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 | 张晴:以“纸”为媒 撬动未来
2023-03-28 12:24:27 未知
“我们要做的研究和技术提升需要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起到推动作用。”
张晴依然记得,科技部同志说过的这句话:“所以,从这个高度理解,‘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属于关键性基础研究,这项课题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人文学科或艺术领域,成为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
2023年3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项目——“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这个率先在国内系统梳理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问题的国家级重点专项项目正式“开工”了。
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嘉宾合影
项目总负责人就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
他的理念里,“纸”是古老的,“数字”是今天的,如何在两者的紧密结合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技术的提升与历史光芒的持久绽放,是自己的夙愿:“让优秀的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源远流长,也是‘文化自信'在文博工作中的具体践行。”
下文源自张晴的讲述。他从个体诉求、现实困境的两个“倒逼”、时代对科艺赋能的要求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藉此,我们可以观察到多学科融合在当下可能产生的巨大推力。
插上科技的翅膀翱翔艺术世界
讲述:张晴
撰写:邹萍
大家可能没有想到,这个项目会由我牵头,因为都认为我是策展人,只做当代艺术。其实,我最早在苏州博物馆工作,对博物馆有情结,在中国美术馆工作以来,近年来分管艺术品修复部,修复部曾修复过宋代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等古代书画作品,今年正在修复郎世宁的《九鹤图》,这份经历让我对中国古代书画中的“纸”产生了不同感触。
我还是一名艺术家,曾经在世界各地收集纸,看到全国各地的传统手工纸,包括其他国家的纸我很敏感,会与中国的纸做对比与分析。从某种程度而言,手上没有使用过200种纸,进行实验,是很难真正体会“纸”的质能千变万化的,当然这里还包括纸与墨的关系,纸与颜料的关系,纸与水质的关系,当然最重要的是纸与艺术家表现力的关系,纸与不同性质的媒材发生的变化,有时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创意与效果,甚至可以超越创作本身。这类“惊喜”牵动着我近二十年以来对“纸”不懈探索。
张晴《满川风雨看潮生》 纸上综合材料 245x187cm,2021
张晴《世界NO.31》纸上综合材料 191x191cm 2021
张晴《世界NO.37》 纸上综合材料 72x140cm 2021
张晴《心灵之城 NO.1》 纸上综合材料 300x197cm 2019
张晴《心灵之城 NO.1》 纸上综合材料 300x197cm 2019
我也喜欢科技创新。1999年至2011年,我任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兼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组织与策划“上海双年展”,主题从“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到“都市营造”“影像生存”“超设计”“快城快客”等,都是在思考科技昌明如何带动人文思考,如何激发科技创新等。
今天,所有的城市更新和规划建设都和科技人文紧密相连。我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博士后,曾与同济大学合作中国城市研究所,研究“智慧城市”,2010年迎来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让我更深入面对“未来城市”的探索。进入中国美术馆工作后,我还策划了以“城市更新”为主题的展览。
所以,我的工作一直关联着艺术与科技,这两者在我身上融汇贯通了20多年,这一切都使我对科技在艺术中的作用有着无穷无尽的思索。
项目组泾县考察现场
“纸”是古老的,“数字”是今天的,两者如何紧密结合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技术的提升与历史光芒的持久绽放,这是我的夙愿。让优秀的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源远流长,也是“文化自信”在文博工作中的具体践行。
“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提升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为中国美术学院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它由中国美术学院牵头,联合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泾县艺宣阁宣纸工艺品有限公司、泗水金诺纸业有限公司以及湖州市吴兴区数字经济技术研究院等10家科研及技术单位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其以古代书画的修复,古代书籍修复纸和当代创作的需求作为起点,重点是以应用需求为背景下传统书画纸制备工艺改良和设计,项目成果将更好地满足当代书画艺术创作创新和博物馆中古代书画修复用纸的需求。
项目下设5个课题:课题1为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环保工艺改良设计与实现,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担,复旦大学和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课题2为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制备助剂和改性材料研发,由华南理工大学承担,泾县艺宣阁宣纸工艺品有限公司参与;课题3为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精准制备及专用设备研制,由浙江工业大学承担,艺宣阁和泗水金诺纸业有限公司参与;课题4为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用纸的研制及应用评价,由故宫博物院承担,中国宣纸股份参与;课题5为中国艺术专用纸研制应用与标准体系研究,由中国美院承担,艺宣阁和湖州数字经济技术研究院参与。
古画修复现场
古画修复现场 本项课题4负责人 杨泽华
它的诞生有两个源起:
一是当代艺术领域。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20多年来我在创作中发现,其他国家的纸可以呈现出饱满的色彩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但宣纸似乎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我找了很多造纸专家进行讨论,共同研究与实验,形成许多创新的纸,创作了许多与众不同的视觉作品,同时发现很多中国的艺术家已经和造纸厂对接,制造适合个人创作的材料,但涉及的群体始终有限,需要立足源头做研究,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与创新提供新颖的纸。
所以,我用“倒逼”这个词来形容现状,即艺术家作为应用方倒逼生产单位定制材料,提供新颖的纸。艺术创新的能量刺激成为这个课题诞生的首要起因。
二是博物馆系统。现在和未来,中国很多博物馆里的古代书画,图书馆里古籍都需要抢救性的修复,但修复原材料十分缺乏,这是第一层矛盾。此外,博物馆里如果有一张宋代或明代纸,但它本身也是文物。理论上,文物不能用在修复工作上,这是第二层矛盾。所以,我想应该研发出合适修复博物馆里的古代书画,图书馆里古籍的纸,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和图书馆藏古籍的修复工作,提供足够修复用纸,这也是“倒逼”。
领航者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因此,这两个“倒逼”让这项工作迫在眉睫。
科技部在3月发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专项2022年度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南3.4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提升关键技术研发,提到了针对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以及艺术创作上专用纸的制备和理化评价,和中国美院前期一直在开展的研究紧密相关,我们联合了中国研究纸,造纸及纸应用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十家单位,集结最优质的精兵强将,术有专攻,拟通过五个课题组,文理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化立体性地推进。
科技昌明的时代,高校建设更需要加强科艺赋人,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未来艺术创新和时代前行做好充足准备。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