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韭花帖》看书法艺术的对立统一关系

2023-02-16 11:39:54 未知

  摘 要

  杨凝式作为五代时期的杰出的书法家,在继承晋唐笔法的基础上,开宋代尚意之书风。杨凝式作为“由唐入宋的一大枢纽” ,其传世代表作之一《韭花帖》被杨守敬誉为“三唐之殿” ,此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于书法艺术的对立统一中彰显出生命的活力,体现出拙与巧、厚重与灵动的辩证关系。本文通过对杨凝式《韭花帖》的分析与概括,进而对书法艺术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探析,这不仅对于书法美学和书法创作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当代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韭花帖 杨凝式 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

  书法,亦谓之“书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早见于老子提出的以“道”为核心的思辨哲学,旨在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阐发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辩证法。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将对立统一规律寓于书法中,在古代书论早有记载:“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立,形势出矣。” 阴阳作为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力,在周而复始间生发转化,无不渗透着对立统一,而书法艺术所呈现出来的崇尚中和美的主流审美观正是对这一关系的深刻诠释。

  书法美的本质是矛盾美,即在一幅书法作品中蕴含的对立统一关系愈多,其艺术表现就愈丰富。《韭花帖》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无论笔法、结构、章法、墨法无处不充溢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笔法的对立与统一

  笔法,广义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执笔法,二是用笔法。所谓执笔无定法,但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指实掌虚” ,“实指”和“虚掌”协调统一,才能实现创作中的挥运自如,心手双畅。用笔法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表现在点画的中侧、藏露、方圆、转折、提按、曲直、粗细、长短、迟速、连断、俯仰、向背等辩证关系上。《论书》中所载:“笔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竖令平,平峻使侧,提则须安,徐则须利,如此则其大较矣” 亦是对这一矛盾关系的具体阐释。

  图一是对《韭花帖》点画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a处用笔之法可以理解为右上侧锋切入纸下顿后,立锋顶笔蓄势,转中锋右行(b处中锋行笔),“中侧”的辩证关系在这里可以看作是一个由侧转中的组合搭配,以侧锋取妍,以中锋立骨,使得线条呈现劲健且不失风神。在“藏露”的组合关系中,d处起笔为露锋顺入,c处承接上面笔画钩的笔势,自下而上逆入藏锋起笔,形成笔画间的“藏”与“露”的对立统一关系,线条呈现出厚重不失灵动之态。在e处毛笔进行调锋换面,笔势承接上一笔画,以方笔起笔转中行,f处为圆笔回锋之势以承接下一笔画的起笔,以圆见通畅,以方见精神,方圆结合,字势于颇骏中蕴含内敛,展现出笔墨的丰富性。在笔法中,转与折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笔画的搭接处,转笔表现出圆的形态,如g处,折笔表现出方的形态,如h处所示。“提”与“按”的用笔特征主要体现在线条形态“粗”与“细”辩证关系上,如一个笔画当中,j为起笔处,k为中间行笔处,由j到k形态由“粗”到细,明显是一个由“按”到“提”的用笔过程,同理不同笔画间的组合搭配也体现出这样一个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如n和o两个笔画,由n粗笔按的用笔动作向o相对细笔提的用笔动作过渡,在粗短与细长的对比中达到平衡。“盘”字皿字底中的两条竖画,一直一曲,一静一动,呈现出了点画活泼泼的生命感。“正”字以上横写长下横着意写短,以长对短的安排,使得整个字的重心下移,字势憨态可掬。“兴”字r处运笔速度缓慢,线条呈现出稳重浑厚的质感,s处两点运笔速度较快,点画形态轻盈细小,“迟速”的运笔带来线质感形成浑厚与灵动的对比,犹如乐曲节奏,情感激昂的重音之后是渐趋平静的舒缓伴奏,节奏的此起彼伏随运笔“迟与速”这对矛盾关系层层递进开来。“谢”字t处安排以连笔,同样的笔画排列,在u处安排以断笔处理,“连断”的用笔反映出书写节奏的快慢对比,在“断”处呈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乍”字两点呈俯仰状,是整个字厚重但不觉呆滞的关键所在。“谓”字x处两竖呈相向之势,字内单元空间密实,y处呈相背之势,出现了相对较大的字内空间,其空间处理的高妙之处,东坡先生早有论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cbfb2382d43fe321bd926c69b42946b7.png

  二、字结构的对立与统一

  结字的辩证关系主要通过各构成部分的巧妙组合实现的,是平正与险绝的统一,其形式美具体表现在欹正、疏密、开合、收放、远近、纵横等方面。“杨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如图二所示,“韭”字a部右欹b部呈垂直状态,一欹一正,造型丰富。“简”字e部字内空间疏朗,f部密集,空间上的疏密搭配出人意料,字的重心随空间的疏密对比而下移造成字势上的视觉平衡,呈现出寓巧于拙的意味,“寝”字疏密对比关系亦然。“惟”字右侧竖画呈明显的右倾,整个字势呈现出上开下合状,开合关系的运用,对于节奏的生发具有重要的作用,“谢”字亦然。“伏”字左右结构,左部特意安排小,空间紧密呈收状,右部夸大处理,空间疏朗呈放状,收放对比明显,取势险绝,“铭”字以左侧取势,呈左放右收状,与“伏”字势态正好遥相呼应。“实”字自上r部到下s部,空间布白由疏朗渐趋密集,形成由远及近的视觉效果。“昼”字横向笔画与纵向笔画之比是9:1,呈现出自然的纵向取势,“秋”字纵向笔画收敛,横向的笔画伸展,尤其是最后一笔捺画,捺脚占字宽的三分之一,整个字呈横向取势,与“昼”字形成纵与横取势变化,于险绝中破险,形成一种来自空间上的视觉冲击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cb9aa6a855dc52432bf2806adaf5b8b9.png

  三、章法的对立与统一

  “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帖,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应之妙。” 书家在对各构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时,会着意考虑以下六对矛盾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a05f7e3f19ee0a55d1e981122e2bae4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52c3c23ba8b348718eb5732bd211c34c.png

  1、主次关系

  在通篇章法的经营中,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谋划的关键,以主要方面作为全篇的视觉核心,围绕视觉核心展开全篇的笔墨。以次要方面为衬托和对比,作为全篇的过渡角色承上启下映带左右。主次方面相互渗透,在整合与对比中实现协调统一。如图三所示,《韭花帖》的章法构成以右上为主,由此向左及左下呈扇形发散。右上方作为全篇的视觉核心,就章法布局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右上方用墨是全篇最浓的位置,由此呈扇形向外墨色逐渐变淡,至于最后一行,即扇形的最外围墨色最淡。其二右上方是全篇行距字距最小的位置,由此向外距离变得疏朗不一。《韭花帖》的章法布局充分体现出主体在全篇中的核心地位,次要方面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体。

  2、内外关系

  章法的内外形关系,是从宏观上把握章法的关键。内形是由四周向中部聚合的势,主要体现在行距、字距的变化上。外形是由中部向四周扩张的势,体现在顶底列与首尾行的凹凸形态上。如图四所示,《韭花帖》外部形态的构成要素顶列呈内凹之势,底列曲线呈波浪状相呼应;首行呈内凹势,且笔墨密集以“实”为主,尾行字阙且呈参差错落之势,以“虚”为主,首尾行形成虚实对比的关系。《韭花帖》内部形态主要呈现出独特的自右上向周边扇形发散之势,以右上为全篇的收拾处,向周边扇形呈现出“放”的态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f726dc77b3233a22999f39fb1dbc43c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2066f5538f5a81207d551a50cc6e39c9.png

  3、纵横关系

  章法的布局,既有纵向的行气连贯,也有横向的补位呼应,行列间的错落起伏关系,在动与静的对比中达到相对的平衡关系。如图五所示,从横向联系来看,首列第一个字“昼”,字形修长,字结构上松下紧,字势呈“收”态,视为全篇书写节奏的“起”部;第二个字“简”上部疏朗,中部厚重,形成疏密的对比,端庄且有拙意,字势呈“放”态,为全篇书写节奏的“承”部;“秋”字用笔轻快,字内空间疏朗,与字外空间交相呼应,萧散飘逸,呈现出“放”的态势,为全篇节奏的“转”部;“其”字用笔厚重,点画呈“收”势,是全篇的“合”部。作为每一行的首字,统领着一行的笔势往来和气息的连贯。《韭花帖》整体呈现出萧散疏朗的内在意蕴,字距行距较大,但并无空洞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隔空对位的横向布局。如第二行的“猥”对到“乍”、“兴”两字中间等等布局安排,不一而足。从纵向联系来看,《韭花帖》的字距与行距疏密关系并非一致,第一行与第二行的行距较近,由第三行至第六行的拉开距离。就字距而言,第一行前四个字的字距呈现出紧密的布局,之后字距呈现出不均等的疏朗距离,最后两行是全篇字距最为疏朗的。这种行距字距不等,总体表现出行距大于字距,纵横关系起伏错落,空间情趣多样化的表达,恰好与俏皮且整饬的字形结构相渗透,在丰富变化着的动态中营造一种萧散闲静的意境。

  4、开阖关系

  在章法的空间秩序中,生发处为“开”,呈现出“疏”的空间,收拾处为“阖”,呈现出“密”的空间。二者相互照应,共同营造大章法的宏观形态。如图六所示,“寝乍”形成上开下阖的空间关系,于“寝”处生发,“乍”处小心收拾,“秋之”、“伏惟”、“飧当一叶报”开阖关系亦然。“韭花”、“之馀”、“充腹”上阖下开,与上开下阖的字组关系形成空白上的对比,整体呈现出一种平中寓险的层次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c68c79b6707772c5f5a3532b63329aa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d036a2b4b4af189d18a5574134a24954.png

  5、远近关系

  通篇字形以大字小字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以近大远小的组合方式表现空间层次感,营造深远的意境。如图七所示,通篇字形大小不一,错落的组合在一起,构成整体的空间节奏此起彼伏,意味绵长。如“寝”、“饥”、“翰”、“秋”、“花”、“实”、“羞”、“腹”、“载”、“察”等字着意将字形写大;“乍”、“谨”、“味”、“正”、“切”、“珍”、“肥”、“助”、“惟”、“初”等字着意写小,大与小在空间上产生一种由远及近的层次感,由此超越“形”的局限,拓展到更为深远的意境。

  6、虚实关系

  在章法的空间呈现上,虚实之变可以看作是书法辩证关系的总纲。书法中各种对立统一关系无不体现出虚实之变。在这对矛盾关系中,若以“虚”为主,“实”为衬托,书法的空间意境空灵淡雅;若以“实”为主,“虚”为次,则呈现出厚重雄浑之势。如图八所示,前两行以“实”为主,字距行距相对较小,墨色较浓,线质圆浑,运笔速度较慢;后四行以“虚”为主,字距行距较之前两行呈现出明显的疏朗分布,墨色偏淡枯,线质轻盈运笔速度较快。就全篇布局而言,前密后疏,整体上强调“虚”的意境,旨在营造一种疏朗散淡之感。

  结语

  概而论之,对立统一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规律,其核心是变化,以笔墨为载体,在动态平衡中实现“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当我们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体验书法艺术时,才能为书法的审美与创作、继承与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