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

2023-01-28 10:08:46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e68c9fc1f2bb4eee0a127f450b1c287d.jpg

攻克锦州

油画

集体创作

122.22x16.1m

创作年代:1986-1989年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藏

中国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全景画引入中国。自此中国博物馆的陈列观念和形式发生转变,从陈旧单调的陈列形式逐渐向国外先进的陈列形式看齐。当时,我国许多新的博物馆陈列形式的专家开始注意到全景画,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引进。

  中国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于1989年10月绘制完成,陈列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内。这幅长122.24米、高16.1米的巨画,总面积1968平方米,重达4吨,由9名军地艺术家用3年时间绘制而成。在长120多米的环形画布上,锦州古城的全貌尽收眼底,由地面塑形和实物构成的山川、战壕、碉堡、武器、房屋、庄稼地都似乎触手可及、历历在目。观众无不为全景画艺术创造出新的时空景象而赞叹不已。

  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区北侧,当我们走进这座密闭堡垒式建筑,便听到一声声嘹亮的军号声,仿佛激烈的战斗正在打响。刹那间,枪炮齐鸣、杀声震天,东北野战军几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城垣。子弹仿佛从人们头顶呼啸而过,炮弹爆炸掀起的气浪似乎近在咫尺,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搏杀中的战士们好像就在观众的身边匆匆而过。这就是攻克锦州全景画馆里 “真实”的战争,置身其间就仿佛走进了历史,走进了50年前的那场决战。

  历史背景

  地处“辽西走廊”咽喉的锦州,战略地位及其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半个世纪之前,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曾在这里展开,锦州也因之而闻名中外。这就是辽沈战役中最早打响,也是最为关键的锦州攻坚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面临新的选择。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实现独裁统治的梦想,以和谈为掩护,派重兵抢占东北。与此同时,我党针锋相对,火速向东北进军。经过几年的奋斗,至1948年秋,我军已将国民党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城市。此时,我军拥兵100万,而国民党卫立煌集团只有55万人,决战的条件已成熟,战争如箭在弦。

  1948年9月7日,东北野战军确立要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集中主力攻克锦州,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境内加以各个歼灭。9月12日,遵照指示,我军南下北宁线,50万大军迅速集结在辽西走廊,包围了锦州。10月14日,我军万炮齐鸣,并以25万优势兵力向锦州发起总攻,激战31小时,攻克锦州。19日,长春守敌被迫投降。锦州攻克后,我军迅速回师一举歼灭廖耀湘兵团10万人锦州守敌,攻克了战略重地锦州,取得了辽沈战役关键性胜利。11月2日,我军又一举攻克沈阳,锦西、葫芦岛残敌海运南逃,至此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作品赏析

  这幅由宋惠民、许荣初、高泉等十余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攻克锦州》,堪称我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段,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了这场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激战。艺术家们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攻克锦州全景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人民支前、塔山阻击战等内容组织在画面中,使攻克锦州全景画表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性。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巨幅的环行画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这也是全景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形式的一个特点。看台距离画面13米,这个距离使观众无法辨别地面塑行中的形象和画布中的形象之间的差别,并产生广阔的视野,从而使全景画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所有的绘画都有边缘,是一幅幅独立存在的,使观众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幅画。而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巨大环行画面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和地面塑形结合在一起。这就使观众觉得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有广阔空间的真实的景观。这是全景画重要的艺术手段,也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艺术家们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高度写实的油画技巧,把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面,组织在一个环形画面中。这个多视点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妥帖,山川、河流、建筑、战斗描绘得历历在目;运用绘画的透视法则创造了开阔的空间,还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变而统一的色彩,创造了一个符合季节,时间和战场气氛的巨大的空间环境。准确地表现了锦州地区深秋季节的色调气氛,以及特定时间内阳光照射下处于不同方位中的地面、房屋、山坡和天空的色彩变化。同时,艺术家们运用色彩的远近透视,将空间层次推远,从而使画面产生了动人的空间感。处于不同位置上各种物体的尺度变化,以及地面塑型上的物体尺度都安排得十分合理,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开阔的空间形象。攻克锦州全景画的总体色调变化和局部形象刻画都很有力度。从近处到极远处,从顺光到逆光部位的绘画手法,都极其清晰有力。特别是离观众较近的人物形象,采取了粗犷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另外,地面塑型和全景画的结合是彻底消灭画布下缘作为边框存在,从而大大加强临场感的一种艺术手段。艺术家们根据地面塑型的设计布局和观众视角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一定规律,在地面塑型上设计布置了城垣外侧的炮阵地、被轰坍的土城城垣、城垣内的一处敌军指挥地堡、坦克碾压过的充满履带车辙的土路、国民党军队丢弃的重炮及拖车、一段战壕、一处炸毁了的民居、收割完毕的高粱地、一处小木桥等内容。小木桥直指城北的交通要道,更强调主攻部队地处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国民党军队丢弃的一门重炮被我们高明的道具制作家制造得完全可以乱真,而拉这门大炮的美式十轮大卡车是画在画布上的,它们两者连接得天衣无缝,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叹为观止。

  全景画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已不仅仅因为绘画手段的高明、造型和色彩语言的完美运用,以及观众平台、伞形吊棚、地面塑型的比例、全景画的透视问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的攻破。

  相关链接--关于全景画

  全景画是一项影响大,备受社会关注、评价及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严肃艺术作品。全景画的出现约在200年前的欧洲,诞生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已传至世界很多国家,成为当时雅俗共赏的世界第一大众文化。全景画是适合表现历史、战争、自然风光等内容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运用了绘画、塑型、道具,配以音响、灯光、投影、解说等手段,构成极具立体感的效果,创造出一种使观众蛔临其境的艺术感觉,逼真地再现历史或自然某种特定场景,使观众产生一种其他美术形式所没有的独特审美体验。现在,世界上约有48幅全景画,大型的更是屈指可数。

  中国的全景画创作始自20世纪 8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我国的全景画馆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3个省份,其中辽宁省2座、山东省3座、湖北省1座。建在辽宁省的全景画馆是《攻克锦州》(124米x 16米,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989年)、《清川江畔围歼战》(132.15米x 17米,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1993年),建在山东省的全景画馆是《莱芜战役》(119.78米x 17米,莱芜战役革命纪念馆,1997年)、《郓城攻坚战》(126米x 17米,菏泽、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2000年)、《济南战役》(126米x 17米,济南战役纪念馆,2003年),建在湖北省的全景画馆是《赤壁之战》(135米x 18米,武汉,赤壁之战全景画馆,1999年)。中国的全景画馆其建筑设计、使用功能设计基本都吸取并采用了世界先进全景画的一些科学标准。这些全景画在各种设计数据标准上、最终视觉艺术效果上都达到了全景画设计要求的标准。

  全景画与专题性纪念馆性质一样,其使命都是起着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历史教育的。所以,中国全景画肩负的首要任务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过调查,我国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自1989年展出以来,参观人数平均每天不少于 100人,其他全景画馆参观人数平均也在50人左右。在节假日、特殊纪念日期间,参观人数最多时每天达到几千人,有的甚至达到上万人。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