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 | “转换—申红飙作品展”在北京睿美术馆开幕

2023-03-28 12:54:30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269eb84b9652e758c35184857f956818.jpg

展览策划

黄 涛

学术主持

于长江

展览执行

胡泉纯

开幕时间

3月25日15:30

展览时间

3月25日—5月25日

展览地点

北京华侨大厦睿世酒店一层睿美术馆

皈依草原

于长江

阿飚作品中最常见的形象――健硕而朦胧的人和马――让人不难猜到是源自北方那个曾经金戈铁马征战四方的族群的原型,相应地,可能你会联想历史影视中展演的几百年前刀光剑影所向披靡、万马奔腾远征欧亚的史诗般画面……但是——重点在“但是”之后——眼前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和马匹,却没有凸显那些历史往事中经常渲染的强悍、征服、铁血之类咄咄逼人的意形,反而是满怀温和、友善、亲切和深情的——虽然力大无比,却不急于示强逞能,更无以势压人、恃强凌弱的苗头,而是自律地把“强壮”置于一种“和善”的掌控之下,体现为童心般纯净明澈的品格,是一种令人放心的靠谱的可依托的保障力量。

从这种意义上说,阿飚的作品,或许可以被视为一种“后强力”时代的视觉隐喻,剧透式地把一些学者文人绕扯不清、有口难言、越描越混沌的关于一种族群/地域文化之坚韧与流变的认知,用一种最简单直白的方式,瞬间告知人们。

这种打破强弱之别、超越成败二分、消解人己两立的心境,本来就是这个多少世代一直在大历史中大起大落命运跌宕的草原族群当今文化人格的精髓之所在——饱经时代沧桑巨变,早已没有那种纵横万里争雄天下的宏大外表,但历史并不如烟,曾经发生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可能沉淀结晶为集体文化人格的要素——包括一些其它族群所难有的世事炎凉和生死感悟……这些稀缺宝贵的人文精神遗产,却往往被埋没在各种错综纷杂的非自主的他者叙述中,而自负甚至自闭的主流社会又总是视之为边缘少数,无心正视之……尽管如此,它们不会消失,因为会有阿飚这样的艺术人,以另一种认知路径深入理解这些文化珍宝,把它们破译成通俗易懂的常识,永远流传。

阿飚的大部分作品,正是以这个族群中多位熟悉的友人为原型,以形象和质感的综合,不断演绎再现着“力+善”融通的样态,创造了一种别致的审美意象,不仅使人过目难忘,不断回味,而且也会唤起人们内省或反思诸如日常纠结的各种成败尊卑、壮孱刚柔、大小高低以及与之交织的正与邪、凶与慈、忠与奸、雅与俗等等之间的辩证关联,为自己引来一点点新的启蒙。

可能有观众会好奇,阿飚何以对草原游牧族群/文化有如此通透的理解?

答案是,阿飚本人经过多年日常化的修习和融入,已经成为一个饮马奶酒、祭敖包、策马扬鞭的草原牧民,尽管他本不是从小就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环境中长大,但文化是可以选择的,某种意义上说,自己选择的文化群体,才有更真诚的认同!阿飚自主选择了投身于草原游牧族群的生活,在其中再一次“长大成人”——从衣食住行到风俗习惯到情感心态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皈依”当地文化,实现了个人自发自愿的身份转换——由此,阿飚艺术创作的关键点在于,他不再是以外人角色把“他群”(they-group)人物作为创作原型,而是以“我群”(we-group)自己人的身份,对外界表现“我们”的形象风貌。

这种从“外人”视角到“当地人”视角的转变,人类学上称为“主位”到“客位”的转化,但阿飚的个人经历不止于此,而是更进一步,他不仅有“视角”的改变,而且还做到“身份”(identity)的转变——主动“涵化”(acculturation)或称“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实现了个人生活习俗和族群归属感的实质性转换,应该说像他这样彻底自我更新的艺术家还是比较罕见的,尽管一般意义上能欣赏异乡文化习俗的人并不少。

是的,在当下高度都市化的中产人口中,很多人都有跨族群欣赏异文化的偏好,但向往的往往是一种“想象中的异域情调”,对现实的取舍、裁剪和再造,一不小心就流于在旅游景点看人造景观的处境,并不真具备日常现实性。而真实的跨文化融入现象,大多发生在多族群杂居、多文化并存区域,人们从小接受不同文化,因为从众、家庭亲友影响或某种制度化引导下,某一族群的人与另一族群融合同化,但这种过程总是含有很多先赋性和被动性,不是人们在自由条件下自主选择决定的。

个人主动融入其它文化群体的另一种情况,是跨文化研究中“参与观察”和文艺工作者“体验生活”(participant observation),但这类具有功利性目的的“融入”,从一开始就可能缺少阿飚这种顺乎自性发自内心的真挚感,甚至可能蜕变为一种表演或伪装;而阿飚这种纯粹出于个人直感或某种未知力量促动/引领的自我文化重构,更多基于个人人格倾向而非具体目的,真实自然,能够在有限的人生中,感受更多重多面向的生命体验。

阿飚跨文化转换的选择,重点在于“自觉”——他是在清晰明了不同文化内涵差异的情形下,按照自己真诚意愿进行的选择。从更宽泛角度看,这种对异文化的感知和欣赏,是在践行学术界的一种乌托邦理想——就是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状态——若真能如此,那么各族群的文化传统,就不必仅仅限于这个族群自己的后代去传承,任何文化群体的任何人,都可以打破自我中心和独占情结,跨出族群边界,交叉学习,按需分享各种文化传统,人人都可能自主选择、欣赏、保育和传习其它人群的文化……然而,要普遍达到这种境界,现实中还相当渺茫,只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大同梦”。

需要指出的是,阿飚这种近乎神学意义的“改宗”(conversion),并不必然是对自己原文化的疏离,而更可能是一种身心格局的拓展,使之足以兼容更多的文化谱系——它意味着对现世各种文化之间“差异”表象的审辨,和对不同文化底层语法(grammar of grammars)共通性的追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是一种“出走”,而是一种“回归”,至于“回归”到哪里,可能不是某个族群,不是某个地域,不是某个社会共同体,而是回归到世间人人具备的一种“正心诚意”——对阿飚而言,则可能是回归到被常识标定为“美感”的那个无法直观的内心原点。

由此,阿飚这种贯穿于跨文化体验中的雕塑实践,造成一些不同凡响的多镜像效应。比如,作者和作品原型包含一种“潜称谓转换”,就是从一般观察者的第三人称,经过主体互动式的第二人称,跃进到第一人称的自我表达状态……如果借用西方语言中的“格位”概念,可以说阿飚以其自身在多年创作过程中自己文化身份的转变和新族群要素的内化,为作品赋予了一种主格、属格、宾格等多重叠加的效果,使之自带不同视域和立场观赏的标识性,这样的作品,总是透出一种耐人寻味的魅力。

阿飚作品对公众最大的感召,在于源自内心坚定的自觉和我行我素的行动,或许就是在他这种逆俗和独行的生存状态中,他不断再造着不同于原来1.0版自我的3.0、4.0版的“阿飚”——一个不断更新的自己——面对眼前所见所闻所感,总能敏锐地直取要害,自证一些熟视无睹或稍纵即逝的征兆,面对繁复杂糅的众生烟火,能够沉稳从容中甄别取舍,不动声色地自我斧正郢削,让造型更纯净,让意象更直接,让表达更坦荡,让话语更简约,让雕塑这种视觉艺术的感动力,如千里草原上回荡的呼麦(xoomei)一般,深远、悠长……

开幕式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36b0dbf4e189078c8aa2b5fd804bebde.jpg

艺术家申红飙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90b24f359f2697aefab5cf1bacb98237.jpg

展览学术主持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研究员于长江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d058d19a62132a5b34a76ae7d502c921.jpg

策展人胡泉纯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9103fb481f47c71091008ddaffd5cdfa.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4468711a2a50a4e0b6a42ebfe6ef64b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23cdffa58a16b9a7a1b844b6288a48f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58b72797766407bb22cddc6d89948ee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3535ec2a04defb7d5e24107425bb329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e69d66d7e72b529868c7b1bd3a802af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2a7df70ad2c7f76d383aaac348fb621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a0f724b4ba9f723d52bd1c55a15ab89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e8dc29278803f1a8d7b8f1429ff481a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26b668a73093d924aa7ebe0ffdaea11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d17c04fcd613a402cc2be20aa1d41c6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952b977f139615bb31a6a3889fb2033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fe3820850b87e4022761f0c9503f100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8fb3f2fdf10d485796a3ce81165254c4.jpg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