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海派印象 | 沪上老八景,侬还晓得伐?

2022-12-18 00:00:00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488ad7667909054960d59d6487750999.jpg

李守白-海派重彩-《申life·蓝》2015年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景观,

  上海同样也不例外。

  早在明朝,上海就有“沪城八景”之说,

  其首见于官修的万历《上海县志》。

  根据清朝乾隆年间

  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

  这八景为:

  海天旭日、黄浦秋涛、

  龙华晚钟、吴淞烟雨、

  石梁夜月、野渡蒹葭、

  凤楼远眺和江皋霁雪。

  如今斗转星移,岁月悠悠,

  拂去历史的尘埃,

  这些昔日的“沪城八景”,

  你是否还记得哪些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7bfd4c9c352b3b6b056e1cad25e802e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0b4610a80cf8716f0157b22d837bdd4e.jpg

图片来源:无版权网站 hippopx

  日出是一天中最先出现的景色,也是最充满希望的景色。

  在旧时的上海,海滨是一片芦苇丛。在这里远眺,海天连接处透出一点点光亮,渐渐泛白,变红,直至升起,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海面,那样壮观绝美的景色真的可以和仙岛日出媲美。

  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写道“海日初上恰五更,红光晃漾令人惊。须臾已见腾腾上,碧落分明挂似钲”。描写出日出整个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7ebd61401f83a74095cdb738332222c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e3ba94324d48b5160d1f80611ad11823.jpg

图片来源:相关古籍资料

  明朝永乐年间,黄浦江与吴淞江汇合流向长江,在折道处,有一片海水冲击成的滩地,呈嘴状,称为陆家嘴。

  早在明朝,陆家嘴就是观潮的圣地。当潮水倒灌,汹涌而来,气势如虹。和钱塘江大潮不相上下。

  只是时光流转,沧海变桑田,由于自然变换,地形发生变化 ,海水无法倒灌,黄埔秋涛的盛景也荡然无存。唯余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a8b2980b8b7a6777c4a599451135540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959d0833896018e96531fedf3a94a083.jpg

图片来源:相关古籍资料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寺名来源于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当时龙华地处黄浦江畔,龙华港等河流环绕而过,从“龙华晚钟”的老照片中,可品味出此风貌。

  清代沪人李行南的《申江竹枝词》是这样描写此景的:“三月十五春色好,游踪多集古禅关。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相传当时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龙华有庙会,远近香客纷至沓来。而那来自梵宫的钟声,在苍凉的暮霭中,显得清脆而悠长,让人听来发思古之幽情,既庄严又肃穆。据了解,往日此钟声音洪亮,如惊雷行天,为上海诸刹之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8d5cba0186832711c8702542e94f0d61.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c335576e73b91238beb7795ea946f256.jpg

图片来源:相关古籍资料

  吴淞烟雨,顾名思义,此景在吴淞口地区可见。曾有诗人写道“别有归舟烟雨里,迎潮无那泊吴淞”,茫茫江上,云雾升腾,细雨蒙蒙,笼着整个江滨。扁舟泛于江上,烟雨薄雾中,时隐时现。

  但因为自然原因,吴淞烟雨的美景消失无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苏州河开始了整治行动。吴淞口再次绿柳成荫,河水清蓝。才又见昔日烟雨朦胧的美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5f1fc89c775d7b6607f332a55e918ff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35b6e863c79ab511aa10ad4648931c82.jpg

图片来源:相关古籍资料

  “石梁”即陆家桥,在东门路上(东门外方浜上)。始建于嘉靖年间,由翰林学士陆深捐银所建。陆家桥是一座拱桥,有3个环洞,24级石阶,桥栏之上刻有祥云图案,因为陆深曾在国子监任职,所以又称为学士桥。

  在上海,妇女们会在中秋月圆之夜出游,也被称为“走月亮”。

  旧时,很多人喜欢到陆家桥赏月。桥下的水中倒影着皎皎月光,天上还有一轮圆月,而且水中月还会穿过三个桥洞.与同伴一起赏月游玩也是老上海人的美好记忆。只是后来因为筑路,而将陆家桥拆除,“石梁夜月”的美景也消失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9e3f5c4341f82bd41b0a794f987b761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9873ad26db195084f003cf8bad18f2e1.jpg

图片来源:相关古籍资料

  《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是在水生长的初生的水草,古人用蒹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意境,而“沪上八景”之一的“野渡蒹葭”,就是这样的美景。

  在苏州河野外,芦苇摇曳,蒹葭苍苍,渔船撒网,摆渡人泛于水中,垂钓,赏景,净心。如此惬意的田园生活,倒有一番陶渊明所描绘的悠然意味。可惜在今天的上海,这样的景色越来越少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ff2af665bec55b423303c8d200e65e2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63dcc1ed69a8bc2562bd45a1dba79319.jpg

图片来源:相关古籍资料

  凤楼就是天后宫。

  南宋时的上海一座名为顺济庙的寺庙,是最早的天后宫,顺济庙中有座阁楼称为丹凤楼。位于侯家浜北。在元朝末年,丹凤楼旧址被毁,明朝万历年间在城楼之侧的万军台得以重建。

  重建的丹凤楼成为观景远眺的首选之地。端午佳节,黄浦江上赛龙舟,重阳节登高,来丹凤楼是最佳选择。

  1912年,万军台和丹凤楼都被拆除,凤楼远眺也成了回忆中的美景。现在那里是新开河古城公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a0fbeddbd91ab58f9c19833db555426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8b6158cd8842b6929a6b3b2ac2da2b66.jpg

图片来源:相关古籍资料

  明嘉靖年时,为防倭寇侵袭,上海在今人民路、中华路一线筑城墙。万历年间倭患平息,县城安宁,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大境阁内还供奉关帝,侧有月下老人殿。冬日雪后拾级登阁,远眺吴淞江、洋泾浜南岸,大地银装素裹,映衬丽日蓝天,蔚为壮观。江皋,即江畔、江岸,老照片“江皋霁雪”反映的就是此景色。当时还有诗咏“江皋霁雪”:“昨夜天公剪鹅毛,北风吹散遍江皋。垆头买得双蒸酒,同上楼头劈蟹螯。”诗词中描写当时上海人登城楼,饮热酒,与友人一同赏雪品蟹,为沪上冬日一景。

  1912年城墙被拆,仅存大境阁及30余米城墙,如今登阁远眺,再也没有白雪皑皑的壮观之景了。

  · 版权说明 ·

  相关图片来自于李守白与网络

  如若侵权 请联系删除

  · END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52b8d8e2510475705fa9f1d2993f1cc2.jpg

​  来源:守白艺术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