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带你看展览 | 壶中家山:35年后 再遇陈子庄

2023-01-17 12:48:35 王丽静 

他出生在四川,生前寂寞,不被世人关注,生活潦倒,被冷落埋没。

他在逝世前留下一句“我死后,我的画一定会光辉灿烂”。

他就是——陈子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9d17a61b3e2d3437ec304b82a16bad42.jpg

艺术家  陈子庄

1988年3月20日至3月27日,中国美术馆一层东厅举办了“陈子庄遗作展”,展出300余件石壶画作。此次展览使陈子庄的艺术走进了北京,走进国家级文化空间,让全国观众一睹来自巴蜀地区艺术大家笔下的匠心独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14144b1ee240a2a9e0561dad13703a0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de76d176ef96597f903d5803a2874d68.jpg

展览现场

时隔35年,北京画院举办了“壶中家山——陈子庄艺术研究展”,让北京的观众能够再一次与陈子庄的作品见面。

此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四川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新都杨升庵博物馆收藏的陈子庄花鸟、山水、书法等作品,共计100件。

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层以陈子庄生平逻辑线条,讲述了陈子庄凌云健笔、纵横纸上的传奇经历。同时,展览二层通过三个板块,为观众构建一个“陈子庄的艺术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25f727f2fbcba1662a920251f5c6ede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26088013f01ca800b8899a889fcb903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c70279da9d81f7822010db8cc801ff20.jpg

展览现场

能文能武  巴蜀画坛奇才

1913年,陈子庄在四川荣昌(现重庆永川区)的一个半农家庭出生,父亲陈增海是永川瓷碗厂画工,也做点小生意,兼画扇。陈子庄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画画,后因家境困难,到庆云寺放牛,跟小和尚一起读书,练习拳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6764d1110a857ecbb506d1c1d2a93d2c.jpg

牧童  纸本墨笔   52cm×33cm  1970年代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能文能武,身高1米8,手部力量强悍,这也间接的增强了他画画时的力量感。14岁时,陈子庄就已经可以通过教授拳术和卖画为生。据说,在他16岁时为了逃避家里安排的娃娃亲,来到了成都。在成都,他在一家肉店里任管账员,兼卖画,还拜了武术家马宝习武术,与画家刘既明往来。

20岁时,陈子庄在德阳边开武馆边画画。24岁,他在成都参加武术比赛,拿下冠军金章,名声大振。

弘一法师曾为陈子庄讲过很多做人为艺的道理,“艺术的最高境界和宗教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合一的”,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陈子庄没有经过特别正式的文化知识熏陶,通过跟身边朋友和前辈们的学习,奠定了他的文脉。他的画中有着浓郁的意趣童真,只画自己看到的东西。

1955年,陈子庄调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文史研究馆任研究员,开始潜心研究书画,研究大写意花鸟画,提炼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f890f57d973d0bec6c456b380d5f471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cfc5aa185515dc7502ecbf8caddce6f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16e2d29ed340e0a66d7d9f4563fa936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d4b8609fb5211a3c6b019edf3095d406.jpg

花卉四条屏  纸本设色  139cm×46cm  1962年  新都杨升庵博物馆藏

此次展览展出了陈子庄在1962年,为杨升庵纪念馆创作的《花卉四条屏》,以及1963年,陈子庄应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之邀而作创作的《锦官城外柏森森》。陈子庄的作品多为小画,这几件大尺幅的作品十分难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9c25e9aab607433dd71494661ffd339f.jpg

锦官城外柏森森  纸本设色  276cm×420cm  1963年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锦官城外柏森森》是陈子庄罕见的一幅巨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为题进行的创作,将建筑隐于参天古树间,古柏幽深,平中见奇,笔墨松弛,饱含意趣。据说,陈子庄为了创作这件作品,还特意花18元买了一支毛笔。

这件作品已有近十年的时间没与观众见面了,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bf19f3e7bf1ac794af82acf054e7b241.jpg

展览现场

1968年,陈子庄的家庭遭变故,妻子携幼子寿眉去犍为老家躲避,结果儿子不幸溺亡,夫人受到刺激精神失常,他也因此辍笔,改号“石壶”。1969年,陈子庄与书法家陈无垢交往。同年冬天,开始作画。

他很勤奋,口袋里一直都揣着小本子,走到哪画到哪。从1972年到1976年,他创作许多作品。1973年初,他口述了《石壶论画语要》。

1975年,陈子庄的身体每况愈下。1976年,陈子庄因心脏衰竭去世,终年63岁。

笔墨探索

陈子庄在回忆录中曾说:“我画花鸟是从学齐白石、吴昌硕入手,直追八大山人”。他潜心研究大写意花鸟,以吴昌硕、齐白石一脉独特的笔墨为突破口,强调书法用笔。

20世纪60年代,他大量的收集素材和写生,训练速写,进行笔墨探索。从展出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每个时期作品的变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5561e647637cf15d369f9130c471c91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962f92f84979133b83eb64055bb52a3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5e2eeaeffaea0df55fd8e0b26392e12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dfadef1ea0829b996bf6ccb75b15240a.jpg

丛林册  纸本设色  35.2cm×46.7cm  1961年  四川博物院藏

展览展出了陈子庄1961年创作的《丛林册》。陈子庄的忘年之交任启华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丛林册》是陈子庄在探讨中国画山水创作问题时所绘:“陈子庄特别强调树木在山水画构成方面占有重要甚至主体位置,而当时很多画家不注重画树。兴之所至,他展纸运笔,一气呵成,画了四幅以树木为主的册页,画出了不同的形态、组合、题材”。

《壬寅册》是陈子庄1962年创作的山水画。从展出的四幅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山水画简淡天真的面貌。

绘画,起初是描墓大自然,然后“生化” (即提高与创造)。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成就的大小,就看其人修养之高低。讲到“生化”“铸造”,主要是人的思维在起作用,从描摹客观物象到铸造自然有一个过程。“瘐信文章老更成”,是说酝酿、发酵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

——《石壶论画语要》

陈子庄在传统中不断突破,1972年创作了《龙泉山水册》,这套作品也是陈子庄晚期成熟风格的代表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f1032bd29b23e771eb6ebebcd344af3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c411a3c311fecd52292839709bf2b7a5.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大病后补题册(八开)》就是在《龙泉山水册》之后创作的作品。

陈子庄身处巴蜀,常在四川各地写生,对这里很熟悉。正如他所说:“画画贵在有真情,画山水,对山水无真爱,哪谈得到真感情。”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点景,以及浓浓的巴蜀乡土情,朴实而又天真。

此次展览十分用心地在同一个空间展出了陈子庄1961年、1962年和1972年之间的作品,让观者可以清晰的看到陈子庄不同时期作品的差异。

画与书法通,与读书通,前人已屡述之。画还需与音乐、戏剧通,画面上要有强烈的节奏感,布置安排也要有戏剧性。

——《石壶论画语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6d090b596c7264c1872a0d9e9db66679.jpg

展览现场

展览还展出了陈子庄不同时期的书法扇面作品。观者可以从他的书法作品去回望他是如何以书入画的。

迹简意远

1974年,陈子庄进入了创作成熟期的高峰,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在病情稍有缓释时,会前往川西绵竹、汉旺等地写生。

汉旺的山川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此次展出的《汉旺看山归来册》,以华滋浑厚的笔墨表现了川西地区不同于川中丘陵山水的巍峨气势,在浓荫蔽日的“象外千峰”中展现画家“凌云健笔意纵横”的艺术追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171f37029d9ac098f89f901ea238e19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a243361923cb5f31e4a5acc746ca0ee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1cab4c73d13eae43bc3d987a49304ce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55240bfebdc19b575b9375a3c2cd4784.jpg

汉旺看山归来册   纸本设色  28.5cm×33.5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曾在1973年时,与任启华往夹江改制夹江国画纸。此次展出的《蜀山册》所用纸,就是改进后的夹江纸,更能表现陈子庄笔墨用色的独特。

一幅画的每一笔、每个形象直到整个布局都要“生化”,否则只是生料。仅仅画得像而没有感染力则不是艺术。总之,需有艺术境界才能算艺术作品。照搬实景,是自然主义,要有艺术加工与组织的功夫。

——《石壶论画语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00945e805cc54426d385660237b13e60.jpg

展览现场

我们将这一时期到的作品与1958年创作的《改土》、《赶场天》相比,就能感受到他是如何“生化”的,以及他在“生化”中的探索和努力。通过作品我们也可以反观他的艺术观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905838c2e627e7027b3f225f2a70573d.jpg

村趣  纸本设色  21cm×13.5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66f3e4ecb339ae98da255c10a2c53354.jpg

雨霁   纸本设色  23.5cm×30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89b0aa8be15bb78d3b54e08f8b5e62e7.jpg

崖下溪桥  纸本设色  31cm×34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669d74e9d81a3edb03a3c1e6e272a48a.jpg

燕子崖   纸本设色  28.5cm×34.5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7ebab5cc238b2319b34985410d389a30.jpg

秋爽   纸本设色  27cm×17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26400e70c1db7b27eee66f5bb2195427.jpg

春之晨   纸本设色  24.2cm×17.5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雨霁》、《村趣》、《春之晨》、《崖下溪桥》、《燕子崖》、《秋爽》也都是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dc21a0a602b9f07b7e5bb5ef9e632d09.jpg

展览现场

这一部分还展出了陈子庄的花鸟作品。《古瓶牡丹》洋洋洒洒几笔,非常的自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24dc1eea914243f4d77bfc00d307634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c7de49cd375544d186fa790ff20f7fc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98cb33dd1a578f187db3f891d1d2a9e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b93035386c5fcc6ac94874ff9af5224d.jpg

癸卯墨戏花鸟  纸本设色  33cm×31cm  1963年  四川博物院藏

平淡天真

陈子庄经过沉淀,将创作重心从大写意花鸟慢慢转向山水画,形成了“写生——提炼——创作”的一个工作模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d18c8843ab4415db541f7f228004bf6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793ad08bca51286c1f1243b5215e6d91.jpg

展览现场

这一部分主要展示了陈子庄1972年到1976年的作品,也是他成熟之后的一个面貌。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不同纸上的作品,也反映了他不断尝试的过程。他在《大病后补题册》中很辩证的认识到这套册页的优劣,并提到“未是处”,指的是由于夹江纸张限制而未能达到他所期待的理想状态。

虽然陈子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纸的要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25cefbe391854d93bded49ab57aa6a6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d9d3e65f5bf97c6afe41ba49f1208c8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7c951b2eadcadec3b848e531f8828c3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4238ed5f6d1f0bb154f2911f467b2603.jpg

石壶书法扇面 纸本墨笔  39cm×58.7cm  1973年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长于扇面,此次展览除了前面介绍的书法扇面外,还有《石壶绘画扇集》,描绘的也是巴蜀山川的景色,充分表现出他掌控扇面绘制的能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bb902e82e6f8ebfdeb2acee1f126ba9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0af5d595bb3d62348a43b910b74461dd.jpg

展览现场

《大山水册》是陈子庄在1975年创作的作品。1975年间,陈子庄的身体已不太好,不能外面去写生,就开始回忆60年代的写生,通过视觉记忆进行创作,形成了此画册。

绘画一道有两个要素,一是性灵,二是学问。无性灵不能驾驭笔墨,有学问才能表达思想。

——《石壶论画语要》

很多东西都已经融入他艺术创作当中,因此他在创作时非常自然。

一幅画有了主题或意境,还要讲方法。方法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学习传统而得。此必须靠多阅读,要渊博。二是自己创造。平日看得多,记得多,到时可随机调整位置、色彩及笔墨量,这就有可能创造方法。如无自己的创造,光依靠传统,画出的画必然陈腐。

——《石壶论画语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2d30d335a95c785bcfa451055100c44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cc9ebdd0e5ea210b0a8b47c76c3c9f9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12616f22e274b47271bb68a44d7005b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43cad58ca46da36fa4a6e0e1d50d1ab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bdfde825733ad38d6938034f3973ed6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2dcd19540f14ee914b0a5d85c4de10a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329d52a3678aac6725a5ad45bee3bce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6b22d15d230755de15f468005c2d7c20.jpg

廿四纸册  纸本设色  24.1cm×30cm  1973年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的描绘对象单纯、直接,充满了自身的直观感受。从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的一些思考,还能够看到他强烈的创作欲望。

结语

我认为绘画艺术既要来源于自然与民众,又要超出于自然和民众。艺术的目的就是要给民众指出前进的方向,指示未来的理想,给人以美好与舒适;要有浓厚而长远的感染力,使人经久不能忘怀。

——《石壶论画语要》

在陈子庄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强烈的情感,以及他对大自然山川、花鸟的热爱。他在平淡中得新意,求真趣,以景传情。

正如吴洪亮院长在展览前言中所写:“画是需要画出来的,艺术的未来是需要有新研究与新创作的。陈子庄的艺术实践或许在暗示,仿佛客观存在的评价方式、传统技法体系并不能束缚人的主观能动性。艺术创新不是与传统决裂,不是凭空而降的无中生有,而是一种认知上的解放,并能把它加以落实。或许,正是这种精神所建构的能量场,吸引着我们不断靠近他。”

虽然人们认识陈子庄时,他已不在世,但我们今天能够通过他留下的作品,读懂和认识他,再次亲近他,去品味他艺术中的那份真情与执着,探索他给我们留下的艺术思考。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