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过往风流|祁小春:略说王献之的行楷书

2022-12-29 00:00:00 祁小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9152ccd8097f62460ecd14a0033d884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f055c3e708d1edda74fc8f7acf71f7fb.jpg

《中国美术报》第289期 副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4e526f918bddaae495f48243d3e8b90a.jpg

《授衣帖》 宋拓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卷九

  《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收王献之《授衣帖》《不谓帖》《天宝帖》。笔者认为,此三帖书法风格彼此相似,均为行楷书体,偶见草字。 《淳化阁帖》卷九收王献之楷书、行书帖较多,是为其主要特征,其中精品亦不在少数,作为书法临习的模本,历来被人推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d1aa43d57ae4830ec7037cef34d7d13a.png

《不谓帖》 宋拓绍兴国子监本《淳化阁帖》卷九(上海图书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212/c2c37b45ba6e282733d1035b8de930ec.gif

《天宝帖》 宋拓绍兴国子监本《淳化阁帖》卷九(上海图书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45cf81319cfb8e6ce9144bd2a77e26f4.png

王羲之《何如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不审尊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5bbbde9087b14278cd04e07789e2c9a6.png

王献之《安和帖》《节过帖》《夏节近帖》《岁尽帖》《月终帖》《昨日诸愿帖》《不审尊体帖》《天宝帖》的“不审尊体……”“不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b820b5ca608e9b21f45e0f01c761bb61.png

王羲之《姨母帖》(辽宁省博物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b5d63081ab98e97ff575613dadbd1dd4.jpg

王献之《黄门帖》《岁尽帖》“不自胜……”“奈何奈何……”

  《授衣帖》书法给人印象是张弛有度、循规中矩、不激不厉,继承多于创造,王羲之书法风格特征随处可见。从内容看,《授衣帖》属告丧吊慰之类的尺牍,其特征为陈哀述痛、感叹奈何。其语词皆为重复率很高的陈式套语,几成程序,此于王羲之等魏晋法帖多见。如《授衣帖》有“伏惟哀慕兼恸痛毒”及“不审尊体云何”等,皆陈式套语,于王羲之帖中频出。于此不难发现王献之的书迹风格特征都神似王羲之。尤其是“不审尊体……何如”近于程序化句型,多见于二王书帖,比如唐模搨本王羲之《何如帖》与《淳化阁帖》卷九、卷十所收王献之《安和帖》《节过帖》《夏节近帖》《岁尽帖》《月终帖》《昨日诸愿帖》《不审尊体帖》“不审尊体……何如”句式字迹、风格特征二人极为近似,而“不审尊体”则如出一辙。又比如唐模搨本王羲之《姨母帖》与王献之《黄门帖》《岁尽帖》“哀痛催剥不自胜……”“……不自胜”句式字迹、风格特征相比,极为酷似。此类出现频率极高的尺牍特定习语套话,不遑枚举,而且书法大都相近。例如近于符号化的草书“奈何奈何”之类写法,在王羲之等晋人帖中尤其多见,王献之也多用此草法。再比如王羲之《奄至帖》与王献之《天宝帖》“奄至此祸……”“奄失此女”及“情愿”“深至”等,十分近似。至于频出的各种“痛”字,则写法几乎如出一人之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aaf745e00d2d70ea6f955bca92dc4e6b.png

王羲之《奄至帖》(《淳化阁帖》卷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af00dbf5a6186f5720ab9034dda71fb0.png

​王献之《天宝帖》(卷九)“奄至此祸……”“奄失此女”及“情愿”“深至”等。

  刘宋虞龢《论书表》论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之间,又为今古”。照理说彼此书法风格悬殊应该是很大的。唐李嗣真《书后品》评:“子敬草书逸气过父,如丹穴风舞,清泉龙跃,倏忽变化,莫知所自。”这指的仅仅是其草书。确实,王献之草书给人留下恣意纵横、放浪形骸的“外拓”印象,然至少在行楷书方面,他与其父的风格却如此酷似,典雅含蓄不事张扬,应该说是子承父业,大致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当然也正因如此而很难超越其父。李嗣真评王献之“正书、行书如田野学士越参朝列,非不稽古宪章,乃时有失体处”。二王研究专家宋代的黄伯思《东观余论》“跋王大令帖后”评价比较中肯:“张怀瓘云,子敬草书幼师父,而后法张芝。仆谓献之行草亦然,模矩虽出于逸少,而笔气飘飘已面元常庭域矣。故自谓与尊故当不同,人那得知。非夸辞也。”王献之书学其父书法,多认为不及其父。比如杨守敬《激素飞清阁平帖记》评《授衣帖》:“(黄)伯思又云:‘笔势闳放,实子敬书之合作。’今按此果不谬,后七行研笔瘦劲,虞伯施(世南)《积时帖》实从此夺胎。”但这应指的是王献之的行楷书,他的草书成就应该不逊其父。一句“世人那得知”名言,至少告知世人,他自己是认为超过了“草有女郎材无丈夫气”的父亲王羲之的草书。总之,王献之既有继承又有超越,草书超越而行楷守成,大约不谬。毕竟王献之行书尺牍与王羲之同样,属于“同处语言天地间”的“一家眷属”,也是典型的魏晋人尺牍书法的“标准件”之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殷铄、马子雷

  三审  | 金新、冯知军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