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彭德专栏 | 终南山即夏后氏崇山考 (终南肆考之四)

2023-02-22 12:51:21 未知

终南山即夏后氏崇山考

(终南肆考之四)

彭 德

夏后氏的夏指夏朝,后是帝王的同义词,氏指王室家族。史载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禹生启。鲧是帝尧时期的大臣,身份是伯爵,封地在崇山。可是陈述大禹功绩的《尚书·禹贡》记录九州大山,没有崇山。后世解释崇山,往往泛指崇高峻拔的大山。从周文王灭崇国起,过了将近一千年,到了汉代,学者们多特指嵩山并陈陈相因。鲧建立的崇国,位于秦晋之间,即陕西和山西之间。两省陆地交界处,惟有终南山的东段,同嵩山无关。《诗经》“崧高维岳”被释为嵩山,是东汉学者应劭的误读。《国语》记载的崇山被释为嵩山,是三国学者韦昭的误解。鲧的封地在崇山,也就是本文认定的终南山,有不少历史文献碎片可证。

鲧受封于崇山,成为崇国之始。关于崇山的记载,历史文献和神话传说彼此不协,扑朔迷离。有人猜测崇山在湖南衡山之南,有人认为在湖南张家界,或以为在山东临朐,更多的人认为是河南嵩山。以上四说都不是定论。《帝王世纪》记载禹是西夷人,扬雄《蜀王本纪》记载禹生于石纽,具体地点在今四川省汶川县。那里位于地震带。地震形成众多堰塞湖,再次地震时溃坝,为害很烈。鲧治水的做法是加固天然堤坝,是为堵;禹挖掘天然堤坝让水流走,是为疏。

鲧由于反对大舜接替尧帝,大舜即位后,将鲧同驩兜、共工、三苗四大部族首领,定为四凶,鲧被殛于羽山。人们依据《尚书》和《山海经》的记载,判定殛于羽山是杀戮于羽山。如果是杀戮,舜帝可以就地处决,何以千里迢迢从舜帝的都城山西蒲阪弄到江苏羽山去杀掉?这不符合逻辑。殛是多义词,可以理解为杀,也可以理解为惩罚,惩罚的方式是流放。即便是杀,古文字也包含虐待和流放的意思。舜帝流放鲧到羽山并禁止其擅自离开,实为软禁。羽山距舜帝出生处不远,便于管控。屈原《天问》称鲧被“永遏于羽山”,也是流放并终身软禁的意思。《天问》又写道:“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意思是鲧被遏于羽山,无法翻越途中的岩壁西行而返回朝廷和封地。古代帝王流放政敌,为了防其复辟,通常是将对方发配到远离其封国的地方。舜帝惩处四凶,先秦史书多有记载。所谓四凶即四位持不同政见者,统统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执政。被流放的借口是让他们按照舜帝推行的规则,改变当地的民风。鲧的封地如果在嵩山,到低矮的羽山沿途都是平原,不符合流放通则。《天问》描述的“岩何越焉”,也成了无的放矢的说词。

鲧是夏后氏的基祖。他的全称叫崇伯鲧,儿子大禹叫崇伯禹。崇是国名,伯是爵位,鲧和禹是人名。这是先秦贵族称呼的常例。比如西周召伯虎、春秋吴王僚、战国曾侯乙等。鲧禹家族的封地被后代继承,商朝末年是崇侯虎。崇是国名,侯是爵位,虎是人名。崇侯虎在终南山北麓中段的崇国,原本是有扈氏的地盘,其核心地区在当今西安市鄠扈区。作为地名,鄠、扈、户同义,地处丰水西岸,即大禹治水最后一站,周文王丰京所在地。直到夏朝初年,有扈氏一直盘踞在当地。

大禹治水,路线图是先君后臣、先人后己:从帝都所在的冀州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经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最后到达雍州。雍州的范围包括陕西和甘肃的大部以及川北局部,其西南靠近汶川。雍州的南部是崇山崇国,即夏后氏的根据地。大禹到雍州治水,经甘肃黑水、弱水到陕西渭水的支流泾水、漆水、沮水,最终是丰水流域。大禹一并开通了荆山到岐山的道路,从终南山到太白山和渭水之源的鸟鼠山通道也已竣工。当时终南山的标志山峰应当是丰京之南的圭峰或五台山,秦始皇祭天之处。大禹治水成功,在荆山铸造九鼎。荆山的地望,位于陕西省渭水之北的富平县西南。

大禹晚年指定伯益继位,结果位置被大禹的儿子夏启抢占并建立了夏朝。在夏后氏内部,王位的争夺也很激烈。比如夏后氏成员淳维,因争夺王位失败,逃往北方草原,成为匈奴王族的始祖。夏启一生功绩,在文献记载中只有一件,即率军在陕西鄠邑甘亭,同有扈氏打了一仗。《尚书·甘誓》记载夏启在誓师大会上数落有扈氏,理由是对方不服从夏启的统治,蔑视夏启推行的五行思想和三统历。有扈氏首领是夏启的同父异母的兄长。夏启讨伐,类似黄帝杀蚩尤和后来商朝的九世之乱以及西周初年周公诛管叔与流放蔡叔,都是内斗。

鲧除了擅长治水,还擅长筑城。这项传统,为夏后氏的后裔继承。到了商朝末年,崇国君主崇侯虎,身为商纣王时期的大臣,同封地相邻的周国首领姬昌共同辅佐商纣王。崇侯虎也擅长筑城,城墙高峻。当时的城墙,周人叫墉。崇侯虎在丰水修筑的城墙,史称崇墉。比较陕北石峁遗址的高大城墙,应当也是石砌土填的建筑物,以致有些学者认为石峁古城为鲧营造。《诗经·皇矣》描述周文王姬昌攻打崇国的诗篇,摘要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

上帝辉煌,俯察人世。帝赞文王:你不逞强。

给你攻城车辆,攻破崇国城墙。攻城车高耸,崇墙动荡。

攻城车强劲,崇墙摇晃;要攻要伐,要灭要绝。

周文和周武王先后营建的丰、镐两京,原本属于崇国的中心地区,背靠渭水,面朝终南山脉。商纣王当政,崇国国君崇侯虎是大臣。当时,九侯、鄂侯、西伯姬昌为商朝三公。九侯的女儿是商纣王的妃子,反对纣王淫乱而被杀,九侯也被剁成肉酱。鄂侯因进谏,一并被杀并做成干肉。姬昌对此私下叹惜,被崇侯虎报告商纣王。姬昌因此被关押在羑里七年。周国献上有莘氏的美女、骊山犬戎的文马和有熊氏的驷马,希望换回姬昌。商纣王大喜,表示只要有其中一项,就可以放人。姬昌尽管在商朝官至三公,位极人臣,但只是随时都有性命之忧的奴才,其价值在商纣王心目中只是一群健马或一副漂亮的脸蛋。姬昌至此有了灭商的念头,悄悄地行善,争取人心,厉兵秣马,先后攻打犬戎、密须、耆国、邗国,消灭比周国强大的崇国,成功地笼络了崇国臣民,进而受到六州诸侯的归附,有了同商朝分庭抗礼的实力。随即在崇国故地建立丰邑,修筑只有天子才能营造的灵台,以便天人沟通。第二年,姬昌去世,其子姬发灭了商朝,追封姬昌为周文王。

崇山的崇,也写作崈。以山为崇拜对象或祖宗的象征,因为帝王为天帝之子而山岳为天帝之孙,也如同帝王同诸侯的关系。山对应艮,对应土,土克水,暗含着鲧禹治水的功绩。鲧以土石挡水,禹筑堤疏水与筑台防水,都是土克水的五行学证据。终南山北麓中部的丰水,是大禹治水结束之际的关中平原的中心并靠近终南山的地方。终南山七十二峪,每峪都流出一条小河,丰河却有两条既深且长的山谷为源,水源丰富,土地最为肥沃。其流域面积广阔而低洼,田地容易被南山不定期发作的大洪水冲毁。按《诗经》的描述,丰水经过大禹的疏通,夏后氏的一部一直定居在这片膏腴之地。

崇山的崇有两个读音。作为会意字,读从,比如淙、琮、悰;作为形声字,读宗,比如踪、综、棕。《诗经·鄘风·蝃虫柬》“崇朝而雨”毛传:“崇,终也。”顾名思义,崇山就是大地朝天穹延伸的终止之处,同终南山的终字可以互训。西汉司马相如描绘终南山下皇家园林的辞赋《上林赋》写道:“崇山耸耸,巄嵸崔嵬。”这里的崇山,指的是终南山。东汉班固《西都赋》写的也是长安:“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赋中的崇山,也是终南山。《逸周书·程典解》:“商王用宗谗。”宗谗,意指崇侯虎告发周文王的谗言。宗音终;崇,古音同终,意即终结。据此,终南山可读为宗南山或略写为宗山或崇山。秦汉时期开辟皇家园林上林苑,主要地盘在都城之南,终南山之北。司马相如《上林赋》写道:“于是乎崇山,崔巍嵯峨。”上述崇字,都读为宗。《春秋公羊传》:“不崇朝而雨天下者,唯太山之云。”能称为太山的大山,古文献惟有霍山、泰山和华山。华山是夏后氏世居之处,也是终南山东段的标志山。

崇既是多音字,也是多义字。其义既可解释为高大,也可解释为连绵,如同终南山脉的高峰连绵不断。《诗经·河广》:“谁谓宋远,曾不崇朝。”郑玄《笺》:崇,终也。《诗经·小雅·采薇》“终朝采绿”毛传:“自旦及食时为终朝。”又有《诗经·鄜风·蝃蝀》“崇朝而雨”毛苌《传》:“崇,终也。从旦至食时为崇朝。”这三句诗,意思都是指从天亮延续到早餐的时段,读音是宗而不是从。崇读终的例子不少,比如战国荀子《赋》:“周流四海,曾不崇日?”东汉蔡邕《释诲》:“或画一策而绾万金,或谈崇朝而锡瑞珪。”南朝鲍照《河清赋》:“秽有绵祀,清岂崇日。”唐代黄滔《御试良弓献问赋》:“理如无苟,必资国祚之崇崇。”如果史载不虚,大禹早期的活动地盘在四川,妻子的老家在塗山。塗山的地点有四说,也都在南方。南方口音,终、崇、宗三字都不卷舌,都读为宗,平声。

儒家经传解读比较死板,认定崇山是嵩山,距尧都很远。其实尧都平阳距嵩山的直线距离只有222公里,可是距丰水之西的崇国直线距离却有342公里。周国迁徙岐山之前,这一带的原住民多为狄戎。商代的崇国,如何占领了渭河以南的地区,史无记载。从华山到丰邑之西,是商代崇国的地盘。崇国之南的终南山脉,标志山峰既可以是终南山脉东段的华山,也可以是终南山中段的五台山、圭峰或紫微峰。《诗经·文王有声》写道:“丰水东注,维禹之绩。”是说大禹治疏通了丰水,让它的下游顺畅地朝东流入渭河。《诗经·信南山》写道:“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是说丰邑一带原野平坦,大禹开辟的土地,其后代在这里种田。尽管《诗经》的作者是周人,尽管崇国是周国的敌国,可是夏后氏的历史遗迹并没有被周人全部抹平。

终南山脉其长无比,不过人的直观视野有限,只能远眺山脉的局部或近观某个山峰。于是帝王不是笼统地祭祀终南山脉,而是以其最显赫的山峰作为替身加以崇拜。这是历代帝王祭山的特征。另一特征是祭远不祭近。比如周秦汉唐很少有帝王亲自去祭祀京畿范围内的嵩山、华山和终南山,只派官员代祭。历代皇帝往往按照五行原理,通过巡狩去祭祀五岳。通常是春祭东岳、夏祭南岳、秋祭西岳,冬祭北岳,而中岳常常不亲自巡视。帝王巡狩的重要功用是向当地官民显示权威并考察当地诸侯或地方官员的执政能力与效果。同理,终南山尽管在帝都附近,但通常不在专门祭祀之列。帝王每年在京畿之内祭祀五帝,在上林苑狩猎,都是上十万和几十万官兵招摇过市,出行的两大功能已经充分显示了。

秦始皇在丰水和渭水交汇的咸阳建都,率先自称皇帝。金文皇字的上部,或释为王冠,或释为白,许慎释为自。许慎的解释只对少数特例有效,无法涵盖众多被判定为皇字的金文。因而,皇字在周秦帝国的文字系统中,上面的字根,或释为王冠或吉礼舞具,或释为白。皇是合成字,意即白王,如同西周铜器铭文“上帝”二字合写一样。商周时期,王与帝同义,白王也可以释为白帝。远古被尊为“白帝”的人名叫少皞。少皞的皞,从白。按五色对应五行的定则,白对应西。白又是伯的简写。周原出土的甲骨文,白又被释为伯。皇字的出现,应当同西伯姬昌有关。西伯即被周武王追封的周文王。公元前8世纪,秦襄公击败犬戎,被周朝封为侯爵,自以为是少皞的化身,建西畤祭祀白帝少皞加以确认。

在此之前,少皞氏执掌西部,以鸟为官名。分管农桑的官员是九扈: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总称九农正。农正即管理农业的首长。九扈本来是九种侯鸟的名称,少皞氏用来当作官名。九扈所在地,最有可能在终南山北的关中平原。这里旱涝保收,始终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和根据地。世居和迁徙关中平原的九扈部落、有邰氏、崇国、周国,都是从事农业的部族。九扈的扈,本义指低矮而广袤的山丘,切合关中平原周边适合耕种的地貌,如周国岐山一带的周原北部和有扈氏所在的渭水南岸靠近终南山的地方。东汉张衡《东京赋》写的是洛阳,涉及的地域广阔,包括关中平原和九扈的关系,包括帝国每年仍在长安祭祀汉高祖刘邦的礼仪。当初尧帝将驩兜于流放崇山,大抵在关中平原的西部,周国之南,渭水和终南山之间的河谷地区,少皞曾经管辖的地方。驩兜即尧帝的不肖之子丹朱,别名鴅,西周它簋铭文“驩”的别名。这个别名,应当同少皞氏以鸟为官名有关。

扈与户在姓氏上同宗,在字义上有关联。扈是户邑的合字,本义应当是户型房子的聚落。古代住宅开设出入口,东面朝阳的用单数,一扇,名叫户。西边朝阴用偶数,两扇对开,名叫门。扈县一带至今遗留的传统民居,都是单扇门。这种款式的房子,后世名叫夏屋,演变为厦屋。夏屋在关中平原靠近终南山的老村庄比比皆是,俗称半边屋。半边屋相当于普通山墙屋从侧面一分为二。半边屋通常正面开户,背面全封闭,侧面或开气口。有窗有户的正面低矮,全封闭的背面高峻。室内结构是进深小而左右宽广。其原因是该地区每到入夜时,终南山顶的冷气下降,气温比平地低约6度,不得不采用这类建筑保温,使之冬暖夏凉。夏朝的天命,五行属木,方位在东,开门宜户。

按《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后氏分为十二支。再据其它文献的简略记录,夏后氏支裔的封地或聚落,近一半分布在终南山周边,另一半或不详,或分散在河南山东河北湖北。其中,有扈氏最显赫,位于西安鄠邑;斟寻氏,或以为在陕西渭南,即华山之西;彤城氏,地处陕西华县西南;褒氏在陕西汉中,即终南山南麓;辛氏在陕西合阳或陇西。夏后氏崇山如果不是终南山,古文献记录和解释都无法自洽。将夏后氏的记载和相关记载加以整合,崇山为终南山的立论顺理成章。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