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平凡的崇高》
2023-03-08 08:50:08 未知
红梅 |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潘皓的人物肖像画尽管属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却没有那些通常设定的文学性、戏剧性的典型场面和背景,只是描绘人物本身。如此一来,一方面这些人物作为普通个体的人的属性得到加强,从而凸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对人性的关怀,宏伟的历史得到具有独特人性温度的表述;另一方面,在个人的渺小和历史的宏大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巨大张力。个人的平凡命运、风云激荡的历史岁月以及艺术家对两者进行历史观照而产生的崇敬和感喟,这些不同的因素复杂地交织在潘皓的作品里。
潘皓的作品是户外写生创作,限于客观条件和时间限制,在技法上采用印象派的光色表现和急速的笔触是自然之选。尽管如此,潘皓的作品和印象派的内在创作逻辑却大相径庭。印象派追求极致的客观的光色表现,从而将自然转化成为一种私人的、非形式化的视觉领域。在早期的印象派画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诸多早餐、郊游、散步、划船、旅行、节日庆典等欢愉的场面。这些城市的闲暇田园诗不仅是当时法国中产阶级娱乐休闲的客观形式,而且通过主题的选择和新的美学手段,印象派的作品反映出了将艺术看作是纯粹自娱自乐而不涉及思想和动机的领域。这就是说,印象派急速、破碎甚至是凌乱的笔触和光色表现和其美学目标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
这种联系在潘皓的作品里被彻底改变了。相对于印象派画作中所表现的城市中产阶级将娱乐消遣视为自由的最高体现,潘皓的作品则是将**和**所代表的中华民族为了光明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以及对这种精神的崇敬与自我认同作为最高准则。深刻的思想和炙热的情感是潘皓作品的首要特征。这就是说,潘皓要用一种本质上属于自我的技法来表达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情感,急促、阔大的笔触要和谨严、规整的意义结构相对应。为此,潘皓的作品在尽量保持客观光色的表现上,清晰了边缘线,同时加强了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从而保证了形体的坚实并将自身强烈的主观情感注入作品当中。也正是在这种两难困境的突围之中,潘皓的作品形成了饱含个体激情的历史叙述的鲜明特征。
--摘自《平凡的崇高》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