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刘力宁:在创作中了解自己 寻找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

2023-04-14 10:31:29 王丽静 

作者 | 王丽静

从北京798艺术区出发不久,就可以到达黑桥村,这段路对曾经生活在黑桥村的艺术家再熟悉不过了。

黑桥,一个无数青年艺术家梦想的摇篮、精神的栖息地,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刘力宁毕业后在黑桥一号院租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这里一待就是八年。他的工作室前后都是同学,天天在一起吃饭、聊天、探索艺术。“当时的黑桥艺术区环境虽然非常的简陋,但大家都很有创作热情,这是今天所无法复制的,我很珍惜和怀念在黑桥艺术区的那种感觉”。每次回想起这段经历,刘力宁总是非常感慨。

这段经历也让他从“学生”顺利转变成“艺术家”。无论后来工作室如何变动,刘力宁都没有间断自己的艺术探索之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434949d163c54eb8ffdc5148566556be.jpg

《2008》220cmx160cm 布面丙稀 2008年

刘力宁喜欢漫画、手办,拥有全套的《龙珠》。漫画也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漫画的影子,同时也能感受到他的幽默与荒诞。这是他艺术的基调,也是他生命的底色。

“我始终在寻找我到底是谁。艺术创作是在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这也是艺术最终的目的”。在刘力宁手中诞生的“搜城记”、“乐园”、“电视机”、“繁花”等系列,也都在为我们讲述着他的成长经历,讲述着他的故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7fddc3790cb1c7fed761d9cfa10470fc.jpg

《搜城记之一》,180cmx160cm ,布面丙烯 ,2009年

王春辰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显示了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切身经验和想象。他描绘了,在图像时代面所对的千恣百态的生活景象。这些画面就像一个一个的慢镜头:他将日常发生的生活故事,新闻热点,城市改造,传闻轶事等都纳入表现的对象,再进行重新组合,加强了这些图像故事的戏剧效果。就如同我们正在直接面对着这些大剧场在观摩演出。这不啻是当代生活的剧场化,当我们面对这些图像时,我们仿佛面对着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离我们熟悉而又遥远的历史或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ee9fca89495e4cffcd0ff1bdf9f4dbb7.jpg

艺术家 刘力宁

【对话】

艺术就像一场梦 可以天马行空

雅昌艺术网:您毕业于央美版画系,之后在黑桥工作室创作,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艺术家的转变,这段经历对您的创作有哪些改变和影响?

刘力宁:我觉得不只是艺术家,很多人都要经历过这样一个转变。对我而言,因为版画创作受一定材料的限制,不能像其他画种,所画即所见。制作版画和印刷一样,有再次呈现性。由于版画制作的独特性,强调在过程中要比较理性的按步骤去创作,需将想要呈现的艺术效果拆分成若干个步骤去实现,制作感较强,不能太随意。所以版画系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比较注重步骤感、节奏性和目的性。

在校期间版画创作的训练,使得毕业后的我能够较快找到艺术创作的道路。当然,一旦离开学校,离开美院的大环境步入社会,就要去思考很多问题。比如,当你将艺术作为职业来选择,艺术创作的时间跨度会很长,一旦最初的热情被消耗掉,就不足以支撑职业艺术工作者的漫长生涯。这就要求我要明确自己的独立性,要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和擅长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去整理和调整。

2007年底,我在黑桥艺术区租了毕业后的第一间工作室。那时的整体艺术环境是相对自由的野蛮,中国当代艺术也处在一个相对繁荣的阶段。我和同学、朋友们每天都聚在一起探索艺术,一起交流,像个乌托邦。大家相互走动,可以看到别人的创作环境,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是谁。当时的黑桥艺术区环境虽然非常的简陋,但大家都很有创作热情,这是今天所无法复制的,我很珍惜和怀念在黑桥艺术区的那种感觉,很感谢这段经历,让我得到了成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17333bbcd9b4d303e49dd3eb74ce9f53.jpg

刘力宁黑桥一号院工作照片

雅昌艺术网:工作室对您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

刘力宁:我觉得从事艺术独处很重要。工作室是一个自己与自己独处、聊天的空间,是艺术家工作、生活、发呆的地方。其实每天高效工作的时间并不一定很多,但创作的状态可以一直在延续,不被割裂,这就是工作室的好处。工作室如果足够大、足够空旷,它能让人发呆,让人胡思乱想,找到工作的氛围。当你的创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就会需要一个单纯的工作环境和场地存放和展示作品,普通的居家空间不足以支撑这种需求。

我相信一个艺术家一生当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会待在工作室里做他的白日梦。是的,艺术就像一场白日梦,工作室就是做白日梦的地方。它能够相对独立的与外界隔绝,在这里会很“安全”,你可以天马行空做一些尝试或实验。当你一旦离开工作室这个虚假的包裹,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很多生活琐事就会扑面而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5c07681cde99fb3b885b408ffb4e869e.jpg

刘力宁工作台

雅昌艺术网:您拥有全套的《龙珠》,在睡不着的时候会看漫画,这是您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来之一吗?漫画对您的艺术创作有哪些影响?

刘力宁:我觉得个人的成长环境非常关键。我儿时能看到的漫画就是《龙珠》、《北斗神拳》、《灌篮高手》等等。其实漫画对我的艺术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影响,它是间接的,像是生命底层的某种东西,是我理解生命和世界的一个通道。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回应童年时的想象。

我不光是喜欢漫画,还喜欢收集各种手办和玩具,这种影响是一直存在,是潜移默化的,无法断绝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生活的感受转化为外在形式的过程,是对艺术家自己的一种呈现。我在创作时,这些东西会无意识的融入创作中,会让我舒适和愉悦。当绘画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时,我也会焦虑、对抗和挣扎,看漫画能让我快速回到一个舒适的状态当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4e208a1412ef8e8543ea5997fa770867.jpg

《乐园》左:150cmx75cm ,中:180cmx127cm ,右:150cmx75cm,布面丙烯,201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56ea61ad9bd4826d721696a92aa207cb.jpg

《奶牛社区》,53cmx100cm,纸本丙烯 ,综合材料 ,2014年

艺术创作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雅昌艺术网:您早期创作了“搜城记”系列、“乐园”系列,又到“电视机”系列、“繁花”系列等,能否聊一聊这些系列之间的关系,以及您的创作思路?

刘力宁:我觉得艺术创作是自己逐渐了解自己的过程。作品的面貌虽然不同,但作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对我而言,艺术的风格、面貌、样式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艺术创作也是在冒险和探索,艺术家应该时刻怀疑与警惕自己先前的创作是否真的具有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一个艺术家一生要思考的问题。

荒诞是我生命的底色。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观察者,发现这个世界比我想象的还要荒诞、疯狂和魔幻。早期我从架上绘画开始介入,用平面绘画的语言方式去创作。如“搜城记”系列就是一个幻想的空间,每一个窗户背后都有着一个荒诞、幽默的故事。这种荒诞与幽默一直贯穿到我今天的创作当中,成为我创作的一种基调。我喜欢拆解和拼贴,我的绘画作品也是一种拼贴的过程。

“乐园”系列,则是借用了传统宗教壁画的形式,表达了我对现代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集合了纷乱、挣扎与亢奋的复杂的体验。这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不由自主的参与其中,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革。我在创作中加入对这个特定时代的自我认知和感受,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呈现我对外在世界的感应。

当平面绘画不足以支撑我当下的感受和想法时,我开始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希望用更多的可变性实验,开始脱离完整规范式的架上绘画。我尝试在废旧的包装纸盒上进行即兴创作,将它们彻底改造,摆脱原本的图式,大量使用了拼贴。这与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和做模型有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并不是刻意使用拼贴,而是拼贴让我感觉很自如和舒服。

之后,我开始脱离单一的平面空间,尝试在有一定厚度空间里进行拼贴组合,也使用了一些印刷品,保留一定的绘画痕迹。而当这种创作空间受到限制时,我会不自觉回到童年,试图去寻找自我更多的可能性。很快的,我找到了电视机这个载体。在还没有网络的时代,电视机是我认知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重要通道,于是就有了“电视机”系列。

我觉得电视机有一定的标志性,它可以代表某一代人。我希望通过重新改造和建构电视机,保留住我生命中许多值得纪念的东西。为此,我特意找了很多老式的电视机,能与我个人情感产生关联。同时,老电视机有着岁月的痕迹,有过往的人气。我在每一台电视机内部制作小场景和小舞台,当它们展示在一起时就完整的构成了“电视机”的连续剧。这个系列我认为还远没有结束,它一直在流淌和变化,在自由生长。

因为光靠绘画和拼贴都无法呈现出我设想的全部感受,所以我在“电视机”系列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立体粘土。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粘土这种材料很有趣。在不断尝试粘土的各种可塑性后,我开始考虑用粘土单独进行创作。于是就有了单纯用粘土制作的“繁花”系列,这也是我近期逐渐思考和投入的方向。

“繁花”系列看起来细密而复杂,但我乐在其中。在纯粹化的语言中,我会更多思考自己和作品的关系。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艺术是在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这也是艺术最终的目的。

一个人的时间很有限,你无法去尝试无限的表达方式,最终还是要做自己擅长和乐于做到的事。我不知道我的作品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也不太在意它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作品本身会随着我对生命的体验不断变化而成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40ca9716e20127b8e644a9100c889b2a.jpg

《电视机-月,夜》,45cmx35cmx33cm,实物绘画拼贴,2016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642403db15078b1ceb3305f2d0dd7855.jpg

《电视机-喜宴》,35cmx35cmx35cm,实物绘画拼贴,2016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2fcf48b6cb15218645737f29a00a29d2.jpg

《电视机-喜宴》局部

雅昌艺术网:您在2020年疫情期间创作了“粤X”,与其他系列有所不同,关于这件作品您在创作时是如何思考的?

刘力宁:“粤X”是一个公共艺术项目,它最终在大型购物商场中呈现。2020年下半年疫情稍微好转,我开始思考艺术和社会的关系。在疫情重压的环境下,艺术能否产生一定功用性?很多“粤X”的观众觉得粘土本身柔软很有治愈性,让人觉得平静和温暖。“粤X”是顺德当地的车牌,当顺德由市变为区的时候,以“粤X”开头的车牌就不在发行了,因此他们对“粤X”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是一件比较大型的作品,我是在展示场地完成的制作,这种长时间投入的手工制作会让人形成一种“麻木的快感”。“粤X”与我以前的创作完全不同,它呈现的环境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制作过程中与参与者形成的互动,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是一次有趣且有意义的尝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30885642cbb4221a0f59bf6ffd20f835.jpg

刘力宁现场制作《粤X》

雅昌艺术网:您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传达哪些信息或情感给观众?

刘力宁:我觉得创作的初衷首先是满足自己,只有满足了自己,别人也许才能在你的作品中读到一些你想要传达的情绪。艺术创作的初衷可能很单纯,但当艺术呈现在公共环境中,就与创作者无关了。我有表达的欲望,又无法用其他形式说清楚,所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它表达出来。我相信我全力以赴的投入创作,散发出的情绪会残留在作品中,观众能感受到。作品其实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观众从作品中读到的其实是他自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d1ee8534dd9063990c8e1da5879f98da.jpg

《粤X》,装置,综合材料,2020年

关注自己 讲述自己的故事

雅昌艺术网:接下来您会继续沿着“粤X”、“繁花”这一系列做下去,还是会创作之前那些系列的作品?

刘力宁:我希望作品是一个自然流淌的过程,只要是符合我当下的情绪,我就会去创作。我相信即使今时今日再去创作之前那些同类系列的作品,与20年前的思考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同样是粘土系列的作品,之前因为在画廊展示,所以尺寸相对较小,但“粤X”在公众环境之下展示,尺寸就比较大。这种不同的变化让我体会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今年下半年我和几个朋友们在杭州有个联展。展览的设计是每个人一个独立的空间,讲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这种方式也会催生我新的创作角度。

目前我还是以手工类创作为主,但疫情这三年也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架上绘画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有一些新方向的研究,希望在之后的展览中有所呈现。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我不希望将自己困在一个固有的面貌和样式中,不希望艺术成为生活的工具。作品应该伴随着我生命的成长而变化,即使我做一些新的尝试不被别人接受也没关系。我会先关注自己,更多的回到自我本身。创作过程中的痛苦、快乐、成功、虚幻都是自己在接受和承担。所有艺术作品其实都是“自我”这一件作品而已。在过程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都无妨。艺术就是在不停尝试和冒险,有很多可能性。我觉得“目的地”并不重要,“航行的勇气”本身更有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77ed5755e747ee08ec0e45f1ad01ca27.jpg

《繁花》,80cmx80cm,粘土综合材料,2021年

雅昌艺术网:您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关注的点,侧重探索和实践的点是什么?

刘力宁:我最关注的点还是我自己。我认为绝大部分的艺术,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是一场“自我的战争”。能否对现在的生存状态提出一些问题,并且给出自己的答案,我觉得这就是艺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它给出的答案并不一定具备普世性或广泛性,但至少是我自己的答案。

艺术告诉我们首先要做自己。创作记录着我每个具体时刻的感受。看过去的作品就像听一首老歌,会勾起过去的回忆,讲述我自己的故事。

雅昌艺术网: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开始创作,再到完成和展示,您觉得这个过程中哪些是最吸引您的,您在遇到创作瓶颈时的动力主要来自哪里?

刘力宁:我觉得做任何事都会遭遇到挫折、挣扎和对立,但这也是工作动力的一部分。艺术不需要答案,呈现它的过程,比结果更有趣。当一幅画真正完成时,也是我跟它告别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了独立的个体。

创作的动力源于你每天是不是真正的感受和倾听自己。我始终是从自己理解的方式展开创作,说自己想说的话。虽然我尊重所有的艺术方式,但不是每种艺术方式我都读得懂,也不是每种艺术方式我都会喜欢。艺术家就像堂吉诃德,一直在与风车战斗,艺术本身毫无意义,只对自己有意义而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75200deba3fcdbdd71eca96d718deb76.jpg

《繁花,扇》,粘土综合材料,42cmx84cm ,2018年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各种材质的使用,还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扇面形式,您是如何选择创作材料的,在材料方面都有哪些探索?

刘力宁:材料本身只是实现艺术的一个方式。你选择了这种材料,这种材料也会帮你形成特定的视觉感受,再次促进你对材料的进一步的认识。

因为版画是纸质的,是平面的,与印刷术有关,所以我最早使用了艳丽且有塑料感的丙烯颜料。丙烯颜料不具备油画颜料的浓郁和深沉,却有工业文明的艳丽感和脆弱性,达到我想要的虚幻感。

我在“电视机”系列里使用了很多纸质材料,也用到了木头和粘土,还有日常生活中随手可以找到一些材料。在材料探索过程当中,我会首选那些我比较熟悉的,目前可以控制的材料。我比较注重艺术创作中的手工和温度,也会做一些陶瓷,但太过尖锐的材质,我大体上不会去尝试。

我会尽可能的让自己艺术创作保持长久的探索。我希望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白自己擅长做什么,能够清晰的找到那条只属于自己的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ff02ee0625d464cb76b4eec116e816bf.jpg

刘力宁 工作照

雅昌艺术网:您对自己未来的艺术创作有哪些规划?

刘力宁:我没有太长远的规划,但我会不停的寻找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这一点明确的话,具体哪种创作的方式都无所谓。只要符合真实的生命的轨迹,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

我在创作时尽量排斥概念先行,并不刻意规划完整的创作构思和计划。我喜欢自发性、随意性的创作,乐在其中。我希望作品有它自己的生命和变化,让它生长,它会告诉我一个从未想到的结果。艺术创作就像刚打开的一本新书,我不急于知道结果。当我们面对一张白纸时,它就有着无限可能性。创作过程本身很有趣,无所谓成功与失败。艺术并没有答案,我觉得一直在探索和思考未知就挺好。回想从事艺术的20年间,虽然身边的事物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我对艺术的好奇心一直没有变。

雅昌艺术网:谢谢!

刘力宁:感谢雅昌艺术网的采访,谢谢!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