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第六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与金鸡湖双年展相伴相生
2023-04-18 08:59:06 江静
“我们背靠虚怀若谷的老子,面对川流不息的观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我们创造中国式现代化、享受中国式现代化。”在第六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的开幕式上,作为学术总主持的吴为山如是说。今年的开幕式依然在金鸡湖畔李公堤上,这里也是双年展三大主题展之一的“第六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的展出现场。
开幕式现场
4月15日,第六届青年雕塑艺术展在苏州工业园区向公众开放,集结了150余件造像各异、风格多元的前沿艺术精品,李公堤文化创意街区再一次被雕塑艺术装点和激活。
展览现场
与往届一样,本届青年雕塑艺术展由特邀作品与征集作品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特邀作品部分汇集了吴为山、吕品昌、景育民、尚荣、任艳明、李迅等一众中国雕塑界名家的作品近50件;而来自全国青年雕塑家的百余件精品力作显示出一股生机勃勃的青春力量,呈现了属于年青一代的前沿视野及关注焦点。展览一共分为各有侧重的三大板块:“文化-対语”板块主要展示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雕塑作品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件;“时代·历程”入选的作品多以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展示百年来中国的人间正道为主题,其精神内核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姑苏·江南”板块入选作品主要展示江南地域特色、凸显姑苏精神,阐释古今苏州的历史人文和现代活力,以雕塑的形式对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文化进行文化阐释。
吴为山的雕塑作品《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作为特邀作品参展。作品以“对话”为主题,以独特的“写意雕塑”手法表现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睿智与风采、精神与哲思,具有宏阔的时空观。两位分别代表不同文化的圣哲,跨越千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灵魂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中希两国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理念,还体现了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
参展雕塑《良辰美景》由艺术家尚荣和薛文岗联合创作,作品描述了一对眷侣相会时的情景。背景选取具有江南独特意味的太湖石作为点缀和烘托,用雕塑的手法表现了太湖石“瘦皱漏透”的特点。雕塑背后以钢板为屏,刻画了粉墙黛瓦的江南意象,更印有作者手抄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选句。
艺术家舒学锋的作品《庄周梦蝶》再现了庄子提出的这一经典哲学论点。庄周侧倚在石旁,身后是嶙峋的假山石,停在石上的蝴蝶清晰可见。创作手法直接,画面一目了然,镜面不锈钢材质塑造主题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幻化的意境,表达现实生活中真实与虚幻的不可确定性。
艺术家黄山的《士》系列聚焦中国古代“士”的精神,关怀天下,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责任和担当。作品材质为青铜,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汉代雕塑尤其是汉画像石的造型风格,并尝试着对雕塑进行了平面化处理,以增强其剪影的效果。
艺术家舒利明的作品《天籁》以《溪山行旅图》为依托,以夸张、变形造型的艺术手法,结合凳子的造型,应用了凳子的四个落地脚。虚实对应,直线与曲线形成对比,山的形冲上云霄,中间的流水曲折,意境悠远的山水意象与形式美感相融,依稀能感受其中的风声、鸟声和流水声。
在展览现场看到,雕塑演绎的形象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披坚执锐的古代勇士到永远在奔跑的当代外卖员小哥,使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陶土、青铜、树脂、不锈钢,既有举杯邀月对酌的诗仙李白,也有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郑哲敏…就如同江苏省文联主席、省艺研会会长章剑华所说,他们组成了从古到今的一条历史文化长廊,体现了宏大、开阔的中华文化精神。章剑华用“长宽高”对本次参展作品的特点进行总结,分别对应为历史长度、文化高度和历史高度。上百个人物形象跨越中华历史数千年,而且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参与者,都具有宽阔的视野、宽阔的胸怀、宽阔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展览呈现出的创新意识让章剑华从作品中看到了雕塑艺术的现代性。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中国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尚荣担任策展人。开幕式结束之后,策展人尚荣向雅昌艺术网详细讲述了本次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的筹备情况以及雕塑对于苏州金鸡湖双年展的重要作用。他的阐述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观看展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维度。
策展人尚荣为嘉宾导览中
◆ 对话尚荣
雕塑是金鸡湖双年展的生命基因
雅昌艺术网:如何理解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与金鸡湖双年展的关系?
尚荣:青年雕塑展与苏州金鸡湖双年展是相伴相生的。2012年,考虑到建成开放的苏州工业园区缺乏文化的助燃,便邀请到吴为山先生来出谋划策,最终决定用雕塑来激活,于是便有了首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2012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展成为两大主题展之一。所以,雕塑是苏州工业园区种下的第一个艺术种子,也成为金鸡湖双年展的文化密码和生命基因。金鸡湖双年展发展至今,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雕塑成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很多青年人涌到这里,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当下,国内外的双年展和三年展越来越多,都在寻求差异化发展,每个地方的双年展都需要有一个抓手。培育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改弦更张更是非常不划算。所以,我们要一定认识自己,守住初心。
雅昌艺术网:历届青年雕塑艺术展一直在户外展出。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尚荣:这也是吴为山先生的一个创举。既然苏州工业园区是双年展的合作方,将展览再搬到其他地方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不合适。何况这个街区也是一个开发得很好的5A级商业区。恰好雕塑可以实现在户外展出的条件,不惧风雨,且本身具有公共属性。同时,吴为山先生还给出了另外一种意义:让艺术作品走出美术殿堂,走到街道上去,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更好地实现“艺术为人民,艺术服务于人民”的功能。
雕塑展举办六届至今,参展作品从首届的80件发展到今年的150件,最多的一届达到了180 件。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在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发生,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生长。而且,在这余十年里,所有的参展艺术家都给了我们极大的信任,他们接受了这种户外展出的方式,与有风险比起来,他们更愿意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老百姓看到。事实上,展出至今也没有发生过作品失窃或者受损的事件。有一位艺术家,他在原有的石头雕塑上画了一幅画,两个月展期结束后,这幅画因为风雨等外界原因消失了,又变成了一块石头。我们本来还有点担心,但是艺术家本人却非常高兴,他的静态作品变成了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和自然有了神奇的互动。
正是这些体会支持着我们。青年雕塑展的经费有限,而且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涨过。但是因为有了这个因缘,大家走到了一起,然后合力将事情继续做下去。
雅昌艺术网:此届双年展的主题是“生动江南,立体苏州”,青年雕塑艺术展从哪些方面是跟主题相进行呼应?
尚荣:“生动江南,立体苏州”是本届双年展学术总主持吴为山先生提出来的,站位很高。我们在策划青年雕塑展时就考虑要将苏州进行全面演绎。而对于苏州的认知,我们和苏州同仁们出现了分歧:我们认为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安静的,有小桥流水,而我们的苏州朋友则认为,苏州是一个现代城市,追求创新和国际化。这种碰撞导致了策展思维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在作品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和丰富,挑选了很多包括不锈钢、金属、石材等多种材料来表现苏州,希望这个展览城呈现出苏州人心目中的“苏州”。同时,它不仅仅是苏州人的苏州,也是中国的苏州,从中国的传统里生长出来,所以,展览必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展示。我近两年的策展工作都与主题展有关,将主题性与雕塑展进行链接,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更好地观察苏州。苏州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景观,能够自成体系、自圆其说。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本届展览呈现出哪些亮点?
尚荣:一是凝心聚力凸显品牌效应,全面展示当代青年雕塑高质量创作成果。从2012年迄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作为金鸡湖双年展重点打造的主题展览已是第六届。经过十数年如一日的精心打磨,悉心锤炼,尤其是在学术艺术总主持、总策展人吴为山先生一如既往地呵护关注之下,展览的艺术水准持续提升,先后涌现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本次展览也是如此,展出的每一件作品都经过了严格的遴选,彰显着中国当代青年雕塑的水准。
二是此展赓续“艺术为人民、艺术服务于人民、艺术走进人民”的宗旨,150余件来到李公堤之上的雕塑作品,与生动江南的烟雨秀色相融,真正做到了青年雕塑与百姓生活零距离,是城市智慧与雕塑多元艺术审美间的一次完美组合。
三是本次展览在篇章结构的总体策划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构思精巧。“文化·对语”以中华文明为主线,突出人类文明交融互鉴,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体现了青年雕塑家对文明发展和文化创新的个性化理解; “时代·历程”标举新时代主旋律,从中国人民伟大征程的历史画卷中激发创作灵感,展示中国人民伟大革命精神的同时,更抒写了伟大时代历程中英雄来自人民的追梦故事; “姑苏·江南”以聚焦青年视角下的苏州地域文化元素为主旨,呈现青年雕塑家对立体苏州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元素的多维体验。
雅昌艺术网:除了展览的三个部分,雕塑展还展出了很多特邀作品。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尚荣:将特邀作品与青年雕塑家的征集作品同时展出,已经成为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的固有模式。征稿主要是面向50岁以下的年轻人,但是我们希望展览和征集能被更多人看到,于是我们邀请了这些年轻人的老师、前辈一起参展,这样就构成了老中青三代雕塑家同时展出,还有了圆桌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到中国雕塑三代人不同的创作面貌和风格,由此产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雅昌艺术网:作为青年雕塑艺术展,在您看来,本次展览呈现出中国青年雕塑创作的哪些趋势?
尚荣:本次展览涉及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辐射了全国范围内的多所美术学院,越来越多的青年雕塑家主动投稿。从作品来看,青年雕塑的创作越来越多元,看到这些作品就能深刻体会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吴为山先生看完了现场之后也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雅昌艺术网:在本次展览中,哪些青年艺术家或者作品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尚荣:很多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青年艺术家从画像砖、溪山行旅图、李白诗词、八仙传说等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启示和灵感,他们会很认真地去练习书法,阅读文学。很多人在生长,很多人在变化。青年雕塑展就像自然界一样,昨天的小苗已经慢慢长大,小树的叶子也从嫩绿变成了深绿。
雅昌艺术网:国际化也是金鸡湖双年展一直在推进的方面。作为与之共生的青年雕塑展,在跟国际接轨、与国际相互沟通方面有何拓展?
尚荣: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并且早在第四届金鸡湖双年展时就做过相关尝试:吴为山先生专门邀请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前来,在第四届青年雕塑展旁做了一个小小的个展。他的本意不是为了让大家向这位艺术家学习,作为组织者,将两个展览放在一起,让展览的双方发生碰撞,然后各自收获。我们有这样的计划,但是需要逐步实施。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青年雕塑展从展览面貌、作品呈现和艺术家名单等各方面方面产生了哪些变化?
尚荣:首先,展出作品的题材变得更加多元。青年雕塑展每一年都会收到很多投稿,我们的工作是将它们进行梳理归类,然后提供一些文化观点和理论作为支撑。基本上涵盖了各类题材和各种主题。虽然展览方案会将展览划分为好几个篇章,但是具体到某一件作品,我们也不会特别严格,大多时候会以一种圆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进行处理。我们在评审工作中就一个初心,让好的作品来到苏州,让市民能与好的艺术亲密接触。;其次,从青年艺术家的名单来看,不认识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一直参展的青年艺术家一路从学生成为了学院教师,还有人从征稿展部分走到了特邀展,从参与者的身份走向了支持者和推动者。
雅昌艺术网:想请您介绍一下征稿的情况,也请您具体谈一下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入选。
尚荣:征稿活动一般会在金鸡湖双年展发布会后的第二天启动,时间为两个月。这个时间不长,因为征集的作品并不是要求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只要拿出这两年来最为满意的作品。我们希望给所有的作品一个生长期,每一件作品都经过了两年的生长、发酵,不是应试作品就可以避免出现“到苏州就全是花窗和扇子”的情况。每届青年雕塑展都会有一个大致而宽泛的主题,评审团队会根据这个主题将征集到的作品进行分类。
雅昌艺术网:听说这些年有不少雕塑作品在展览结束后留在园区。这个措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尚荣:这是青年雕塑展从首届沿袭至今的传统,也成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成果。本次双年展的开幕场地名为老子广场,这是苏州工业园区最早建设的一个广场。这个命名并非来自官方,而是因为有了雕塑《老子》的落地而被老百姓们口口相传而约定俗成,后来成为了金鸡湖双年展固定的开幕基地。在老子广场的四周,多为江苏省内雕塑家的代表性作品,这些早期收藏多以传统雕塑为主。最近几年,园区又增添了很多新的收藏。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入口,便是来自吴为山先生的作品《穿越时空的对话》,来自意大利的达芬奇和来自中国的齐白石,分立在一叶扁舟的两端。这条小舟有可能是威尼斯的贡多拉,也可能是江南的乌篷船,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人类文明的方舟上,两种文明之间的对弈和对话。在老子广场的后面,还有一批新的雕塑,既有来自国外的名家名作,也有来自中国青年雕塑家的精心力作。
从中国最传统的雕塑形象到与世界进行链接,从老子广场到新广场的国际化雕塑景观,间隔百米左右,但是走到这一步花了12年。
雅昌艺术网:普通大众来看这个展览,他们从哪些角度才能更好地切入和理解?
尚荣:我希望在大众看来,这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展览。我有一件母爱题材雕塑作品在青年雕塑展中展出,因为一直在户外,原本的大理石材质因为水渍或青苔出现了很多印迹;与它一同创作的另一件同主题、同材质雕塑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每次看到它都是白白净净。这是因为两地的气候、环境不同而相互作用的结果。都说苏州的白墙黛瓦好看,但是它的好看并不是因为墙的雪白,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出现屋漏痕,出现水渍,白墙上长满了小青苔,这才是最具韵味的老苏州。所以,作品留在这里,我不知道它们究竟与多少人发生过电波交流,但是我能清楚地看到由此而产生的“包浆”。苏州的风、雨和阳光都拥抱了它,然后它就有了新的模样。我们把这些都留给观众,他们会有属于自己的解答。
雅昌艺术网:请您谈谈对青年雕塑展的期待。
尚荣:金鸡湖双年展从一出生就打上了雕塑的生命密码,青年雕塑展将会一直作为其抓手继续走下去。金杯银杯都不如大家的口碑,每次接到咨询展览征稿的消息,我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通过六届双年展,全国乃至全世界青年雕塑家的心都汇聚在这里,李公堤俨然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高地和世界青年雕塑家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可以说,正是脚下这块中国青年雕塑的风水宝地印证了青年新锐雕塑艺术与千年苏州水韵文明的不解之缘。希望所有的青年雕塑家都能将中国青年雕塑展作为他们心灵的家,将他们最新、最好的作品留在这里。我相信,青年雕塑展一定会越走越好。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