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2 | 年度十大博物馆展览:以文物之美 探源中国
2023-01-09 10:13:19 未知
站在新的一年里,回望2022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拥有许多感动的回忆和值得大家珍藏的记忆。
这一年也是文博行业巨变的一年,博物馆新定义正式提出,全球博物馆担当新使命。
这一年我们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疫情反复,但博物馆依然为我们带来了众多精彩的展览,让我们感受到了“博物馆的力量”。
一场场展览,让文博更好的融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为我们传递着温暖的人文情怀,带我们穿越时空,感受着历史启迪与人文引领的力量。博物馆传承着人类文明,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2022年众多博物馆展览中,我们基于艺术头条调查、收集的详细数据,从年度影响力、关注度、推广度等多维度进行数据解析,遴选出十大文博展览。
让我们一起回顾各个展览的不同风貌,看看你都打卡过哪些展览?
01何以中国
故宫博物院
“何以中国”,是中华民族之永恒命题。
在2022年开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何以中国”特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观展热潮。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29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以来自中国各地的文物为线索,呈现了“中国”这个概念在历史上丰富的源流,通过以物记事、以事叙史的方式,引领观众一同解开“何以中国”的时代问题。
展厅中引人注目的三件“重量级”展品:玉龙、何尊、玉琮(从左至右)
玉龙 新时期时代红山文化 故宫博物院藏
展览分为“源”“流”“汇”三个单元并下设九个章节,将130件文物的背景故事叙述成一段完整的中国历史,呈现了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侧面。
何尊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贾村塬出士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反山M12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长信宫灯 汉代 河北博物院藏
从人面陶瓶到何尊,从元代的“蒙古新字”符牌到清代青玉《文渊阁记》册,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这些文物以一种永恒的姿态,融入了我们的时空,印证着华夏大地“何以中国”。
02陕西考古博物馆(新馆)
开馆展
2022年4月28日,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试行开放。
陕西考古博物馆 图片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
陕西考古博物馆主体建筑总面积10700平方米,是集“科学发掘—保护利用—展示阐释”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该馆将文物与出土背景相结合,以考古的视角解读遗址,勾勒出我国考古的发展脉络,对于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总体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考古博物馆现场图 图片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
其室内展厅的基本陈列,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展出文物多达4218组5215件,其中九成以上珍贵文物属首次与公众见面。
罗婉顺墓志 首例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书丹墓志 图片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
上官婉儿墓志
孝陵出土部分文物 图片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
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三彩俑 图片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
钟磬合鸣 7件编钟、10件石磬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乐悬制度的最高级别 图片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
门吏俑 体量最大的隋代陶俑 图片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
0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新馆)
开馆展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是送给香港回归25周年的一份大礼。开馆首展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900多件珍贵文物,共推出两场特别展览和七场专题展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图片来自:西九文化区官网
展览现场 图片来自: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
展览现场 图片来自: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
“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出的是35件唐宋时期书画经典之作,包括传顾恺之《洛神赋图》、传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传唐虞世南《行书摹兰亭序帖卷》、北宋米芾《行书研山铭卷》 、北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楷书夏日诗帖》、南宋李嵩《花篮图》等诸多名作。
晋顾恺之(宋摹) 《洛神赋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宋徽宗赵佶《雪江归棹图》局部
宋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绢本设色 纵55.6厘米,横323.2厘米
“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展出了一百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马题材的文物,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理解马在历史、艺术、军事、政治上扮演的角色及蕴含的文化意义。此展览中展出元赵孟頫《人骑图》、《秋郊饮马图》,清郎世宁《郊原牧马图》《狮子玉》等名作。
元赵孟頫《人骑图》卷 纸本设色 纵30厘米,横52厘米
元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卷 绢本设色 纵23.6厘米,横59厘米
清郎世宁《郊原牧马图》 绢本设色 纵51.2厘米,横166厘米
七大专题展览则涉及建筑、宫廷生活、陶瓷、清代帝后肖像、工艺、香港故宫首批馆藏、故宫文化再诠释等主题,其中最受关注的则为“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展出169件各个时期的陶瓷精品,其中66件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北宋定窑“孩儿枕”、明永乐“青花龙穿花纹扁壶”、清康熙“折胭脂紫地珐琅彩折技莲纹瓶”以及清雍正“十二色釉菊瓣盘”等,可谓是中国陶瓷史的缩影。
北宋定窑孩儿枕
清雍正十二色釉菊瓣盘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
紫红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
04西藏博物馆(新馆)
开馆展
2022年7月8日,西藏博物馆新馆开馆。西藏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达6.5万平方米,馆藏藏品5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4万余件(套),是西藏唯一一座集典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一级现代化综合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新馆 (图片来源:西藏卫视)
西藏博物馆内部(图片来源:西藏卫视)
随着西藏博物馆的开馆,2700余件(套)文物予以展出,其中有600余件(套)文物系首次展出。这些文物以“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与“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两个展览为主题,率先与观众见面。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西藏卫视)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览属于通史性质陈列,纵向上涵盖数万年的西藏地方发展史,横向上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多个维度,是首次将西藏地方史与中国国家史进行全面贯通、系统穿插和无缝衔接的西藏通史陈列。
制茶(图片来源:西藏博物馆)
陶制茶炉茶壶(图片来源:西藏博物馆)
“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从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庆文化和时代之光四部分向我们阐释西藏民俗文化形态,展示西藏独具特色生产生活方式、节庆传统,演绎藏区民俗的变迁。
05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上海博物馆
“中国”,这个3000年来不断被呼唤,烙印在千百年来每一个中国人基因里的词语,出自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其上的铭文“宅兹中国”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多亿中国人的信,它揭开那埋藏了千年的谜底——中国。
展览现场
2022年7月30日至10月23日,“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精心遴选文物217件/组,文物总量314件,其中定级的一级品达67件/组,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诸多重要藏品,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
司母辛觥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通高36.0厘米,长46.5厘米 河南博物院藏
妇好鸮尊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高45.9厘米,口长16.4厘米 河南博物院藏
齐侯盂 春秋晚期(公元前570年—前476年) 高43.5厘米,口径70.3厘米 洛阳博物馆藏
镶嵌绿松石神兽 春秋晚期(公元前570年—前476年) 通高48.0厘米,长47.0厘米,宽27.0厘米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展览分为夏、商、周三部分,着眼于中华文明探源,以文物为点、以时间为线、以王都为面,带领观众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大地,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06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故宫博物院
文人书房,是古人读书、立言、藏书之地,也是传统文脉赓续之所;今天,人们依然深信书房是精神的寄所,喜欢在家里打造一所安静的书房,看书、工作和思考,成为紧张生活工作之余的心灵寄予之隅。
2022年8月30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出,展览通过三个单元阐述中国古代文人书房的核心精神、书房与文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人应该如何在书房中修身养性、俯仰宇宙。
展览还原故宫昭仁殿旁收藏五经的“五经萃室” (故宫博物院供图)
展览现场(故宫博物院供图)
展出的文物96件套,重点文物包括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石涛《搜尽奇峰》、何筌《草堂客话图》、文徵明《猗兰室图卷》、徐渭书《昼锦堂记》、陈淳书《岳阳楼记》等。
展览现场以原状陈列的方式还原故宫“五经萃室”,也以新媒体沉浸式体验还原了乾隆“香雪”书房已经。展览还邀请数位当代艺术家,呈现他们从传统中汲取创作灵感并进行当代艺术转化的代表作。
北宋 郭熙《窠石平远图》 绢本墨笔 120.8x167.7cm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展出现场
何筌《草堂客话图》 故宫博物院供图
文徵明《猗兰室图卷》展出现场
倪瓒《行楷书淡室诗》 故宫博物院供图
文徵明《行书陋室铭轴》 故宫博物院供图
杨维桢《行书诗帖页》 故宫博物院供图
07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
绍兴博物馆(徐渭艺术馆)
展览现场
2022年9月28日至12月20日,“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在徐渭艺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由绍兴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国内35家文博单位共同推出,汇聚展出陈洪绶书画作品、文献手稿、碑刻拓片,以及其师友和后学书画、版画、古籍等相关文物100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25件,全面呈现陈洪绶“高古奇骇”的一生。
陈洪绶 餐芝图 局部 绢本 107.5×45.5cm 天津博物馆藏
陈洪绶 扑蝶仕女图轴 绢本 93.7×45.7cm 上海博物馆藏
本次展出的文物中,陈洪绶的书画作品有56件,除了展现陈洪绶“高古奇骇”的人物画,还有他古雅清丽的花鸟画、师古出新的山水画、刚逸相济的版画、清新俊逸的书法和质朴率真的诗文。其中有《观音图》《扑蝶仕女图》《钟馗像》《右军笼鹅图》《蕉荫丝竹图》等精品力作。陈洪绶 观音轴 绢本 821×24.3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右军笼鹅图轴 绢本 109×50.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08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筹备了十七年,收录了全球263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拍摄了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
展览现场
2022年9月29日,此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集中亮相,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集合汇聚。
展览现场
展览包含“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板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
09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
台北故宫博物院
近年来,文化艺术界有关王世贞的研究相当热门。
王世贞,明中晚时期的文学家与史学家,著作等身,一生笔耕不辍,几乎涉猎当时所有的文化领域,观察并记录下十六世纪的大明繁华。这位文坛盟主也爱好书画鉴藏,对历代藏品多有著录,他也与同时代的画家群体交往密切,并有研究表明他直接影响了明朝实景山水画的发展。
唐 怀素《自叙帖》局部
唐人 《明皇幸蜀圖》局部
五代南唐 巨然 《层岩丛树图》
宋 范宽 《临流独坐图》
2022年10月5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本年度重磅展览“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公布了133件/组展品,自2022年10月5日至2023年3月21日分两档展出。其中包括8件限展42天的国宝文物,有怀素《自叙帖》、唐人《明皇幸蜀图》、巨然 《层岩丛树图》、董源 《龙宿郊民图》、赵孟頫《鹊华秋色》、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宋徽宗《诗帖》、范宽《临流独坐图》。
五代南唐 董源 《龙宿郊民图》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展览通过文物藏品呈现王世贞精彩一生与他的志业,以此窥探晚明时期的文化盛况,认识当时充满创意与多元竞争的文化生活,同时也透过王世贞的史家之眼,透视那个时代繁华下的文化底蕴。
其他重要展品
10和合中国
辽宁博物馆
2022年10月8日,“和合中国”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这次展览被称作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特展,汇集了22家文博单位的400余件藏品,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
展览现场
这些展品跨空间、文明交汇与此,内容涵盖彩陶、青铜器、瓷器、丝绣、书法、绘画、古籍、碑刻拓片等类别,如三彩釉太极图执壶、鸭形玻璃器、大晟南吕编钟、唐开成石经拓本、《红衣西域僧图》卷、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卷、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等国宝级文物悉数在列。
赵孟頫《红衣西域僧图》局部
仇英《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元代 赵孟頫《急就章卷》 局部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局部
特展围绕“和合”文化这一主题,通过“天人合一”“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4大部分,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根源,揭示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的“和合”思想对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各国当今及未来发展的启迪。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