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画 | 邱瑞敏、李根《仓颉造字》
2022-12-28 14:46:26 未知
邱瑞敏 李根
《仓颉造字》
作品赏析
中华文字源远流长,无论是现代汉语常用的3000字,还是《说文解字》里收录的10516个字,一切都源于仓颉在洛南用树枝所造的二十八字。至此,中华文明就有了可记之始。
《仓颉造字》这个新的题材范畴,促使我们必须充分地思考与研究。这次的题目不同于以往,有很多新的难点。首先,比如油画的主题性创作首先要确立的是主体形象。而仓颉这个形象是半神话半史实的人物,文献中对于仓颉的描述,其最大特征是双瞳四目,这对于具象绘画就是一个挑战。其次,画面涉及到对于仓颉造字的描述中提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出自《淮南子·本经训》),这一场景就难以用传统写实的方式来表达,如果用具象的方式,带着明暗光影来塑造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因此对于画面的总体手法我们决定用强调平面与线条的偏装饰手法来创作,这样既避免了画面突出了光影从而失去的神秘感,同时这样的画面效果也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传统题材的观看方式与审美惯性。
《仓颉造字》创作草图
仓颉所发明的汉字,在古文献中被称为“书”、“书契”,到了汉代才有了“汉字”一词,用于指称中国汉族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我们翻阅了前人创作的关于仓颉的作品资料,发现大多数都是以造字的过程为主要的刻画点,确实能把这个主题凸显出来。然而我想这次用油画的媒介来描绘这一题材,画面尺幅又比较大,可能要另辟蹊径。所以这次的主体形象我们想采用完全正面的状态,通过背景的层面来适当点出“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一情节。前景通过他用树枝勾画的动作来体现“造字”的这一情节。通篇的思路是强调人物的主体稳定感,用简单的动作来适当描绘情节,总体变现出神话人物雄浑、庄严、神秘的画面基调。
关于色调的设定,我们的思想是有一定反复的。早期的第一稿,背景的暖色部分比较突出,后来经过和艺委会的构通,将整体的画面往蓝灰色来引,这样才有了第二稿的色调。同时第二稿我们也将第一稿中背景过于多的长线条消去了,将背景分为三大块构成,中间亮两边稍暗。最后的终稿经过了进一步的调整,将仓颉造的二十八字由原来完全在背景中变成了布满全幅画面,漂浮在前端,半实半虚,这也是为了继续强化神秘的气息,同时点出“造字”这个主题。
在素描稿和色稿确定之后就进入了正式作品的创作阶段。《仓颉造字》这幅作品尺幅巨大高近235cm,宽近190cm。作为一幅单人形象的大型创作,在这一阶段就有些新的问题暴露出来了。比如说仓颉的姿态是一幅坐姿,从头至脚的距离超过了100cm,这就比真人的比例要大了。再加上描绘的时候不能强调他的光影感觉,全篇重线条与色块的构成,这就制造了不小的困难。在《仓颉造字》这幅作品中只有将画面的固有色做充分的设计来达到需要的效果。我们将仓颉的服饰全部使用重色,背景使用浅灰色的色调,人物的肌肤部分使用比较亮的肉色。这样的色彩关系就天然地使中心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帮助观者的视线更能集中于此。
因为考虑到仓颉所在的历史年代是史前蛮荒的时期,所以画面的质感如果有粗糙感甚至颗粒感就比较合适了。除了人物的肌肤部分,我们在整个背景,服装器物的处理就用了较厚实的油彩来描绘。构图中出现的大量壁画图案,大量造出的文字都画的粗犷,敦厚,略带一些奔放,希望通过这种元素来表达史前时代的情景质感。
纵观《仓颉造字》的全貌,我们整体的创作思路用关键词来概括就是线条、色块、平面、粗犷、神秘、庄严。这其中的部分元素也是我们近几年在创作中常常使用的绘画语言。考虑到这是一件主题性的创作,不完全是我们个人的创作,是要面向广大的观者的。所以我们的创作思路是希望观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懂我们的作品,在这其中我们作为作者的构图创意、技法的巧妙、亦或者丰富的艺术语言都不是画面的重点。画面的主题直白才是我们希望观者第一眼能够得到的。无论是色彩的构成,人物的形象安排,背景的布局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可贵之处往往不在于外在,而是人物形象的情绪和表现的事件氛围,这也是我们这幅作品所追求的。
邱瑞敏
1944年4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中专部,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油画系。同年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油画创作。1986-1987年,1988-1990年在美国纽约普拉特学院为访问学者。1988年被评为一级美术师。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获上海文学艺术成果奖;(合作)1993年“水的情怀”获中国油画年展铜奖;1999年“畅想浦江”(合作)获九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一大会址”、“朦胧大地”、“草原医生”、“情怀红日”、“威尼斯教堂”为中国美术馆收藏;84幅作品为中华艺术宫收藏(含79幅捐赠作品);200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 根
1983年出生。1998年考取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学,2002年考取中国美院油画系“历史画工作室”本科,2006年考取中国美院油画系“历史画工作室”硕士研究生,2007年中国美院公派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留学,200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14年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考取上海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9年硕士毕业创作《盛世大唐》获中国美院优秀毕业作品奖。2006年至2009年,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作品《蔡元培与光复会》收藏于中国美术馆。2011年,创作《孙中山北上护法》、《三海起义》,现收藏于中国航海博物馆。2012年,创作《对话--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文化盟约》,参加上海市“上海文脉艺术工程”,现收藏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2012年,与邱瑞敏合作,创作《国共合作》,现收藏于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纪念馆。2014至2016年,与殷雄合作,参加“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元明青花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16年创作《丝绸古道驼铃路》获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资助,2017年结项。2017年创作《风雨同舟》获得上海市文化艺术发展基金项目。2018年创作《上海工匠》参加上海“时代风采”美术创作工程,现收藏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2月3日-2023年1月8日
展览地点:
0米层中厅、20、21、22、23、24展厅
成果展以76件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汇聚工程在连环画、影视创作、学术出版等多领域172项文艺创作成果和代表性学术成果。
作为国内首个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重大文化工程,从创世神话出发,持续开展梳理、研究、创作、传播,寻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助于阐明中国道路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助于以坚定的历史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上海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独特作为。
- 温馨提示 -
入馆参观观众须完成在线预约,现场测温体温正常。参观期间需全程正确佩戴口罩,请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来源:中华艺术宫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