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专栏 | 周秦汉唐国都为地中考 (《终南肆考》之三)
2023-02-22 11:41:24 未知
周秦汉唐国都为地中考
(《终南肆考》之三)
彭 德
地中即大地之中。中国古代大一统帝国的君主营造国都,要求建在国土的中部。即便是诸侯国或四夷,也会推崇所辖领域的中部,也会号称天下之中。
大一统的天下中心有三解:一是大禹九州的地理中心洛阳,史称土中或中土。西周建都终南山下,《周礼》称为地中。西周的地中,挪用了大禹土中的解释,让地理中心西移。二是神话中心昆仑山,天神与仙班的寓所,华夏龙脉的起点,简称昆岳。三是能掌控全国的行政中心,比如西周作为天下诸侯的宗主国,其初都丰京和镐京联称宗周。行政中心的中,不刻意强调地理位置,带有中正、中和的政教意味。仅从地理中心而论,到了汉武帝开疆拓土,西汉版图包括附属国在内,比秦始皇的范围大了一倍:东起朝鲜半岛金刚山,西跨帕米尔,南抵越南绥和,北逾贝加尔湖。因而西汉人对天下中心的理解,扩展了大禹九州和秦朝十二州的视野。不过由于东周在洛阳经营了五百多年,已经形成牢不可破的地理观,天下之中的新解没能在后世推广。
中又是相对的,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中心。《周礼·大司徒》写道:
以土圭测日之法,以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
意思是说,用土圭测量太阳的影子,用来确立地域的中心。如果测量地点偏南,日影就短,炎热的时间长;测量地点偏北,日影就长,寒冷的时间也长;偏向地中的东方,天就黑得快而且多风;偏向地中的西方,天就黑得慢而且多阴雨;如果夏至那一天中午的日影长一尺五寸,那地方就是地中。据此,天下之中,既可以是洛阳,也可以是丰镐。两者的纬度接近,都位于黄河中游附近。
以周文王在今西安西南处营造的丰邑作为天下之中,形成一个词汇:丰中。丰中,语出《周易》。《周易·丰》:“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孔颖达疏:“用夫丰亨无忧之德,然后可以君临万国,遍照四方,如日中之时,遍照天下,故曰宜日中也。”丰中就是地中。地中是天地阴阳之气和谐的地方,也是四季之气交替而风雨适时的地域,动植物丰盛之处,即富庶之地。于是在这里建立京都,确定方圆千里的王室领地,即文献所谓的京畿,由中央政府直辖。《周礼·大司徒》写道: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壝。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合也,乃建王国焉。
上述引文讲大司徒的职责,掌管全国地图与人口,辅助君王治理天下。掌握国都周边的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的物产,划分土地所有权,建立社稷坛。山,在丰镐附近真正能称山的地貌,惟有高耸的终南山。林,周文王苑囿和秦汉隋唐上林苑的植被。川,在丰镐,有南北走向的三条河流注入渭河,自西而东是涝河、丰河、潏河。从北朝南看,三条河形成一个川字。丰河纵穿丰镐两京,水量大。古河床因改道摆动,宽达500米至700米。泽,指沼泽。丰邑的西侧,有地下水位很高的沼泽地,最有名的是灵沼,形状像脚印,附会周王族始祖姜嫄踩过的巨人足迹。灵沼常有地下水从平地涌出,成为灵沼河的源头。丘,指低矮的小土山。陵,指高大的土山。坟,指陡峭的河岸。衍,指平缓的河岸。原,指高平的冈地,比如镐京东南一带的神禾原、毕原、细柳原。隰,指低洼潮湿的地面。历数天下之都,只有在丰镐周边,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才会齐集一处。这里便建立国都最理想的地方。通常意义上的终南山脉,西起陇首,东至华山,长约八百里,丰镐两京正处在中央。据此,丰邑之南的显赫山峰,如圭峰、太乙峰、紫微峰这三座距离不远的山峰,都是帝王祭祀天地的象征。其中,圭峰在扈县,夏代有扈氏所在地,西周和秦朝终南山的标志山峰;太乙峰在长安县,汉朝终南山的标志山峰;紫微峰在周至县,唐朝终南山的标志山峰。
丰中作为西周地中的代词,被历代文人使用和引申。唐代刘挚《谢青州到任表》写道:“皇帝陛下乾健而粹纯,丰中而光大。”南宋岳珂《上表为先伯臣》:“丰中溥照,丽日月于九天。”佚代佚名《执象易注·归妹彖象》:“丰中多故,圣人戒之。”丰中同终南山,名称和地望都形成对应关系。终南山又名中南山,简称中南。
秦始皇都咸阳而不都洛阳,也是把咸阳视为天下之中的表现。秦人远祖在山东,发祥地在陇西,占领关中后逐步成为华夏的主宰,废除有等级的分封制而推行相对平等的郡县制,挟雍州以控神州,比西周的统治范围更大。不过秦朝由于穷兵黩武,一味扩张,四面受敌而兵源短缺,历史太短暂,维持了十四年就灭亡,秦始皇没有时间考虑设立两都。
山名是随国随人命名的。中镇霍山称太岳、泰岳、太山,是因为靠近尧都。太、泰同音同义。终南山被称为泰山,其标志山华山又名太山、太华山。终南山最高峰叫太白山,也都是因为靠近周秦汉唐的国都。汉武帝按尧舜时期的定制,将安徽霍山视为南岳,没有人臣非议的记录。
终南山中部的子午谷,名叫蚀中。蚀中是秦朝咸阳到汉中的通道,沿途跨越周文王墓室所在的毕原。汉高祖被项羽封为汉中王,走的是这条路。后来萧何建长安城,让这条山谷正对长安城的中轴线。西汉之前,子午谷为什么叫蚀中,史籍无解。这个地理名词,只见于《史记》和《汉书》的高祖本纪,后来几乎成了死词,表明不是吉祥语。合理的解释,可以比照日蚀、月蚀和星变。帝王礼服十二章纹,上衣六章,排位是日、月、星、山、龙、华虫。龙是天子的化身,山是天子的喻体,大地的象征。大地的中央在丰镐,在咸阳,在长安,对应被风化水蚀的子午谷。由于不是吉祥语,蚀的读音,不是日蚀的蚀而是力,与利益的利同音。这个读音,是南朝宋国学者裴骃援引汉末李奇的注释,只此一说。据此蚀之所以读为力,大抵是为汉朝皇室成员的名字避讳。
汉朝终南山又名太一、泰一、泰壹、太乙,同道家思想有关。太一对应天体中宫的天极星,是最高尊神天帝的别名,而皇帝是天帝之子,简称天子。将终南山同太乙联系在一起,加以推崇和祭祀,可知终南山在古代帝王心目中的地位。
按照变通的五岳系统,西汉时期营建的地脐,成了大地中心的原点。这一原点,位于陕西三原县嵯峨山东麓,西汉版图的几何中心,距西汉长安城正北一百里处的一个圆坑,直径按西汉末年的尺度计算,约一百八十丈,等于十八引,引是量词;原坑深约十二丈。这个坑是西汉人心目中的地脐,坑边原本建有天齐祠。在汉代,齐脐同音同义。中国古代最重数理,注重数的象征意义。十二是星辰和地支的总数;十八是九的倍数,而九是天地的极数。地脐之南不远处的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依旧是当今中国大地测量的原点。
隋朝末年,终南山楼观台有位名叫歧平定的道士预言老子的后裔要成为天子。当时做官讲究背景,皇帝是百官之官,因而,没有显赫背景的李氏皇室,借助歧平定等人的预言,煞有介事地将老子李耳作为家族始祖供奉,在终南山设立祠堂。唐高祖武德二年,皇帝将西安之西的周至县一分为二,县城之东二十多里处置终南县,隶属雍州,管辖地盘东至户县,县治在今终南镇,位于终南山关中段的中央。柳宗元曾在此撰《终南山祠堂碑》。唐高祖置终南山县,地点选中的是东楼观台,道家真人尹喜的故乡,也是尹喜邀请老子隐居之处。唐高祖称帝后,至死没到泰山或嵩山祭祀,却几次在华山和终南山支脉骊山祭祀、居住或狩猎。武德二年九月,长安发生地震。十月,唐高祖特地前往华山祠祭祀,一改帝王南面而治天下的常例,以天子对天帝祭祀的礼仪,北面而祭。随后在华山狩猎。次年二月,长安西南发出山崩地裂般的响声,皇帝又来到华阴。武德七年十月,皇帝前往周至县巡视终南山。武德八年,又在终南山修建太和宫居住。唐太宗贞观元年,册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唐高宗乾封元年,皇帝到老子的出生地亳州祭祀老子,加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天宝二年,改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
唐太宗执政,术数家李淳风向皇帝表示汉魏晋隋以来张衡等人的天文仪器简陋,另造浑天仪,其功能包括确定地中。诗人刘珣《渭水象天河赋》写道:“建邦国以立都鄙,或处沃而称奥,或宅中而为美。”意思是唐朝建国和确立都城地点,同西周和西汉一样,选择肥沃宜居而且位于天地之中的地方,才算完满。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