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 | 百件近代文人瓷画背后的景德镇:是低谷也是转折
2023-01-10 02:54:54 江静
提到千年瓷都景德镇的辉煌历史,就不得不说到它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还有在这里诞生的、如今享誉世界的宋代青白瓷、元代青花瓷和明清官窑瓷。
以上无疑都代表了景德镇的高光时刻。在景德镇发展历史上,还有一种瓷器在很长时间内被世人忽略,近年来逐渐为人所知。
从1月7日开始,长沙博物馆迎新春特展“珠山逸韵——景德镇近代文人瓷画特展”向公众开放,展览分为“文人瓷画生意趣”“珠山结社志图新”“百花齐放又一景”三个单元,聚焦景德镇晚清民国传统制瓷业的转型期,以时间为主轴展示这一时期文人瓷画艺术珍品109件套,呈现文人瓷画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只要稍加注意,你就一定会被它的美所打动。”站在长沙博物馆的特展二厅门口,作为本次展览的导览员,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高璐璐如是说。
◎ 珠山
展览从发生地——珠山说起。
珠山位于景德镇老城区中心地段,因四周山体蜿蜒、呈五龙抢珠之势而得名。它还有一个曾用名——立马山,与长沙王吴芮有关。
秦时,时任鄱阳县令的吴芮在巡视之时骑马登临鄱北一座山,见风景秀丽宜人,便向仆人询问身在何处。在得知此地因人迹罕至尚未有名字时,便为其取名为立马山。这座无名山峰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姓名。
吴芮被刘邦封为长沙王,成为汉初八大异姓王中唯一得以善终并传承五世。而“立马山”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唐代才改称珠山。
“后来,千年瓷业文明绕珠山而兴、明清御窑依珠山而建、景德镇老城区的里弄系统和市井码头围珠山而生。而珠山作为明清两代烧造宫廷用瓷的御窑厂所在地而名扬天下,成为景德镇的象征和别称。”
珠山见证了景德镇的辉煌,也与景德镇一起迎来了低谷期。
清朝末年,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动荡之下,景德镇制瓷业逐渐衰落。官窑生产的停滞,迫使那些御窑画师们走向民间,以画瓷为生。
◎ 浅绛彩瓷
经过多次实验,浅绛颜料因其成本较低又省工省料,受到画瓷艺人们的追捧。他们一改往日的繁琐,在一些日用、观赏瓷上画上几笔,署上自己的名字,待价而沽。一种新的陶瓷彩绘技法由此诞生——浅绛彩。
高璐璐介绍,“浅绛”原是国画术语,指的是黄公望以水墨勾勒轮廓并略加皴擦,以藤黄、淡赭、花青等色彩渲染而成的山水画。黄公望追随者众,而晚清一批有文人素养的民间艺人则将浅绛技法转移到瓷器上,烧制出浅绛彩瓷。
与有着繁复花纹和艳丽色彩的官窑瓷器相比,浅绛彩瓷因其清逸淡雅的风格被誉为“文人瓷画”。文人瓷画以墨为主,用颜色点染,清新秀雅而又妙趣横生。浅绛彩瓷将瓷画与中国画全面结合,标志着中国文人瓷画的开端。其中的代表有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
程门 浅绛彩山水图瓷板 清末 纵35厘米,横13.1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欸乃一声山水绿。笠道人,程门。
印款:印 瓷板画面远山近树、江水渔舟依次展开。山水设色淡雅,舟船小而浅更显江水平坦开阔。题诗为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中的一句,意为听得一声木橹声响,满眼皆是绿水青山。作品诗画交融,极大地体现了文人趣味。
清末的程门是文人瓷画的先驱之一,工书善画,尤其精于浅绛彩绘瓷,曾在咸丰、同治时期名噪大江南北。
金品卿 浅绛彩山水图瓷板 光绪六年(1880) 纵44厘米,横34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仿□石老人画法。庚辰冬月上浣,写于昌江珠山前之青可轩,皖江金品卿学。 远景处奇峰高耸,直入天际,尽头烟雾缭绕,峰形渐隐;中景草屋间间,掩映于树林之中;近景有小桥流水、丛生灌木,湖面微风轻拂,波光粼粼,呈现出一派优美的湖光山水之色。画面布局讲究新意,设色淡雅清新,诗意盎然。
清末时期浅绛彩绘名家金品卿,曾是景德镇御窑厂画师,其作品受到西洋水彩画与晚清画家任伯年影响,他的浅绛彩山水图瓷板,画面布局讲究新意、设色淡雅、诗意盎然。
◎ 珠山八友
可惜,浅绛彩瓷因色薄易损只有过短暂流行便日渐式微。瓷绘艺人们通过结社抱团来寻求新的突破。
1922年,在多方联合推动下,“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吴霭生任社长,王琦、汪晓棠任副社长,社员多达300余人,其中就有潘匋宇、汪大沧和张晓耕。研究社定期举行讲习研讨、举办展览并传授技艺,培养了众多优秀瓷人。虽然最终于1927年因战乱解散,但研究社立下的“以瓷会友”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珠山八友”。
汪晓棠 粉彩仕女扑萤图瓷板 民国 纵27.3厘米,横19.1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印款:汪氏、少棠 此图意取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画面整体构图精巧,意境悠远,用笔熟练,精略得当。
1928年秋,以王琦为首的一批瓷画艺人在龙珠阁雅聚,成立“月圆会”,后人称之为“珠山八友”。成员有王琦、王大凡、汪野亭、刘雨岑、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程意亭、何许人和毕伯涛。抱着重振美术瓷的想法,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们继承浅绛彩文人画瓷风格,并借鉴西洋绘画技法,以工笔精描细彩的粉彩工艺结合油画写实手法。这种创作得到了新兴使命阶层的喜爱,进一步促进了景德镇文人瓷画艺术的革故鼎新。
高璐璐介绍,因中途不停有人加入或者退出,“珠山八友”团体的人数达到了10人。本次展览中,他们的作品均有展出。高璐璐在导览中细细讲述了每位成员在绘画技法上的各种创新和纹饰题材上的各有特长。其中,王琦有“西法头子”之称,王大凡人物仕女出彩,汪野亭的粉彩青绿山水自成一派,刘雨岑首创“水点桃花”,徐仲南擅长松竹,程意亭花鸟清丽,田鹤仙独特的“梅花弄影法”,何许人精于山水雪景,毕伯涛翎毛花卉精细,邓碧珊画的鱼藻追求画鱼不画水,似乎无出其右者。
王琦 粉彩钟馗图瓷板 民国十六年(1927) 纵24厘米,横11.5厘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题识:蒲觞涤氛。时在丁卯夏月,以为小高老兄清玩,西昌匋迷王琦写于珠山。
印款:王琦 人物面部用淡赭墨色勾勒分染,线条几乎隐没于渲染之中,与衣纹富于弹性、活脱劲爽的草书用笔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工写结合的特征。
◎ 重要转折
新粉彩瓷后,随着制瓷工艺理念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民间陶瓷业得以在更加宽松的生产环境下自由发展。在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百花齐放又一景”展示在文人瓷画的影响下,景德镇民国制瓷业改良青花、古彩、粉彩等传统陶瓷品种并引进新彩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
在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背后,是一段景德镇陶瓷艺人在逆境中求发展、打破封闭格局、勇于探索创新的历史。
作为此次展览项目的执行策展人,长沙博物馆刘凯表示:“景德镇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成就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清末至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业虽在低谷中徘徊但也不乏令人瞩目的制瓷成就,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点。这段时期的景德镇陶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更应当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本次特展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和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共同承办,湖南博物院协办。展览将持续至4月5日。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