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这个双年展如何为中国美术提供原创力?

2022-12-05 08:51:17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c47e1e41278ce0a2a37dba7394759318.jpg

 撰文 | 邹萍

毫无疑问,艺术最吸引的人,便是“创造力”。

而艺术的诸多品类里,“综合材料绘画”显然更具“原创力”。这种跨领域强调视觉文化基础研究的艺术实践注定与新时代精神深度契合。

当下,极速前行的历史步伐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深窥“原创力”内核的综合材料绘画努力以更宽阔的文化包容观和实验精神在中国美术整体创作与展示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2022·第四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亮相宁波美术馆,228件浓缩新时代风潮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济济大观,充分展现了这股艺术原创能量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座城和一场展

2022年,这项双年展来到了第四届。

近十年时光,有沉淀,有反思,亦有踌躇与犹豫,但积蓄最多的则是一个群体持久不懈的努力。期间,很多院校组建相关专业,各地美协成立相应艺委会,参展人数不断攀高,经典作品层出不穷,勃兴之势愈发鲜明。

这不仅有效推动了中国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繁荣,培养了一批人才,更不断明晰着学术理念和语言特征。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表示,综合材料绘画以融合与创新的姿态,积极推进中国当代美术的开放与拓展,鼓励形式语言创新,倡导艺术风格与样式的创造性探索,为中国美术的当代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16551705c5063ec3d72dfccbaa5781d6.jpg

陈翔宇 《宋代的天空》 210cm×60cm×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0e379c3b6d3154e11976b485a7696b0b.jpg

陈焰 《山高水远》 200cm×12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1f652f442b4ccf939915ea0bac3fb45f.jpg

邓远清 《红墙旧忆》 149cm×46.5cm×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2aec48e02544b835cb2b3fc001fe24b1.jpg

董亚娟 《空山》 200cm×200cm

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美协综合艺委会主任杨劲松认为,本届双年展清理了实践方式中存在的模糊不清的理论问题,辨明了“画种边界”和“艺术特征”的标准,讨论了每届双年展的主题和学术方向等问题,是近十年来实践中思想性着墨最多,艺委会在总结得失、查找问题基础上用心用力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双年展。

的确。经过前几届的积淀,本届双年展无论是展品数量亦或质量等方面都再次反映出宁波这座城的综合材料渊源。这二者的关系实在是太亲密了,不仅展名直接关联“宁波”,源于“原创力”的共同诉求更是直接深度链接起二者。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文飞对此有明确阐述:寻求突破的精神,既是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精神内核,也是宁波城市形象气质的重要体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f88d239279efbbaa8838546e51d8d9d2.jpg

段涛 《时光》 22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70f1b75f69c7499d88197001af3e59dd.jpg

樊青山 《智联时代》 150cm×14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daa8bc0a8196904256c3e0d62a1306fe.jpg

方达成 《后工业时代的诗》 23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645751b4c0a9e7faeeaa2b5fba0debd6.jpg

方志勇 《逻辑表达N0.3》 157cm×157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75a79ffbf8b051c1c03acd85561eca61.jpg

傅旭 《千里冰峰》 180cm×180cm

东方大港宁波,本就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与生俱来的开拓包容精神。而繁华的三江口北侧,以宁波港客运大楼原址为中心建立的宁波美术馆自2005年开馆,迄今已17年。这座驻泊在港城的“艺术方舟”持久深拓抽象绘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的品牌特色,始终牵拉这座城市“艺”起前行。

其实,综合材料绘画之所以能在宁波起步并逐渐形成全国性影响力,正是这方土地在富起来后追求“文化强省”中敢为人先的DNA使然。数年前,综合材料绘画方兴未艾,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宁波率先接纳这一新的实践方式;2010年,宁波率先在国内成立当代艺术委员会;第二年组织举办“宁波当代艺术双年展”;2014年全国第十二届美展首次将综合材料绘画与其他画种分离,单独征集评审;第二年开始,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便扎根宁波,之后一路开挂,完整的艺术生态链稳固成型;今年,宁波市委高规格召开文化工作会议,将“繁荣港城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aaaae791e5b56cd130702f6b3bc2d0b8.jpg

高洁 《猊崟岌》 230cm×19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b6bf5594f78bdab79f4cf5eb6a6c71ab.jpg

姜天宇 《刷新》 180cm×20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8bccd1dbdf9fb77a2b52f47dc9348404.jpg

蒋非然 《美好时光》 170cm×19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1349233a4d64419bcbef5340412b5b09.jpg

李俊杰 《谷》 200cm×20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fc3f34d4a7221b94409e2bdebaff42f9.jpg

李林翰 《故乡的河》 200cm×180cm

每个时代的言语方式、审美标准都会随着社会进程发生变化,因此,综合材料绘画更需要与时俱进地激活文化视觉力量的内驱力。

大家说

第四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启幕之际,诸多艺界大咖藉此表达了对这此展以及综合材料绘画本身的深度思虑。大家之言,择优而存,以惠后者。

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胡伟:

今年十一月“第四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如期于宁波美术馆开幕,在展览的筹备过程中,艺委会积极配合中国美协联系各主、承办单位,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目标,通过初、复评于两千九百多件作品中遴选出228件参展作品,展览开幕后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宁波双年展”是艺委会在中国美协整体学术框架内,以一个地区为中心,深化学术研究结构性改革,推进持续性专业建设的又一举措。它的“届展”性质,对于拓宽展览思路、推进技法创新,以及“四个形态分区”的阶段性演进和调整,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实施和坚实的后勤保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90e8efc16b0add99d3a51c376a5a9caf.jpg

李玲 《蒙》 206cm×103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f25f332c5e42678eb787e77b38cd22cd.jpg

李琼 《时代·刻痕》 18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8d009720d9cdac5028b41226faa6ffee.jpg

李响 《秩序NO.16》 180cm×20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43d088efa9787bfda666d39380f8dd1.jpg

李玙君 《呼吸结晶》 200cm×20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e20f25b4c13f3b8b549d1637f9d3254d.jpg

刘军利 李娜 《后浪》 200cm×180cm

第四届“宁波双年展”,既是一个回顾和总结综合材料绘画学术研究成果的展览,也是一个新的学术起点。通过多年的学术耕耘,综合材料绘画以及“宁波双年展”已经成为宁波的文化名片。

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正式成立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它顺应了当代艺术发展的需要,成为中国美术架上艺术的创新平台。综合材料绘画是中国美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产物,是针对中国美术发展出台的“解决方案”,因为中国当代艺术最核心的任务是要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把它从西方的框架下挪回到中国的支点上来。

多年来,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根据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指导方针,围绕“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原生态表述”与“主题性创作”四个大的学术板块和形态分区,组织并实施了多项国家级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生艺术版块,担当起当代架上艺术发展的时代重任。它的当代性既包含对国际美术成果的借鉴,也形成与当下文化语境的对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8510b5b0af095c7d4ecbeca62f0cf6f0.jpg

​刘元 《誓言》 24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e207972d6c346ce51d9f169fd736a72.jpg

罗仲文 《和光-021112》 200cm×20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9ae32de3483302503ba585b746b6fee.jpg

吕超颖 《时代印记·数》 200cm×17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fce42a73b058bc77280dcd60a9d8a176.jpg

邱积钏 《源代码·2021头条》 200cm×140cm

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副主任冯斌:

相对其他画种,我觉得综合材料绘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鲜活性”。

但这里面也有“危”和“机”:从表现手法和画面表现来看,它有很多丰富性,但内容上,很多作品是模糊不清的、或者说不知所云的。这也是一个大范围的瓶颈现象。基于这个原因,我和杨劲松老师今年3月和6月分别在重庆和浙江组织举办了“言之有物”巡回展,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007e9a38462fab76ef8e021024d9d29d.jpg

宋丹青 《圆的乐章》 20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26d58e9d80070372b7db803919e5aa18.jpg

宋洪江 《冰语》 18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a17fd792bd9f961e6a8130cf39d5d968.jpg

谭力铭 《祝福》 20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400d4200773a74c0161ca45b2587470.jpg

汪晟 《远长》 179cm×23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105106a3705fdee3194ddbb7fe7b74ec.jpg

王大壮 《一首老歌》 180cm×20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8cbd44344b2ce178bae6e97e6f5d1a2.jpg

吴楚舒彧 《潮流》 170cm×170cm

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无论思想观点或主题内容都需要指向性,即对生存状态的方方面面要有所指、有所悟,把艺术家的个体感受传达给观众并引发共鸣。就综合材料绘画本身提供的这种物质性和技术性基础而言,其对达到的目的性有更有多元化的选择手段,而艺术家对媒介的选择本身就是考量文化意识的尺度之一,这也体现在对材料本身的应用上。

当然,“危”“机”并存,如果这个瓶颈问题能取得突破,肯定就是最重要的机遇。去年三月在深圳当代艺术馆,我陪一点都不懂艺术的朋友去看安尼施·卡普尔展览,他说看到自己的形象被卡普尔作品运用材料,各种镜像的分割分裂,被感染得顿觉有趣,被感染得思考人生。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也是材料的力量。

对“综合材料绘画”正本清源的理解和阐释,至今也难有明确的定义。除了认知屏障的消弥需要假以时日,理论的梳理和阐释可能刻不容缓。至少,我们可以从实践角度先界定出什么不是“综合材料绘画”,强调“跨界”和“创新”的“综合”与“材料”的自身特性。其中材料是语言或技术手段,而不是为了综合材料而综合使用材料,材料更应该成为观念和内容的有机部分,甚或应该成为观念和内容本身。

所以我还坚持:综合材料绘画不仅仅是用材料之“物”,更是要有言有所指的观念内容,其本身给我们的原动力也是这样的叛逆性和创造性。我认为以后的创作内容需要更多地体现出这样的思想性,才能反映综合材料绘画不一样的分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522f4f7808480f1e868cd92a2d11e790.jpg

吴泽军 《文脉之甲骨回响》 22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2a2034da5dc876e066181edf133a132c.jpg

吴震 《灵枢》 200cm×20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21a7b6b9df148b7d3d169cdff697beaa.jpg

夏靖涵 《心圆万象》 200cm×180cm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丁方:

在过往的艺术教育中,绘画分为油画、国画、水彩、版画等,相互不能越雷池一步。综合材料则为绘画发展提供了广阔可能性,而且弹性非常大,它本身就是创新性发展的孵化器,可以跨界延伸至多种方向。

其实,每一届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都对宁波当地艺术能量的提升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宁波”和“综合材料绘画”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创新性发展”,这一核心价值需要不断地发扬光大。

本届展览是与宁波“2022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配套的重点线下活动,这一点意味深长。宁波自古就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徽杭古道的枢纽。一带一路倡议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民心相通是五通的关键,而艺术是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但这方面的发展现状还相对滞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1c963791ebc80aad6b3c33a644b7812a.jpg

阎云泉 《思归》 160cm×16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d14a79698f9f217d3b50aa3a947f6609.jpg

杨洋 《隐逸空间》 240cm×180cm

综合材料绘画在宁波扎下根,将对宁波海丝之路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它不只是宁波美术馆的事情,也不是城市发展的点缀或配角,而是可提供更多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实践案例的创新发动机。我个人认为,综合材料绘画的未来会发展到“综合材料艺术”,尽管现在还暂时局限于绘画层面。当然,完全使用现成品也有问题,现在所谓的“现成品艺术”许多是城市垃圾的拼合,其实违背了综合材料的初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深厚,自己的事还没搞明白,盲目追赶时髦是错误的。但反过来,这种“危”也带来“机”——新的发展机遇。对广大青年创作者而言,传统本身就是一座宝藏,综合材料绘画应该更多地面向传统,回到中华文化本源的语言材料和创作技法。

当下综合材料绘画最核心的问题是国际视野不够,表现手法和使用材料较为表面和肤浅。此外,缺乏先进的学科建设与完整的教学体系,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缺少人才培养体系,做事难免事倍功半。近年,国家提倡交叉学科,其实,“综合材料”天然具有交叉学科的属性,这类属性和一带一路的发展诉求默契呼应,成为实现东方文艺复兴——“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宏伟愿景的最合适载体。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包括先秦诸子百家在内的古代东方思想文化,尤其是对人类生存价值的终极关怀,构成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如今依然引领着人类社会继续前行。这些一带一路的丰厚文化遗产,都与综合材料绘画未来的展望息息相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76a4d036552f38c4c37babc542d0476c.jpg

杨子仪 《大音希声》 18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520e66d04d2f109fe95f2b6865b6b228.jpg

赵红华 胡草丽 《千丝万缕》 22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7ea575b86ccc94c6dccea9bbc9dc36aa.jpg

钟伟勇 《留风遗韵·红装》 180cm×200cm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秘书长唐承华:

本届双年展的整体水平相较前几届有提高,内容思想、展品质量、完成度以及对材料的理解应用等方面都有进步。这些年来,我们艺委会举行了很多展览活动,使更多人意识到综合材料绘画的重要性。

我觉得,这次展览的最重要特点是展现了当下艺术的现状。综合材料绘画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当代艺术家一种非常亲密的表现手段。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媒介,具有物质性,综合材料绘画就是在绘画的基础上,更多地拓展媒介形式与表达,而作品就是艺术家实践过程中的热情和意志力。通过本届双年展,能看出参展艺术家们的艺术形态和认知提升的很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4d24b229256759dcb8fb478762ed98e0.jpg

周欣 《溪山纪行》 18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a26b57efb309ec2a6369b137c11f2216.jpg

周毅 《甲胃国》 200cm×18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d07835d52e961eb224a357cf089f67ba.jpg

朱小平 《长河之二》 180cm×180cm

新时代语境下,绘画本身的发展应该有更明确、更能代表新时代艺术高度的认知。这里面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精神性,主要是精神层面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现的是当下中青年艺术家们的思想和生活状态;二是地域性,综合材料绘画的全国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如东北三省、长江以南、西南等地的表达内容和语境确实有所不同,这也是绘画艺术新的认知价值。

这些都是综合材料绘画打造新时代文化格局的有利因素。通过展览,能够深化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实践国内综合材料事业的突破以及创造性的时代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双年展中出现了原创性材料和再生材料。前者如自然界的土、纸张、纱布或植物性物品,后者则是二次创作,改造原有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人为创新。其实,这些都是人的意志、存在以及对物质性、精神性提炼加工的某种时代性转化。

在我的理解中,综合材料绘画与传统绘画不太一样,它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样式。本届展览就呈现了多维度、多元化的新业态,如数字作品等。数字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发现、发挥这种力量和传播精神,与时代契合,促发传统方法与理论的转化,使其能够在当下中国美术事业的整体繁荣战略中发挥有效作用。

综合材料绘画的拓展不仅只是语言的选择,更是价值观的选择。现代人的视觉观念需要被改变和提升,这一切应该是贯穿艺术家、观众、社会与机构的整体意识。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