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变化”与“永恒”的博弈——袁海龙的自然观念与写意精神

2023-01-12 12:41:31 未知

  《新竹——现当代艺术》十竹斋(北京)202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袁海龙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4de4c9c95ffe0c582aedb9844fcd0b8f.jpg

  1947

  袁海龙 YUAN HAILONG

  光值斜3/4 LIGHT TILT 3/4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40×216cm 94½×85in.

  「签名」袁海龙2021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21

  RMB 4,000,000-5,000,00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3d7820af971af02c9c089973f3b361dd.jpg

  1948

  袁海龙 YUAN HAILONG

  X轴落入时间的痕迹 TRACE OF X-AXIS FALLING INTO TIME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200cm 78¾×78¾in.

  「签名」袁海龙2021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21

  RMB 3,000,000-4,000,000

  “变化”与“永恒”的博弈

  袁海⻰先⽣的艺术是“变化”与“永恒”的博弈。

  当我初次⻅到袁海⻰先⽣的绘画时,我被深深的打动了,那是⼀种前所未有的⽣命⼒,从画⾯中喷薄⽽出!我在艺术⾏业中⾏⾛多年,看过许多画作,探访过⽆数的艺术家,⽽单单从作品中就令我感受到艺术家持握的激情与感染⼒的,永远少之⼜少,袁先⽣带给了我。我们不曾谋⾯,但我仿佛曾伴在艺术家左右,脑海中⽣出他激昂创作的身影,⼏乎感受得到作品中所注⼊⼼⾎的温度,还在画⾯下流淌!

  袁海⻰先⽣近年来的创作始终在⾃我更迭,求变、求新。看似先⽣已经将东⽅传统⽔墨、⽂⼈画的形式摒弃,实则是⼀种深度的内化;在他的画⾯中,你看得到亿万年层峦堆叠、峰峨相撞的桑⽥变换,也看得到⼤江⼤河浪涛激旋的变化多端,更有古⽊花茎的繁复⽣息。我想这与中国千百年来⽂⼈之所爱⼀脉相承,是不可割裂的。袁海⻰先⽣却以⼀种新的时代语⾔将这种⼤爱倾诉给世界,因⽽即使艺术家因全球疫情的影响,身在遥远的东⽅,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先⽣的作品感受到这份“爱”,甚⾄不需要话语便能深谙古⽼中国⽣⽣不息的⽂⼈精神。

  ⼭川、江泽、花⽊既是变化的,亦是永恒存在⽣⽣不息的。正如在材料学和内容性上不断试错的袁先⽣,始终也在“变化”与“永恒”间寻找着微妙的奇点。袁海⻰先⽣⼀直在尝试打破塬有材料的极限,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宏伟巨⼤的画⾯,亦或是层层堆叠,使⽤⼀些“不破不⽴”的⼿法创造在可控范围内的偶然性。这不禁让我想到欧洲战后艺术中的“⾮定形艺术”(Informel Art),基于法国的“塔希主义”(Tachisme),主张画家应挣脱环境对其的影响,由理智和情绪主导的⼯作⽅式,即使缺乏相关研究的知识,也⽆碍⼈们解读这些形象。上世纪五六⼗年代,德国艺术环境关于“艺术家是应该从现实中‘解放’⾃⼰,还是应该如实地描述现实世界?”的论题,在当下依旧值得深思。

  同样我们还会联想到美国的传奇艺术家,“⾏动画派”的创始⼈—波洛克(Paul Jackson Pollock,1912 - 1956),但不同的是,袁海⻰先⽣将这种尝试与笃定上升到了更⼴阔的空间,在绘画、陶瓷、雕塑、⾏为艺术中不断求索,将空间与时间当作媒介⼤⼑阔斧,这⼀切我们都可以在袁先⽣的“⻩河⻓卷”和陶瓷艺术中找到答案。

  ⽽今,全球拥有着相同的语境,每⼀位优秀的艺术家都拥有机会在讲台前宣讲。正如袁先⽣所具有共性思考与国际视野,理应被更多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的⼈所了解;⼀同感受袁海⻰艺术的魅⼒与“博爱”。在消费主义淹没的⼤环境下,袁先⽣依旧在探索严肃艺术的出路,在哲学与艺术中寻求最单纯的⾃我。

  作者: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设计双年展 主席

  雅克布•切罗纳 Jacopo Celona


  袁海龙的自然观念与写意精神

  文/杨卫

  袁海龙师从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其艺术观念和绘画语言,都承接了黄永玉的衣钵。即在创作上博采众长、融贯中西,由此形成了自己极具写意性的绘画风格。不过,作为年轻一代、且兼有多重身份的袁海龙,与黄永玉还是略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袁海龙不仅热衷于公共事务,而且有着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他把这种开放的国际视野,与自己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转换成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语言,使其作品带有更多实验色彩,同时,也不断延伸至公共领域,具有了更加强烈的视觉张力。 就袁海龙的绘画而言,最早脱胎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这首先是基于他选择的创作媒介,即以水墨作为自己的绘画语言,所具有的“中国方式”。与西方油画从造型意识出发,而注重表现肌理和色彩关系不同,中国传统水墨画借助于宣纸的渗透性,以笔墨为中心,强调飞笔走墨的韵味,以及水与墨之间相互对撞的偶然因素,为艺术的自由表达留下了空间。这是水墨画的基本语言特征,它由此形成一种“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写意风格,也契合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即所谓“技进乎道”(庄子),“道法自然”(老子),等等。 袁海龙迷恋中国的传统哲学。这从他倾其所有,在自己的家乡济南打造出一座传统园林——涌泉书院,便可窥见一斑。正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袁海龙以博学多才的古代文人为榜样,多方面修炼自我,在营造园林之余,也开始了绘画创作。因此,他选择具有传统文化象征的水墨画作为表现语言,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不过,袁海龙虽然是从传统进入绘画,但他的观念并没有停留在传统。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国际交流的文化使者,袁海龙见过世界各地的艺术,也深知各种艺术形式的差异。因而,打通不同文化之间的屏障,取各种艺术形式之长,来建构自己的艺术观念,锤炼自己的绘画语言,便成了袁海龙艺术探索的发展方向。

  在袁海龙的绘画作品中,既能够看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功底,比如书法用笔的介入、泼墨写意的运用等;同时,也能够看到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元素,比如强烈的笔触、夸张的色彩等。袁海龙将两者进行融会贯通,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交织的视觉张力,将当代人开放的审美经验溢于纸上。尤其是他后来在水墨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不同的媒介材料,使其作品的意象更加丰富,语言更有层次,表达也更具精神的力度。 可以说,袁海龙进入艺术创作,一开始就出手不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年,袁海龙曾在全球不少重要的博物馆、美术馆举办个展,其作品透出的磅礴气势与壮美意境,赢得了国内国外的一致好评。然而,袁海龙却并不满足于此,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使他勇于挑战边界,不断超越自我。从这个角度看,袁海龙确实也像他的老师黄永玉。黄永玉于耄耋之年,仍然探索不止,笔耕不息;袁海龙功成名遂之后,也是“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这既是师承的影响,也是性格之使然。 在创作完多个系列的作品,举办了若干次展览之后,袁海龙不再满足于艺术的私人对话与室内展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参与意识,驱使袁海龙突破塬来的精英圈子,而将自己的艺术创作引向公共空间,与更为广大的大众进行对话。于是,就有了他走向大自然、面向广阔的民间社会,进行实地创作的行动绘画,有了他结合大地艺术重新展开探索的新篇章。 关于袁海龙的行动绘画,至少有几个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值得我们关注:其一,打破了固有的艺术创作与展览展陈方式,即打破在工作室完成作品、再拿到美术馆展览的陈旧模式,而是把创作与展示融为一体,甚至将观众的参与视为作品的一部分,从而在传播艺术的同时,实现了大众的审美启蒙;其二,走出了传统艺术的藩篱,即走出笔墨纸砚的约束和传统书斋的小格局,释放出精神的能量,为艺术创新打开了无限可能;其叁,将艺术创作与自然生态和人文建筑相联系,在增加作品文化内涵的同时,宣传了地方品牌,美化了城市景观……

  近几年,袁海龙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强烈的审美启蒙和社会参与意识,先后在济南城区、泰山之巅、黄河之滨等不同地方,实施了他的行动绘画与大地艺术。在这个不断辗转的过程中,袁海龙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背景,因地制宜地进行艺术创作,将大地当成画案,用身体作为媒介,在巨大的画布上挥墨泼毫、尽情畅游,不仅彰显了自己的文化个性,同时,也使他的绘画超越塬来的小我,而达行天下,获得了某种自然之力。 毫无疑问,袁海龙的行动绘画与大地艺术,创造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基于当代人的社会公共意识,同时也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古老智慧。袁海龙将自己的艺术创作放任于天地间,通过天人感应,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在升华自我的同时,也把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澄怀观道、返璞归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022.9.21于北京通州


  艺术家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424127cab7d5ec3d920d0914be4a5543.jpg

  袁海龙,1965年生,中国山东济南人,师从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涌泉书院院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德中美中日等国际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与促进。

  作品理念及风格袁海⻰先⽣的创作始终在⾃我更迭,求变、求新。看似先⽣已经将东⽅传统⽔墨、⽂⼈画的形式摒弃,实则是⼀种深度的内化;在他的画⾯中,你看得到亿万年层峦堆叠、峰峨相撞的桑⽥变换,也看得到⼤江⼤河浪涛激旋的变化多端,更有古⽊花茎的繁复⽣息。这与中国千百年来⽂⼈之所爱⼀脉相承,是不可割裂的,袁海⻰先⽣以⼀种新的时代语⾔倾诉给世界。在材料学和内容性上不断试错的袁海龙先⽣,始终在“变化”与“永恒”间寻找着微妙的奇点。⼀直在尝试打破塬有材料的极限,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宏伟巨⼤的画⾯,使⽤层层叠叠、“不破不⽴”的⼿法,创造在可控范围内的偶然性。

  艺术项目与国际交流

  2006年-2010年,设计并营造园林景观建筑作品:《涌泉书院》;

  2010年7月18日,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获得者艺术大师黄永玉及弟子袁海龙涌泉书院联合书画展;

  2012年10月30日-11月8日,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袁海龙书画艺术展”;

  2013年4月26日当选第叁届(2013—2014)影响济南年度文化人物;

  2013年10月14日,“爱和水的天堂---中德文化艺术交流展”;

  2016年1月29日,山东美术馆“袁海龙2016作品展”;

  2017年8月5日,“向创造者致敬”——袁海龙绘画、园林艺术展。”

  2017年12月23日,在济南奥体中心创作千米巨幅蜡染长卷《爱和水的天堂》;

  2018年5月14日,联合国总部“中国抽象艺术展”群展;

  2018年5月20日,美国密西根格罗斯•普安特战争纪念馆“中国抽象艺术展”群展;

  2018年6月30日-2018年7月15日,“国际抽象艺术展”;

  2019年5月30日,随中国山东省文化产业国际商会访日代表团深入考察日本文化产业,受到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会见,与日本文化产业同仁积极交流,共同促进中日文化的发展。

  2021年11月6日,策划绘制1800米横跨黄河巨幅当代艺术作品;

  2021年12月25日,袁海龙“向善”艺术展;

  2022年2月6日,荣获2022第四届“达芬奇国际艺术奖—年度杰出艺术家奖”;

  2022年11月9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袁海龙陶瓷作品展”。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