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易罡: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2023-04-18 16:41:56 未知

  上世纪80年代,时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全面打开了望向外面世界的窗口,经济和文化艺术也呈现出全面复苏的态势。而当时尚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求学的王易罡,也在开放的窗口中找到了艺术中自我表达的最初方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04/c25af87bb21208182e1a1b81cba2384e.gif

创作中的王易罡

  对于学院派机械的教学体系和单一的写实主义样式的质疑,让年轻的王易罡在西方现代艺术中看到了鲜明的个性与自由表达的重要性,也让他认识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应该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的。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将步伐迈入了形式化与风格化的抽象探索中,而彼时的中国当代艺术也才刚刚开始接受现代派的观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4e8b4f3bff41b1668e83e6e040162ac2.jpg

创作中的王易罡 2021

  从最初对于立体主义的研究;到在绘画中大量尝试使用布料、麻线、木片等日常材料,同时通过不同的笔触肌理来传达画作中所隐含的书写性;再到借鉴波普艺术中的社会学元素而完成的一系列拼贴类作品……虽然对于当时中国的主流艺术来说,王易罡的探索已经足够另类,但他却从没有停下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反而更进一步在自己创作的媒介性和表现性上寻求新的突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2e4701547c4b3916e4d3ae9ec783043d.jpg

《女模特》,1983

  2000年之后,在探索西方艺术观念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王易罡也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解构与再创造,并创作了一系列与中国传统的染色方法相关的、带有明显东方文化基因的抽象作品,如“浅绛系列”和“青绿系列”等等。直到近年来,王易罡的艺术创作也变得更加奔放与自由,如在恣意流淌的色彩和热烈翻滚的厚重肌理间,将“身体”和“行为”等概念置入到抽象绘画强烈的能量场域之内……在脱离开简单的叙事语言和实证主义逻辑羁绊的同时,王易罡也用作品证明了艺术就是自己生活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cc4f3499b3ea9da952f3b054fea628c0.jpg

《时尚的经典》,200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13a5b6f8eda700e245b6b29658b1a6a9.jpg

《青绿系列作品 2010‘3号》 布面油画 180x130cm | 2010

  王易罡曾说:“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偶然,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日子里。艺术也是如此,大部分东西都是不能确定的,发现偶然随心而动便是我全部绘画艺术的想法。放弃固有的知识与文化,去勇敢的面对不熟悉与陌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1b3b09dba5dc123cd90f41da531997f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6fb684a8d3a913e404b8d1451d597de3.png

创作中的王易罡 2021

  从冲动率直的“少年心气”,到如今浑然一体的“身体行动”与“非理性书写”,王易罡的创作经历过哪些重要的转变?他如何理解抽象艺术?就在成都市美术馆为王易罡举办的最新个展《抽象与观念:身体、行为与后现代性》刚刚开幕后不久,我们也特别对王易罡先生进行了专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011ba12bdbdaf732397e1d239880a40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718d40c1ad8e1d5a429c105d56e421d4.jpg

王易罡的绘画工具

  QA&

  99艺术网:您在成都美术馆举办的最新个展名为《抽象与观念:身体、行为与后现代性》,很多人对于“后现代”的概念还是非常模糊,您如何理解“后现代”“后现代”与您绘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王易罡:“后现代”不仅只是一个文化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活概念。在我的理解中,现代主义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我们来谈后现代还是稍显牵强的,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现代和后现代理论来判断中国今天的文化现象,因为大众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还是非常模糊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04/40058b8220e7cca455a0d64bb296965a.gif

创作中的王易罡

  这种认识上的模糊状态,是跟今天整体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的混乱状态相关,或者说是我们的文化传承并没有建立在一种清晰的文脉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状况下来谈“后现代”,其实是距离我们的自身的文化和生活比较远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8974a8cba51443018ea00777c46b5a12.png

《2018抽象作品a49》,2018,中国美术馆藏品

  这次展览的标题中提到“后现代”、“身体”和“行为”等概念,更多是从我的作品出发,从文化层面对我的创作状态进行归纳和总结。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还是更关注我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和个体的身体经验,至于“行为”概念本身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行为而留存下来的作品,用它们来证明我还活着,我存在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bb9cf7e04df0b06a73d84172d042bbd8.jpg

《F68》390x290cm 布面油画 2022

  99艺术网:从上世纪80年代您就开始研究毕加索和立体主义等,最初为什么会对抽象或偏抽象的艺术形式感兴趣?

  王易罡: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大家接受了很多来自西方的全新文化和艺术思想,很多艺术表现形式也都是我们之前没有见过的。我那时还很年轻,很容易被这些新鲜的资讯所感染。另外,通过这扇打开的大门,我也对以苏式教学体系为主的绘画模式产生了怀疑,也想在绘画的观念和形式上做出更多的探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77a9c0a5d3b2b46bd11e023e8000e5de.jpg

《建设者》 布面油画  192x192cm  | 1984

  我渐渐意识到,艺术是可以用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而不一定必须被规范在具象写实或其他的形式窠臼之内,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后印象派和立体派等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希望从中找到一种更为自由且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07a9ee6e731d8dc91766b3aa598f50c2.jpg

《基督受难》,1988

  我对于立体主义的研究差不多从1982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88年左右,包括对于立体主义的艺术观念构成、语言表达方式和形体构成原则等都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我慢慢发现立体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构成现代主义艺术视觉理论非常重要的基础之一,但它同时也变成了一种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规范无形中又对我的创作产生了一种新的束缚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8426699f7a88f42d6795ca85bcca75bd.jpg

《抽象作品1990’14号》,1990

  之后我又研究了德国表现主义和新表主义等艺术流派,到了80年代末期,我便开始转向纯抽象的创作,因为我觉得抽象艺术能够把我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艺术自由精神和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的追求,完全融合在一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d878f5011ab249d7ae7b7c55cea5b13f.jpg

《坐在窗前的女人》 布面油画 116x79cm  |  1988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2eb66ca42c17efb1f15dcf0c7a06eb7b.jpg

《抽象作品1991‘7号》,1991

  99艺术网:您似乎很反对所谓“美”和“规则”等,如您曾写到“绘画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个在破坏中建立的过程”,请您的具体谈谈您的想法?

  王易罡:我认为“美”和“规则”并不是两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们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适应与不适应的状态中随时进行着切换和调整,我反对一成不变的、所谓的“美”和“规则”。而更愿意在认识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在变化中去表达自我最为鲜活的感受。我认为的“规则”一定是在破坏中形成的,只有不断地打破旧的规则,建立新的规则,社会才能正常且健康地向前发展,而对“美”的认知和界定也是如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7b428d2b60717618626f3fb1ed6eea40.jpg

《H79》,2020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谈到“创新”的问题,实际上所谓的“创新”,就是吸收新的东西,然后把旧的东西去掉,而学习本身也是个建立与破坏并行发展的过程:破坏我们头脑中旧有的知识与成见,包括旧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的经验等等,之后才能形成一个全新的、真正属于你个人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经验,如果没有这种破坏和放弃的过程,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af22118c53a1b546e4f868266f6d5d6b.jpg

《H135》,2020

  同时,对于艺术家来说,其实新或旧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无论怎么样,都应该在一个放弃的过程不断地突破旧有的自我,这说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的创作中却是需要很大勇气和毅力才能做到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ed93b63202c7bf6d44218fb0a0c23ec5.jpg

《M81》,2021

  99艺术网:您的作品都是用简单的字母和数字来命名的,为什么?与您提倡“超理性”的创作观念相关吗?

  王易罡:用数字来命名,是因为我的抽象作品本身并没有什么现实性的主题与内容,不需要用具体的文字去进行阐释,另外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更多是来源于潜意识,包含着某种自动性和随机性的因素在其中,以数字来命名也更符合作品本身的状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04/60244277bd531f618c4d9abcf4afbf53.gif

创作中的王易罡

  “超理性”的概念最初是由批评家提出来的,并不是说我为了超越理性而去画画。但是我始终认为绘画还是应该基于本能的,虽然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规律,但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应该是完全融汇在胸中的潜在能量,而不需要用理性去思考对与错的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23578c51b281a5b6e2ea98d8d9508440.jpg

m96 布面油画 120cm x 150cm 2021

  在我的创作中,行为和身体的介入本身就是要放弃很多理性的因素,让我能够快速进入到一个自我表达的新场域中,在这里唯有完全自由的表达状态才是正常的,也是最有活力的。对于我来说,思考代替不了创作,绘画更多凭借的是艺术家敏锐的直觉,好的艺术作品应该都是“超理性”的。正如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写过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9c23968e706b64f4f5ff6ea3f379532d.jpg

M96 布面油画 190cm x 160cm 2021

  99艺术网:您曾提到过“也许真正要理解自身文化,并不是在自己身上,而是从对方身上”,您如何理解抽象绘画?东西方艺术家对于抽象的认知有什么不同吗?

  王易罡: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地域、生态、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节奏等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于文化的感受与认知。而抽象艺术在西方的绘画历史当中已发展了100年左右的时间,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学因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918cb5ffe86aee7c211ccb617a3b1428.jpg

m99 布面油画 80cm x 120cm 2021

  而我们在接受抽象艺术的时候,并没有西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作为依托,更多的是从绘画的形式上去进行切入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抽象艺术发展至今,与西方抽象艺术相比,更像是一种嫁接后的文化产物,虽然视觉上与西方的抽象艺术有相似的地方,但从更广义的文化和历史角度来看,东方人对于抽象的理解却更为含蓄与曲折。可以说,今天东西方的抽象艺术,是在相互学习和相互嫁接的过程中,逐步地进行着自我完善与拓宽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086c9f1f0d665e97518a0d6639b04633.png

m100 布面油画 90cm × 100cm 2021

  我始终认为,无论从形式语言的表达上,还是从引导大众认识和欣赏艺术的角度来看,抽象艺术对中国文化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的。因为艺术是人类思想最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而抽象性正是艺术的核心要素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4108296d1992448d0aa92ca1b18290e6.jpg

m101 布面油画 200cm x 180cm 2021

  99艺术网:在各种全新的媒介和创作手法层出不穷的今天,您认为绘画的魅力何在?

  王易罡: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伴随着当时的科技和社会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回应。今天的艺术表达手段非常丰富,如影像、装置、新媒体艺术等等,都是对于艺术思想和表达形式的一种拓展,但不论形式如何变化,艺术的核心还是为了更充分且准确地去表达人类自身的感情,从而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我们个人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9b95783bae9ce4e3cf0b196752306532.png

m103 布面油画 100cm×130cm 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92fd3502e093b7246a10f5540ef9034a.jpg

m104 布面油画 100cm × 120cm 2021

  我认为这些不断涌现的全新的表达方式,对艺术家来说是好事儿,应该热情地去拥抱和了解它们。但同时我认为这些新的表达方式并不会影响到绘画的发展,因为绘画也是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中的一种,无非只是它的历史要更漫长一些,而手段无所谓对错,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3d49a15985553cf56925134d4b379329.jpg

m104 布面油画 120cm x 150cm 2021

  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层面上看,新的技术和媒介只是让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变得更为多元化,而与之相比,绘画的优势就是简洁。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表像时,可以快速过滤掉很多浮华的东西,而从看似单纯的形式中延展出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表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feaa6a934c28db62370f212d095254d7.jpg

m105 布面油画 120cm x 150cm 2021

  对我来说,绘画仍有它不可抗拒的独特魅力,我还是会坚持画下去,并在其中探索更多的变化与可能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4657b690c10514a51b1ae3893d115d4b.jpg

m106 布面油画 150cm x 120cm 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578a906774db9ae0ab3df3afc6f19299.jpg

《抽象与观念:身体、行为与后现代性》展览海报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