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王梓屾:编码构建的“虚幻”世界
2022-12-10 08:10:53 王丽静
“画面感觉像森林,像城市,也像生活的碎片,作者创造了一个疲惫又略带诗意的空间。”这是知名艺术家康蕾对王梓屾(王梓屾艺术百科)作品《Green lignt.3》的评价。
大量微面积的图像符号构筑了这幅《Green lignt.3》,王梓屾称自己创作的过程为“编码”,这个词非常形象,也很有趣。“立方体符号则是我艺术作品中的一级编码,由此构建出了以立方体组合符号的二级编码。”编码成为了他创造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他也很享受这个编码的过程。
《Green light.3》 尺寸: 115cm*120cm
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图像符号,三角形、圆柱体、立方体等,王梓屾大量运用图像符号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如果你想了解这个“虚幻”的世界,那就需要去破解这些图像。
王梓屾对树木和植物比较感兴趣,在《Green lignt.3》中我们可以将绿色的、圆柱的符号解读为灌丛、树木。他平时会拍很多以植物为主的照片,照片是他创作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但是这些照片在他看来只是照片,如同白板一样,没有任何意义。经过他的编码加工,注入个人情绪之后,便蕴藏了某种含义。每次看这幅作品,都会有种新鲜感,画面中的各种图像,会促使你想去不断深入解读它。
《Green light.3》局部
《Green lignt.3》是“Green lignt”系列作品中的第三幅,创作时有很多困难,并不顺利,当这一系列中第四幅已经完成,第五幅作品完成一半的时候,这幅作品才画完。王梓屾也好久没看到这幅原作了,但作品中的图形已经浓缩在了他的创作历程当中。
王梓屾的作品虽然一直是围绕图像展开创作的,但他长期关注学术类的问题,对人文历史比较感兴趣,会接触一些语言学和文本艺术学相关的书籍。他认为青年艺术家应该做学术型的艺术家,不能只停留在作品表面上。
作为在读的学生,王梓屾也会去思考生存的问题,他认为“唯有认知自身,才是调整自身的方法之一。”
为帮助青年艺术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向艺术行业培养输送更多新鲜血液,雅昌发起“百万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在青年艺术家的艺术成长与发展中提供全面支持。并每月会选出10位青年艺术家提名“年度青年艺术家”候选人,按年度进行名单公布及奖章颁布。王梓屾是10月入选艺术家之一。
对话
▋艺术创作是编码的过程
雅昌艺术网:首先谈谈你此次入选的作品,你创作的观念和思考是怎样的?
王梓屾:首先感谢雅昌艺术网提供这次机会。此次入选的《Green lignt.3》是我正在创作的“Green lignt”系列中的其中一幅作品,在我的作品中体现的是一种偏重于文本的非叙事性结构的图形符号,是符号的图像学。
西方的艺术史一直是在“内容”与“形式”的道路上行进的,“形式”与“内容”被“新艺术史”学派用“文本”与“情景”两个词汇加以表述。用“文本”来指涉艺术作品本身,用“情境”来指涉艺术作品的背景环境,这影响了艺术史的表述方式,结果之一是“读解”取代“观看”。而读解已成了破解图像的主要实践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在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而图像则是具有意指作用的图像符号。
基于如此,我的作品指向的是由符号“再现”的生命精神,在我的作品《Green lignt.3》中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相似的是画面中布满了图形与立方体,不同的是,我并非是在重现一个现实的世界,而是在知觉自然且编织自然,浇筑了矛盾且和谐的根基,规则与不规则、理性与感性、破碎与完整。
《Green light.3》局部
雅昌艺术网:“编码”这个词很形象,能否为我们讲述一下你“编码”的过程。
王梓屾:编码的过程很有意思,包含了我个人的情绪,也是驱动我创作的因素之一。作品中每一个图形都是一个符号,这些图形都是从现实系统中解剖得来的,背后都蕴藏着某种含义。
照片是我创作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我平时会拍一些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有意思的照片,作为我编码的素材。我对树木和植物比较感兴趣,会思考当植物被再现成一幅作品时候,它与自然,甚至是自然精神方面的关联能有多少,在创作中会赋予它某些意义。如《Green lignt.3》中就有很多植物的形象,有些符号你不放大去看,是看不清楚的,这也隐喻了那些我们在自然的精神里看不到的问题。
此外,我对立体主义绘画很感兴趣,喜欢布拉克的作品。去年重新研究了他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对我自身的创作也产生一些思考。
《Green light.3》局部
雅昌艺术网:这幅《Green lignt.3》对你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王梓屾:《Green lignt.3》属于我初步探索的阶段性成果。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也曾想过这件作品就这样吧,下一个作品再做。但问题终究还是需要解决的,会不断告诫自己必须做下去。
这幅作品的创作周期比较长,解决了我这一时间段关于文本和图像之间的很多问题的思考,是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对我来说意义确实挺大。
这一系列的作品,我后期还会继续打磨,进行长时间的思考,才能形成一个系列作品的最终面貌。
▋做学术型的艺术家
雅昌艺术网:你一直以来关注和思考、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或者在创作中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王梓屾:目前比较关注的是学术这一类的问题,我对人文历史比较感兴趣。我觉得在创作中首先要解决认知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问题,但这可以在重读母题时给予颇大的帮助。
我一直是围绕图像展开创作的。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了符号学,看了一些关于艺术符号学相关的书籍,研究了图像和符号的关系。去年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也做了新的梳理。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学术型的艺术家,不能只停留在作品浅层的表面上。
《Green light.5》 尺寸: 120cm*120cm
雅昌艺术网:相较于前代艺术家们,在创作媒介和可能性上面是否更多元了?
王梓屾:这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从我自身来看还是整个群体来看。首先是工具以及材料的迭代,这直接影响了我个人的创作过程,虽然我的创作多以较为传统的油画类别为主,但对于媒介的考量也是创作中的一环。
雅昌艺术网:你觉得跟之前一代艺术家们相比,现在面临的最大变化和挑战在哪里?
王梓屾:我觉得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前辈的经验中寻找到新的解答,而不是闭门造车。
《Green light.5》局部
雅昌艺术网:在你的感知和观察中,创作上,更年轻一代是否已经显现出一些整体的特点或者面貌?
王梓屾:是的,我认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更注重于一些当下的命题,更注重个体与存在的关系。在注重作品完整度的同时更注重美学系统的建构。
▋唯有认知自身才能调整好状态
雅昌艺术网:在成为艺术家的道路上,存在很多艰辛和变数,你目前的状态(生存环境、创作环境)是怎样的?你觉得在这条路上最需要的是什么?
王梓屾:目前的状态还是在读的学生,我觉得一方面需要的是自身系统建构的强化,另一方面是需要平台与评论的支持。
雅昌艺术网: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没有目标,而迷失方向,有时也会感到孤独,尤其是步入社会面临生存问题时,会想到放弃,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应该何调整自己的状态?
王梓屾:生存问题是有的,但理想终归是理想,就像是“现实”与“真实”的问题,两者固然有矛盾,但也因此彰显出后者所独有的魅力。人生是需要有理想的,且这条道路之困难有如问题之所述,唯有认知自身才是调整自身的方法之一。
《Green light.6》尺寸: 180cm*180cm
雅昌艺术网:你理想中的青年艺术家是怎样的一个创作状态?
王梓屾:首先要有一个美学的逻辑与艺术的逻辑生成的系统,这也关于创作逻辑的生成。这是在进入创作之前的必要前提,也是创作状态中最重要的一环。其次是创作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的“转译”与“编码”是侧重于心理学的过程。如绘画艺术引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观点则是“被动接受态度与积极态度的区别”两者的平衡即是色彩之于形状的平衡。
《Green light.6》局部
雅昌艺术网:参加雅昌“百万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王梓屾:非常感谢!这是一次与各大院校以及美院学府等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交流的好机会,也是受教于各位画廊主理人以及资深教授的大好机会。这有助于我的艺术创作之路。再次感谢雅昌所提供的平台。
雅昌艺术网:之前有参加过“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吗?对于平台的选择是否有考量?
王梓屾:之前从未参加过此类计划,对于平台的选择,则是更偏向于机会是否更多。
雅昌艺术网:关于青年艺术家扶持平台的发展,在你看来当下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王梓屾: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关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和其艺术逻辑的生成。
雅昌艺术网:你觉得现在的艺术推广平台,应该给予青年艺术家哪方面的支持?
王梓屾:我觉得是线上和线下推广,让青年艺术家们有更多的机会被大众关注,使这个群体得以更好的发展。
雅昌艺术网:谢谢!
关于“雅昌百万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
“如何艺术”是由雅昌艺术主办的、百度百家号联合策划的青年艺术家活动,专为在复杂的当代文化语境下不断实验和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而设,旨在持续性地促进青年艺术家创业/就业。
“如何艺术”将给予青年艺术家在专业领域的支持和帮助,包括个人作品和艺术项目的实施、相关展览的策划、宣传推广以及文献出版等,并为新一代艺术工作者建立艺术创作和学术讨论的平台。
雅昌是从高品质艺术印刷起步,以艺术大数据为核心,在艺术领域提供传承、传播、弘扬和实现艺术价值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雅昌积极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