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赖崇铖:以文艺复兴绘画为脉络的绘画考古
2022-12-15 08:31:56 王丽静
“阴郁地风景前有着一块被切掉一角的奶酪。”这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是赖崇铖(赖崇铖艺术百科)2021年创作的作品。他在保持荒诞趣味的同时,融入了古典主义绘画的语言和情境。
这幅作品从起稿到完成,赖崇铖断断续续画了五个多月。为了让自己的创作保持一定精准度,他每次只画两三个小时。“如果一段时间内,我对这张作品没有特别的创作感受,我会选择尽可能不去触碰它”。
知名画廊主孙彤这样评价这幅作品“在这件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里,被切口的奶酪已超越了本有属性,静物也是风景,橙色的切面在古典气质的画面里变成中心,就像一个神秘的出入口。”
《奶酪》 尺寸: 30cm*40cm
赖崇铖在创作中尽量不彰显个人的特性,追求绘画本体,以最纯粹的绘画方式解决和思考创作中的问题。
2021年以来,他在很大程度上舍弃了20世纪艺术品的观看方式,几乎杜绝了当代展览的各种范式,只看公元5世纪到19世纪时间段的艺术作品,并进行对比和追溯。他将这个过程比作“考古”。
“我特别讨厌工业灯光,喜欢从早画到晚,不开灯。绘画在自然光线的迁移中会产生更多的神秘美感,观测这种变化是最享受的。” 他是一个比较享受自然的人,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会给他带来更多创作的可能。
《泡泡与搬运工》尺寸: 55cm*65cm
他喜欢布朗肖的小说,在阅读时会让他忘掉某些词语的意义,某个字反复出现,会让他对这个字产生陌生感,思考字的构成。他觉得在不确定性中游走,可以会获得更多准确的事物。“绘画体验就是在创作者思辨中诞生的,呈现方式和内容是可以割裂开来的,并不是密不可分的。”
近些年,赖崇铖主要致力于叙述性绘画本体的考究,思考如何在绘画中创造出寓言故事般的体验。他认为寓言故事具有易读性和流通性,没有太多知识门槛,可以让观者更好的进入到绘画当中。他很少对创作本身进行过多的言说,让绘画中的主体尽可能保持干净。
赖崇铖作为95后的青年艺术家,他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创作状态,生活也一直与创作相关联,从未间断过。他认为“这条路上除了付出最重要的还是机缘,以及愿意与你共同成长的画廊与藏家。”
为帮助青年艺术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向艺术行业培养输送更多新鲜血液,雅昌发起“百万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在青年艺术家的艺术成长与发展中提供全面支持。并每月会选出10位青年艺术家提名“年度青年艺术家”候选人,按年度进行名单公布及奖章颁布。赖崇铖是10月入选艺术家之一。
对话
▋寓言故事般的体验
雅昌艺术网:首先谈谈你此次入选的作品,你创作的观念和思考是怎样的?
赖崇铖:《奶酪》是我2021年上半年转折期的作品,也是古典绘画研究过程中的一次实验。创作过程中我比较在乎如何维系好绘画性与图像性的比例,如何在内容物上脱离当下以网络传播为主的较为扁平的观看体验。
那时,我受现代北欧当代画家荒诞与现实脱节的审美影响较大,同时开始对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重新回归和关注,在保持荒诞趣味的同时,融入了古典主义绘画的语言和情境。
叙事情节是古典绘画中比较重要的构成,而《奶酪》相对比较单一,就是一个物件被切开后摆在了自然环境当中。我会刻意在色调和绘画场景上做比较古典的尝试,以此来与现代绘画视觉习惯保持一定距离,从中产生新的视觉错位,这也是《奶酪》与古典主义不一样的地方。
雅昌艺术网:你谈到了《奶酪》是对古典绘画研究过程中的一次实验,实验会带有不确定性、试探性,需要反复尝试和探索,能否谈谈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是否遇到过迷茫与困惑?
赖崇铖:这个实验和尝试的过程很重要。我没到欧洲博物馆看过原作,获取图像信息的渠道以网络为主,与原作始终存在一定落差。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舍弃和破除自己以往的一些绘画趣味或惯性,使自己更接近自然主义或巴洛克中的某些部分。在材料选择上,我会选亚麻仁油这种比较稠,并可以连续性绘画的一些材质,更凸显颜色本身的质感。如《奶酪》中的橘色,我非常克制的去使用颜色,让它达到醒目的同时,还要保持绘画质感,要从当下图像视觉惯性中出来一点。
《乌鸦》 尺寸: 60cm*70cm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会选奶酪作为这幅作品的中心点?
赖崇铖:这个构成比较单纯,我当时看了一本书《奶酪与蛆虫》,从中感觉到以当下人为设置性较强和比较自然的,以及传承至今的一些物品为基点去创作,可能会更好的接近那一时代的民俗和一些与自然相关的东西。因此,我选择以奶酪为绘画主体的创意。
雅昌艺术网:奶酪中橘色的切面,像一个很神秘的入口,这个切口有什么含义吗?
赖崇铖:这是一个视觉尝试,与讲究方法论、思想价值的艺术创作有所同,它是一个以视觉刺激性为第一要义的物件。当我们看古典绘画时,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些比较直观的色调、写实的技法、光油的质感等。奶酪中间的橘色空间是一个连接点,让作品既没有过于偏移古典主义、自然主义,也没有彻底被现代主义的东西裹挟。
被切口的奶酪已超越了本有属性,静物也是风景,橙色的切面在古典气质的画面里变成中心,就像一个神秘的出入口。我的创作理念是尽量不彰显个人的特性,追求绘画本体,以最纯粹的绘画方式解决和思考这个问题。
雅昌艺术网:你的作品给人一种似曾相识,既陌生又神秘,在神秘中还有一种神圣感,这种感觉是你创作想要传达的吗?
赖崇铖:是的,我个人有几个比较矛盾的点。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在生活体验当中又会感受到某些事物自然而然的联系与安排。我在创作中延续了一种绘画语言或者构成的规矩,一种均衡的美感,我很在乎这个部分。在构成上会产生了一定脱节,感觉这个物品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就造成了神秘。一边画一边改,慢慢去添加就拥有了这样一种性质。
《虫洞》 尺寸:20cm*25cm
▋追求绘画本体
雅昌艺术网:在你的创作过程中思考最多的什么?
赖崇铖:在绘制过程中,作品能否达到均衡或饱满的情感对我来说最重要,没有太多理论化的知识和内容植入。我觉得作品中所具有的绘画性、纯粹性可能是在当下稀缺的一种品质。我想沿着这种品质,继续创作。
雅昌艺术网:你刚才谈到了创作的饱满性,《奶酪》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也比较长,如何让自己在长期的创作中保持饱满的激情呢?
赖崇铖:一个是与我的认知体系和我所追求怎么样的绘画有关,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带来创作灵感。另外我比较在意一些自然的东西和泛存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物品,它们随着光线等的改变,会产生美感上的差异。我在凝视这张画的时候,觉得哪一刻它拥有的特性对我来说最适合这张画,我就会赶紧创作。如果一段时间内,我对这张作品没有特别的创作感受,我会选择尽可能不去触碰它,否则会将作品引向另外一种我不期望的样貌。
雅昌艺术网:创作过程当中灵感和激情哪个更重要?
赖崇铖:创作的激情。我觉得现在的艺术学科,有很多回归到了科学还没兴起时的模糊感受中,从中去寻找、去考古,以此为支点开始创作。在我看来,灵感在人类历史或美术史上已充斥太多,随时就能获得一种新的东西。反而通过各种体验唤醒的创造激情,会带来更直观的仅属于你的东西,会比灵感更重要,也会指导你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白桦树》 尺寸:20cm*30cm
雅昌艺术网:你觉得一幅作品画到什么程度就算画完了?
赖崇铖:这个取决于个人对艺术创作的评判。我觉得像色调比较沉稳的作品,包括古典绘画和古典技巧,是存在创作限度的,是不可以无限覆盖和修改的。
对于一幅作品是否还要继续创作下去,需要不断预测接下来还需要做什么。我在这种预设,以及自然光线在作品上的变化,判断出适合它的一个色调和物件的状态、颜色等。当我找到这种均衡的点的时候,可能在笔触上可以有一些添加与修改,但这种添加修改并不会使绘画变得更加饱满的时,我会认定这幅作品已经完成了,后期不会再继续修改。
雅昌艺术网:你的创作受谁的影响比较深呢?
赖崇铖:可能受整个泛北方文艺复兴的影响较深,没有具体到某位艺术家。我喜欢整个时期同时观看,寻找其中的共同特质,不会特别聚焦于某位艺术家自身独立的绘画语言。这样会有一种比较好的局限性,是一个文化在一个时期段和某个地域浓缩的普遍状态,也是当时大众所认可的一种美学范式。在这种美学范式当中,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演绎方式,这种演绎方式的转变很迷人,我会寻找其中的共性,在寻找共性的同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部分。
《眼泪与珍珠》 尺寸: 100cm*80cm
雅昌艺术网:你一直以来关注思考感兴趣的地方,或在创作中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赖崇铖:近些年致力于叙述性绘画本体的考究。如何在绘画中创造出寓言故事般的体验,从而引导观众去阅读绘画,感知创作者,从而将观看的虚无破除,让观众进入绘画。
我觉得寓言故事般的体验,从某种层面上代表了受众的广泛性。我希望创作出来的图像不存在知识壁垒。在我的认知中,能够体现这种姿态的方式,可能就是像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浓缩哲理的短篇文本,是不会让有太多阻碍的文本,具有易读性和流通性。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没有太多知识门槛,会让观者更好的进入到绘画当中,各年龄段的人都就可以从中得到相似的体验,不会因知识和三观的不同,对作品意义的理解有所偏移。这也是我很少对创作本身进行过多的言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想让绘画中的主体尽可能保持干净,以此来协调我想传达的创作思想。
雅昌艺术网:你觉得“以文艺复兴绘画为脉络的绘画考古”中的“考古”过程,最吸引你的点,最能激起创作欲望的点是什么?
赖崇铖:我觉得是以前绘画那些难以超越的地方,以及他们的绘画习惯和材料的使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导致很多匠人从民众间消失了,也造成了一种记忆上的丧失。记忆丧失其实很难通过模仿获得这种体验,只能从绘画的特性或画面效果,或画面的光泽等物理特性中获得追溯或经验。我觉得这种过程特别美好。他们的作品在当下是难以复制的,当下人们的眼球和我们所接受的讯息,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自然中。
《天使与水果》 尺寸:50cm*70cm
▋创作状态从未断过
雅昌艺术网:相较于前代艺术家们,在创作媒介和可能性上面是否更多元了?
赖崇铖:是的,我也做过很多材料上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发现绘画才是我创作的本体。于是,我选择了以架上为主体去进行创作。如果将来一个特别好的机缘或特别好的故事,我也会尝试一下动画或短片的制作。
雅昌艺术网:你觉得跟之前一代艺术家们相比,现在面临的最大变化和挑战在哪里?
赖崇铖:我觉得在艺术创作上不存在所谓的挑战,但在现实层面上,如市场上,年轻艺术家话语权上面临的挑战非常多。这也意味着你的本体会不会被他人视为一种无关紧要的客体,或是一个排队过程当中的人,这是一种特别直观的市场与艺术家之间关系的反馈。青年艺术家面貌特别多,他们可能会因为某种规则的原因,而选择用别的方式去创作,或者选择不再进入体系内创作,选择一种更加边缘的方式生活。我觉得年轻人的挑战,更多是在这方面。
雅昌艺术网:在你的感知和观察中,创作上,更年轻一代是否已经显现出一些整体的特点或者面貌?
赖崇铖:我觉得不存在所谓的整体。在我看来,他们在一种比较自然的环境中生长着,95后的艺术家都体现了这种特质。从我们所获取资源的便利性上来说,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碎片化中似乎也有一些指代特征。给人的视觉体验传达特别直观,充满了绘画的可能性或丰富性。
《圣痕与珍珠》 尺寸:20cm*25cm
雅昌艺术网:在成为艺术家的道路上,存在很多艰辛和变数,你目前的状态(生存环境、创作环境)是怎样的?你觉得在这条路上最需要的是什么?
赖崇铖:目前生活没有什么问题,实现了靠绘画养活自己,这条路上除了付出最重要的还是机缘,以及愿意与你共同成长的画廊与藏家。
我从19岁开始,就有了明确的创作状态,一直沉浸其中。我很早就租了自己的工作室,假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创作和学习。创作上的迷茫也很少有,如果遇到,我会很快切换到下一个创作状态中,进入新的创作环境当中。我的生活也一直与创作相关联,也比较顺利的获得了一些机缘,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人。
雅昌艺术网:之前有参加过“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吗?对于平台的选择是否有考量?
赖崇铖:一方面是机会,另一方面是雅昌平台的知名度。我有很多摄影的朋友与雅昌合作过,我对雅昌也有所了解。现在青年艺术家做个展,其实机会挺多,只要你的作品被人赏识,多投几次稿,总会有机会,但好的机缘却很难得。
《鸡蛋与眼睛》 尺寸:30cm*40cm
雅昌艺术网:你理想中的青年艺术家是怎样的一个创作状态?
赖崇铖:求新求真,有作为启蒙者的觉悟并无愧于自身创作的人。
雅昌艺术网:参加雅昌“百万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赖崇铖:挺高兴。我作品的评论是孙彤老师写的,今年年初一次偶尔的机会我认识了孙彤老师,当时我们也聊的比较愉快。
雅昌艺术网:关于青年艺术家扶持平台的发展,在你看来当下最为重要的是什么?现在的艺术推广平台,应该给予青年艺术家哪方面的支持?
赖崇铖:我觉得是否有确实推进艺术家成长与发展,以及让艺术家理解市场与艺术的偶合最重要。艺术推广平台应该给予青年艺术家第一是线下展览推广,其次才是线上。线上推广更像是一种资讯,资讯在人的大脑中存留的时间较短,但线下接触一张绘画带给人的体验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线下展览的意义所在。青年艺术家需要真正的机会,不仅是仅且只有几次的网络曝光。
雅昌艺术网:谢谢!
关于“雅昌百万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
“如何艺术”是由雅昌艺术主办的、百度百家号联合策划的青年艺术家活动,专为在复杂的当代文化语境下不断实验和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而设,旨在持续性地促进青年艺术家创业/就业。
“如何艺术”将给予青年艺术家在专业领域的支持和帮助,包括个人作品和艺术项目的实施、相关展览的策划、宣传推广以及文献出版等,并为新一代艺术工作者建立艺术创作和学术讨论的平台。
雅昌是从高品质艺术印刷起步,以艺术大数据为核心,在艺术领域提供传承、传播、弘扬和实现艺术价值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雅昌积极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