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80位艺术家齐聚“大都东南”艺术科技展
2023-02-12 22:04:59 未知
“大都东南”艺术科技展
免费向公众开放
在北京经开区开启
两岸三地80位艺术家
90余件原创艺术科技作品
在北京高精尖科技重镇首次亮相
起舞于屏前,一抬手便幻化出了水墨造象;投身于画中,一转身便走进了未来纪元。展览共分为四大版块“水墨造象、东南盛景、时空画卷、未来纪元”。卜桦、缪晓春、费俊、许毅博、田渊、邱宇等80多位艺术家的90余件人工智能、算法动画、机械装置、脑电波艺术、数据可视化、书法、绘画等多元形态作品在北京集中展出。
【部分参展作品介绍】
《AI算法水墨交互屏幕装置》
创作者:DAC主创
由DAC数字艺术中国原创的AI算法水墨交互屏幕装置在展览开幕式时倍受观众瞩目,纷纷参与互动。这件作品于陈列在展厅主入口的17米巨型屏幕上呈现,一名舞蹈家在屏幕前的肢体动作,被人体传感器捕捉,一举一动变成彩墨画笔实时于屏幕描绘独一无二的彩墨画卷。该作品体现了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的魅力,每位观众均可通过肢体动作和手势参与共绘互动,在屏幕上创作属于自己的色彩和水墨作品。
《道生一》
创作者:洪强
《道生一》陈列于水墨造境展区,与悬于半空40余幅书法森林装置在同一空间中展出。这件数字艺术作品由著名新媒体艺术家、香港大学教授洪强创作。洪强的作品擅长以普通人的视角观察和反思社会发展,反映了社会变迁与个人感受之间的丰富性。他从《道德經 :第四十二章 》內以「一」的概念去演譯人類生命與天地萬物的循環關係。從文字的演進去觀察人類文化的發展歷程,透過一組十二件數碼屏幕組成一幅如同中國的長卷軸畫作品,由左至右,演繹人類與天地萬物,宇宙軌跡的相互關係。策展人王泊乔介绍,这件作品之前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展出时非常有趣,外国观众原本对汉字非常陌生和理解困难,但当他们用手去触摸屏幕中的偏旁部首时,这些字会被手指吸引并随之游走,观众恍然大悟,中国汉字似乎是有灵魂有生命的。
《大都东南》时空画卷
创作者:董亚楠
这件历时八个月由DAC数字艺术中国和董亚楠等十余位数字艺术家共创的数字艺术画卷,以中国画散点透视方法和数字动画跨时空表现了北京经开区30年的发展和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展览中同时以15米巨屏呈现出数字交互绘画和纸本画卷两种形制,二者交相辉映,构建成科技与艺术融合共生的场景,被誉为“亦庄版的新《清明上河图》”,走入展厅的观众惊叹:“仿佛进入了亦庄的元宇宙”。
当人近距离观看时,画幅超出了视野范围,所以必须移动才能完成观看行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互动,同时也是观者跟画中时间概念同步,边移动变感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具象信息顺序涌来,与时间和空间对话。
作品中还生动反映记录了北京经开区的特色:无人机、无人车自动驾驶等:如无人机在城市上空飞旋,无人车为主要的车流,人们乘坐无人车去往各个商场。城际开过泡桐大道的树叶飞扬飘落,一步一景,生动表现每一处亦庄之美,亦庄之强。
很多观众看后都非常好奇这幅作品是如何进行技术处理的。技术上,在动态长卷部分,用动态图行的循环法则日线开发区日复一日的生产日常。这样体量的动态图行作品是非常少见的,技术上制作上对设备和制作都是挑战。观众在行走观看的过程中会看到开发区稳步奔跑在它的轨迹上,人们也许会思考自己人生轨道。这幅画的主角其实是这条马路,象征性的提炼了主干道荣华路的形态及其对开发区意义,透过它将时间具象化,透过奔走迭代对车流感受开发区的发展和探索精神。
《数据星云》
创作者:倪豪 陈柏宇
作品利用数据进行可视化渲染,让观众深度体会到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技术美学魅力。此作品以经开区总产值为核心数据,以企业分布为次级数据,展示经开区高精尖丰富的企业数量和创造的骄人成绩。
《奇迹般》
创作者:卜桦
卜桦数字壁画《奇迹般》高3米,长30多米,尺幅宏大,气势撼人,画面内容兼具细腻繁复和宏阔辽远,色彩绚丽而丰富,感人至深。这件作品首次在北京出,观众们将在这件史诗级巨制面前,被神奇的艺术魅力所感召,沉浸在奇幻、瑰丽、神秘、充满想象力的飒蜜宇宙大花园里中,流连忘返。
《奇迹般》讲述了一个奇迹发生的过程,以及卜桦作品中永远的主角——白衫蓝裙系红领巾的小女孩飒蜜发现奇迹、感悟奇迹、思考奇迹的探索历程。作品延续了卜桦一贯瑰丽繁复的画风,带有神秘气息和阳光的味道,奇炫之花依旧绽放,各种各样的异种植物依旧野蛮生长,画作主角飒蜜依旧白衫蓝裙,在绚丽的骄阳下驱舟而来,又在落日的余晖中凝神静思,路过的蜻蜓和凝视的蝙蝠都不能打断她的思绪,唯有太阳无声落下,即将到来的黑夜预示着下一个奇迹又即将开始……
《公元3012》
创作者:卜桦
《公元3012》这件作品中,卜桦幻化出的人类文明的痕迹犹存的公元3012年,身在其中的小女孩用手中的太极剑舞出太阳,散发光明和温暖,照亮瑟瑟发抖寒冷中的动物,万物感动落泪。卜桦想以这件作品说出她的感受:“自然与文明永恒的关系在当今日渐险峻,‘人’可能是造物主‘自然演化进程’的最后一个载体,万物之灵,从出生伊始就身不由己要拔足狂奔。越跑越快,以及不得不越跑越快的人类,会不会在那一天来临之际感到一点壮丽和圆满。”
《未来城市记忆》
创作者:田渊
数字艺术家田渊的作品《未来城市记忆》是一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互动影像作品。作品中展现出的温度、风向、风力、气象云图,都是场馆所在地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呈现。画面中流体运行的方向、速度,也是根据实时的场馆外的风力风速来呈现的,画面呈现的光照度、亮度,也是实时数据采集,由软件实时运算、渲染,然后生成。
田渊的作品中往往带有人与画面交互的部分,观众走到画面前,随着观众肢体的变化,画面上的图案也随之变动,和谐、流畅,充满奇幻的科技感。田渊主持创作了很多国内的网红交互作品。
《灵感永动机》
创作者:张新
艺术家张新是亦庄人,住在亦庄,《灵感永动机》是一件AI算法互动装置作品。这件作品把与北京经开区相关的各类书籍、报道、新闻资料进行收录,然后让人工智能软件生成各种箴言式的词条,在墨水屏上呈现,并不断更新。
《一》
创作者:许毅博
数字艺术家许毅博的作品《一》是一件机械动态艺术装置。由空中悬挂的实体装置部分、地面投影裸眼增强现实部分、墙面投影三部分共同构成,形成一组完整的剧场式空间场景。 作品利用隶书中“一”的具象造型进行提炼转化,形成作品造型的基础元素,作品运动中通过对“一”的视觉化重复叠加,强化“一”的多重韵律生成与节奏变换。地面裸眼增强现实部分,呈现不断涌动的云海,同时利用特定的观看视角形成裸眼3D的视觉效果,同时影像载体是极简立方体,如同在真实世界中采集回来的云海标本静止在展览空间中,形成了一种思辨视觉逻辑。
墙面圆形的光影与装置投,影被压缩成为二维平面,圆形的中国视觉元素特征与机械运动带来的投影诗意相互交叠,是空间中不同元素相互链接。
《植物人脑电波计划》
创作者:陈琦
新锐艺术家陈琦的《植物人脑电波计划》是一件功能性艺术和艺术介入治疗创新应用的作品,利用艺术与科技结合,帮助处于微意识情况下的植物人进行康复训练和刺激,并在医院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测试,本次展出的版本与临床使用的版本有一些区别。这件结合了新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脑机接口、医学等学科,在创作中获得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何江弘教授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科学家余山教授团队的专业支持。陈琦也在创作结束后获得了个人发明专利,并作为全球六人之一获得了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2021年荣誉提名奖,该奖项被美国科学人官网报道。《植物人脑电波计划》这件作品很好地诠释了“艺术的边界在哪里”这个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艺术作品不再仅仅具有纯表达性的特点,以陈琦为代表的新一代艺术家在功能性艺术作品的创作道路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令人耳目一新。在植物人康复功能和亲人交流功能的对比下,传统意义上艺术所谓的认知、教育、愉悦三大功能,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
《微声》
创作者:邱宇
数字艺术家邱宇的作品往往通过声音、影像、装置、表演等混合媒介,结合最新的科技手段,探索各种深奥的哲学命题和社会命题。《微声》是邱宇2022年的新作,这一次,他在硬科技之外加上了自然元素——植物,创作了一个由植物、机械和电路组成的声音装置。
植物的生长和观众的行为决定着它发出的声音,犹如一个以植物为基础,可感知外界变化,同时生成声音的混生器官。作品通过声音装置用一种新的感知方式探索生活环境中常常被忽视的不可见生命,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在北京经开区当下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陀螺舞》
创作者:缪晓春
《陀螺舞》是一件三维动画影像作品。缪晓春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算法软件,将虚拟数字人物形象进行切割,并叠加、重组,生成一系列动态镜头,最终组合成整部视频作品。
自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世界是由数字组成的,人类就此走上了“像素化一切”的不归路。这体现在科学、音乐、视觉艺术等领域中,任何一段悦耳的音乐一定能被翻译成音符的谱码,任何一条优美的曲线都可通过对组成曲线的每一个点的分解来进行公式化。在《陀螺舞》中,艺术家缪晓春则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独到处理方式——人与机器成为了他艺术世界中的共同造物主:二者的组合令“矢量”成为构建缪晓春艺术世界的基本单位,这一“矢量”随即成为其绘画、雕塑以及影像作品的原始素材。
《有趣的世界》
创作者:费俊
《有趣的世界》是一件基于5G移动互联网的互动影像装置作品,是他参加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作品的最新版本。观众可以使用手机,进入到“有趣的世界”的实时影像漫游中来,使用艺术家提供的300多种回收自现实世界的三维模型来建造一个“有趣的世界”,也可以通过“建交”或者“结盟”的方式来形成与其它“世界”的联通与互动。
这件作品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社会实验,它帮助我们测试、观察并理解大众在当下语境中复杂和多样的世界观。费俊说当他得知作品参加北京经开区举办的展览时着实有些兴奋,因为在这里艺术与科技之间可以相互赋能,彼此都能找到相互的契合点,也是艺术与新兴产业深度结合的契机。
书法森林
“大都东南”艺术科技展的传统书画板块,汇聚了叶培贵、郭孟祥、孟繁禧、杨广馨、李耀林、邱枫、张建豹、朱友明、刘楣洪等50位北京著名书画家以反映北京经开区新时代社会经济面貌及拥抱创新、心怀希望、创造未来的城市气质和形象为题材的作品,皆是笔墨精湛,意境高远,气韵不凡的佳构。
北京经开区文化宣传部部长、文联主席赵雅娟在展览开幕致辞中说:“这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史以来展览规模最大、展出作品最多、展品种类最为丰富的文化艺术类展览。”“大都东南”艺术科技展在春节期间正常开放,免费参观,将持续至2月17日。
北京经开区是全球500强企业聚集地,中芯、小米、京东、拜耳、GE、京东方等高科技企业遍布城区,整个城区已经真正实现了无人驾驶等未来城市的场景。而现在艺术家在今天的创作中也越来越接受科技力量的介入,甚至可以说是主动拥抱科技。很多艺术家积极地将各种高新科技应用于作品的创作中。策展人王泊乔在策划展览时更多的思考的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底层基建已经突破了传统城市概念的地方体现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状态。艺术家在今天的创作,越来越接受科技力量的介入,甚至可以说是主动拥抱科技。很多艺术家们积极地将各种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作品的创作中,本次展览选择的很多互动作品已经模糊了观众和艺术家的身份概念,观众化身艺术家,使用数字工具、脑电波装置和传感器在艺术家构建的平台上进行自由创作,而他们的一举一动也被实时捕捉转化为不断更新迭代的数字艺术作品这可能是我们当前看到的最令人振奋的艺术与科技共生的场景。
展期
2023.01.18-2023.2.17
地点
北京市经开区荣华中路22号亦城财富中心一层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
数字艺术家
卜桦、陈柏宇、陈琦、费俊洪强、邱宇、缪晓春、倪豪田渊、许毅博、张新
时空画卷作者
董亚楠、DAC中数艺、刘佳琪梁仕瞳、宋祯、谭吉峻、吴承格尉洋、郑诗颖
书法家
陈勇武、陈正福、代莎莎、窦志强、丁嘉耕方放、郭孟祥、刘俊京、刘佳蕾、刘楣洪刘建丰、李维、李学山、李钰、李有来龙开胜、孟繁禧、裴江、宋德栾、孙文佳田伯平、王珺之、王立志、徐文彪、杨广馨叶培贵、虞晓勇、张波、张江莉陈亚珊、陈正阳、顾献忠、李钰、李韻娟林尤坚、刘鸿波、刘育林、罗振平、倪化珺仇振山、王德芳、韦雨、徐丽君、闫宝城于青、殷自然、张秀林、翟西龙、周明忠
画家
阿里娅、陈洪大、韩典亮、李呈修、李淑霞李苏珍、李耀林、刘国义、潘如华、邱枫谭文菲、王利军、吴景红、吴震、赵亮朱友明、张建豹、张静高尚、霍严、郝嘉勇、邱星语、盛瑞吉王平、张雪娇、张志霞
总策划
赵雅娟
执行工作组组长
李英、边元松、齐萱
副组长
张红 、李天凯、张雪凯
委员
李雪娇、窦静、吴易达
策展人
王泊乔
指导机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部
主办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美术家协会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书法家协会
承办
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
中数艺互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关于策展人
王泊乔
DAC创始人,从2009年创办DAC中数艺至今,是中国数字领域知名策展人。现任数字艺术中国创始人、总策划,受聘中央美术学院特邀课程《数字艺术融入公共空间》主讲人,中国传媒大学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数字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创意顾问,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融媒体导师,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数字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委员,曾任北京墙美术馆馆长、艺术总监。
近年来,王泊乔参与主持策划及实施了《国家宝藏》数字体验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体验区、首都博物馆北京中轴线申遗展、京东方苏州湾数字艺术馆、腾讯艺术科技展、中国航天创新展示中心、“一带一路”中国当代数字艺术国际巡展、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中澳新媒体艺术国际巡展、香港微波新媒体艺术节等重要数字文化项目,多次获得文博界、创意界、设计界各类重要奖项。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