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一一王焕波
2023-03-02 10:23:22 未知
来源:天福山人王焕波
年前,我完成了一组雪山题材的创作并写了一篇短文《远方》,发表后产生了一定反响。其中有一个学生留言到:“老师,每天工作8小时有点多,注意休息,别累坏了”!
学生都已经年过半百并事业有成,但当了40年老师的我,仍改不了喜欢说教的恶习,一本正经地回复到:“当你努力工作,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之后,你就会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了”。
立即收到回复:“老师,我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
我一看,气了个半死,鼻子都气歪了!愤怒地回复到:“按照你这厮的逻辑,努力工作勤奋劳动的人都是贪图享乐的人啦?岂有此理”!
这家伙回复到:“老师,您看您,退休后这脾气还见长了?这咋玩着玩着就恼了呢?这还怎么聊天?学生只注意到‘享’和‘乐’这俩词了,别的还没来得及看呢,这咋就火了呢?这样吧,我叫几个同学,晚上聚聚,您落落火行不”?
晚上,一番杯觥交错,不一会便伸腿露胳膊胡说八道起来。在一伙学生们毫无节制的吹捧中,我似乎又找到了“德高望重”的感觉……
酒后我走两步退一步、摇摇晃晃地行进在尚未消失年味的路上,突然想起忘了在哪看到一位哲人说过:“要是想快速地使别人讨厌你,你就以帮助别人的名义去说教”。我不想被别人讨厌,还“快速”所以,得改!
其实在劳动中是真的能获得享受和快乐的,甚至还能悟到禅机,请看五代契此的《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通过插秧这个极普通的劳动过程,体会出了修行时的内在境界和奥秘。在 “手把青秧插满田”的劳动中,找到了人们的心田,也即所有众生本有的、犹如虚空一般的、如来藏的光明。人们平时的一切思想、行为和语言等都是在犹如虚空般的如来藏的光明中生起和消失,虽然如此,如来藏空性和光明的本性从来就没有动摇和迁变过。
当我们心无杂念,躬身做事,看似卑微,却是“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正可看见水中倒映的蓝天,天空的广阔原来低头审视到内心的时候偏偏就见到了!
只有当我们的身心不再为外界物欲困扰的时候才“心地清净方为道”,这是修行之道。
在插秧这种极平常普通的劳动中,劳动者一步一弯腰地向后退,而水田里的秧苗却整齐地向前延伸着。和尚在劳动中悟到了禅意,把关注外境的注意力扭转过来,觉照自己的身心。凡夫不能觉悟的原因就是不肯“退步”,只知道“向前”,而不知“后退”即是“向前”的道理。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投注在外境上,到外境上去攀缘妄想,而对内心所起的种种错误心念也从来不去观察,对身心的究竟真相也不去参究。任何一个人只要肯“低头”、肯“退步”,就一定能渐渐了悟诸法的真相,即“退步原来是向前”。
我决定继续在劳动中“贪图享乐”,再画一组作品,万一像布袋和尚一样在劳动中悟到了禅意,岂不快哉!
决定好做,而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我觉得自己肚子里的货已经掏的差不多了,大过年的又是冬天,也不方便出去写生,于是,时间在徘徊磨蹭中消失了。
我想起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的斯宾诺莎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想做,会找一个借口;如果你想做,会找一个方法”。
春节在忙乱中过去没几天,立春了。尽管北方的早春仍然寒冷,但春的消息已经不远了,漫山遍野很快就会披上一片翠绿。
于是,我想到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一一青绿。
我这个人似乎是有点强迫症,一段时间只能干一件事,往好里说是“心无旁骛”,实际上就是一根筋。
上一组画雪山时,觉得整个画室里冰清玉洁,晚上睡觉闭上眼睛面前就是白雪皑皑。现在,我想象着春风吹来时,满山遍野披上新绿,心情十分美好,满脑子都是绿水青山。在安静的画室里,我开始了这组作品的创作。
春节后刚开始创作这组作品时,虽已立春,但北方大地还是冰天雪地,现在,山上已出现了绿芽,不久就会披上绿装,一年之计在于春,祖国大地,春意盎然,山河无恙。
王焕波
2023年2月26日夜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