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 × 北京大学CMAA|2022年10月当代艺术展览推荐
2022-11-21 08:09:10 未知
导语:从2022年1月起,雅昌艺术网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联合推荐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以月度名单方式,对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进行推荐。多年来,北京大学CMAA以学术机构的身份,持续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动和文献,并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及年鉴展的方式进行推荐和总结;雅昌艺术网则从艺术媒体的角度持续跟踪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和重要事件,并以月度榜单、AAC艺术中国奖项等方式进行发布。双方对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进行月度讨论并联合推荐展览,以期能从学术研究与媒体观察的角度共同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推荐当代艺术的优秀展览。本期推荐的2022年10月展览,共推荐8场展览,按开展时间排序。
雅昌 × 北京大学CMAA2022年10月当代艺术展览推荐
一.
展览名称:洪浩“物境”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5日至11月10日
展览地点:佩斯画廊香港空间
展览现场
2022年10月5日,佩斯画廊在香港H Queen's大厦的空间推出了洪浩“物境”系列新作展。此次展出的洪浩新作中还包括艺术家近年最具代表性的“往复”中的全新画作,以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的2022年全新作品系列“微句”。
洪浩(艺术百科)是佩斯画廊的代理艺术家。作为中国九十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最为活跃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洪浩对于现成材料轻巧、诙谐的处理手法曾为中国当代艺术图景带来全新的面貌。而在此后的二十余年中,洪浩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思考与介入始终以个人为起始点,由此建立起一套完整且自足的观念系统,并逐渐发展出某种“因缘就势”的东方美学观。
洪浩近年的创作实践愈发关注物质材料自身的表达潜力,同时仍延续了艺术家对于物质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建构系统的观察与反思。
在洪浩自2020年开启的全新系列“物境”中,与“瓷”有关的社会演变史成为了作品的核心线索。在他今年的新作《物境之十一》中,艺术家将购自民间文物交易平台的古代瓷器碎片在特定的视觉规律下排列,在和谐而令人愉悦的色彩与几何构成中,“瓷”自身的社会属性被暂时剥离,瓷片只安静地落于画布之上,向观者显现物的本源状态。
艺术家最后在瓷片组成的画布上留下难以完整辨认的语句——它们或来自于西方现代思潮的口号,或来自于古代东方充满反思性的哲言警句,以明晰有力的方式塑造着人类社会的共识。
洪浩的美学实践在“物”内部的世界中探讨着表象与实质、有形与无形、生成与湮灭等诸多辩证的关系。这背后既反映出人类社会认识论和价值观的发展与演变,同时也依靠物质其自身的存在,反过来给予人类精神世界以提示乃至引导。
洪浩,《物境之十二》,2021,布面丙烯、宋代瓷器及烤釉,136 cm × 136 cm × 15 cm © 洪浩
洪浩,《物境之十三》,2021,布面丙烯、宋代瓷器及烤釉,100 cm × 150 cm × 15 cm © 洪浩
洪浩,《物境之十三》(局部),2021,布面丙烯、宋代瓷器及烤釉,100 cm × 150 cm × 15 cm © 洪浩
洪浩,《物境之十五》,2022,布面丙烯、宋代瓷器及烤釉,150 cm × 110 cm × 16 cm © 洪浩
二.
展览名称:李怒个人项目|别上楼 Don't Go Upstairs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15日至11月19日
展览地点:蔡锦空间
展览现场
2022年10月15日, “李怒(艺术百科)个人项目|别上楼 Don't Go Upstairs ”在蔡锦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李佳担任策展人。
此次个人项目“别上楼”以介入和干预观众行为作为展览的起初,观众有权选择上楼或不上楼,且无论观众作何选择,都将构成这次展览的重要意义。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艺术家好似给观众开了一个玩笑,或者在玩一个有意思的游戏,展览“别上楼”,观众来到现场看到这样的主题,有些真的就选择不上楼,有些偏偏反其道行之,要上楼,还有一些观众走到一半就下楼了,在上楼的过程中,楼梯台阶上有像小广告那样的“别上楼”三个字,反复提醒观众,不要上楼,但最终走上楼顶的观众,或许会失望,因为他们来到的是一扇紧闭的大门前,没有想象中的展览空间;另外一方面,观众也可能会感到庆幸,自己上来了,因为艺术家在大门上铆了个铁皮盒,里面放了很多糖,观众可以选择拿一颗,展览处处都在让观众做选择,这就是展览有意思的地方,不管是上还是不上楼,拿还是不拿糖,观众的行为都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就像艺术家讲到的,“揭谜并不是这次展览的目的,强调身体力行的实践和感受才是展览想要传达的意义。”所以也在提醒我们,身体力行的感受和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三.
展览名称: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18日至12月4日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
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周雯静《生产/符号》 现场
2022年10月18日,“缓存在 / 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由刘畑担任总策展人,刘益红、应歆珣、龙星如、王洪喆担任联合策展人,奚天豪、段馨、郑林亦心、任越担任助理策展人。
策展团队将“纤维”视为世界的基本构造,人类思想的基本原型与隐喻。通过对汉字的绞丝旁(糸部)系统中所蕴含的“宇宙技术”的考察:关于“关系”的理解,关于颜色的通名,以及“纤维”之为“思维”的原型意涵……探索纤维从具体的物质、劳动升华为思想原型的创造性过程。经由来自纤维提供的感知,三年展试图提出一种对于“艺术”的重新定义和理解:“艺术”的创生与存在方式,是一种尚未定型的“缓存在”。
这呼应于英文标题“Being Theoria”,它源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theoria”(静观/沉思),强调“前-理论”、未固化的思考。策展组尝试以此回应于传统中强调制作的技术-艺术和当下强调参与、介入的实践性艺术之间的分裂。
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展现场
此次展览作品分布在浙江美术馆1-2楼的1-6展厅与公共空间,展览不设分割的板块,而是以若干“线索”的形式串联全场:文/纹(文字/文化/文明),绪(情绪/思绪),线(轨迹/线条),织(劳作/身体),网(网罟/互联),结(记事/神话),综(纷纭/繁复)…… 这些线索彼此交缠“纽结”于空间之中,呈现为若干个供人停留、沉思的“缓存空间”。
印德尔·萨利姆《疫情期间来自我露台上的旗帜系列》
爱丽丝·凯特特别项目《缝一棵树》
比如艺术家爱丽丝•凯特通过合作参与创作的《缝一棵树》蕴含着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平衡;印德尔•萨利姆《疫情期间来自我露台上的旗帜系列》将诞于疫情的191面旗帜带到了杭州;毕蓉蓉《再编码—纹样》试图重建内外部的关联;黄燕《俯仰之间》试图让思维在“俯仰之间”无限伸展;周雯静《生产/符号》中亲手缝制的3米宽25米长帆感动了无数观众……
四.
展览名称:我们从别人那里 借梦想,像债一样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22日至2023年4月15日
展览地点:没顶美术馆
徐震®《永生(希腊柱,高跟鞋)》 2020 树脂、钢、喷漆、矿物颜料 820 x 390 x 133 cm
2022年10月22日至2023年4月15日,在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环湖西路交叉口的没顶美术馆,开幕主题展“我们从别人那里 借梦想,像债一样”,参展艺术家:陈轴、褚秉超、傅斯特、冯至炫、 何岸、阚萱、刘雨佳、陆平原、 李汉威、任莉莉、汪建伟、张辽源、张文怡,策展人孙啟栋。徐震希望以“野生”的方式,来消解过于体制化和缺少温度的中国当代艺术,以及被抑制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
“我们从别人那里 借梦想,像债一样”展览现场
没顶美术馆
没顶美术馆位于上海市崇明岛西部的绿华镇。美术馆占地约40亩,毗邻西沙湿地公园,南与西紧邻长江南北支,是长江分水岭所在地。没顶美术馆前身为绿华养鸡场鸡舍,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 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参展作品散布其间。野生的环境是不是当前艺术所需要的?“由人工物,生态,集体记忆,神话等对象叠加,搅拌,不断加入和生长的现场艺术”艺术家徐震®挪用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群雕》转换为《新—拉奥孔》,又有希腊柱置于破败废墟,与巨大的红色高跟鞋形成《永生(希腊柱,高跟鞋)》古希腊雕塑建筑中的神性和消费注意时代的红色高跟鞋共同在废墟和破败废弃的人居中,形成荒野与人造、神性与世俗、历史与当下、真实与虚假等等多重意味相互纠缠的诡异景观。
五.
展览名称:费亦宁:飞飞的网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27日至12月15日
展览地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费亦宁:飞飞的网”展览现场
10月27日,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推出了艺术家费亦宁(艺术百科)的首次个展 “费亦宁:飞飞的网”。本次展览由杨鉴策划,是“蜂巢•生成”(HBP) 第四十回项目,也是以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主厅A展厅呈现蜂巢•生成艺术家的首次个展,展出了艺术家近几年创作的影像、装置作品。
费亦宁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新代理的年轻艺术家。她1990年出生于哈尔滨(现工作生活于上海)。201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2017年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艺术学院,获硕士(MFA)学位。
费亦宁 《阳台》 (2022),影像静帧
费亦宁 《月之滨 II: 你与我的坐标》 (2022),影像静帧
其创作媒介涵盖动画、影像、雕塑等。艺术家通过推想叙事结合荒诞与真实,探索后人类时代背景下可能的另类生存状态。
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2020年在UCCA群展“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中展出的《早餐与人工艺术》;以及艺术家最新创作的多部影像作品:《阳台》 (2022);《月之滨 II: 你与我的坐标》 (2022);以及雕塑作品《魔法消失了吗》等等。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名字“飞飞的网”缝合了两部颇具魔幻、寓言与童话色彩小说的内核。“网”的概念援引自《夏洛的网》(E•B•怀特),而“飞飞”来自安吉拉•卡特的《马戏团之夜》。在两部作品里,“飞飞”不可能永远的脱困而“网”的奇迹也只是暂时的,但是它们都是对抗过现在看似理性世界的强大生命体。
费亦宁无论是在动画还是雕塑作品中所虚构的“异质”形象,都是人类制式系统之外的生物,她们既有“飞飞”的翅膀,也编织着自己的“网”,在此基础上艺术家调动着各种人类引以为傲的知识去制造某种意义上的混沌,制造了人类学辩证法中对立但必不可少的力量:它为创造性动力提供动力,同时颠覆任何综合秩序。
六.
展览名称:“合成生态” 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 (BATB)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28日至2023年1月31日
展览地点:798CUBE
2022年10月28日,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 (BATB) “合成生态” (Synthetic Ecology) 在798CUBE开幕。此次展览由陈小文与王乃一担任联合策展人。
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合成生态”展览现场,摄影:王东翰
展览以“合成生态” (Synthetic Ecology) 为题,探寻重塑自然的可能性,检视后人类的生态想象,进而形塑一种新的本体论层面的平等观。本次主题质疑人类在生态体系中的主宰地位,正视万物的能动性的同时,重新审视生态体系中彼此复杂而紧密的牵连。
大章鱼、猩猩、犀牛、水母、蚕丝......进入到展览现场,会被作品牢牢地吸引,而作品也会引导观众重新认知我们的地球,重新探索应该如何与所有物种共存。
《替代》,亚历山德拉·黛西·金斯堡,2019年,图片 © 亚历山德拉·黛西·金斯堡
《降临》,向京,2019年,图片 © 向京工作室
《双赢》,里米尼记录,2017年,图片 © 大卫·帕里 +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
比如“气候时钟”以倒计时作为一种凸显紧迫性的工具来反思气候变暖这一全球议题,在对人类行为进行警示的同时,传达全世界在一条时间线上共呼吸的情感,激发人们共同行动,这也是该项目首次在中国亮相。中国艺术家向京的巨型雕塑《降临》,是一只巨大的章鱼;英国艺术家Alexandra Daisy Ginsberg作品《替代》,以数字化的形式复活已经消亡的犀牛。
七.
展览名称:近未来-完美搭档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28日至2023年2月26日
展览地点:悦来美术馆
劳伦·李·麦卡锡 《社交土耳其机器人》静帧
2022年10月28日,“近未来-完美搭档”在悦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郭晓彦、缪子衿担任策展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将人工智能、3D建模软件、社交平台、游戏等参与并逐渐改写我们未来生活的技术视为合作伙伴,推测人类、机器及其他“非人的”物种之间潜在的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并以此侧写着逐渐到来的未来的形状。
双手伸入暗箱,触摸几何模型,你的“情绪”会通过心率等数据被墙上的互动装置“画”出来,蹬上“健身自行车”,即可通过人力发电驱动空气净化装置,形成生态智能富氧区,这是一场让科幻照进现实的展览。
费俊 《姿态云-姿态墙》
除了上述作品之外,90后艺术家施政的多屏影像装置《雾晨》系列作品由神经网络构成,后者是一种模仿生物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劳伦•李•麦卡锡作品《社交土耳其机器人》中,艺术家在一个名为OkCupid的在线约会网站上选定了30个约会对象,并用手机将这些约会现场直播给数字工人,并让他们远程引导她接下来的行为或对话,以此在今天充斥着自动化和算法的生存环境中探讨社交关系的状态。
八.
展览名称:“在别处”陈柏豪(Skyler Chen)个展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29日至2023年12月4日
展览地点: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陈柏豪,午夜梦,布面油画 Skyler Chen,Midnight dream,Oil on linen 189x140cm x2,2022
10月29日,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推出艺术家陈柏豪(Skyler Chen)内地首展“在别处”。
此次展览展出了28件作品,分为两个展厅,一个展厅为艺术家在荷兰鹿特丹最新创作的作品,另一个展厅为他早期在泰国和美国居住期间创作的作品。
展览是站台中国宣布在亚洲区独家代理陈柏豪(Skyler Chen)后的首次个展,也是他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
陈柏豪,对她说,布面油画 Skyler Chen,Talk to her,Oil on linen 140x140cm,2022
陈柏豪,1982年生于台湾省高雄市,后移居美国犹他州,现生活工作于荷兰鹿特丹。2001年就读于匹兹堡州立大学艺术系,2006年毕业于犹他州大学艺术系。艺术家在泰国曼谷、美国纽约、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均举办过个展,在国际视野持续活跃并积累了大量关注。
艺术家幼年患有阅读障碍症,绘画是他唯一向世界表达自己的方式。而多重的文化身份既给他带来了困顿和规训,同样也使他在不断的自我拷问与适应中寻找到表达的个人空间。陈柏豪的作品以个人经验为基底,他直面人类面对社会规则的状态,呈现出人类内心深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关联。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