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季志耀: 幽香沁脾 风雅无双

2023-02-03 16:29:45 邹萍 

皖南文脉悠久,兼蓄吴楚之长,祖籍于此的季志耀先生慧根早存,艺文雅好是深埋其心的DNA。

1961年,先生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幸得潘天寿、顾坤伯、陆俨少等大师亲自教诲,又遇傅抱石、石鲁、吴湖帆、徐邦达等前辈讲学,于人生重要成长阶段深浸中国传统和经典系统,功力浑厚,格局超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9d0e69601f769cf52c0b3d7c4aaa9cd3.jpg

季志耀

为更好服务社会,美院毕业后来到浙江衢州的先生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艺术感悟悉数奉献给了此处南孔圣地。1978年,他入职衢州市博物馆,兢兢业业,踏实埋首文博风土。十余年间,不仅先后参加了多项衢州市文物普查活动与文物鉴定工作,如对全旺古窑址、云溪古墓葬的发掘,还产出了诸多优秀科研报告,如《漫谈衢州古瓷窑》《试论衢州市全旺古窑址群的新发现及彩绘瓷的绘画工艺》等。

虽琐事繁忙,但他从未停歇绘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其受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邀请,在万国宫举办画展;多幅作品在中国美协举办的重大展出中获奖;巨幅山水《原野初春》《雄关漫道》等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部分作品收录在《顾坤伯师生画集》中,与程十发、曾宓、孔仲起、姜宝林、童中焘等人的作品同列。

热爱终抵岁月漫长。50岁时,先生调任衢州书画院院长,开始专研丹青。作为一位根基深厚的艺术家,季志耀先生创作题材所涉甚广,无论体裁、形式、风格与表现手法等皆意匠独特,画面注重点、线、面的守正出新,于深究理法的基础上锐意造境,运笔更是灵动,活用长锋之骨,化合墨色之变,从各种风息中含英啜华。故得生机勃勃,劲健存雄,向大众传递着新时代写意性的灿然风息。

尤是笔下兰花,颇有几分潘天寿先生所言“至正、至刚、至中、至大”之气象,既透亮浑厚,又保有某种强劲与雄强。兰生幽谷却昂首挺身,幽之处依然未曾低头,怪不得连唐代诗人李白都夸:“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孔子曾说:“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为伦也。”《说文解字》亦有言:“兰,香草也。”兰,本是古人挂在门口的香草,寓意美好。明时,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形象确立下来,自此兰花“空谷幽放,孤芳自赏”之姿成为历代文人争相追逐的贤达之象。

世人绘草木,皆因万物群生,实是从中发掘某种人性,然后回馈自己。养兰,亦是养人。季志耀先生的艺术实践贯通着传统写意精神与时代审美追求,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融合着优秀文化价值和艺术创新理念。通过传统笔墨的传情达意,来体现天地有情、生灵有心,努力发掘国人一直追寻的弘理载道与修身怡情之间的生命体验,感受生生不息的活泼泼状态。

因此,衢州市作协原主席、作家陈才评论说,季先生的养兰爱兰,与他的为人品性、人格操守极其吻合,与兰为友,与兰为伴,于是他的心性就更加纯正,他的心胸更加平静和宽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de887b83c160b8ebd4beff443ccd9da5.jpg

季志耀,1942年11月生,祖籍江苏镇江,因生长于芜湖青弋江畔,故别号青弋江人,后为青鸢江人。曾用笔名金羽,堂号兰野山房、兼兼草堂。1961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中国美院),有幸得受一代宗师潘天寿、顾坤伯、陆俨少等先生指教,得益匪浅,为其在绘画及今后文博考古方面的发展植下深厚的基础。1979年于衢州市博物馆从事文博考古工作。1992年调入衢州书画院,2000年任衢州书画院院长。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历年来创作颇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画作流传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画作品功底深厚,笔墨苍劲秀润,具古典之蕴藉,扎根民族传统之土壤而能自出新意,常作巨帧长卷,气势宏大,千里江山尽收笔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5b725702412c2ae60cdc3471bcc7e5aa.jpg

季志耀《横山塔》80x68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cc9c72f77e61b28d3b077f8fb259eeb6.jpg

季志耀《苍茫仙霞》76x67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36d93c86b1a07bc4adc6b1921a9fcb8e.jpg

季志耀《暗香捉影》76x67cm

Q&A

Q:能否简要介绍您的求艺经历?

A:1961年,我考上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这是潘天寿院长实施分科教学的第一届,从一年级开始分人物、山水、花鸟三科进行教学,我学的是山水科,一年级由孔仲起老师带,童中焘老师也教过我,后来潘天寿从上海请来了陆俨少老师教我们。

我认为,中国画的教学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而不仅仅只通过课堂上讲几句话就能学会,这点很重要。老先生们都不大讲课,主要是画给我们看,看具体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

美院的老师们,特别是潘天寿院长主张临摹要从宋元起。在此之前是从清朝开始,因为清朝离我们比较近,能见到的作品比较多,画家也较多,容易找到临本。相对而言,宋代流传到现在的作品不是很多,有时甚至连张像样的宋画都没有,所以临本比较难找。但潘天寿院长认为学画还是要“取法乎上”,如果学宋人,学到后来绝对画不过宋人,最多只能画到元人或者明人,如果学清人,那想到达宋人的高度更是绝不可能。虽然从宋代开始临摹的难度比较大,但从我这届起,就是临摹宋画。那时候宋人作品少,印刷品也少,单独出版的更少。我记得有比较清晰的黑白照片,比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就有一张黑白照片,拍的非常清楚。

通过老先生的笔墨传授,我懂得了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中国书画离不开笔墨,否则是没有灵魂的,软弱的。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说的很清楚,就是意象造型,最终还是要关乎笔墨,这点很重要。

但最终要把这些变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就需要通过写生,这条路不可省略。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行,如果不和实践结合,临摹的再好也没用。临摹中学的各种各样的技法要学会应用,所以写生是很必要的。

通过大量的写生,我对大自然有了深切体会,感觉到自然的山跟画里的山不一样,前者更生动、更丰富。画画,最重要的不是漂亮,而是质朴和真实的美。

Q:文博工作的经历对您的艺术创作有哪些积极影响?

A:我1968年1月来到衢州,1979年进入博物馆从事文博考古工作,直至1992年调入新成立的衢州书画院。

文博工作给我的收获比较大,很多在美院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在这里学到、体验到。

中国的绘画跟中国的考古学是分不开的,比如目前认为最古老的一件绘画作品就是河南省博物馆藏的陶罐,上面画有一幅《鹳鱼石斧图》。为什么判断它是一件绘画作品?因为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幅画面的主体有具体形象,还有色彩、线条,这些都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且造型也有写意画的倾向,体现了中国画的核心特点。所以,它被认定是为中国最古老的一幅画。

当时开展全国文物普查,我在衢州市组建了一只文物普查队,发现了大量衢州以前没有发现过的文物。比如在全旺乡发现了一件宋代彩绘瓷窑子,比较有价值,这件彩绘瓷采用大写意手法画牡丹,而宋代,这种大写意的牡丹还没在绘画中出现。

我们一般认为,大写意画是由文人发明的,但通过这些文物却基本可以认定,大写意画风是由劳动群众创造的,因为宋元时期的瓷器上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绘画,明代徐渭、清代八大山人等只是延续和发展了下去。所以,这批文物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不足。当然,文人会根据民间的东西进行加工和改造,如中国最古老的《诗经》原来也是老百姓创作的,后续经过文人收集、整理成册。

而且,这种观点是有根据的。王伯敏先生在《中国绘画史》里就讲到,宋代画工如云,形形色色,有画陶瓷、画门窗、画建筑墙壁的,还有画镜子上的图案,被招到画院工作的画家长久关在大院里,思想贫乏,没有题材可画,他们就向民间画工取材,而民间画工不受拘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作品千变万化,画院的画家们都要向他们学习。

Q:能否聊聊您和兰花的缘分?

A:90年代初,衢州书画院成立,我是美院毕业的,很想回归本行,就从博物馆调到书画院,积极参加全国展览,也创作了很多作品。

从书画院退休后,我喜欢上了养兰、护兰、赏兰、品兰,乐此不疲。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养在家里阳台上的兰花,观看它们的长势,为它们浇水、施肥。这些兰花像是我的亲密朋友,对它们要呵护有加。

我出过一本文集,取名《寸心容香》。其中有篇《衢州的兰花》,详细介绍了衢州兰花的起源与类别,包括历代文人墨客对衢州兰花的评价。

在我看来,一方面,兰花代表的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气质。孔老夫子周游列国时,列国国王都不采用他,他只好回到鲁国,途中看到兰花盛开,闻到一股香气,他瞬间感叹自己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南宋时,郑思肖画兰花没有根,为什么?因为故土沦陷,兰花没有地方生长,他用无根的兰花比喻自己,就是抒发一种爱国热情。

另一方面,从绘画的角度而言,兰花的叶子非常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点,叶子缥缈,不是很硬,却十分挺拔,特别是蕙兰的叶子很长,跟中国画的线条一样,线条为骨,这就是中国画的造型,所以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