部图
Q16 蓬:在繁密的反复的手工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未来你还会持续这种创作方式嘛?
申:这种重复的手工过程对我来说有两大方面的收获。第一个收获是积极地利用“重复表现”,更易创造出富有节奏感、丰富性的造型;第二个收获是通过“特定行为的重复”给自己带来了一个自然的冥想和修行空间。重复表现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征,有着重复行为或形态的作品和制作的过程中,根据节奏感和连续性,在静止的画面上出现时间要素,作为重复的方法之一的重叠在现代艺术中确立了新的空间概念。这样重复表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可以如下整理。
时间性,在现代美术中,用同样行为的无限重复和痕迹、积累等方法来表现时间的流逝。艺术家的行为或工作过程也得到重视。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使将其付诸实践的艺术家和欣赏者接近冥想或无我境界;空间性,一般来说,型的重叠只限于重叠的部分,意味着看不见下面的型,但艺术表现中的重叠也包括了解型前后关系的投影效果。同时具有去除物质部分的属性与统合属性。可以感受到形态之间的距离感和空间感,让欣赏者意识到对象的空间关系。
工作室记录
Q17 蓬: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你如何理解每个瓷片之间的缝隙?如何处理瓷片与瓷片之间的关系?
申:我作品中的瓷片互相支撑、铺衬,形成一个大画面。我认为这种关联性与活在世上的很多东西相似。构成一个人的要素也有数千种,这样的个体一个个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世界和宇宙。因此,在这世上,无论是否愿意,都会在紧密的关系中,很多东西都会被交织在一起、循环往复,我以对此理解为基础,处理瓷片间的关系。
Q18 蓬:我最近看到一句话:一个没有褶皱的世界会多么无聊,你认同吗?
申:哈哈,我能先在没有褶皱的世界活一次在再回答吗?当然,我虽然也认为现在生活的世界因担心、不安、爱和希望交杂在一起而有趣,但相反,我也很好奇没有褶皱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伪装Ⅱ》尺寸:大娃娃58.5x30x24cm
小娃娃30x12x10cm
《伪装Ⅱ》局部图
Q19 蓬:你是一个好奇心比较重的人嘛?
申:是的。当我对某件事产生好奇心时,我很珍重晃动我心灵的那些闪光。因为那些让人心情愉悦的心动成为了我的日常和创作的原动力。好奇心会让人尝试某种东西,我觉得我就是在无数次尝试中成长的。我心中一直装着的话就是“先试试吧”。当产生好奇心或产生想尝试的东西时,首先我认为尝试过的东西不管成功与否,都会给我留下经验,对我给予很大帮助。
Q20 蓬:你会考虑人活在世界上的意义之类的问题嘛?
申:我经常思考人活着的意义。虽然自己也很难给出答案,但是,现在的我认为“存在本身就是人生意义的起点”。还有并不是给自己问“人为什么要活着?”、“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而是为了专注于“我能赋予今天一天什么意义”而努力。因为虽然很难定义“人活着的意义”,但是对于我的今天、明天,我直接赋予它们意义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还会得出更积极的结论。人最终不是因为“生活”本身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而存在的,而是因为自己存在而赋予生活意义的吧?
申智惠
SHIN JI HYE
1992年11月17日出生于韩国,获得韩国弘益大学东洋画系、陶瓷玻璃系学士双学位;中国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设计陶瓷装饰设计方向硕士。2015年1月参加韩国Gallery imazoo第五届优秀毕业生邀请展,2018年9月中国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国际交流展》,2021年1月 KSBDA-JCI国际艺术特别展,2022年5月参加景德镇中韩陶瓷艺术交流展,同年参加景德镇《丝路瓷行--天涯共此时》中秋陶瓷文化国际交流展;2019年9月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21年11月获得第五届“CHINA·中国”(潮州)陶瓷艺术设计大赛特别奖。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