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 十多年后重访老宅,吾心归处是故乡
2023-04-05 00:00:00 未知
李守白-水墨小品-《清明节前走访上虞》2023年
清明前夕,艺术家李守白重访了老宅,距离上一次来这里已经有十多年之久。十多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在这十多年里,是浓浓的乡愁。
人总是这样,小时读余光中的《乡愁》,不觉忧愁,因为就在故土,不曾远离。
如今,出走半生,“尘满面,鬓如霜”,再回首,十多年前的故事在时光中渐行渐远,故乡斑驳的记忆愈发惆怅,才发觉岁月无情。
乡愁是船票,是每一次久别不逢的牵挂。
李守白-水墨小品-《被围起来的老宅》2023年
古村的老宅仍在,只是少了许多生气,像个年迈的老人,可谁记得它也曾年轻过。
很多事,我们仍记得。
我记得小时候那架划过我头顶的飞机,它的声音很大,惊扰了我的梦;记得在草垛旁静静反刍的老牛,它的毛是黄色而不是黑色;记得秋后田野里割麦子的爷爷奶奶,他们的皮肤黝黑,喝起水来一瓢又一瓢......
我记得那间老宅,就像它也应该记得我,因为它的第一个“涂鸦”就是我画的。
李守白-水墨小品-《上虞粱湖街景》2023年
当然,我们也忘记了很多东西。
昨日越来越多,余生越来越薄。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在心里越积越厚。
当我们走在故乡的街小道上迷离着双眼四处张望,却始终想不起来曾经和我们一起在这里的玩伴叫什么名字?他长得什么样?他说话的声音又是否爽朗?
只是敢肯定在这里,我们和他曾经一定发出过开心的笑,放肆的笑。
那是响彻人生的笑声,如雷灌耳。
李守白-水墨小品-《上虞粱湖街景》2023年
少时难识清明意,如今满襟故人情。
还记得,儿时的清明,爷爷奶奶总是喊上我们,去踏青,去扫墓,去和我们讲述那些埋藏在土里的故事。可如今,当我们背着梦想的行囊,离家千里,才发现,家是一条越走越远的路。
而那些埋藏在土里的人,它成为枕旁的眼泪,成为举头仰望的明月,成为藏在酒里的无言。
李守白-水墨小品-《粱湖街道小景》2023年
有人说:
“世上本没有故乡,只是因为有了他乡。”
“世上本没有思念,只是因为有了离别。”
李守白-水墨小品-《华光村》2023年
离开了故乡的我们成为了更好的人,而离开了我们的故乡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它没有了泥泞的土地,换上了干净的街道;它没有了错落的电线和粗犷的电线杆,风景也变得别致。
白墙青瓦,村庄变的畅通而整齐美丽,它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我们为它高兴。
只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李守白-水墨小品-《陈溪村小景》2023年
山,还是儿时的那座山;水,还是儿时的那川水。
只是我们都长大了。
大得再读《回乡偶书》,竟发觉自己已是书中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李守白-水墨小品-《陈溪村农家乐饭店》2023年
岁月是神偷,不经意间就偷走了我们的青春容颜,天真童心和爱的人。
北岛说:“人在的时候,总以为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就少一面。”
李守白-水墨小品-《粱湖桥头酒店》2023年
人生终是一场又一场告别。告别童年,告别青年,告别同学,告别同事,告别亲人,告别亲友,每个人陪在身边的日子都有其定数。有的成了天涯孤旅,有的成了天涯异客,一个个成了故乡的匆匆过客。
作为时间的游子,谁也不能避免分开。所以请每一次相聚,务必好好珍惜;每一次告别,一定要用力拥抱。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 版权说明 ·
相关图片来自于李守白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图片与文字来自文献资料
· END ·
来源:守白艺术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