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随笔 | 《心经》里的亡者世界

2023-03-21 09:09:29 未知

  原创  国学博览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59d47f331cfbe0bb830a33111c874dc2.jpg

​  《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教人证悟空相进而达成涅槃境界的佛经。“般若波罗密多”,是从梵文直译的密语。很多经咒中都有密语,为什么历经上千年如此多的高僧都不翻译?一方面,是因为梵文和汉语语言表述范畴的差异,容易导致翻译后曲解原著精神,另一方面,如我们把典籍里的上古文保留至今一样,只有保留当时的语言,才能精准的还原当时的语境。对“般若波罗密多”的解释有很多种,所谓彼岸,所谓超越自我的大智慧,其实无非都是超越此身血肉之躯的束缚,抵达与宇宙真相接近的世界,即亡者世界。放下对语言本身的执着吧,慢慢你会发现,般若波罗密多,是种不可解说的境界,一旦翻译成有意的词语,它就被缩小了。

  在大多数迟疑于信与不信之间的读书人心中,《心经》是获得认可度最高的经文。不信的人,认为《心经》通达死生的透彻似乎从道家思想演绎而来;信的人,认为《心经》所言的每个觉悟阶段,是真实可靠,能够实现的。佛教在中国知识分子中,被接受和不被接受的部分,正如《心经》:被接受的,是哲学的部分;而不被接受的,是宗教的部分。而宗教的部分中最难以获得认同的,是对亡者世界的解读。

  佛祖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取了个美妙的名字:娑婆世界。娑婆,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切的经文,都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娑婆之相,是迷幻的、不真实的,但是又是我们灵魂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死亡,是离开娑婆世界,前往其他世界的结界,并非生命的彻底灭绝。以我浅见,佛家思想的世界观(如果可以用,也暂且用“世界观”三个字来阐释的话),其实就是亡者世界观。

  亡者的世界,在各种宗教中都有不同的描绘,大体上分为地狱和天堂。地狱,是受惩罚者的去处,天堂,是善良人的归宿。因为没有办法在此世界窥探彼世界的秘密,人们只能依靠想象去猜度亡者的世界。西方宗教里的亡者世界没有佛教这么复杂,只要在现世忏悔和祈祷,每个人在死后都有机会获得“救赎”,进入天堂。即使有罪,神也会帮你扛着。而佛教的亡者世界却复杂至极,大多数人都要为自己此生所犯的错被送去“十八层地狱”接受惩罚,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获得往生极乐世界的待遇。所以,佛教的亡者世界显得更加可怕。其实,正信的佛教,不是教人畏惧死亡,而是教人们解脱现世苦难和轮回之道,只是经过明清佞佛的道德家们的加工,才演变出“十八层地狱”等种种恐怖景象,并通过形形色色的经变图大加描绘造势,既能恐吓无知平民,又能巩固当权者的统治地位。这种被恶意夸张的亡者世界,使得中国人的死亡观被锁在深深的恐惧中,人们避讳谈论死亡,追求长寿,甚至连与死亡近似的谐音都被视为不祥之兆。

  读《心经》,体味每一个字背后的玄机,就能看到一扇通往亡者世界的大门正诚恳地向你开启,仿佛一个宽厚的长者对你说:去看看吧,那里其实并不可怕。亡者世界是否可畏,在于你对当下所处世界的认识程度有多深。你认识此世界的程度越浅,就越恐惧有一天会走向那个世界,你认识此世界的程度越深,就越发坦然,知道那个世界和这里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没有恐惧,就没有地狱。

  《心经》的开篇,显现的是观世音菩萨久远前入世修行时的一次对话,那时候,他还是观自在菩萨,他和弟子舍利弗,还有你,都坐在一起论道。他把自己开悟“般若波罗密多”境界时的体会,一一说给舍利子听:在对娑婆世界的观照中,他体会到“诸法空相”,进而由浅入深的解释,这一切佛法的空相,不会增加减少,不会有新生和消亡,不会因任何人的见解而更显圣洁或遭到贬低,即永恒不变。这个空相,本质上是不存在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有形有色,耳朵所听到的一切声音动静,鼻子所闻到的、舌头能品尝的一切味道,以及身体能感受和触碰到的一切物质,甚至种种情绪,以及脑海中那无法觉察的闪念。这是我们人类在修行时,以禅定的念力,凝视着自我的内在,定力愈深,愈是能看清我们被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所蒙蔽的天真,直到连凝视自我的初心也化了,肉体的一切束缚才消失,这便是五蕴皆空。

  从这个内外皆空的世界中继续观照,连眼界、意识界也都渐次成为空相,没有明亮与黑暗,更没有无边的黑暗,没有生死,更没有生死轮回的尽头。我们自认为的人类思想结晶的知识和智慧,其实都不存在。我们此前在娑婆世界种种的学习和经验,只是一种短暂的拥有,而非永恒的得到,所以我们从来不曾得到过什么,不曾蒙受过苦难,爱恨情仇,不曾得到过那些我们一直以为属于我们的东西。当你证悟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其实是不需要用到任何思想智慧的。就是说,在你清除了你此生此世所知所学的一切,包括清除了对佛法的一切知见后,完全以空空的纯净如初生婴儿的身心去观照,才能证悟“空相”。这个最终极的“空相”,就是“涅槃”。

  讲完这个心法,观自在菩萨举例说,有个叫菩提萨埵的人,就是证悟了这个空相,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所以说,舍利子,你们要相信这个法,是最重要最有威力的一个心法。《心经》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观自在菩萨教舍利子在证悟这个法的时候修的一句咒语。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其实就是教我们这个世界的俗人,怎样平静安详地迈入亡者世界的初级课程。经文中最核心的东西,是咒语,即心经最后那句梵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是许多世轮回中所有菩萨(智者)修行用的天梯,他们到达彼岸,得了果位又为此咒语加持,所以咒语是有灵验的。但是,有咒语还不够,必须要注意心法的修炼,所以前面讲了一大堆的话,是“使用步骤”。最后,告诉你到达彼岸后的收获是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了这个果位,你可以不再坠入六道轮回,也就不再受到爱恨情仇的纠葛、生老病死的折磨,从而获得灵魂的真正解脱。

  按照佛家思想的观点,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因为已经脱离了肉体,很快会忘记在此世间所知所学的东西,也无法再停留在生前的世界,所以灵魂飘忽不定,唯有受到情绪和意志的左右:仇恨、未了的心愿、贪欲、迷惑,会牵引你坠入新的轮回,因恶趣而坠恶道,因迷惑而任凭那个时空的气流将你推入任何生命的通道。所以说,在生前修行的人,如果修得好,可以证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面对死亡时是没有恐惧的,没有恐惧就没有幻想,不会坠入幻境,不会被六道牵引,得以超脱,即“涅槃”。

  那么在佛教中修到“涅槃”算不算进入天堂呢?所谓的“极乐世界”,并不是像壁画里画的那样莺歌燕舞,而是灵魂安住,欢喜宁静。所以也就没有西方世界所谓的天堂。佛祖曾经说,即使极乐世界,也没有永远安享不变的道理,那个世界和无数其他的世界,包括我们的娑婆世界一样,都是在变化的,而要修行,最好的世界还是娑婆世界,因为苦难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而极乐世界却没有磨练的机会,如果不继续修行,还是会堕入轮回之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