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上空间重磅推出开年大展:艺术不可承受——王小松作品展

2023-02-13 14:54:18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3d0a8ed613fcea798d762827ff465345.jpg

2023年1月8日,上空间艺术中心开年大展:艺术不可承受 — 王小松个展正式拉开帷幕。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当代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松携新近创作的近三十件精品力作亮相上海。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杂志主编张子康担任策展人,艺术史翻译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哲学系主任沈语冰担任学术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4eb291694ccc50af105b2c65ff4cbbd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76a5de652cebb39e7a8da0c1e3f5b1f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eae09702aaaa272a30f6c9365b3fe8c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d6b2416baa5ebdb6a974bf0915cf4a2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f088874f2b948c7d24507685cc720a7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27e1858c7c0513aa50cce106c7c064c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9a6c64ed41956f53eb3ba7259c12738d.jpg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学术委员会成员集聚业界大咖,阵容空前强大,成员包括(按姓氏笔画为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d4d1f04280fa1f494b10bfbb199e7af4.png

王小松,1964年出生于中国武汉,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刘巨德教授,1990年,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深造,被柏林艺术大学授予德国造型大师生殊荣,并旅居德国长达13年,作品曾在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里卡尔第宫殿”展出,负有盛名的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德国吕贝克美术馆也曾为其举办个展,同时,王小松也是首位在维也纳分离派创始地“艺术家美术馆”举办个展的中国艺术家。近期,国际顶级艺术画廊伦敦翡翠画廊·Halcyon Gallery与王小松展开艺术合作,该画廊曾举办过鲍勃·迪伦的个展,同时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也是该画廊的签约艺术家。2003年王小松回国任教至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0e41d023a4095613f59bc14d7221a6ea.jpg

柏拉图Plato-90x140cm-2016-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6201e1a359c5a07c076fb5efba841e10.jpg

超越Surpass-93x97cm-2022-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24c07a125aff83a3ce9db9929dc12655.jpg

第二性的质 Secondary Qualities-108x107cm-2022-综合材料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文献》提名艺术家,王小松的艺术成就受到国际广泛认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著名艺术批评家、当代艺术史学家高名潞对王小松及其艺术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德国国际博协(ICOM)主席、教授、著名策展人贝娅特・莱芬莎特(Prof. Dr. Beate Reifenscheid),曾以《颜色,作为战斗地带》专文阐述王小松的艺术思想。此外,阿联酋王室、奥地利舒茨艺术典藏、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家美术馆、巴威尔艺术基金、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当代博物馆、德国吕贝克圣安娜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希腊拉里萨现代艺术中心、印如精舍、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重量级美术馆、机构均收藏了他的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d997e0ce5b63f15dcdaa77d448f60801.jpg

典型虚幻Typical Illusion-87x80cm-2022-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a41469c0efa1979f568d6eea49b676a0.jpg

灵魂与肉体Soul and Body-110x108cm-2021-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1069fde382f903fdf028bce0970af4f3.jpg

内涵Involution-134x133cm-2019-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f63ace7b886cb637263817d3c0e57222.jpg

神话Mythology-180x260cm-2020-综合材料

王小松的作品始终坚守以传统“油彩与布面”为主要媒介与形式,他基于四维空间科学猜想,彻底颠覆了传统绘画中固有矩形或者其它几何形边界的视觉定义,提出了极具革新性的“多维度绘画”理念。多维度绘画是探讨弯曲与皱褶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王小松将平面绘画里的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等变量,延伸至多维立体空间,运用大面积单色铺陈、体量巨大的颜料堆积、凹凸的画面等,竭力探讨弯曲空间中绘画形式与变量间的关系,同时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的材料,在画面上折射出中西方双重文化的共性与矛盾。在画布“凹入”与“凸出”的多维度皱褶空间里,绘画以“折叠”性的方式被塑造,在凸显材料媒介的“物质性”的同时,使画面整体成为“视觉空间的连续体”和真实可触的空间,并表现出超越材料形式之外的生命与灵魂,以弯曲的形状隐喻当下人性的焦虑与精神困境以及多变性,使作品流露出意味深长的哲学解构思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817e29119137a1c03331be4eab2ef7cc.jpg

无位性Atopic-130x108cm-2022-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231e982fdc79ff43d2c59baeb5c8c788.jpg

虚幻观念Illusory sense-95x110cm-2020-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49da14e730090373801a84e275bc0a8f.jpg

欲望对象Desire Object-86x92cm-2022-综合材料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单件作品最重可达300斤,现场近三十件作品,不仅呈现了艺术家王小松深度探索多维度绘画的阶段性成果,也深刻彰显了当代艺术的内在张力,展现出东西方艺术的融通与共生,为国内外观众打开了一扇普及当代艺术的窗口。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言:“站在王小松的新作面前,仿佛站在一面面布满神秘符码的大墙面前,它们整体上有着如宗教般单纯与静穆的气息,但同时又富有充满感性的细节,让人涌发识别和阅读的冲动。”

策 展 札 记

破界之维——王小松的艺术实践

文  /  张子康

[ 张子康,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杂志主编。]

21世纪的绘画呈现了多元丰富的新局面,媒介特异性、观念艺术、跨媒介性、平面目的论等,成为这个时期主要讨论的话题。偏重各异的艺术叙事方式,发展在内化或边缘化的过程中,而艺术家能否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打破原有边界,创作出独特思想表达的作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作为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王小松既有着那个特殊年代所特有的成长经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与艺术追求。王小松1983年考入中央工美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书籍装帧系学习,1990年到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达系学习,东西方高等学府的专业学习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尤其在他大学求学期间,正逢85美术新潮兴起,那是中国艺术界思想活跃的时代,在开放的文化环境下,西方的各种艺术思潮涌入中国,传统艺术意识受到冲击。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激荡中,王小松一直保持着对艺术敏感的感知力与对文化思潮的深度思考。这段特殊的经历也构建了他对于艺术的思辨力,能从自己的思考中去内化艺术史上诸多问题。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在东西方发展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相似之中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比如对于画面空间的追求,东西方自古有之,但西方绘画是通过透视和光影画出视觉可达的纵深感,而东方绘画则是通过留白和墨色浓淡营造出意境上的空间感。正如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表示的:“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中国人爱称太虚、太空;无穷、无涯)。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穷。”“中国人于有限见到无限,由于无限中回归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

也可以说西方艺术对于空间的追求多源自于客观,东方艺术对于空间的表达多发自于主观,或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西方艺术在发展中更容易实现客观层面上的突破,而东方传统艺术的发展则难以外化显现。

对于绘画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突破,上世纪六十年代空间主义艺术大师卢齐欧·丰塔纳用一把刀子和一张画布就得以实现。当然,他所创造的并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突破,还有二维和三维之间矛盾冲突的阐发。但单就创作方式而言,依然建立在对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

在二维突破至三维或许尚可凭借对客观存在的改造得以实现,但是再往更高维度跨越时,例如加入看不见摸不到的时间的第四维,以及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出的第五维——“时间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一直延续到无限的未来,把这段时间上的持续叫做四维,而在这个四维的时间线上任何一点都有无数种发展的趋势,从四维上的某一点又分出了无数多条时间线,这样就构成了五维空间。”——仅凭借对客观现实的观察和改造或无法企及。

这种高纬度间的跨越,或许需要突破原有的创作方式,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条件和艺术家所能企及的能力创新出一种适合艺术发展的新方式。

王小松近几年的艺术实践,在多维度艺术创作中似乎找到了更为适合的方式。在他创作的作品《柏拉图Plato》中可以发现,他在透视、光影和色彩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褶皱、折叠、扭曲、倾斜等富有张力的元素。这种不稳定状态元素的采用,让观者生发出类似于时间观念的感官经验,似乎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上一刻的挤压、蹂躏和下一刻的蓬松、坍塌、坠落。

王小松把观众对原有绘画的知识经验消融到纯粹的多维空间体验中,传统绘画的审美经验成为观者形成思考的时间线索,在不断地时间回溯和蔓延中重构观者体验的认知关系。

情感与灵魂是一个艺术家创作表达的血脉,也是艺术作品生命所在。没有情绪的作品很难得到观众的共鸣,即便再精细复杂的作品也只会沦落为价值寥寥的乏味图案。情感的融入是艺术创作价值内化的重要阶段,而情感的传达是艺术作品精神外化的必然要求,能够激发启迪观者并进而迸发出更多精神层面的产出,才是一件艺术作品的最终使命。艺术作品的精神注入固然不易,而能够传达出情绪并使观者产生感知则更加难得。

王小松在艺术上的理性思考,建构了他对艺术的深度认识,形成了他独特的知识结构与创作方法,这使得他在艺术创作中对于精神的内化和外放更加得心应手。

王小松在创作中以多重感知来表达其作品情感连接,把自己的情感用艺术家特有的材料、语言、形式重构在多知识、多维度以及充满感性的每一个细节上,在变幻的流动中引发共鸣。

在他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大都可以看到抽象表现形态的存在,同时又与每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达形式相结合,进而实现情绪的融入与传达。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将自己的情绪内化到一个通过挤压、折叠、扭曲和弯曲形成的不同维度的空间内,放大了材料媒介的物质特性。艺术家通过绘制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与信念以符码的形式呈现给观者,形成审美与启智的双重意义。

在王小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多维观念并不是他追求的目的,他所追求的是彻底打破绘画空间的限制,给予情感更为自由地表达。王小松的作品与抽象的物理空间产生连接,以一种更为交互的形态展现在观者面前,现实中的物质材料与精神情感发生碰撞,以期触碰到人们最敏感的感知点,并以绘画叠加的方式呈现出更具张力的精神性传达。

品味王小松近几年的作品,艺术家似乎试图以对历史时空的思考,观照当下的空间建构。他在创作中采用纯粹的、无叙事的多维空间表达,在多重认知空间中与观者发生没有知识壁垒的情感交流,让观者在体验认知中形成自己的思考线索,放大了作品意义。

而正是这种纯粹和无叙事,让他的作品在审美层面得到了升华。这种表现形式拓宽了观者的感知范围,给予观者更为宽阔的审美空间。这种纯粹的多维度艺术创作同时也是对于被限制、被切割、被终止的边界的一种突破。回顾王小松的艺术发展之路,能够达到如此艺术境界,和他时刻保持饱满的艺术情感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有着必然的联系。王小松的“破界之维”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不可估测,但是他的艺术探索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价值值得更多的人深入研究和参考。

关于艺术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ddf3ec17c95352e0d8021597382caf7f.jpg

王小松

1964年出生于中国武汉

1987年本科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7年大师生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

现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浙江大学当代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

重要个选(节选)

2019 新浪漫波普—王小松个展  宝吉祥艺术中心,台北、上海

2013 破界—王小松新作展  美第奇·里卡尔第宫,佛罗伦萨,意大利

2012 失控的蚂蚁—王小松个展  欧洲巡展

维也纳艺术家博物馆,奥地利;

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德国;

吕贝克圣安娜美术馆,德国

参展(节选)

2022 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  国家大剧院艺术馆,北京

艺以通衢—2022武汉双年展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武汉

NordArt 2022国际艺术展  NordArt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

2020 中国表现—第一回展  华泰顶层艺术社区,上海

2019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历史的凝视:再访中国当代艺术  木星美术馆,深圳

2017 中国—对话  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德国

2016 互补与契合—中国留学德国艺术家作品展  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主要策展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全国巡展

出版物(个人作品集)

《印如精舍珍藏 王小松》 台湾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

《破界:王小松新作品集》 意大利Palazzo Medici Riccardi出版社

《失控的蚂蚁:王小松作品集》 德国Hirmer出版社

《空层:王小松作品集》 湖南美术出版社

《王小松作品集1992-2002》 德国Hentrich & Hentrich Verlag出版社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