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奇顾绣传承者--沈丽莉
2023-02-28 16:08:56 未知
源自20多年前的一则电视新闻报道,顾绣在沈丽莉心里种下一枚种子。当时她得知顾绣面临失传危机,心想或许将来能去学习传承这门技艺。2007年,已经进入上海松江文化馆工作的她,偶然发现顾绣工作室,尘封在记忆里的种子被重新唤起,自此与顾绣结下不解之缘。
最初以为是一幅国画作品,在老师傅的讲解下方知是顾绣绣品。如今的沈丽莉,已然成为顾绣代表性传承人,以针线作丹青,延续顾绣的独特魅力。以宋元文人画为蓝本,半绘半绣,运用刺绣针法,与国画笔法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画绣结合,颜色过渡细腻,勾画晕染,浑然一体,延续松江文人画派的特征与风格。
在介绍顾绣的特点时,沈丽莉如数家珍:顾绣是江南刺绣技艺的代表。顾绣由明嘉靖三十八年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的三位女眷创造、传播与发展的,是江南唯一以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其中以顾名世次孙媳韩希孟为代表,她工书善画,绣艺精湛,素有“顾绣第一人”之称。
顾绣在针法与色彩运用上独具巧思,显著提高了这种绣法的艺术品格,由此也被称做“画绣”。擘丝细过毛发,绣工精细;针法丰富多彩,复杂多变;亦绣亦绘,绣画结合;色线丰富多彩,题材广泛,取材灵活,这是顾绣的几大特点。擘丝细过于发、针如毫、配色有秘传可以说是顾绣的三绝。
作为唯一以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在中国刺绣史上鲜见,被视作刺绣艺术皇冠上的瑰宝,享有“四大名绣之祖”的美誉,有着超凡独特的刺绣技法和艺术风格,又富有上海本土文化特色,自明清两代名动一时。顾绣又极具创新性,以绣入画,趣味高雅。在沈丽莉看来,顾绣的传承不仅仅是一门技艺、一个绝活的继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的薪火相传,象征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
但很长一段时间面临失传危机,顾绣的命运不可谓不跌宕起伏。它是民间绣艺与文人画结合的产物,传承者必须具备传统的书画修养,极难普及;此外顾绣制作费时耗工,少则三五个月,多则数年方能成就一幅作品,既要耐得住寂寞,又要守得住初心,这也是传承者必备的素养。单单这两条,已经将绝大多数人选挡在门外。沈丽莉是这当中为数不多留下来的人。2007年入门,2009年师承朱庆华,同时也得到戴明教、高秀芳、吴树新等老一辈顾绣传人的指导,熟练掌握选稿、勾稿、配线、绣制、托裱、装裱的全过程,她也是目前唯一能够独立掌握完成顾绣整套流程的绣娘,在过去,这需由一整套班子协助完成,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从恩师们的授业解惑与实践历练中,沈丽莉意识到让顾绣传承并发扬光大的紧迫性。
学顾绣,天赋和努力都不可或缺,光是基本功就要练两三年,仅是第一步擘丝,就会让很多人耗尽耐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绣娘,需要十几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经过多年拣选与重重考验,令人意外的是,沈丽莉受邀,在青浦监狱授课并成功收徒一名。她说:“为的是让服刑人员也能回馈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让非遗在这里也能开花结果,让顾绣得以不断传承。”现在,她与徒弟经常一起授课,让顾绣这门古老的技艺重回世人面前。
作为年轻一代顾绣传承人的标杆,沈丽莉身上闪耀女性的光辉,坚持不懈、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从传统绣阁到当代绣纺,越来越多沈丽莉这样的绣娘们通过多种方式让顾绣得以传承,同时也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如顾绣从松江的闺阁里走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