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刘津朱:意写清新 雅韵江南
2023-02-03 16:37:18 邹萍
自古以来,能于怀古和达情之间取得平衡且具唯美感者,已是不多见,若能在此基础上再觅得自我之貌,则是少之又少。
刘津朱,便是当代艺坛难得的一位。
她的作品,娇而不媚,美却不俗,清新雅致中深蕴东方审美的脉脉韵味,又能得窥艺术能量的时代之法,自由驰骋间尽显江南趣味,实在难得。
今年,刘津朱已是83周岁。
随着时间的沉淀和阅历的积累,她的艺术视野愈发开阔,下笔更加自由。这份对艺术怀有的最纯粹热爱使其艺道渐趋坚韧。时间洪流中,她择工笔写意为路径,深度铺陈人物、花鸟等题材,以仕女、荷花、牡丹等为主要对象,陈具含英,气象卓异,动静真趣间觅得琳瑯满场。
刘津朱
这份艺术心灵的冲动,正来自于她心中的唯美世界。
早期,其顺应时代之需,创作的《乡情》、《春雾》等均取材于农村生活,形象朴实生动,具有浓厚的情趣。转入画院任专职画家后,她专注于工笔人物画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强化构图构成,设色渲染施以冲刷、皴擦等肌里效果,局部采用工整手法,达到工意结合、变幻莫测之感。尤是后期,其逐渐隐去线条对形的束缚,充分发挥写境优势,诸多探索与尝试快速实现了写实抒写性向浪漫表现性的转变。面临时代变迁和多元思潮的冲击,她更注意坚守内心对于美的视觉定义,作品愈发唯美脱俗,更得东方审美精华。
“在她的作品中具有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园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还具有一种孤芳自赏的从容。”中国美院原副院长、著名工笔人物画家宋忠元教授表示,刘津朱凭着活跃开朗的个性和自强不息女性特有的灵气,加上长期沉浸在江南胜景,故能独辟蹊径,造成朦胧、柔和、宁静的清韵意境。
刘津朱的笔下,诸多仕女和花卉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在塑造唯美精神的同时也整体性勾勒了关于女性意趣的文化谱系。“刘津朱仕女,婀娜娇巧,外媚内秀,平淡天真,纯洁无暇,既得唐人之腴而去其肥,又获宋人之娇而去其瘦;人景互溶、线色互动,云烟漫漫,朦胧温馨,令人在柔和光影之中,享受如梦如幻之景。美不胜收,乐而忘返。”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任道斌如此评价。
作为最具民族意味的画种,工笔重视法度,写意强调意韵,二者的有机结合则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哲思。刘津朱凭借对美的独到体悟,获得了写意清新中蕴含历史厚度的艺术面貌,是真正具有全面能力和高超素养的艺术家。
刘津朱,1939年出生,浙江龙游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女花鸟家协会副主席,江南画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家协会四、五届常务理事、浙江文旅厅西湖画院副院长。
作为中国没骨工笔人物重要探索者之一,刘津朱多年来坚持人物画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丰硕,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与认可。其作多次参展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其中《水儿清清》、《火烧野牛》、《广阔天地》、《乡情》等作品入选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火烧野牛》由天津博物馆收藏。由外交部外交司组织创作的《红楼梦》组画十二金钗入选国礼作品,采用丝绸精装豪华本结集出版,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她还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作品,如《吉祥如意》、《闻莺起舞》、《西湖明珠》、《花好月圆》等作品印数均破百万。
刘津朱《碧荷映彩云》138x69cm
刘津朱《芳莲溢露》69.5x46cm
刘津朱《风舒仙掌碧舞裳》115x72cm
Q&A
Q:近年您的创作主要专注于哪些方向?
A:现在,我的方向是百花齐放。这么多年来,为人民服务、表现正能量的大方向始终没有改变过,但我有一个基本观念:唯美主义。我觉得绘画应该传递一种美的感受,所以作品都尽可能美一点,让观众看着高兴,能滋润人。但每个人的绘画语言不同,我不喜欢直白表达,而是追求朦胧,只有这样,呈现的内容才能更多,如果一目了然,就没有余味。所以我的画,“实”的东西很少,大部分都是“虚”的,但“虚”不是“空”,同样需要有内容。
Q:您的艺术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A:早年我没有机会画画,从美院出来后在小学教美术,特殊时期被宣传部征工组抽出来,爬四层楼画大像。那个时候很艰苦,晚上连馒头都没得吃,但我一点怨言没有,因为觉得能为社会服务很荣耀。当时衢州的画家很少有女孩子能画这种大画,人家都很敬重我。1972年,我的处女作《广阔天地》在多本杂志上发表,还参加了全国展出。
接下来,省里组织各地画家到基层体验生活。我创作的《水儿清清》全国获奖。这幅画表现的是农村有了自来水后翻天覆地的变化:院里水泥池旁,妈妈给小孩洗澡,水龙头的水溅到妈妈身上,细节很简单,但反映了真实的生活之变。80年代后,浙江美术出版社组织画年画,我整个80年代一直画年画,每年都有出版。那个时候画的很辛苦,每天从早画到晚,但苦中有乐。我还画过插图、宣传画等。
90年后我专心创作,逐渐聚焦画仕女。“侍女”是中国自古以来很重要的题材之一,《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都是经典作品,但我画的侍女没有特定对象,画的比较多的是唐宋时候的女子,她们的美很纯粹。我是想传达出我对美的独特感受,女性美是有内涵的,比较含蓄,与人的动态、结构、神态等息息相关。
Q:您如何看待艺术与时代发展、个人经历之间的影响与联系?在您的笔下,仕女这一形象是否具有特殊的符号或寓意作用?
A:“仕女”这个题材很古老,而且表现手法多样,有意无意地打着时代的烙印,因此,现代人画的仕女肯定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和表现手法。现实生活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美女,因为大家都喜欢“美”,我画的侍女虽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大眼睛、樱桃嘴,但依然能让观众感受到“美”。因为常规大眼睛、双眼皮的“美”反而很概念化,我找出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侍女有古韵美。现在画侍女的艺术家不多,但我坚持自己的道路,不一定必须要画重大历史题材,我觉得传达这种美是自己很重要的任务。
我今年已经83岁了,画画比较随心所欲,也不会去考虑这是属于唐代的服饰还是宋代的服饰,只要能体现出古代韵味就可以。比如同样是历史题材,京剧的装扮和豫剧的打扮就完全是两码事,需要去较真哪个是真实的吗?不能这样去理解。
我就是希望找到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不用太大的动作,也不需要太娇媚,尽可能体现女性内涵,传达独特美感。当然,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现在画的好的人很多。
Q:您的花鸟画作品设色淡雅,画面朦胧幽静,旨在传达一种怎样的意境或美学理念?
A:在我看来,一张画能表现的内容非常有限,如果面面俱到,每一处都画的很精致,那就毫无想象空间,我觉得反而不好。因此,我会把主要地方画的精致点,其他地方虚点,当然,这个“虚”同样有内容,这才比较有看头。我一直都追求朦胧感,这是我的审美特点。
此外,江南本来就很滋润,画面应该有水分和雾气。我有幅作品叫《晨雾》,画的过程为达到这种效果,我会慢慢去寻找对应的表现方法,这其中很有探索的趣味。
实际上,处处周到不难,但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画的明确到位,才能达到真正的美。现在我做的还不够,但一直是这样追求的。
Q:花鸟画中,您更偏爱哪类题材?
A:有些题材适合画写意,如丁香或紫藤,工笔就不是很适合,所以我经常画荷花或牡丹,还有菊花与玫瑰。江南荷花很多,而且荷花的表现力很强,适用各种表现手段。比如秋天的荷花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就算荷花都凋谢了,但或竖或弯的杆子依然很有旋律感。春天,我喜欢画晨露荷花,早晨含着露水的场景会带来某种遐想。
Q:衢州美术有哪些独特的地域人文特征?
A:我记得,当年很多美院版画系、国画系、油画系、雕塑系出身人都在衢州,美术力量十分强大。每年到省里交稿时,衢州的作品都非常耀眼,入选数量最多,质量也很高,那时大家的创作积极性很高。
现在也有很多美院毕业人才回到衢州,年轻人也画的很好,展览活动很活跃,我尽可能都参加。
Q:对女性青年美术工作者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A:作为一个画家,要尽可能多画,还要多学别人的长处,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特点。我经常讲,作为一般作者,基础很要紧,进入创作后,基础当然不能丢掉,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不然大家都千篇一律,比谁的线勾好,谁的渲染功夫好,这个画就没法看。
比如每年浙江省女画家花鸟协会评选时,我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只看画面,不看基本功。有的人基本功很好但很教条,我不喜欢。创作者掌握了基本的表现手法后要有所追求,画画就是要有各种风格、各种手法、各类特点。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