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展览预告 | 高建群“七十耳顺”赴延安习作展之:吴克军评论篇

2023-03-25 10:52:46 未知

d6fd4bac0812c9d8c76bad679567d619.png

展览题目:“七十耳顺”  高建群赴延安习作汇报展

开幕时间:2023年3月27日 10:00

展览时间:2023年3月27日—2023年4月27日

指导单位: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延安市文联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市群众艺术馆)

展览机构: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市群众艺术馆)一楼展厅

协办单位: 雅昌艺术网  西安市黄龙商会

策展人:刘爽

学术主持:程征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 艺术头条  光明日报 陕西电视台 西安电视台 陕西日报 西安晚报 延安电视台 延安日报 新浪 搜狐 腾讯 凤凰网 今日头条 艺术中国 美术报 中国书画报 高建群艺术社区等

cd13c7530ab1d927f2b387a3f010be81.jpg

71c2cf0a31482dae2b4aeb6407134c25.jpg

部分参展作品

别样风致

——也谈高建群的书画

文/吴克军

高建群的书画属于文人书画。
文人书画是文人写作主体工作的伴生物,文人在文坛因其成就而获得公认的名望、地位和话语权力后,文人书画则具有了名人书画的属性。所谓的名人指的是书画专业领域之外,博得名人身份并从事书画创作的人士。名人书画多年来一直是个问题,艺术来源、书学理据、评价体系、市场影响、人文价值等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方向。我认为,在宽泛书法史意义上,名人书画不可回避。
就历史而言,书画自然属于名人,或者说,最起码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绝大部分皆属名人书画,盖因书画,尤其是书,在古代只是文人们为官的必修之课,或文人身份的基本标识,而这些文人也都是历史名人。

在汉代,录用吏员要求精通秦书八体(后改新莽六书)。武帝时,一度出现“善书者尊于朝”的现象。灵帝设鸿都门学,“凡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为招引”,拜官赐爵。南北朝时,宫廷设有“侍书”,善书者可为中书舍人。在唐代,科举选官遵行“四才三实”法,所谓四才,即身、言、书、判,其中的“书”指书写要符合书法标准,以楷法为要,书体优美,遒劲有力。明代台阁体兴、清代馆阁体又兴。
书法在古代的异化看来不是什么怪事,书法的好坏有时决定着文人的官场前程,清代科考甚至出现“舍文而论书”的偏好。明四家之文征明九次科举落第,其中书法不佳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也使他知耻而后勇,日写百纸,终成有明一代大书家。上述所指都是实用书法,皆在文人书法之列。
在古代,文人书法写得好太过正常,写得不好才是稀奇,绘画也大致差不多,以画赢得君王青睐的事例也时有载及。但总体上,书画都是案牍之余,功业之外的事,所以,不存在什么名人书画的说法。
东晋二王以来,书法打破了实用性限制而进入到审美层面。
审美在哲学上至今没有明确的界定,既然美作为概念充满歧义,审美的边界也就无限延伸,这为生产美和认定美打开了更大的弹性空间。民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化分工一方面越来越精细,另一方面又越来越模糊。国外有安迪·沃霍尔提出“人人都可以出名五分钟”,博伊斯指出“人人都是潜在的艺术家”,这些言论对于推翻艺术精英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何况,有着源远流长的书法传统,以书写为能事的中国,书画家本就是一个很难明确边界的词语。文人以其深厚的学养、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对形式的敏感等优势,进入到书画领域,是顺理成章的事。文学之士跨界到书画圈既有便捷之径,又有学养之基,于是成为大宗。稍远者,鲁迅、胡适、林语堂、梁实秋、冰心、林徽因、茅盾等。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书画领域的文人有张贤亮、苏童、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莫言、冯骥才等,还有无数的小文人也争先恐后地试图跨入书画之门。

在专业书法之外,文人书画或名人书画,为喧嚣的书画圈带来了一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高建群攻书作画应是在《最后一个匈奴》为他博取专业名声后的事。他对《张猛龙》、《张黑女》、《石门铭》等有过精研,对书法有着自己的审美倾向和审美认识。从他的写作取向可以判断,他对碑的喜爱显胜于帖。他吸取了名碑精华或精神,然后跳出窠臼,重返自身。相比于一般依碑据帖的文人们,高建群的书法有一任天然之象,且上手即是个人样貌。在他的书写中,就具体的结字而言,虽多重墨倾泻,粗服乱头,扭曲虬结,但还是较为注重笔划收放之间的关系;高建群强调气势,不甚重气韵,野怪嶙峋,极具张力;布局参差,前宽后蹙,但不计工拙,不计妍媸,往往有一种乱石铺街的视觉效果,从中能看出来他还受过郑板桥的影响。
高建群也喜欢绘画,不求形似,任性以出,他是真正的以书入画,显然他没有受过任何绘画的训练,以书入画的主动与被动也无需考证,但求其意略与己合而已。画面即其胸中难浇之块垒,气息犹有心腹欲抒之苍凉。绘画内容多以英雄、文士为主,尤喜落拓运蹇之士如徐渭等。亦偶为日常所见所闻,有美人在侧则画兴更炽。绘画可视为高建群的文学的简单注解,如果从他的画中看到浪漫壮烈、听到沉吟叹息、嗅到血气或衰草味道,那就是他文学溢出的余绪。

我不能按照专业书画的标准去评价他,但我愿意许之以“别有风致”的考语。高建群不是一个在意别人评价的人,他对自己的书画颇为自得。“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高建群过去常写的对联,可能是他的内心写照,文人自许也是文人书画的常例。
算来有十年余未与高建群见过面了,知道他写书写字两不误,而且建了艺术馆,又要举办展览,这都是好事,可知老朋友兴致如昔,健旺如昔,除了高兴还是高兴。
高建群在西安高新产业开发区挂职副主任时,每每避会或有友人来会,我那儿便是他的首选去处。昨日重现,除了他埋头努力写画的样子如在目前,我不知道高建群是不是仍如过去一样,沉吟着,沉吟着,似乎紧盯着烟灰缸,却把烟灰弹在哪哪儿的地上。

吴克军,文学博士,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西安中国画院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批评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541b90861de8ad0dc078c2805298ba0b.jpg

“最后一个文学骑士”高建群

      高建群简介:

      高建群,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祖籍陕西临潼,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代表作《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统万城》、《我的菩提树》等。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